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殘唐(增六)安重誨擁立李嗣源稱帝,卻落得個兔死狗烹的結局

2021-01-09 驚心鳥

殘唐五代十國時代是中國古代最為混亂的年代之一,那時候藩鎮割據四方,短命王朝更迭,整個華夏大地處於一片混戰之中。在這期間,後唐明宗李嗣源統治時代的政局是相對平穩的。他採取了休養生息的國策,整飭吏治,削弱藩鎮,使得國家政治清明,被人稱讚為「小康」。所以李嗣源在歷史上的聲譽不錯,被認為是混亂年代少有的明君。然而這一切都離不開當時執掌朝廷的權臣安重誨的輔佐,李嗣源也是在安重誨的支持下才登基稱帝,穩定了後唐大局。可坐穩皇位後,李嗣源卻與安重誨爆發了激烈衝突,最終做出了兔死狗烹的事情。

安重誨是後唐明宗李嗣源時期的樞密使,也是當時掌控朝政大權的權臣。從晉王李克用時代開始,安重誨就是李嗣源麾下的大將。後唐莊宗李存勖末年,趙在禮發動叛亂,李嗣源在出徵平亂時與叛軍合流,打起了反攻朝廷的大旗。在李存勖死於興教門之變後,李嗣源被擁立稱帝,成為後唐的第二位皇帝。在這個過程中安重誨功不可沒,是李嗣源贏得叛軍支持,並且奪得後唐皇帝位的重要功臣。所以李嗣源登基後重用安重誨,將其任命為左領軍衛大將軍、樞密使,兼領山南東道節度使,累加侍中兼中書令,護國節度使,總攬政事。

在李嗣源當皇帝的初期,他與安重誨的關係是非常親密的,朝廷政務都委託給安重誨處理。即便安重誨與宰相任圜在政治上發生衝突,李嗣源也偏向於安重誨一方。在這樣的環境下,後唐政治上趨於穩定,剷除了李存勖時代的弊政,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開創了亂世中的小康時代。可是不久之後,安重誨變得專橫跋扈,與任圜的矛盾日趨激烈,在李從珂的問題上也與李嗣源發生衝突。這樣的結果使得李嗣源對安重誨更加猜忌,逐漸奪去其朝中大權,迫使其以太子太師之位致仕。後來李嗣源又擔心安重誨叛亂,便派李從璋將其處死。

很多史書上認為安重誨之死是因為他自己的野心造成的,是他剛愎自用和欺君罔上的結果。可是從史料上來分析,這種說法是非常偏頗的,也是斷章取義的。安重誨固然有把持朝政的操作,但要說他欺君罔上和野心勃勃這就罔顧事實了。實際上直到被李嗣源派去的李從璋殺死,安重誨都沒有擁有個人的私軍,也沒有起兵反叛,這比其他發動叛亂的藩鎮好了不知多少。如果安重誨真有野心要奪取皇位,以他把持朝政的權力,怎麼會不給自己準備條後路?以他手中的大權,建立一支私人軍隊來控制洛陽,那是輕而易舉的。

可是安重誨並沒有如此做,朝廷中的軍權一直的控制在李嗣源手中。後唐當時發生的各種叛亂都是李嗣源派將領攻打,而安重誨只是出於後勤補給的地位。不論是平定盧臺亂軍,削弱魏博驕兵,還是整頓禁軍,都是李嗣源一手操作的。從這個角度看,安重誨雖然專橫跋扈,但是在軍權上並沒有專擅的行為,這說明他不具有奪取皇權的野心。而在政治上,安重誨卻是李嗣源最大的支持者,也是開創小康時代的核心重臣。對於這樣的大臣,李嗣源居然採取了兔死狗烹的操作,實在是讓很多人想不通。

按照史書的說法大概有兩種,一種是因為安重誨借宣武軍節度使朱守殷叛亂的機會污衊任圜,然後矯詔逼死任圜;另一種是安重誨勸說李嗣源殺掉養子李從珂,引發了兩人之間的矛盾。這兩種說法受到很多人的支持,寫出不少分析的文章。但是從歷史時代背景出發,卻是存在諸多疑點的。

關於任圜的問題,實際上李嗣源多次都是站在安重誨一邊的。安重誨和任圜的政治鬥爭,表面上看是朝中兩位重臣爭權,實際上卻是文官政治和武官政治的鬥爭。出身於武將的李嗣源,在這個事情上一直偏向安重誨。對於安重誨矯詔逼死任圜的事情,李嗣源早就知道,卻故意不管,顯然是借刀殺人的操作。

