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簷之上的陶製藝術,古代社會瓦當的起源於發展

2021-01-10 網易

2020-06-15 09:40:22 來源: 燕子美食

舉報

  導語:瓦當,也稱為"遮朽",是我國古代建築物屋簷上筒瓦前端用以遮擋木質建材的工具。我國古代的房屋建築一般來說是以磚、石木構為主,因為木構建材容易腐朽,為了不影響美觀,往往會在房屋屋簷之上遮擋木構簷頭的瓦件。這些瓦件通常由板瓦、筒瓦、瓦當、滴水組成,板瓦和筒瓦通過互相扣合既能夠起到遮掩房頂的作用,還能夠使得雨水順著瓦件流淌下來,不至於向屋內滲入。瓦當最早出現在西周是期,在西周貴族宮殿建築中時有發現,在戰國時期經歷了一次大發展,此後一直沿用到明清之際,幾乎每一個歷史時期的瓦當都有著不同的發展狀況和軌跡,體現出不同的時代特色

  一、瓦當的功能及發展

  瓦當,在俗語中也常常被稱為"遮朽",因為我國建築習慣使用木頭作為主要建築材料,而木頭往往容易腐朽,所以古代人們出於美觀考慮往往會在房簷的前端加蓋瓦當用以遮擋。因為瓦當通常是位於房簷處,是人們觀察建築時視覺上最先看到的地方,所以人們往往會將瓦當製作得精美細緻。甚至在宮殿和宗廟等具有特殊功能的地方,瓦當通常是由專門的機構燒制的,帶有特定的符號和標記,顯得更加精緻和華美。

  

  瓦當在屋簷上的用法

  就目前的發現來看,我們所知的最早的瓦當出現在西周時期的周原遺址中。西周中晚期的陝西扶風召陳遺址中最早見到了瓦當實物,瓦當與板瓦、瓦釘等遺物共存,顯然是作為房屋建築的一部分。從西周時期一直到春秋時期我們所能見到的瓦當實物幾乎都是半圓形,之所以為半圓形,我們推測應該是當時的瓦當只具備原始的遮擋作用,而不具備更多的裝飾意義。這一時期的瓦當裝飾較為簡單,多為一些繩紋、重環紋等,顯示出人們對於瓦當功能性重視多於裝飾性的特點。

  

  西周獸面紋瓦當

  到了西周晚期,出於對於實際裝飾的需要,這一時期的宮殿建築和房屋居址中開始更多地出現了裝飾性圖案。約莫在春秋末期到戰國早期,不同地區開始出現了圓形瓦當,當時存在著大大小小的諸侯國,不同諸侯國的瓦當都有所不同,體現出戰國時期的地域特色。戰國時期的瓦當分為素麵和花紋兩種,其中齊國流行樹木雙獸紋瓦當、燕國流行饕餮紋半瓦當,秦都雍城流行動物紋圓形瓦當,鹹陽城則流行雲紋瓦當,趙國流行素麵圓瓦當,燕下都則流行山雲紋和饕餮紋瓦當等。

  

  西周齊國瓦當

  秦漢時期是我國古代瓦當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這一時期主要流行的就是雲紋瓦當和文字瓦當兩種。而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受到佛教傳播的影響,開始出現了忍冬紋、蓮花紋等與佛教內容相關的裝飾內容。蓮花紋的裝飾從南北朝幾乎一直流行到了唐代,而到了宋直至明清以後社會中開始流行獸面紋裝飾。而到了現代社會我們已經很少能看到瓦當了,因為琉璃瓦件的使用以及建築材料中新型材料的使用使得瓦當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二、瓦當的製作工藝和等級

