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為什麼蝙蝠是哺乳動物,卻是「蟲」字旁?原來還有那麼多學問

2020-12-05 麓風軒

為什麼蝙蝠是哺乳動物,卻是「蟲」字旁?我們先來看「蝙蝠」二字的造字法。《說文解字》稱:「蝙蝠,服翼也。從蟲,畐聲。」那麼,古人為什麼用「蟲」字旁來做它的偏旁呢?是不是搞錯了?不是!

問題的根源是——人類對於動物的認識是逐步發展成熟的,語言文字的發展也是逐步成熟的。綜合古人的文獻資料來看,「蟲」這個字也有廣義和狹義之稱之分,而且是不斷變化的,所以古人當時造字的時候,是依據當時的認識來的。

下面一一來解析——

一、古人最初的認識——「蟲」,古代泛指所有的動物

古代所有的動物都可以用「蟲」字來泛指,這應該是含義最廣的「蟲」字了。人稱為「走蟲或倮蟲」;老虎稱為「大蟲」,蛇稱為「長蟲」,魚稱「水蟲」,鳥稱「羽蟲」,有介殼的稱為「介蟲」,還有什麼不能用「蟲」來表示的呢?

《大戴禮記·曾子天圓》說,毛蟲的精華是麒麟,羽蟲的精華是鳳凰,介蟲的精華是神龜,鱗蟲的精華是蛟龍,倮蟲的精華是聖人。

在這種含義之下,《說文解字》中「蝙蝠,從蟲,畐聲」的解釋就再合適不過了。同時,這種含義在《漢語詞典》中有標註:「蟲,動物的通稱。」

二、古人認識的發展——有腳的叫「蟲」

隨著認識的提高,人們把一切動物統稱為「蟲」顯得有些不足了,於是認識上有了發展。於是《爾雅·釋蟲》稱:「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

因為蝙蝠是有腳的,所以用蟲字旁也合情合理。「豸」是什麼呢?本來是指長脊動物,如貓、虎之類。但在此時解釋為無腳的蟲,體多長,如蚯蚓之類。可見這個字的含義也是不斷變化的。

三、古人認識的深入——「鳥獸蟲魚」,分門別類

古人較為深入的認知,分為「鳥獸蟲魚」四類,用這四個字也就可以籠統地稱呼自然界的各種動物了。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有一句話:「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歷代文化名人如賈誼、柳宗元、劉伯溫、李漁、蘇軾、蒲松齡、方孝孺、歐陽修、程頤等,對於自然界的鳥、獸、蟲、魚都有記錄和思考,今人將其編成《歷代文化名人筆下的鳥獸蟲魚》一書。

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什麼沒有把「蝙蝠」歸為「鳥」類呢?請繼續往下看——

四、「蝙蝠」為什麼不用鳥字旁

上面說到,隨著認識的發展,中國古人把自然界的動物分為「鳥獸蟲魚」四類,那問題來了,為什麼沒有把「蝙蝠」歸為「鳥」類呢?

有兩方面原因——

原因之一,古人對「鳥」的認識,象鳥形,飛禽總名。按理說蝙蝠也看似可以歸為鳥類,但是後來人們觀察發現,鳥有長羽毛,蝙蝠沒有長羽毛。《說文解字》:「鳥,長尾禽總名也。象形。」

原因之二,古人認為「蝙蝠」是老鼠變化來的,故有「飛老鼠」之稱。《孝經·援神契》有註解:「形絕類鼠,肉翅與足相連,夜捉蚊蚋食之,俗言老鼠所化也。」因此,按「鳥獸蟲魚」四分法,還是把蝙蝠歸為「蟲」類。

五、人類對動物的科學認識

近現代科學的發展,人類對動物與自然界有了更為科學的認識,將所有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蝙蝠劃分在脊椎動物、哺乳綱下的一類動物,也是哺乳動物中唯一能夠真正飛翔的獸類。

不過這已經是後話了,如果古人造字之初就有這種知識的話,那麼「蝙蝠」這兩個字可能要改寫。

人類對於動物的認識是逐步發展成熟的,語言文字的發展也是逐步成熟的。古人造字之時,依據當時的認識,把蝙蝠二字冠以「蟲」字旁,應該是時代的局限吧!

