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水上漂」,打魚變護魚

2021-01-08 東北新聞網

  昔日捕魚者,今朝護魚人。長江禁捕退捕以來,江蘇在嚴格落實禁捕要求的同時,多渠道推進漁民安置保障工作,積極幫扶職業漁民「轉業」,推動「生計漁業」向「生態漁業」轉變、「打魚」向「打工」轉變。

   上岸:告別「水上漂」漁民住新居

  記者近期來到宿遷市泗洪縣龍集鎮尚嘴漁港看到,船隻拆解工作正有序進行。龍集鎮黨委副書記許昌軍介紹,該鎮收繳了823條捕撈船、156條住家船,全部分類處置。

  收繳處置船舶只是禁捕退捕的第一步,「上岸後人往哪裡去」成為保障退捕漁民轉得出、穩得住的「後半篇文章」。在洪澤湖打魚24年的唐真洲如今已經住進岸上的新家。「岸上居住環境好,敞亮,到泗洪縣城或者鎮裡辦事也方便多了。」他說。

  泗洪縣臨淮鎮勝利村村民段廣玉打小就生活在水上,靠捕魚為生,和妻子劉銀結婚時,簡陋的船艙就是婚房。如今一家人上岸住新居,實現了幾代人的夢想。

  過去,臨淮鎮近九成村民為漁民,總數超過1.5萬人。他們世代棲居水上,「廚房連臥室,也僅四五平」。記者此前在洪澤湖畔走訪看到,一條水泥船起風就晃,漁民全家吃喝拉撒都在上面。一條船一張網,他們以此為生,部分船沒有接通自來水,洗澡、如廁十分不便。漁民「以船為家」也給洪澤湖流域生態環境增加了壓力。

  當前,宿遷正有序推進境內洪澤湖、駱馬湖水域禁捕退捕工作。許昌軍表示,漁民上岸沒有住房的,當地專門建了一個安置小區,安置房有65平方米、80平方米、109平方米等,價格在每平方米1680元。「住家船和捕撈船收繳有補償,多的能拿到30多萬元,多數漁民搬進來沒有什麼壓力。」

  位於泗洪縣半城鎮的穆墩島,是洪澤湖中唯一有人居住的湖島。穆墩島村共有500多戶2000多人,其中職業漁民1100多人,目前大半漁民已在岸上安家落戶。

  「泗洪縣退捕漁船4359艘,約佔全省20%;住家船整治船隻2804艘,約佔全省40%。」泗洪縣委書記李愛華介紹,泗洪退捕漁船協議籤訂、捕撈權證回收註銷、漁船網具收繳全部完成。

  記者從江蘇省推進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江蘇將長江禁捕退捕納入高質量發展考核,作為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約束性任務,納入河長制考核體系。聚焦民生需求,儘可能實現「同湖同策」「同湖同步」。

   轉業:打魚變護魚「玩轉」新業態

  有的漁民「離湖不離水」,從打魚人轉身為護魚員;有的轉崗就業,開網店銷售農副產品……漁民退捕轉產,「退得出」還要「穩得住」。考慮漁民歷史生產生活習慣,江蘇多地積極開發護魚員、護堤員、藍藻打撈員等漁民上手快、適應性強的公益性崗位。同時,多渠道推進退捕漁民轉產就業,力爭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常州市武進區的滆湖水域已完成國有公司組建,於2020年8月啟動增殖漁業試點,先期在規划水域建成800畝增殖區,投放鰱鱅夏花近80萬尾,吸納退捕漁民近30人從事管理養護等工作。

  泗洪縣臨淮鎮勝利村67歲的漁民王兆發和老伴朱慶萍上岸後,在當地政府指導下,做起了編織小方籃等簡單手工活,加上合作社分紅和政府補助等,日子越過越舒心。

  「政府給我們每戶補貼三萬塊錢用來購房,還幫我們尋找岸上的養殖塘口。」段廣玉說,他帶著妻兒上岸之後開了家淘寶店,賣些當地的水產品,日子一天天好起來。「還有一些漁民在淘寶、快手等平臺搞起了電商直播,以前住在湖上想都不敢想。」