  瓦當的形制演變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甚至瓦當還可以作為反映某個地區特定時間的風土人情的重要資料。除此之外,不同時代的瓦當的製作工藝也有著不同的差別,不同的建築所使用的瓦當等級也有所不同。儘管從總的發展情況來看,瓦當已經從著使用功能向著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兼具的特點發生變化,但這時針對總體情況而言的。事實上在任何一個時期我們都能發現那些房屋建築主人身份等級越高的往往瓦當的裝飾也更加繁縟複雜,而宗廟等禮制性建築中所用的瓦當又要求莊重肅穆。對於大多數平民而言,房屋的瓦當以樸實居多,通常以追求實用功能大於裝飾功能。

  

  西周圓形瓦當

  秦漢時期的瓦當基本已經固定為圓形,秦代的瓦當直徑通常較小,瓦當的邊徑也不太規整,顏色多呈現出青灰的特點。漢代的瓦當較秦代來說,不僅面積大大增加了,並且邊稜通常加寬,因為燒制陶器技術的進步,漢代的瓦當顏色多呈現出灰色 。總的來說,秦漢時期的瓦當一般為泥質,燒制溫度也比較高,質地堅硬,質量優越,呈現出古樸大氣、莊嚴渾厚的特點,無怪乎後人稱之為"秦磚漢瓦"

  

  秦漢時期的瓦當

  唐代以後瓦當一改此前多為陶泥之質地的特點,開始出現了琉璃瓦,所謂的琉璃瓦就是在陶泥質地的瓦坯上再施釉燒制而成,和三彩器的作法比較類似,這種琉璃瓦當顏色也比較多變,主要有青色、綠色、藍色、黃色等多種。宋元明清時期,在宮殿建築中開始出現了金屬瓦當,主要包括黃銅、鐵以及塗抹金粉三種方式,在今天的明清故宮中我們還能見到這種金屬瓦當。瓦當的顏色上,明清時期也出現了一定區分,皇室建築一般採用黃色,諸侯王則一般使用綠色,離宮別院則通常使用黑色、紫色等多種顏色。

  三、瓦當反映的文化內涵變化

  作為反映社會變化的"活化石",瓦當也反映出不同時代的文化內涵的變化,這主要和它的裝飾紋樣變化有關。西周時期流行一種重環紋半圓形瓦當,所謂的重環紋就是將若干圓形或者近圓形的圖案重疊在一起,這是西周時期青銅禮器上最為常見的裝飾,被認為是威嚴莊重的王權的象徵。西周時期我們所發現的瓦當大多數都位於貴族宮殿或者宗廟建築上,可能就與這種半圓形瓦當所要體現的內涵相一致。

  

  周代的宮殿建築復原

  東周時期各個諸侯國的瓦當裝飾相當豐富,體現出諸侯國間迥然不同的面貌。這與當時諸侯相爭的社會環境也是非常契合的。以秦都雍城來說,秦都雍城時期秦人以動物紋樣的圓形瓦當為主,體現出較為濃厚的遊牧民族風格。我們都知道秦人的祖先就是出自於戎狄之間,最初就是一個專職養馬的民族,所以統一之前的秦人比較偏好於這種貼近自己生活的紋樣。到了秦都鹹陽城時期,秦人普遍採用了更為樸素莊重的雲氣紋作為主要紋飾,整個秦代幾乎都採用這種裝飾,體現出大一統社會下文化的高度統一

  

  秦國動物紋瓦當

  漢代中期開始大量流行一種文字瓦當,相當具有時代特色,體現出這一時期漢代人們豐富的思想和文化生活。文字內容非常豐富,有反映美好祝願的"長樂未央""永保子孫""千秋萬歲"等語句,還有頌揚漢代大一統的"天降單于""漢並天下"等內容,另外還有專門供離宮別殿使用的"甘泉""衛""上林"等文字瓦當。除了文字瓦當以外,漢代的神仙信仰也在瓦當上有所體現,比四神瓦當、仙人像瓦當等。

  

