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痣能惡變成腫瘤,近年來,惡性黑色素瘤漸漸被大家所熟悉。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除了皮膚,眼睛裡也同樣可以長出黑色素瘤,而且,由於發病部位特殊,它的兇險程度更甚。這不,江寧同仁醫院日前就接診了一位「突然近視」的黑色素瘤患者。
56歲男子突然「近視」,一查是黑色素瘤
「我發現我的右眼像蒙了一層透明薄膜,看什麼東西都霧蒙蒙的,像近視了一樣,到現在已經影響到生活,我什麼都做不了。」一個月前,家住江寧的王先生出現了視力模糊、看不清東西的情況。他趕忙跑去了附近的一家醫院,醫生告訴他,眼球表面長了胬肉,需要手術割掉,將信將疑的他又去了市裡的一家三甲醫院,當時醫生診斷他有「雙眼白內障,雙眼翼狀胬肉」,要想提高視力,要做白內障手術才行。王先生立即做了白內障的術前檢查,由於醫院床位緊張,要排隊兩周才能住院手術,經人介紹,隨後王先生來到了家門口的同仁醫院眼科。
急診的眼科醫生仔細檢查了王先生的眼睛,發現他的白內障屬於早期,建議他先做胬肉手術。但當王先生拿出外院的眼科檢查報告時,醫生發現了異常。眼科B超顯示王先生的右眼內有實質性佔位,這可不是白內障的正常表現。又一次複查了眼科B超、散瞳後檢查眼底,都顯示王先生眼球內有佔位,視網膜下出現青灰色的隆起。
考慮到問題的嚴重性,醫生當即請示了眼科首席專家楊慶松院長,憑藉著多年的臨床經驗,楊慶松高度懷疑這是一種眼內的惡性腫瘤——脈絡膜黑色素瘤。在經過眼眶CT及MRI檢查、眼底FFA+ICGA造影等一系列檢查以後,確診是脈絡膜黑色素瘤。
讓眼球漂浮在重水上手術,成功摘瘤保住眼睛
關於脈絡膜黑色素瘤,楊慶松這樣解釋道,脈絡膜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見的原發性眼內惡性腫瘤。目前應對脈絡膜黑色素瘤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眼球摘除、眼部敷貼放射治療、局部腫瘤切除等。眼球摘除因為影響視力及外觀,不容易被患者接受,而放射性敷貼對腫瘤生長位置及大小也會有所限制,且會有放射性白內障、放射性視神經病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一系列的併發症,往往一段時間後仍舊難逃眼球摘除的命運。
考慮到患者的訴求,楊慶松決定為他實行腫瘤切除手術。因為腫瘤位於眼球血供最豐富的脈絡膜組織,術中極易因為出血導致醫生無法看清組織結構而使手術失敗。為了儘可能地規避術中容易出現各項風險,楊慶松在醫務部的協同下,召集麻醉科、影像科、病理科的多名專家進行會診。經過幾位專家的集體討論,楊慶松在查閱了大量國內外文獻後,提出了一個治療方案——玻璃體切除聯合脈絡膜黑色素瘤摘除術。應用眼內電凝切開視網膜,注入重水穩定網膜,剝離瘤體,注滿重水浮起瘤體,自擴大的角膜緣切口娩出瘤體。「本來根本看不見的瘤體,注入重水以後『浮出水面』,事情就好做多了。」楊慶松說道。
2020年12月2日,經過精心的準備,醫院派出最強手術陣容,為王先生動了手術。手術進行了3個多小時,但切除腫瘤卻只花了5分鐘。楊慶松說,眼球結構精密,醫生的操作必須非常小心,不僅要儘可能地將目標腫瘤切除乾淨,不留下一粒「腫瘤種子」;而且為了防止術中出血,影響手術質量,醫生需儘量在短時間內完成腫瘤的切除。目前王先生恢復良好,已經出院。通訊員 傅靜雯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戚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