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鵝產業和「鵝王夢」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021-01-14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披風、馬甲、披肩、圍脖,在總部位於鄭州的河南大白鵝實業集團的展廳,一件件雍容華貴的裘皮製品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很難想到,這麼漂亮的服飾竟是由鵝絨皮製作而成。

「這些鵝裘皮不遜色於其他珍稀動物皮毛,而且比同面積的兔皮要輕三分之二,禦寒能力甚至超過狐皮和貂皮。目前市場對於鵝裘皮製裘需求旺盛,國內的生產量滿足不了。香港時裝節期間,客商一次要訂貨8萬張,而我們僅能交付6000張。」大白鵝集團的董事長劉曉國告訴我們。

我國是養鵝大國,存欄量佔世界90%以上,農戶們養上幾隻鵝看護家園,食用肉、蛋是件司空見慣的事情,河南大白鵝實業集團把鵝這一家禽和世界的奢侈品市場掛起了鉤,展示了一個潛力巨大的產業前景。

產業化養殖

成就劉曉國產業夢想的是一項「鵝絨裘皮專利技術」。這一由鄭州陳仲仁教授發明的專利技術一舉解決了絨毛脫落的難題,填補了世界禽類裘皮空白,榮獲埃及「金字塔」國際金獎、亞洲太平洋地區國際金獎、世界第四次婦女大會最受歡迎產品金獎等國際大獎,不僅為我國養鵝業開闢了高級鵝絨裘皮製品生產的新路,也為農民增收開闢了一條新路,被列入科技部、農業部重點項目推廣實施。

今年40多歲的劉曉國幾經商海沉浮,兩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和陳仲仁相識,很快便決定將自己的後半生和大白鵝捆綁到一起。他與陳仲仁籤訂了鵝絨裘皮專利技術轉讓協議,隨即投入全部身家和精力實施鵝絨裘皮生產項目,並把公司起名就叫大白鵝實業集團。

做大鵝產業先從養鵝開始。在大白鵝集團位於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產業集聚區的生產加工基地,記者看到一排排現代化的孵化機、出雛機,剛剛孵出的鵝苗嘁嘁喳喳亂叫,工作人員介紹說他們單批次孵化能力達20萬隻鵝苗。

公司採取「公司+基地+農戶」形式,在河南的駐馬店市、安徽省六安市、江蘇省徐州市、遼寧省盤錦市等地共同建設養殖場區24處,總佔地4000多畝,養殖種鵝12萬餘只。

陶雲波是原陽縣指揮寨村雲波鵝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大白鵝集團入駐讓他和社員們喜出望外。「自從與大白鵝集團合作以來,我們養鵝很省心,只要把鵝養好了就行,再也不用為銷路發愁了,現在我們農民養鵝是穩賺不賠。」2007年,養鵝多年的陶雲波開始帶領農民成立了雲波鵝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但起伏不定的市場行情讓陶雲波頭疼不已,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合作社賠了20多萬元,社裡的12戶農民一下退社6戶。

現在大白鵝集團和他們合作社籤訂的統一供苗、統一供料、統一用藥、統一管理和技術服務、統一保價回收的「五統一」運營協議,規定收購底價,如果市場價格上揚還會按市場價格收購。陶雲波邊說邊指著一欄白鵝:「這是匈牙利霍爾多巴吉鵝,種鵝相比我們本地鵝個體大,而且鵝絨厚實品質好,是公司引進的新品種。」大白鵝集團還與6家金融機構達成初步協議,為養殖農戶提供貼息貸款,讓無錢投資的養殖戶照樣能養鵝致富。

良好的合作信譽讓雲波鵝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迅速壯大,目前合作社業務已拓展到多個城市,入社農戶已由原來的6戶發展到168戶,鵝存欄量已達100多萬隻。合作社的孫利建養種鵝3000隻,年可獲利30萬元。在原陽縣,像雲波鵝業這樣長年與河南大白鵝集團籤訂訂單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還有浩鑫農民專業合作社等4家,涉及農戶1500戶。原陽縣的同志告訴記者,他們幫助大白鵝集團協調租賃的1.4萬畝的規模化養殖基地即將開建,建成後可年出欄鵝500萬隻,安排3000名農民就業。