  老漁民趙押寶住在泰州市高港區永安洲鎮東江社區——一個蘇浙皖三省漁民集聚形成的老村落。今年初,高港從上岸漁民中挑選10人成立護魚隊,趙押寶被推舉為隊長。他們晝夜開展長江巡護,緊盯長江幹流及保護區等重點水域,嚴打「電毒炸」「絕戶網」等違法犯罪行為。「哪片是偷捕『重災區』,哪個時間段是高發期,哪些『小記號』說明水下有漁網、地籠,我們心裡『門兒清』。」他說。

  告別漁船,退捕漁民成為廠裡新工人。走進宿遷市泗洪縣一家服裝企業的生產車間,42歲的田豔正在忙活著,當了半輩子漁民,她如今已成為一名縫紉工。「船拆解了,鎮裡介紹我們來服裝廠上班,學技術的時候每個月大概2000塊錢,熟練以後多勞多得。」

  揚州高郵市菱塘回族鄉龔家村漁民楊宏文選擇創業。「銀行工作人員上門服務,給我辦了15萬元的政府貼息創業貸款手續,幫我實現創業夢。」楊宏文說,他以前捕魚時養過螃蟹,有養殖經驗,禁捕退捕後,他投資70萬元,承包了百餘畝蟹塘。政府還給他和母親交了社保,解決後顧之憂。

  除了繼續從事特色水產業,高淳還把退捕漁民全部納入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幫扶710名漁民轉產就業,有的漁民當上護魚員、護水員,從「靠水吃水」的漁民轉變為「養水淨水」的生態保護者。「高淳滿足政策標準的565名退捕漁民,勞動年齡段人員納入城鎮企業職工社會保險,養老年齡段人員納入被徵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高淳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說。

  發展產業安置一批,務工就業轉產一批,支持創業幫扶一批,公益崗位解決一批……江蘇統籌退捕安置和禁捕監管任務需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助力漁民退捕轉產,確保漁民「退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兜底:養老「全覆蓋」吃下「定心丸」

  江風習習,江水滔滔,江岸樹木林立;水鳥低空盤旋,魚兒不時偷偷探出頭來……船行長江六合段,秀美的江景圖令人陶醉。然而,過去這裡是一幅漁船「排排坐」、漁網相連接的場景。

  長江六合段的變化,與漁民退捕上岸密不可分。年過半百的漁民謝長江說,大家算清了「經濟帳」和「生態帳」,191戶漁民全部上岸。根據政策,上岸漁民勞動年齡段人員納入城鎮企業社會保險,養老年齡段人員納入被徵地基本生活保障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江蘇率先出臺《國有漁業水域佔用補償管理暫行辦法》,明確失水漁民參照失地農民參保,助力上岸漁民託底安置。

  除了一次性買斷漁船、漁網,泰州市高港區還給予勞動年齡段每名漁民兩年生活補助。無房漁民由社區統一規劃安置,危房漁民也可享受拆遷安置。漁民上岸視同徵地,政府統一辦理養老保險,引導大家就近到企業上班。

  過去,揚州高郵市菱塘回族鄉龔家村漁民劉付田每天夜裡一兩點鐘下湖捕魚,第二天中午才回來將魚出售給魚販,十分辛苦。「上岸之後不僅每個月都有生活補助,政府還給介紹工作,社保問題也解決了。」

  「南京市高淳區淳溪街道漁業社區306條船,40到55歲的漁民200多人,60%還從事螃蟹魚塘養殖。」石臼湖漁民竺年喜稱,這次退捕,夫妻兩人社保帳戶有了25萬多元,還有漁民退捕現金補償12萬元。「養老有保障,心裡踏實了。」

  江蘇聚焦「應轉盡轉、應幫盡幫」「應保盡保、應補盡補」「應救盡救、應助盡助」,參照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辦法對退捕漁民進行安置,出臺了社會保險、失業登記、生活保障、醫療救助等政策,確保符合參保條件的漁民全部參保登記、參保繳費、落實社保待遇。

  記者了解到,江蘇全省退捕漁船21623艘、漁民41937人,分別佔全國的19.4%、18.2%。其中,列入國家考核任務的長江幹流1827艘漁船、湖泊保護區5565艘漁船以及14887名漁民已於10月中旬全部完成退捕。截至目前,轉產就業率和社保安置率均超過99%。(記者趙久龍朱筱)