(參考文獻:《說文解字》、《漢語字典》、《爾雅·釋蟲》、《大戴禮記·曾子天圓》、動物百科知識等)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蝙蝠是哺乳動物,卻是「蟲」字旁?
    古代造字對蝙蝠使用了蟲字旁最初是對不同生物的分類識別,蟲字旁的蟲與昆蟲的蟲最初指的都是蟲子嗎當然不是,蟲字旁的蟲不一定全指昆蟲,它們文字演變中有著不同的樣式與解釋。 蝙蝠為什麼會被加上蟲字旁?古代的生物識別 文字創造首先與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有關係,文字是約定俗成的,大家都這樣認為,就延續最初的用法。古代人們識別不同生物,首先就會有不同叫法,蟲這個叫法指的就是地上爬的,用於區別於天上飛的鳥,與水裡生活的魚而言的。
  • 除了蝙蝠,還有哪些哺乳動物可以飛行?
    比方說企鵝,它明明不會飛,卻是鳥類;又比方說蝙蝠,它明明是天空中的健將,可是卻與我們人類一樣,都屬於哺乳動物。那麼,在自然界中,除了蝙蝠之外,還有其它哺乳動物也可以飛行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在國外,有一種叫做鼯鼠的小寵物,它們非常的聰明,而且被人們認為它們非常的「通人性」,性格溫和,很是可愛。
  • 為什麼這麼多疾病來自蝙蝠?
    原標題:為什麼這麼多疾病來自蝙蝠?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5月6日刊文稱,科學家發現,與大多數其他動物相比,蝙蝠攜帶的能感染人類的病毒似乎特別多。文章對此進行了分析與解答,現摘編如下:蝙蝠的何種特性使其能攜帶那麼多病毒呢?
  • 英媒:為什麼蝙蝠有那麼多種類?
    參考消息網2月13日報導英國《焦點》月刊近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蝙蝠有那麼多種類?對於這個問題,文章給出答案稱:世界上有1200多種蝙蝠,佔了哺乳動物種類的近五分之一。其中一部分原因為蝙蝠是唯一能撲翼飛行的哺乳動物,也就是說蝙蝠種群能夠遠距離遷徙,在地理上彼此相隔甚遠,從而演變出不同種類。而美國麻薩諸塞大學2011年的一項研究顯示,這種多樣性也可能是因為不同種類蝙蝠的飲食傾向於高度專門化。也就是說,假如一種基因突變導致頭骨形狀的變化或者下頜咬合力的變化,一隻蝙蝠可能就能吃這一區域其他蝙蝠所不能吃的水果或昆蟲。
  • 為什麼這麼多疾病來自蝙蝠?
    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5月6日刊文稱,科學家發現,與大多數其他動物相比,蝙蝠攜帶的能感染人類的病毒似乎特別多。文章對此進行了分析與解答,現摘編如下:蝙蝠的何種特性使其能攜帶那麼多病毒呢?研究人員找到了一些可能的解釋,儘管沒有任何一個解釋意味著,我們應該生活在對蝙蝠的恐懼中或責怪它們傳播了新冠病毒。
  • 既然蝙蝠攜帶那麼多病毒 為啥不直接消滅掉?
    從新冠疫情爆出與蝙蝠有所關聯開始,這種會飛的哺乳動物就幾次三番被拱上熱搜,隨即成為眾矢之的。隨著越來越多的相關信息被人們所了解,尤其是蝙蝠作為「病毒儲存庫」的特質,讓大眾對它們從恐懼到厭惡,甚至有人提出:既然它們的存在具有如此大的威脅性,為什麼不能直接把這種動物消滅掉?
  • 為什麼這麼多疾病來自蝙蝠?答案在這裡
    新華社北京5月9日新媒體專電 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5月6日刊文稱,科學家發現,與大多數其他動物相比,蝙蝠攜帶的能感染人類的病毒似乎特別多。文章對此進行了分析與解答,現摘編如下:  蝙蝠的何種特性使其能攜帶那麼多病毒呢?
  • 感染過那麼多病毒,蝙蝠自己為什麼沒事?
    作者:文樂樂蝙蝠一直在感染與新冠病毒相似的病毒,卻沒有任何已知症狀。現在,對橫跨蝙蝠家族樹6個物種的基因組測序顯示了它們在6500萬年裡是如何戰勝病毒的。7月22日,相關成果發表於《自然》。「這一成果是研究蝙蝠超級免疫系統的一個極好起點。」未參與該工作的研究蝙蝠進化的美國耶魯大學博士後Laurel Yohe表示。
  • 為什麼蝙蝠那麼「毒」?科學家:一切都是為了飛行做出的犧牲
    大家應該對蝙蝠很熟悉吧?蝙蝠也被稱為飛鼠,因為有翅膀還跟老鼠長得像,但是科學家研究發現蝙蝠身上有很多種 病 毒,而且很多種 病 毒 都會傳播到人類身上,因此也有很多人把蝙蝠當做移動病 毒庫。但是為什麼蝙蝠那麼「毒」?科學家:一切是為了飛行做出的犧牲。
  • 原來我們都誤會蝙蝠了!1200種蝙蝠中,只有這3種是會吸血的!
    ,有人居然說蝙蝠都會吸血!加上蝙蝠們晝伏夜出的生活習性,所有人似乎都對它們畏懼三分了。今天,筆者就要為蝙蝠們「討個公道」!原來我們都誤會蝙蝠了!1200種蝙蝠中,只有3種是會吸血的!啊!不!只有3種是會「舔血」的!蝙蝠既然不吸血,那它們平時吃什麼?是哪3種吸血蝙蝠?
  • 為什麼蠟字是蟲字旁?深山蟲師告訴你
    「中國所產的白蠟來源於有白蠟蟲的白蠟樹,為此也叫蟲蠟。在中國,白蠟主要用於製作蠟燭。不過要在白蠟裡加入牛油、柏油等物質。湖北省的德安府,湖南省的孟陽縣、龍陽縣、辰州府、綏陽縣、永順府是白蠟的主要產地。1905年白蠟輸出量為3219擔,交易額為165900兩。市場時價每擔35兩~50兩。」