  漢代文字瓦當

  此外,人們還更加直接地將自己的信仰和崇拜融會到瓦當之中。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人們因為崇拜不同的動物和植物,往往會將這些動物和植物繪製在瓦當紋飾當中。比如納西族的牛紋瓦當,彝族的虎紋瓦當等。另外古代社會只能夠也常常見有與各種儒釋道等宗教內容有關的瓦當紋飾,比如太極紋瓦當、八卦紋瓦當以及與佛教有關的的蓮花紋、忍冬紋紋飾等。人們將自己的崇拜付諸瓦當紋飾當中,高懸於屋簷之上,希望這些瓦當能夠為人們帶來幸福和安寧

  結語:瓦當,最早是人們為了配合建築物而發明出來的實用器物,隨著人們對於美觀和其他作用的追求,瓦當也逐漸被人們賦予了審美和文化內涵。人們通過繪製不同的瓦當圖案和紋飾傳達著自己的審美取向、文化價值和宗教信仰等內容,體現著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人們的文化和風俗。小小的一片瓦當承載著千年以來人們的美好祝願和期待,歷經歲月的變遷和風雨的洗禮卻依然清晰,或許正如製作它的那群人一樣,歷經歷史的風依然風骨動人。

  參考文獻

  王珊《淺論瓦當紋飾的演變與文化內涵》

  付曉鵬、尚愉霖《淺析瓦當紋飾及風格特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說說瓦當的文化藝術價值
    雙龍背項抵角饕餮紋瓦當瓦當俗稱瓦頭,指的是陶製筒瓦頂端下垂的特定部分,是屋簷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簷)前端或位於其前端的圖案部分。瓦當是古代建築用瓦的重要構件,在相當長的時期扮演著房屋建築及其文化內涵的重要角色,蓋因瓦當不但有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還有研究價值,歷來為金石家、學者與收藏家所重視。中國最早的瓦當集中發現於陝西扶風岐山周原遺址,這裡是西周的發祥地,多為素麵半圓形瓦當,個別的有重環紋半瓦當。
  • 秦漢瓦當,看古人屋簷上的美,海寧博物館有這樣一場展覽……
    3月15日,由市博物館和西安秦磚漢瓦博物館共同主辦的「秦風漢韻——秦漢瓦當及拓片題跋精品展」在市博物館一樓展廳開展。本次展覽共展出秦漢瓦當及拓片題跋作品共91件,其中瓦當50件。瓦當,印刻著千年前的吉語祝福語,也是社會歷史的「見證者」,這裡面蘊含著的美好含義,你讀懂了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 我收藏的西漢皇室建築瓦當——「上林」
    今年5月,我在西安市的「大唐西市文物回流展」上購回一件西漢皇家園林瓦當——「上林」。    瓦當又稱"瓦頭",指的是陶製筒瓦頂端下垂的部分,呈圓形或半圓形,起著保護木製飛簷和美化屋面輪廓的作用。
  • 廣州「中心城區」層層掘出秦漢至明清時期瓦當
    的確,瓦當的收藏和研究,在曾經作為中國歷代中央王朝都城的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這些城市,相對開展得更為充分。不過在廣州,卻有一家博物館,有全國獨一份的瓦當「通史」一手材料。從秦到清,2000年的瓦當發展全過程,在這裡,不間斷地展示出來。這就是位於中山四路上的南越王宮博物館。博物館副館長李灶新告訴記者,古代的瓦當之前在廣州地區出土和保存的並不多。
  • 這些青銅戈、陶量器、「千秋萬歲」瓦當見證瀋陽歷史巨變
    千秋萬歲」瓦當見證瀋陽歷史巨變建於公元前300年的瀋陽城全民共建,質量第一。「千秋萬歲」瓦當見證古代瀋陽重要地位玄菟郡治,公孫轄統。交替更迭,漢魏兩晉。到了兩漢時期,東北地區的封建化管理進一步得到加強。西漢遼東郡下轄的候城、高顯、遼陽、望平四縣都在瀋陽境內。其中,候城縣當時為中部都尉治,據考證其舊址就在今瀋陽老城區內。