全產業鏈開發

原陽裘皮加工車間一派繁忙,鵝皮在這裡經過20多道工序加工成了一張張鵝裘皮。劉曉國對此很自豪:「鵝絨裘皮是可再生的資源,是野生動物裘皮很好的替代品,符合目前國際上環保潮流,很有競爭力。」

鵝絨在同樣忙碌的服裝車間被加工成了鵝絨被、鵝絨服。劉曉國如數家珍:「鵝絨價值昂貴,在業界被譽為軟黃金,保暖性好、蓬鬆度高。鵝絨被是我們的主打產品之一,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商場銷量很好。高檔點的被芯可以賣到2萬元至3萬元一床,用鵝腋下絨生產的被芯可以賣到20多萬元一床。鵝絨服裝在歐美市場要賣到300歐元至400歐元一件。」

劉曉國詳細給記者介紹鵝的開發利用價值:「鵝全身是寶,通過深加工,鵝體可加工成休閒小吃鵝脖、鵝頭、鵝翅、鵝掌等,已經在一些大中城市上市,品牌連鎖店正在鋪設之中。鵝食草為主,鵝翅脂肪低、膽固醇低、蛋白質含量高,2002年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21世紀重點發展的綠色食品之一,2011年,鵝肉居世界衛生組織健康肉食排行榜首。喝鵝湯、吃鵝肉,一年四季不咳嗽,這麼好的東西我要讓全國的老百姓都能吃到。」

採訪結束之際,劉曉國帶領記者來到大白鵝集團正在投資興建的二期項目建設工地,滿懷信心地說:「二期工程規劃佔地1200畝,總投資約7億元,項目建成後,可年孵化鵝苗240萬隻,屠宰畜禽3000萬隻,生產熟食30000噸,加工羽絨製品30萬套、鵝絨裘皮1500萬張、鵝絨裘皮服裝及飾品15萬件、鵝絨製品20萬套,成為全國最大的鵝類深加工產業基地,帶動10萬餘人就業。我的志向是成為『世界鵝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1300多年前駱賓王的一首浪漫的《詠鵝》至今仍在傳誦,相信劉曉國的大白鵝事業定會譜寫出更為美妙的詩篇。