  • 蝙蝠和雷達有什麼關係,你家孩子理解了嗎?看老師筆記尋找答案!
    於是就通過這個思考借著蝙蝠做了三次試驗,最終發現原來是蝙蝠在飛行的過程中能夠從嘴裡發出一種聲音叫作超聲波,當超聲波向前傳播時,遇到障礙物就會反射回到蝙蝠的耳朵裡,從而蝙蝠立刻改變飛行方向。後來聰明的人類發現很多動物身上都有我們可以思考、借鑑和啟發的地方,於是又發明了很多東西。
  • 蝙蝠是不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
    當然,會飛的也不一定都是鳥類和昆蟲,在哺乳動物中,也有會飛的,比如最近「特火」的蝙蝠。那麼,蝙蝠是不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呢?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說幾種「假飛」的哺乳動物。「假飛」的哺乳動物從已知的生物看,哺乳動物確實是進化相對完美的一大類動物,我們人類就是典型的哺乳動物。
  • 能飛的哺乳動物——蝙蝠!你對他的了解有多深?
    世界上有900多種蝙蝠,它們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它們中的多數具有敏銳的聽覺定向(或回聲定位)系統。一、蝙蝠的生活習性大多數蝙蝠以昆蟲為食。因為蝙蝠捕食大量昆蟲,故在昆蟲繁殖的平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甚至可能有助於控制害蟲。某些蝙蝠亦食果實、花粉、花蜜;熱帶美洲的吸血蝙蝠以哺乳動物及大型鳥類的血液為食。這些蝙蝠有時會傳播狂犬病。蝙蝠呈世界性分布。
  • 為什麼蝙蝠有這麼多種類?
    為什麼蝙蝠有這麼多種類?世界上有超過1200種蝙蝠,幾乎佔所有哺乳動物物種的五分之一。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蝙蝠會飛,它們可以進行長途「旅行」,遷移到不同的地方,地理上的隔離使它們有更多機會進化成不同的種類。而在2011年,一個由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等多個院校和機構的進化生物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通過收集有關蝙蝠的飲食、咬合力和頭骨數據等信息,來研究蝙蝠的進化速度和種類變化。結果發現,蝙蝠的多樣性可能是因為不同蝙蝠種類的食物高度專業化。
  • 為什麼蝙蝠有這麼多種類?
    為什麼蝙蝠有這麼多種類?世界上有超過1200種蝙蝠,幾乎佔所有哺乳動物物種的五分之一。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蝙蝠會飛,它們可以進行長途「旅行」,遷移到不同的地方,地理上的隔離使它們有更多機會進化成不同的種類。
  • 世界上除了蝙蝠,還有哪些會飛的哺乳動物?
    蝙蝠是地球上唯一的,能真正擁有飛行能力的哺乳動物;至於其他的,比如橙足鼯鼠、菲律賓鼯猴、飛鼯等等動物,擁有一定的滑翔能力,但不具備主動飛行的能力。蝙蝠鳥類擁有特殊的身體結構,能實現主動飛行,蝙蝠沒有羽毛,飛行能力也比鳥類差很多,而且蝙蝠是世界上唯一能主動飛行的哺乳動物。
  • 神奇的大自然:為什麼蝙蝠身上有這麼多病毒還能活蹦亂跳?
    蝙蝠是一種身上帶有非常多病菌的哺乳類動物,而且大多都可以傳人,此次冠狀病毒只是牠們身上眾多病毒的其中一種,但為什麼這些病毒在蝙蝠身上卻起不了什麼作用?答案其實和物種演化有關係。一、蝙蝠身上的病毒怎麼傳人?想一想食物鏈大家就能略知一二了。
  • 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它們是如何進化的?
    即使你看不到蝙蝠瘋狂地撲騰,你也可能在它尋找晚餐的時候捕捉到它的高亢的啁啾聲。除了與吸血鬼有關外,它們還經常被稱為「會飛的老鼠」,並被認為是人畜共患疾病傳播到人類的罪魁禍首蝙蝠是唯一一種進化出動力飛行的哺乳動物,而且它們已經飛翔了數千萬年。那麼,這些奇怪的飛行是怎麼進化來的呢?大約50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時期,蝙蝠突然出現在化石記錄中。
  • 蝙蝠那麼毒,為啥不會毒死自己?
    說起這次的新冠疫情很多人都會想到蝙蝠這種生物。 其實這並不是蝙蝠攜帶的唯一非常危險的病毒, 已經證實的蝙蝠與伊波拉病毒與冠狀病毒。 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而且極有可能是病毒傳播的源頭。很多人都會非常疑惑, 蝙蝠自身攜帶如此多的病毒, 但是自己卻從來沒有出現過感染的情況, 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蝙蝠作為一個非常特殊的物種, 攜帶病毒對它來說雖然不是它自己本身的意願, 但的確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蝙蝠, 作為動物界的毒王, 為什麼自己卻安然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