  • 從兩則秦文化動物紋瓦當圖案,來解讀秦瓦當文化
    導語:秦文化瓦當圖案多樣、內涵豐富,自春秋時期在雍城遺址就已發現大量瓦當,到戰國中晚期的秦鹹陽宮、始皇陵及各處宮殿建築遺址都發現不同圖案瓦當,在其中有一類較為特殊的瓦當——「獸紋瓦當」,獸紋瓦當的定名一般以當面所繪動物為準,如常見的馬、鹿、魚、鳥、虎、豹等;如果是組合圖案則先敘述主要動物,再敘述次要動物,如豬鹿紋瓦當,或是對動物形象與動態進行簡單描述
  • 古陶博物館的金烏瓦當,為何是鎮館之寶,只因三個「難得」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該博物館有一件特別的瓦當,被譽為「鎮館之寶」,究竟它有什麼奧秘呢?如果您也想知道答案,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在揭秘之前,小編先給您說說古陶文明博物館,因為它絕對讓您大開眼界。
  • 帶你走進漢代文字瓦當,領略漢代建築文化之美
    前文我們介紹過「秦磚漢瓦」,有「漢代瓦當冠天下」之稱。我們今天主要介紹下漢代的文字瓦當,文字瓦當出現在漢景帝時期,其文字多為小篆書體,排列勻稱、布局講究,顯示出漢代質樸渾厚的藝術風格。文字瓦當在漢代瓦當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內容豐富,文辭多為一些祈福的吉祥語,吉祥語瓦當在漢文字瓦當中數量最多,內容也最為豐富,如「千秋萬歲」、「長生無極」、「長樂未央」、"萬壽無疆"、「延年益壽」、「與華相宜」、"永受嘉福」等等。
  • 雲南民族博物館館藏瓦當賞析
    中國發現最早的是陝西周原鳳雛遺址出土的西周晚期重環紋半圓形瓦當,在洛陽、臨淄和燕下都(今河北易縣)等東周城址也出土了許多半圓形瓦當,通稱半瓦當。秦漢以後流行圓形瓦當」。材質有灰陶、琉璃和金屬,紋飾有植物、動物、文字等幾類,是文字學、工藝美術、民俗學等多門類綜合交融的藝術。 雲南最早出現瓦當的時間大約在唐代(南詔時期)。
  • 屋簷上的寶貝:中國傳統建築中瓦當拓片紋樣
    瓦當俗稱瓦頭。是屋簷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簷)前端或位於其前端的圖案部分。是漢族古建築的重要構件,起著保護木製飛簷和美化屋面輪廓的作用。不同歷史時期的瓦當,有著不同的特點。秦瓦當紋飾取材廣泛,山峰之氣、禽鳥鹿獾、魚龜草蟲皆有,圖案寫實,簡明生動。
  • 瓦當收藏 一瓦千金
    □ 本報記者 奚同發  去年12月2日在北京保利秋季拍賣會上,一本漢瓦當拓本,估價高達1.5萬~2.4萬元。如果是瓦當實物,其價值可想而知!  據收藏家國喜先生介紹,瓦當是古建築的構件,其作用是保護木製飛簷和美化屋面輪廓。不同時期的瓦當,其紋飾、圖面等均顯出各自的特點,尤以秦漢時期的瓦當特色鮮明,其收藏價也最高。
  • 中國:古代藝術的——世界意義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古代藝術的——世界意義,中國古代藝術歷史悠久,在世界藝術之林中獨樹一幟。從世界範圍來說,中國古代藝術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是其本身的特異性為世界藝術花園增色,並成為不可或缺的一朵奇葩;二是以其特有的思想價值和技巧技法對世界文化藝術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中國古代藝術不僅以鮮明的民族特色立身於世界藝術之林,而且對世界其他民族藝術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 中國古代藝術理論史揆要