相關焦點

  • 阿聯航空產業瞄準新高度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阿聯一貫奉行「開放天空政策」,與全球主要國家都達成了天空開放協議;地理優勢得天獨厚,地處亞洲、歐洲和非洲三大洲空中交通樞紐位置,連接歐洲和東亞兩大經濟圈;作為航企代表,阿聯航空公司經營穩健,連續保持30多年的業績增長和盈利,非常難能可貴。 阿聯政府近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頗為吸引眼球。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新中國開展各項民主改革和社會事業建設,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人權創造了條件。土地改革運動廢除了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中國農民真正從經濟上翻身做了主人,被束縛的農村生產力獲得解放,廣大農民的經濟地位和生活狀況大大改善。從1950年起,對國營廠礦交通企業的生產和管理制度進行民主改革,建立工廠管理委員會和職工代表大會,使工人真正成為企業的主人。
  • 福建:穩中求進亮點多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本報訊 記者石偉報導:剛剛出爐的福建省經濟年中「成績單」顯示,上半年福建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982.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1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5643.2億元,同比增長28.5%。全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積極推進,民生狀況持續改善,經濟社會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勢頭。 福建經濟穩步前行,工業動力十分強勁。
  • 河北萬全鮮食玉米產業發展迅速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近年來,萬全縣委、縣政府把鮮食玉米產業作為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的關鍵來抓,他們與中國農科院、上海農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先後投入資金上千萬元,專門從事鮮食玉米品種的研究、生產、推廣與銷售;並組建了全國玉米制種研究的首家股份制公司———華穗特用玉米開發公司,現已培育出「普甜、加甜、超甜」3個「水果型」系列和「中糯、彩糯」2個「蔬菜型」系列共20多個新品種,試驗成功後已普遍推廣到種植基地
  • 河南周口發展新興產業壯大數字經濟
    河南周口發展新興產業壯大數字經濟 2021年01月18日 10:33:00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訊(記者夏先清 通訊員韓志剛)全速推進京東物流和京東
  • 承德華富:培育玻璃杯自主品牌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核心提示:玻璃器皿行業是傳統產業,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國的玻璃器皿行業憑藉低廉的成本優勢,靠薄利多銷,一度在國際市場上受到了廣泛認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來襲,讓玻璃器皿行業遭受重創。精品車間是承德華富玻璃器皿有限公司積極實現產業升級的一個縮影。實際上,華富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有其一套制勝的法寶。 中小企業也要有長遠眼光 玻璃器皿行業是傳統產業,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國的玻璃器皿行業憑藉低廉的成本優勢,靠薄利多銷,一度在國際市場上受到了廣泛認可。2006年,我國玻璃器皿的出口額超過10億美元,首次超過法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玻璃器皿出口國。
  • 同心,同心,萬眾一心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縣抗旱防汛指揮部嚴令相關部門和各鄉鎮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加強應急值守,做好災害預防工作。  當日16時,河西鎮出現降雨;22時30分,突轉暴雨。寧夏固海揚水工程西乾渠經過河西鎮建新村,渠道與村莊的高差達10多米,一旦山洪入渠,後果不堪設想。  河西鎮黨委書記陳廉卿高度警覺,立即打電話給建新村幹部,要求上渠嚴密監測巡查。
  • 原標題: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最終,他的研究成果成功描述了地震前後海地災區難民的人口流動信息,從而為國際援助組織和管理決策者提供了極為有效的決策支持。 以海地災後手機數據分析為起點,呂欣及其合作者積極參與了2013年孟加拉國颱風救災、2014年西非伊波拉病毒防控、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救災等重大災害救援與管理,生成的報告得到了當地政府和聯合國相關組織的高度重視,被聯合國人口基金會、聯合國人道事務辦公室等採用。
  • 雪域高原的「白衣天使」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在西藏那曲軍分區官兵和藏北羌塘高原農牧民心中,軍分區門診所護師、共產黨員彭燕就是雪域高原上最美的一朵格桑花。 32歲的彭燕12年來在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風雪高原上,翻雪山、趟冰河、過沼澤……為守防官兵和當地農牧民送去關愛與健康。在被她救助過的官兵和群眾心中,她就是雪域高原守護健康的「白衣天使」。 (一) 在西藏,人們都知道「遠在阿里,苦在那曲」。