相關焦點

  • 江蘇漁民退捕轉產見聞:告別「水上漂」,打魚變護魚
    告別「水上漂」,打魚變護魚昔日捕魚者,今朝護魚人。長江禁捕退捕以來,江蘇在嚴格落實禁捕要求的同時,多渠道推進漁民安置保障工作,積極幫扶職業漁民「轉業」,推動「生計漁業」向「生態漁業」轉變、「打魚」向「打工」轉變。上岸:告別「水上漂」 漁民住新居記者近期來到宿遷市泗洪縣龍集鎮尚嘴漁港看到,船隻拆解工作正有序進行。
  • 「三姑娘」上岸記:長江禁捕,告別水上漂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三姑娘」上岸記:長江禁捕,告別水上漂
  • 漁民告別水上漂蕩 長江再現江豚逐浪
    昔日捕魚人,今日護魚員。2021年1月1日,兩名漁民在浠水策湖巡湖。記者 瞿慧一 通訊員 王一波 攝本報記者 沈紅星 瞿慧一 李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最為熱鬧的就是渡口,魚販子們來來往往,小小漁村繁華如市集。漁民們「踏浪歸來魚滿倉」的生活沒有持續太久。2000年以後,江水越來越渾濁,漁業資源逐漸萎縮。「從2003年開始,每年春季禁漁休養,但魚還是越來越少,常常忙活一天打不到幾斤魚。晚上睡在船上,還會被江水的臭味燻醒。」葉英波說。在葉英波看來,「長江之變」跟一些人竭澤而漁脫不了關係。
  • 《煙雨江湖》輕功水上漂怎麼玩 輕功水上漂玩法攻略
    導 讀 江湖風雲錄原班人馬正統續作《煙雨江湖》是一款歷時三年打造的武俠類獨立遊戲,在一個真實開放且多變的江湖中探索,走出一條只屬於自己的道路,可能還有很多小夥伴不知道煙雨江湖輕功水上漂怎麼樣
  • 我的俠客水上漂學習攻略 水上漂在哪裡能學
    我的俠客水上漂在哪學?很多玩家可能不知道我的俠客遊戲裡水上漂要怎麼學,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感興趣的玩家朋友一起往下面看看吧!
  • 科學網—動物「水上漂」
    ■張宇寧 「水上漂然而,即使在武俠小說中,真正掌握了「水上漂」絕技的也是鳳毛麟角。 對於蜘蛛、水黽等小動物來講,「水上漂」卻是司空見慣。它們之所以能夠在水面上漂浮,主要是因為其體形非常小,重量輕,不會破壞水面的表面張力。日常生活中,硬幣、曲別針等物體也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其中的道理也類似。
  • 美國加州:民眾學習電動水上衝浪板,好似輕功水上漂!
    近日,美國加州,Connor Bugbee和指導員Matt Cook在海上上電動水上衝浪板efoil課程,民眾學習電動水上衝浪板,好似輕功水上漂!美國加州,Connor Bugbee和指導員Matt Cook在海上上電動水上衝浪板efoil課程,民眾學習電動水上衝浪板,好似輕功水上漂!美國加州,Connor Bugbee和指導員Matt Cook在海上上電動水上衝浪板efoil課程,民眾學習電動水上衝浪板,好似輕功水上漂!
  • 水上漂,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當你在遊泳池裡、電視或其它什麼地方看見有一個人一動不動的長時間仰漂在水中時既「水上漂」。
  • 輕功水上漂
    輕功水上漂「哇,真的飄起來了,好神奇!」旁邊的媽媽不住的發出陣陣驚嘆,是什麼這麼好玩,我把眼睛往媽媽的手機一瞥,原來媽媽正在看一個科學視頻,有個畫出來的小人在水裡漂著,這個有意思的科學小實驗叫做「輕功水上漂」,我躍躍欲試,說幹就幹,馬上去準備材料。
  • 蛇怪蜥蜴「水上漂」--中國數字科技館