史書上雖然說安重誨處死任圜是矯詔,但從歷史線索來分析卻未必是真的。安重誨給任圜安插的罪名是和宣武節度使朱守殷勾結叛亂,而這個可能性不是沒有的。從朱守殷叛亂的全過程來看,必然是有人內外勾結的。當時李嗣源要帶兵東巡,卻有人傳出謠言說李嗣源目的是出兵削藩。朱守殷信以為真,先下手為強,在汴梁城發動叛亂。然後在東巡的路上,李嗣源派出心腹大將範延光攻打汴梁城,一舉將朱守殷的叛軍消滅。假如李嗣源沒有削藩的念頭,他東巡何必帶那麼多軍隊?作為皇帝,李嗣源出巡必然是保密的,那怎麼會被朱守殷知道呢?

因此從這些角度來看,洛陽城中必然有官員與朱守殷勾結,才使得它消息靈通。李嗣源剛剛離開洛陽,他就起兵反叛了。關於皇帝的行蹤,普通的官員肯定是難以把握的,但曾經作為宰相的任圜肯定有自己的渠道。安重誨是朝中最重要的大臣,他也是力主削藩策略的,自然不會輕易暴露軍隊和皇帝行蹤。如此推算,在朝中能夠輕易得到皇帝行蹤,還能夠與外面的藩鎮相勾結的,任圜是具有很大嫌疑的人。因此,不論李嗣源離開洛陽是否為削藩,但行蹤的洩密必然是重大政治事件。安重誨以此為由處死任圜,也許真得到了什麼線索。

關於安重誨多次提出殺死李從珂的事情,從歷史發展來看是具有先見之明的。李嗣源死後,李從珂果然與安重誨預料的那樣發起叛亂,奪取了皇位。但後唐在李從珂的內戰中也耗盡了元氣,使得石敬瑭因契丹軍隊進入中原,斷送了中原王朝的江山,也出賣了幽雲十六州的地盤。

雖然李從珂是李嗣源的養子,但李嗣源對其並不是沒有防範。李嗣源在世時多次分化瓦解李從珂的兵權,就是為了避免他擁兵自重,威脅到自己親生兒子的繼承帝位。而且從史料記載來看,安重誨和李嗣源的矛盾並不在於是否猜忌李從珂,而是是否處死李從珂的問題。

在削藩方面,安重誨的態度是非常堅決的。不論是各地的藩鎮,還是李嗣源的親信,他都力求處死,防止他們威脅到皇帝的權威。安重誨在執政期間,大肆推出自己的削藩策略,其目的就是削弱割據四方的藩鎮,加強中央集權,結束中原長期的戰亂。而在這方面李嗣源的態度比較溫和,並沒有積極將藩鎮節度使處死的打算,只是要求削弱其權力,瓦解其軍隊勢力。兩人的目的相同,而手段卻有些詫異,這也是兩人的矛盾所在。但從史料上看,安重誨雖然強硬的要求削藩,但並沒有越過李嗣源直接調兵,這說明他沒有謀反的野心。

在安重誨沒有野心之時,又是自己削弱藩鎮節度使的好幫手,李嗣源處死安重誨豈非自毀長城?安重誨雖然蠻橫霸道,但都是對藩鎮和文官集團的,對於地方提拔的官員也是禮賢下士,這對於治理國家是非常有利的。李嗣源作為明君,對這些怎麼會看不明白,盲目地處死安重誨?

分析安重誨被罷免樞密使權力,到被處死的過程,可以發現這段時間後唐的政治環境並不好。各地藩鎮造反持續不斷,李嗣源派出的軍隊四處滅火。由此可見安重誨的削藩策略雖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也激化了朝廷和藩鎮的矛盾。這在李嗣源和安重誨削藩策略不統一的情況下,必然引發內部衝突。

結合李嗣源上位稱帝的過程,可以看出這樣的藩鎮造反時直接威脅到後唐統治的。李嗣源的前任李存勖就是在這樣的藩鎮造反中敗亡,而李嗣源也是利用地方藩鎮的擁立而上位的。因此從統治基礎而言,李嗣源本身就是以地方藩鎮為基礎的。他削弱地方藩鎮是為了保證自己的皇位,而不是徹底削藩並進行中央集權。而且因李存勖的前車之鑑,李嗣源本身對藩鎮也不敢過分進逼,所以在處理藩鎮問題上與安重誨是有很大衝突的。而安重誨比較強硬的削藩策略,也是引發了很多叛亂,這也直接威脅到後唐朝廷的政治穩定。