  • 證券日報陳劍夫:數字經濟目前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來源:新浪財經11月20日消息,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2020數字經濟領航者峰會——數位化轉型的紅利藍海」在京舉行。證券日報社社長陳劍夫出席峰會並發表演講。陳劍夫表示,數智化生活方式的到來和進步為數字經濟大發展提供無限可能性和現實基礎,構建起來的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不斷釋放出巨大潛能,不僅給一些行業賦能,也會讓各行各業重新定位。我們相信數字經濟目前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 中國鵝產業發展大會暨「綏濱白鵝」公共品牌戰略發布會在京召開
    會議期間,為促使「綏濱白鵝」公共品牌健康發展,綏濱縣先後與中國農業大學教學試驗場、上海現代食用農產品交流促進中心、江蘇五香居等企事業單分別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綏濱縣中國鵝產業集群發展示範基地;綏濱縣3家企業獲得了「綏濱白鵝」品牌的使用授權。
  • 畫虎畫出財富來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全村1366人,其中有800人從事繪畫產業。村中夫妻畫家、父子畫家、姐妹畫家及三世同堂作畫者比比皆是。 村民以工筆畫虎為主,兼畫人物、花鳥、山水等,品種繁多,已輻射帶動周邊兩省三縣數千名農民從事或經銷農民畫,形成了以王公莊為龍頭的農民畫家群。該村年銷售畫作5萬餘幅,創產值5000多萬元。
  • 恆源祥:老品牌煥發新活力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李巍說:「從1991年和無錫藕塘絨線廠合作,生產出第一斤毛線開始,到成為全球最大的絨線生產企業,毛線年產量達到2400多萬斤,恆源祥只用了不到5年!」  恆源祥作為中國進入市場經濟後最早實施品牌運營和特許經營的企業,採用品牌特許、加盟授權的形式,以品牌驅動生產鏈、資金鍊、供應鏈等,取得了迅速高效的發展。
  • 「華佗駕到」通過線上釋放消費潛力: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記者近日從在廣東省廣州市舉行的「大健康產業與網際網路+:尋求弘揚國醫文化新路」論壇上了解到,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技術與健康產業的深度融合,線上線下加快融合,「網際網路+」正釋放健康產業消費潛力。 健康產業擁抱網際網路會產生哪些變化?線上線下的消費模式如何融合?它對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又會產生哪些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 天津數字經濟產業創新中心:飛來更多的數字「金鳳凰」
    新年伊始,走進位於河西區新八大裡商務區核心區的天津市數字經濟產業創新中心,瞬時被這裡朝氣蓬勃、激情洋溢的創新熱忱打動,情不自禁融入其中。近年來,我市積極培育數位化生態,促進形成了多業支撐的產業格局。2019年,這個由市委網信辦、河西區政府、中冶置業集團聯合打造,致力發展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數字經濟產業的「網信大廈」正式亮相。
  • 小樓一夜聽春雨---寶安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1988年生於廣州市增城區小樓鎮,廣州市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於《散文詩》《詩詞》《黃金時代》《廣州日報》《羊城晚報》等報刊,曾獲各類文學獎項二十多個。 臨古廟,憶仙姿。瓦上金桃遺布衣。 莫問仙姑何處去,小樓煙雨說相思。 ——《搗練子·訪何仙姑家廟》 增城的北部有一座古樸淡雅的小鎮:小樓鎮,相傳是八仙之一——何仙姑的故裡。
  • 周維炯:創建豫東南紅軍和蘇區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這就是豫東南紅軍和蘇區創建人周維炯短暫又輝煌的一生。 周維炯,1908年生於河南商城上樓房(今屬安徽金寨)。1923年入商城筆架山甲種農業學校讀書,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底受黨組織派遣,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1927年夏回家鄉,以教書做掩護,開展農民運動。後任商南團委書記。
  • 江西打造數字經濟新引擎 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超八千億元
    、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產業,促進數字經濟新動能爆發式增長。這是江西以數字經濟推動發展的一個縮影。2020年,江西將發展數字經濟作為全省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促進全省數字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2020年,江西省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超過8000億元,增長15%。其中,南昌市數字經濟發展領跑全省,贛州、吉安、上饒、宜春等地數字經濟發展處於第二梯隊。
  • 讓節日過得更舒心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家住小店附近的王玉珍女士買了茄子和香蕉。她說,有了這個小店,隨時都可以買到新鮮的水果和蔬菜,方便多了。 在百姓水果蔬菜店不遠處,記者碰到了包頭市高新區環衛局職工周二小,他此時正在滿頭大汗忙著清掃路面。周二小說:「過年了,大家都放花炮慶祝。為了給大家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我一大早就過來忙活了。」周二小說,看到乾淨的街道,自己髒點累點也覺得值。
  • 【東西協作】從廈門到臨夏:1400隻白鵝「易地搬遷」吃尾菜
    9月5日,《工人日報》記者在乾旱缺水的甘肅臨夏,這個典型的黃土高原上見到了1400隻大白鵝。歲的馬壽良原來是當地的廚師,因被廈門政府和企業在臨夏縣真心幫扶的舉措所感動,決定冒著「風險」加盟養鵝。現在,正準備和公司籤一份承包協議,把養鵝作為產業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