    人們的認識已不局限於諸子美學,也不滿足於外部規律探討,而拓展和深入到藝術各個門類。在唐代,門類藝術理論進一步發展,構成中國古代藝術理論的核心範疇得以形成。宋代以後,各種藝術門類基本健全,理論上同樣顯示了前所未有全面和成熟,湧現出一些具有總結性的有關藝術的審美特徵和創作問題的著作。
  • 低調的中國之美,為「家」遮擋了千年的風雨——瓦當
    瓦當,中國房屋的最初輪廓,是歷經千年仍舊保持不變的古樸色彩秦磚漢瓦,構建起中國房屋的最初輪廓。它們歷經千年而不朽,將當年精美的文字、奇特的圖案紋飾和樂趣橫生的生活場景再一次重現在今人的面前,同時向我們訴說著古代人對房屋,對家的眷戀。
  • 古代:圖騰畫的——藝術象徵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古代:圖騰畫的——藝術象徵,圖騰信仰是人類文明史的必經階段,每一個民族都不同程度地有過圖騰文化表現。在圖騰信仰期間大量的圖騰繪畫藝術出現了,它們充分地展示了象徵性的文化內涵。直接的象徵意義如前述原始及古代繪畫中所表現的那樣,具有人類文化自然而樸素的內容與特徵;而進一步的複雜、抽象的象徵涵義則同樣是宗教信仰、禁忌與權勢等內容。譬如一些人面獸身或動植物類圖騰畫所表現出的威嚇、兇殘之狀,明顯帶有某種神秘權威的表現,這在印第安人圖騰藝術中表現尤為突出,中華文化亦不例外。且不說中華遠古龍(蛇)圖騰的權威象徵,單單從烏龜這一圖騰繪畫中即可透視出複雜演變的文化寓意。
  • 中國傳統琉璃藝術發展歷史,以及在清朝盛極而衰的原因
    琉璃,在我國古代是象徵著明淨無暇的聖物。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之中,如此記載琉璃: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澈,淨無瑕穢。傳統琉璃在近年備受中外收藏家追捧,新一代琉璃藝術家層出不不窮,再次印證了傳琉璃藝術並非是隨著時間浪潮而湮沒。
  • 一塊漢瓦當,兩個大英雄,競千年風流
    老胡有一塊瓦當,一塊灰黑色的瓦當,一塊有陽刻八個字的灰黑色的瓦當!這就是傳說中秦磚漢瓦中的漢瓦當!值錢不?不值錢!好玩不?不好玩!牛X不?不僅僅是牛X,簡直是小母牛追公牛一一牛X極了!首先,這是塊漢初的文字瓦當;其次,這是塊有八個字的記事瓦當;最後,這瓦當的背後隱有史上極品流氓的極品故事!
  • 【我愛收藏】漢代文字瓦當(一)
    這種製法的瓦當,簡稱為「切當」。此類瓦當邊輪即瓦筒一部分,邊輪較窄,不甚規整。陳直先生認為這種製法的瓦當是秦瓦當的主要特點,漢初偶有所用。此說不確,漢長安城建章宮始建於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建章宮遺址內出土的「漢並天下」、「長生未央」、「長樂未央」、「右空」等漢代文字瓦當均為「切當」,說明武帝初年的文字瓦當仍為「切當」。
  • 考古專家發現金烏瓦當,它是甘泉宮遺物,還揭露了漢代的三個秘密
    專家看到這件物品後,驚呼道:這不會是金烏瓦當吧!在我國古代,瓦片是遮風擋雨重要的建築構件,而瓦當又叫瓦頭,它是覆蓋簷頭筒瓦最前端的遮擋。主要有防排水、保護木簷,以及美化宮殿建築等等的作用。通過專家進一步的調查研究,「金烏瓦當」被證明是漢朝時期的物品,專家將其命名為「漢金烏瓦當」。那麼這件「漢金烏瓦當」是哪座宮殿中的物品呢?想要破解這個謎題,我們還得從漢武帝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