    蛇怪蜥蜴「水上漂」  ——動物的水上行走絕活 文/辛 夷  張 潔圖/ 袁 屏 「水上漂」絕技相傳是達摩祖師創立。然而,即使在武俠小說中,真正掌握了「水上漂」絕技的也是鳳毛麟角。現實世界中,英國魔術師戴納摩曾經在2011 年6 月「徒步」穿越泰晤士河,如蜻蜓點水般在水面上自由行走,在眾多觀眾面前展示了中國武俠小說裡描寫的上乘絕世武功「水上漂」。儘管明知戴納摩的懸浮術表演不過是魔術的障眼法,但是我們仍然在幻想著人類能夠練出「水上漂」的絕世武功。其實「水上漂」的絕活,對於一些動物來說,是小菜一碟。
  • 鞍山:六旬「大鬍子」公園「水上漂」
    鞍山:六旬「大鬍子」公園「水上漂」 作者:張麗娟 2018-08-23 14:36   來源:千山晚報   在二一九公園遊泳湖邊,大鬍子「水上漂」已經成為他的替代名字。昨天下午,記者採訪了劉清貴,聽他講述10餘年來苦心練就「水上漂」,和他與遊泳夥伴們熱心救人的故事。  劉清貴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遊泳。10多年前,他開始練習「水上漂」的功夫。劉清貴說,其實,學習「水上漂」並不難,可在公園遊泳的人群中,能夠長時間在水上漂的人不多見。
  • 【生物科普】輕功水上漂居然是真的!
    【生物科普】輕功水上漂居然是真的!那~~現實生活中,是否真存在輕功水上漂呢?人類在不仰仗任何外力或工具下,別說在水上如履平地,要浮起來都幾乎不大可能。
  • 會輕功水上漂的蜥蜴
    會輕功水上漂的蜥蜴 會輕功水上漂的蜥蜴
  • 再見,「水上漂」!
    「江裡的魚越撈越少,漁民是越撈越窮。」周傳生算了算對比帳,與「水上漂」的收入相比,還是岸上的產業靠得住、長久些。與周傳生不一樣,微信暱稱「老漁翁」的神龍潭村漁民鄭應德,則是和對門的漁民鄭剛一起交船上岸,各經營一個養豬場,過上新生活。
  • 中國高僧上演「水上漂」,在水上跑了120米,外國人:真了不起!
    中國高僧上演「水上漂」,在水上跑了120米,外國人:真了不起!遊遍世界美景,品讀百味人生,中國武術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直到今天仍然有中國武術的狂熱愛好者,少林高僧就是中國武術的集大成者,其中最拿手的就是輕功水上漂。當然這種武功我們也大多只是在電視劇中看到。
  • 奇怪的知識又增加了 | 輕功水上漂居然是真的!
    奇怪的知識又增加了 | 輕功水上漂居然是真的!那~~現實生活中,是否真存在輕功水上漂呢?人類在不仰仗任何外力或工具下,別說在水上如履平地,要浮起來都幾乎不大可能。
  • 冬季野釣打魚窩不知道補窩?記住這3個「秘訣」,留魚久易爆護
    釣魚打魚窩現在已經成為一種必做的輔助技巧了,不管你是在黑坑釣魚還是外出野釣,打了魚窩之後上魚的機率肯定是要比直接下竿的大的,而且釣魚也更加輕鬆。但是魚窩並不是打好了就不用管了,還需要維護它,也就是「補窩」。
  • 重慶上百男女穿上高跟鞋上演「水上漂」
    重慶上百男女穿上高跟鞋上演「水上漂」  【解說】近日,重慶涪陵紅酒小鎮水上遊樂園舉辦「高跟鞋水上跑」趣味比賽,100多名參賽選手穿著高跟鞋在水上上演了「水上漂」。  重慶上百男女穿上高跟鞋上演「水上漂」  【解說】近日,重慶涪陵紅酒小鎮水上遊樂園舉辦「高跟鞋水上跑」趣味比賽,100多名參賽選手穿著高跟鞋在水上上演了「水上漂」。
  • 奇怪的知識又增加了|輕功水上漂居然是真的!
    那~~現實生活中, 是否真存在輕功水上漂呢? 蛇怪蜥蜴之所以能上演「水上漂」, 卻並不是因為身型。
  • 南美蜥蜴施展水上漂絕技
    據英國媒體報導,近日英國BBC電視臺在南美洲拍下了兩種蜥蜴的神奇本領:水上漂。攝像師以2000幀/秒的高速拍攝下的影像顯示,一隻褐色的蛇怪蜥蜴在貝里斯的一個湖面上快速奔跑。而另外的影像顯示,一種壁虎物種因為個頭非常小,因此它們不會打破水面的張力,從而能從容走過一個小水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