「凡大澤蓄水,方名曰湖」在《周禮》當中關於湖的概念就已經基本形成,意思就是說,想要形成湖,就必須足夠大,裏海是最大的鹹水湖,它擁有類似海洋的生態系統,這裡若是有鯊魚可以理解,但淡水湖為什麼也會出現鯊魚呢?
面積最大的淡水湖是北美洲的蘇必利爾湖,世界第一深的湖是貝加爾湖,最深處可達到1637米,貝加爾湖,位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面積達到了3.15平方千米,它是由地層斷裂形成。
地質學家推測,在5億年前貝爾加的湖水是鹹的,那時海裡生活著鯊魚和海豹,隨著雨水的注入,河水也參與其中,讓湖水在循環中變成淡水,貝爾加湖才成為淡水湖,而鯊魚和海豹變成了「淡水生物」,愉快的生存在貝爾加湖中。
值得一提的是,貝加爾湖曾為中國北方部族主要活動地區,清朝曾短期控制該地,《尼布楚條約》後,將這塊地區劃歸俄羅斯帝國。貝加爾湖地區是伊爾庫茨克少數民族聚居地,其中以蒙古族的支系布力亞特人口居多,貝加爾湖在蒙古語中有「富饒的湖泊」的意思,湖中盛產多種魚類。雖說鯊魚也是魚類,可作為淡水湖的貝加爾湖中有鯊魚等的海洋生物實在令人吃驚疑惑。
貝加爾湖源自蒙古語,意思為「富饒的湖泊」,也有天然之海的意思,貝加爾湖的歷史相當悠久,這裡原本是中國的,因為最早在周朝時期就已經有了居民,在《左傳》《史記》當中都有:「北海肅慎,一直來服」的記載。
這就要說到貝加爾湖的形成,46億年前地球形成之後,在39億年前,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成水珠降回地表形成海洋,約2500萬年前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相互碰撞後的強烈地震導致在形成湖盆,由於地殼變動,形成內陸湖泊——貝加爾湖,簡單的說,它是由於地層斷裂形成的。
肅慎就是我國滿族的先祖,當時的貝加爾湖也被稱為「北海」,漢朝時期「蘇武牧羊」的故事就發生的在這裡,說來也是巧合,從一開始貝加爾湖就是滿族領土,所以也可以說這裡一直是我國的領土。
到了清朝,中俄又籤訂了《恰克圖條約》,貝加爾湖又被劃給了俄羅斯,生活在這裡的布裡亞特人丟失了土地,而我國也失去了這樣一塊資源豐富的資源寶地,失去了源源不斷的金錢來源。
貝湖有336條河流注入湖水當中,水系流域面積達到了56萬平方公裡,色楞格河補給了湖泊水量的50%以上,所以鹹水湖越來越淡,最終成為淡水湖,另外還有不斷添加進來的淡水湖生物,如今貝加爾湖中有2000多種特有的淡水湖生物,是俄羅斯的重要漁場,對該地區氣候有較大影響。
而且貝加爾湖屬於貧營養湖,水中的氮、磷等營養元素含量低,藻類等浮遊動植物總量相對較少,因此,貝加爾湖湖水透明度深達40.5米,被譽為"西伯利亞的藍眼睛"。就是在這樣清澈的湖水中,竟然能看見鯊魚,實在令人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