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風、馬甲、披肩、圍脖,在總部位於鄭州的河南大白鵝實業集團的展廳,一件件雍容華貴的裘皮製品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很難想到,這麼漂亮的服飾竟是由鵝絨皮製作而成。
「這些鵝裘皮不遜色於其他珍稀動物皮毛,而且比同面積的兔皮要輕三分之二,禦寒能力甚至超過狐皮和貂皮。目前市場對於鵝裘皮製裘需求旺盛,國內的生產量滿足不了。香港時裝節期間,客商一次要訂貨8萬張,而我們僅能交付6000張。」大白鵝集團的董事長劉曉國告訴我們。
我國是養鵝大國,存欄量佔世界90%以上,農戶們養上幾隻鵝看護家園,食用肉、蛋是件司空見慣的事情,河南大白鵝實業集團把鵝這一家禽和世界的奢侈品市場掛起了鉤,展示了一個潛力巨大的產業前景。
產業化養殖
成就劉曉國產業夢想的是一項「鵝絨裘皮專利技術」。這一由鄭州陳仲仁教授發明的專利技術一舉解決了絨毛脫落的難題,填補了世界禽類裘皮空白,榮獲埃及「金字塔」國際金獎、亞洲太平洋地區國際金獎、世界第四次婦女大會最受歡迎產品金獎等國際大獎,不僅為我國養鵝業開闢了高級鵝絨裘皮製品生產的新路,也為農民增收開闢了一條新路,被列入科技部、農業部重點項目推廣實施。
今年40多歲的劉曉國幾經商海沉浮,兩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和陳仲仁相識,很快便決定將自己的後半生和大白鵝捆綁到一起。他與陳仲仁籤訂了鵝絨裘皮專利技術轉讓協議,隨即投入全部身家和精力實施鵝絨裘皮生產項目,並把公司起名就叫大白鵝實業集團。
做大鵝產業先從養鵝開始。在大白鵝集團位於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產業集聚區的生產加工基地,記者看到一排排現代化的孵化機、出雛機,剛剛孵出的鵝苗嘁嘁喳喳亂叫,工作人員介紹說他們單批次孵化能力達20萬隻鵝苗。
公司採取「公司+基地+農戶」形式,在河南的駐馬店市、安徽省六安市、江蘇省徐州市、遼寧省盤錦市等地共同建設養殖場區24處,總佔地4000多畝,養殖種鵝12萬餘只。
陶雲波是原陽縣指揮寨村雲波鵝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大白鵝集團入駐讓他和社員們喜出望外。「自從與大白鵝集團合作以來,我們養鵝很省心,只要把鵝養好了就行,再也不用為銷路發愁了,現在我們農民養鵝是穩賺不賠。」2007年,養鵝多年的陶雲波開始帶領農民成立了雲波鵝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但起伏不定的市場行情讓陶雲波頭疼不已,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合作社賠了20多萬元,社裡的12戶農民一下退社6戶。
現在大白鵝集團和他們合作社籤訂的統一供苗、統一供料、統一用藥、統一管理和技術服務、統一保價回收的「五統一」運營協議,規定收購底價,如果市場價格上揚還會按市場價格收購。陶雲波邊說邊指著一欄白鵝:「這是匈牙利霍爾多巴吉鵝,種鵝相比我們本地鵝個體大,而且鵝絨厚實品質好,是公司引進的新品種。」大白鵝集團還與6家金融機構達成初步協議,為養殖農戶提供貼息貸款,讓無錢投資的養殖戶照樣能養鵝致富。
良好的合作信譽讓雲波鵝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迅速壯大,目前合作社業務已拓展到多個城市,入社農戶已由原來的6戶發展到168戶,鵝存欄量已達100多萬隻。合作社的孫利建養種鵝3000隻,年可獲利30萬元。在原陽縣,像雲波鵝業這樣長年與河南大白鵝集團籤訂訂單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還有浩鑫農民專業合作社等4家,涉及農戶1500戶。原陽縣的同志告訴記者,他們幫助大白鵝集團協調租賃的1.4萬畝的規模化養殖基地即將開建,建成後可年出欄鵝500萬隻,安排3000名農民就業。
全產業鏈開發
原陽裘皮加工車間一派繁忙,鵝皮在這裡經過20多道工序加工成了一張張鵝裘皮。劉曉國對此很自豪:「鵝絨裘皮是可再生的資源,是野生動物裘皮很好的替代品,符合目前國際上環保潮流,很有競爭力。」
鵝絨在同樣忙碌的服裝車間被加工成了鵝絨被、鵝絨服。劉曉國如數家珍:「鵝絨價值昂貴,在業界被譽為軟黃金,保暖性好、蓬鬆度高。鵝絨被是我們的主打產品之一,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商場銷量很好。高檔點的被芯可以賣到2萬元至3萬元一床,用鵝腋下絨生產的被芯可以賣到20多萬元一床。鵝絨服裝在歐美市場要賣到300歐元至400歐元一件。」
劉曉國詳細給記者介紹鵝的開發利用價值:「鵝全身是寶,通過深加工,鵝體可加工成休閒小吃鵝脖、鵝頭、鵝翅、鵝掌等,已經在一些大中城市上市,品牌連鎖店正在鋪設之中。鵝食草為主,鵝翅脂肪低、膽固醇低、蛋白質含量高,2002年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21世紀重點發展的綠色食品之一,2011年,鵝肉居世界衛生組織健康肉食排行榜首。喝鵝湯、吃鵝肉,一年四季不咳嗽,這麼好的東西我要讓全國的老百姓都能吃到。」
採訪結束之際,劉曉國帶領記者來到大白鵝集團正在投資興建的二期項目建設工地,滿懷信心地說:「二期工程規劃佔地1200畝,總投資約7億元,項目建成後,可年孵化鵝苗240萬隻,屠宰畜禽3000萬隻,生產熟食30000噸,加工羽絨製品30萬套、鵝絨裘皮1500萬張、鵝絨裘皮服裝及飾品15萬件、鵝絨製品20萬套,成為全國最大的鵝類深加工產業基地,帶動10萬餘人就業。我的志向是成為『世界鵝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1300多年前駱賓王的一首浪漫的《詠鵝》至今仍在傳誦,相信劉曉國的大白鵝事業定會譜寫出更為美妙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