從這個角度看,李嗣源和安重誨的矛盾是集中在削藩問題上。為了避免進一步激化矛盾,李嗣源罷免安重誨,以相對溫和的手段處理藩鎮問題。所以李嗣源處死安重誨完全是跟藩鎮妥協的結果,也是避免朝廷與藩鎮的戰爭進一步擴大。這種做法是典型的卸磨殺驢和兔死狗烹,也是李嗣源維護自己統治的手段。他犧牲安重誨,並不是因為猜忌安重誨,而是向藩鎮表達緩和的政治態度。但是這種妥協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後唐國家權力也逐漸落入藩鎮之手。李嗣源死後,這種策略的惡果逐漸顯現。李從珂和石敬瑭起兵爭權,後唐也就只能亡國了。

相關焦點

  • 劉邦善於用人而得天下,稱帝後卻剷除異己,真是因為兔死狗烹嗎?
    劉邦稱帝之後,曾經問自己的臣子:「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為什麼呢?項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為什麼呢??」高起、王陵兩位將軍答道:「項羽仁愛且待人有禮,陛下則生性傲慢粗俗無禮。但是陛下調兵遣將攻略城池之後,經常會將獲得的利益封賞給部下,真正做到了與天下同利。
  • 傳統文化中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原來這樣解讀才對!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最初來源于越王勾踐和謀士範蠡的故事。兔死狗烹-烹:燒煮。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後被拋棄或殺掉。鳥盡弓藏-鳥沒有了,弓也就藏起來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後,把曾經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
  • 通過與五代所有王朝都有關聯的李嗣源,來看五代皇帝列表
    李嗣源本是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的養子,早前跟隨李存勖東徵西討立下赫赫戰功,參與最多的,自然是後唐跟後梁的戰爭,後梁即朱溫建立的"五代第一代"。李存勖本人手下大將如雲,他後來繼承後唐皇位,五代中的"後三代"便是這些當初的軍事將領們爭天下的局面。
  • 西漢最著名的四位「大司馬」:兩位戰功赫赫,一位登基稱帝!
    在此基礎上,西漢最著名的四位「大司馬」:兩位戰功赫赫,一位登基稱帝! 一、衛青 衛青(?-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漢朝著名的將領。對於衛青來說,生父鄭季,是平陽侯曹壽手下的一名小吏。其母衛媼是平陽公主的奴婢。衛青從小就給人家做牧童,受盡苦楚。成年後,又開始侍奉平陽公主。
  • 狡兔死走狗烹古代王朝開國功臣能都幾個善終的?
    古代王朝更替似乎是歷史的必然性,細數歷代開國皇帝「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似乎是個亙古不變的選擇。然而也並不是所有開國皇帝都會誅殺功臣的(皇帝誅殺功臣的大多數原因都是功高蓋主不好掌控)縱觀古代也只有那麼幾個「另類」的皇朝!第一個祖龍皇朝秦朝秦朝是我國古代第一個中央高度集權的皇朝,也是我國第一個大統一王朝。
  • 兔死狗烹、兔死狐悲一個搞錯了出處,一個理解錯了意思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看到這兩個成語我首先想到的是韓信。大家都知道,韓信是漢初三傑之一,而且功高蓋主,最終被蕭何和呂后設計殺死。兔死狗烹這個成語用在韓信身上倒也特別合適,這一度讓我誤以為韓信就是兔死狗烹這個成語的出處。而且大家習慣把鳥盡弓藏和兔死狗烹連在一起用,但兩個成語其實意思完全不同。
  • 三國最令人無語的託孤:丞相立馬廢了太子,卻擁立了一位千古暴君
    孫權有七個兒子:長子孫登、次子孫慮、三子孫和、四子孫霸、五子孫奮、六子孫休、七子孫亮,孫權228年稱帝後立長子孫登為太子,本來孫登是一位合格的接班人,卻英年早逝於241年,年僅33歲;次子孫慮232年就去世了,所以孫登去世後太子的人選就在孫和、孫霸、孫奮、孫休和孫亮五人之中產生。
  • 武則天稱帝,強迫青年才俊迎娶白髮老嫗,才俊結局悽慘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影響力很大的女子,她是唐朝兩代帝王的妻子,是唯一一個稱帝的女子,沒錯,相信大家已經猜到了,她就是武則天,一個影響了中華民族幾十年的女子,在她14歲的時候就被送進了唐朝的皇宮,因為姿色和才藝都是上上之選,所以在眾多的後宮佳麗當中脫穎而出,被唐太宗看中,封她為才人,武媚娘正式開始了自己傳奇的震驚整個中華民族的一生,不要看她是一個女子,她的殺伐果斷遠比男子更甚
  • 五代十國記後梁篇13(結局)-篡唐祚朱溫稱帝,損德行二代亡國
    魏博勢力既衰,北不能抵禦河東和幽州,南不敢得罪汴州,於是羅紹威乾脆向朱溫進言,勸其早日稱帝,至少自己能做個從龍功臣,可保魏博無憂。 這時,唐哀帝在其他大臣的建議下,再次派人向朱溫表達了禪讓的意思。朱溫心裡很高興。史書上又說了一些在此期間的種種離奇事件,比如朱溫家廟裡生出五色靈芝,家廟神主上自動出現了五彩衣服,凡此種種,您當故事看看就好,咱就不多扯了。
  • 顫抖吧阿部結局是什麼 唐青風最後和阿部察察在一起嗎
    但是,得知敬王要娶唐青韻,唐青葉開始茶飯不思。而唐大夫人得知敬王喜歡的是唐青葉之後,開始對她痛下殺手,為自己的女兒鋪路!喝下毒藥的唐青葉又遭遇追殺,好在最後並沒有真正過世!而敬王對這一切渾然不知!顫抖吧阿部唐青風和阿部結局:兩個人的結局應該是在一起了,幸福又甜蜜。也有另外一種結局就是阿部回到了自己的星球,並且飛船毀壞了,再也不能夠到地球了,這樣子就可以拍攝第二部了。
  • 黃峭授課旁徵博引,使李存勖、李嗣源而成了兩位有為的君王
    黃峭又問李嗣源:「你的理解呢?」「先生,他們由於年紀不同,各自對詩做出了解釋,我認為都有道理。但孔夫子說:『詩言志,歌詠言』,詩人作詩都是表達一種感情、意志或理想,所以理解不可太簡單了,要從多方面去解剖它。從言外之意,話外之音,字裡行間去探索它的真情隱意。
  • 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為王弘誨創建,海南省定按張嶽崧故居
    據悉,八角殿建成後,某些曾受過王弘誨訓斥、處罰,跟王弘誨有意見的官員,上奏疏給皇帝,指控王弘誨私下建造宮殿,圖謀不軌。原告交給趙正史董其昌手裡,董其昌和王弘誨交情深厚,王弘誨的為人非常可敬,對王弘誨的為人非常敬重,深知王弘誨決無造反之心,但事關重大,嚴重違制是要誅滅九族的。因此,在督導員調查案件之前,密函轉交給了王弘誨。不久,項目事件調查官和玄關去龍梅村詢問了這件事。
  • 兔死狗烹!西班牙5萬獵犬「用完就丟」,丟井裡、綁鐵軌等死
    估計大家都學過「兔死狗烹」這個成語,其字面意思是把抓住兔子的獵狗烹煮吃掉,用來比喻成就事業後就把有功之臣殺了。不過小編覺得這個詞是靈提犬的真實寫照。這些獵犬平時明明是獵人最忠誠的夥伴,在為獵人贏得豐厚獎勵後卻落得悲慘下場。 《SOS GALGOS》的志願者Anna Clements表示:「這是西班牙最骯髒的秘密,遊客幾乎不會知道這些內幕。」
  • 《我的俠客》怎麼刷暗金天書殘頁 暗金天書殘頁過去攻略
    導 讀 我的俠客暗金天書殘頁怎麼刷 暗金天書殘頁過去攻略的內容已有,給大家推薦一個快速刷天書,殘障秘籍的方法,下面不妨和九遊遊戲網小編一起了解下吧。
  • 兔死狗烹!霍華德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引進哈雷爾是給老詹添負擔
    只不過自由市場上有了更加有活力的哈雷爾,所以湖人做出了看似「兔死狗烹」的舉動。好在霍華德找到了新東家,也算是皆大歡喜的圓滿結局吧。哈雷爾能不能忠心輔佐詹姆斯?其實也不必分析哈雷爾和霍華德的優缺點。霍華德能幹的哈雷爾幹不了,同樣的哈雷爾的進攻能力也是霍華德不具備的。不同的食材有不同的做法,哈雷爾會和詹姆斯打出另一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