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隻鴛鴦長途遷徙至淮南九龍崗越冬

2020-10-14 市場星報



在水塘裡,一對對鴛鴦常將脖子伸得長長的,兩翅展開拍擊水面。數十隻色彩斑斕、絢麗的鴛鴦在水中嬉戲、追逐、並肩暢遊,時而發出低沉而柔美的叫聲,好像情侶在竊竊私語。羽毛華美絢麗,背部褐色,腹部白色,頭頂羽冠,眼後生有長長的白色眉紋,好像剛剛化過妝一樣。

這美麗的畫卷不是出現在電視裡,而是出現在淮南九龍崗——大通採煤沉陷區的鴛鴦湖裡。

從最遲2014年開始延續至今,每年9月底至第二年4月期間,至少有200隻以上鴛鴦,長途遷徙至這裡(淮南鴛鴦湖)越冬。今年10月9日中午,人們才發現第一批來淮南越冬的鴛鴦的蹤跡,這比往年要遲來近20天左右。據專家介紹,鴛鴦今年之所以姍姍來遲,是因為今年秋天北方氣溫偏高,溫度遲遲沒有降下來,鴛鴦們也就不急於南遷。

從最遲2014年開始至今,鴛鴦年年冬天來這裡越冬,這在整個華東地區都極為罕見。很多人有疑問,鴛鴦為什麼要來淮南越冬呢?

淮南師範學院生物工程學院副教授陳錦雲是研究鳥類的專家,多年來,他帶領學生一直關注鴛鴦湖越冬的鴛鴦。他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野生鴛鴦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全球現存數量20000隻左右。在淮南鴛鴦湖越冬的鴛鴦就有200多隻,佔全球現存數量的1%,這個比例對於鳥類種群數量來說,是非常巨大的。如此之多的鴛鴦一反常態選擇在淮南過冬,是因為有多種因素的疊加。

陳錦雲副教授說,野生鴛鴦對南遷棲息地的生態環境要求很高,它們之所以選擇淮南,是因為淮南的生態環境很好。

對於「九龍崗——大通」採煤沉陷區,人們並不陌生:1909年,大通煤礦公司成立,大通礦成為淮南煤礦開採最早的礦井。1978年底,大通礦報廢,留下的是地面塌陷、耕地損毀、生態環境被破壞……環境治理,生態修復勢在必行!為推進城市「傷疤」修復,我市於2009年將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辦公室專門設為市政府工作部門,是全國唯一有此舉的城市。2015年,世行貸款淮南市九大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工程啟動,總投資10.27億元,對沉陷區進行環境修復、水環境治理、重構生態系統,此項目是世行在我國支持的首個採煤沉陷區修復治理項目。曾經滿目瘡痍的九大採煤沉陷區,如今已變成了環境優美的修復區:水草豐美、湖水清澈,植被覆蓋率達75%以上,可為各種野生鳥類提供「衣食」無憂的生存環境。

陳錦雲副教授說,淮南的採煤沉陷區很多,鴛鴦只選擇這一小塊地方越冬,是因為這裡有大量的鴛鴦的食物——麻櫟果。麻櫟樹在淮南又稱橡碗樹、橡慄樹。麻櫟樹形高大,樹冠伸展,濃蔭蔥鬱,因其根系發達,適應性強,可作庭蔭樹、行道樹,若與楓香、苦、青岡等混植,可構成城市風景林,抗火、抗煙能力較強,也是營造防風林、防火林、水源涵養林的鄉土樹種。淮南大通沉陷區周圍存在大片麻櫟樹,麻櫟果是鴛鴦越冬食物,鴛鴦在此越冬比較容易找到食物。

據悉,鴛鴦年年冬天來淮南越冬,除了當地生態環境好、食物充足等因素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如今的淮河流域的溫度,已經和幾十年前的南方長江流域的溫度差不多了,鴛鴦在這裡越冬也不覺得寒冷了。

來源 安徽網

相關焦點

  • 網紅打卡地 淮南鴛鴦湖⑧ 氣溫驟降!淮南的鴛鴦還好嗎?
    來到鴛鴦湖,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遠遠地就看見整個鴛鴦湖已經被圍上護欄保護了起來,近300隻野生鴛鴦在這裡無憂無慮的生活著。圖為鴛鴦們在湖裡無憂無慮嬉戲。( 淮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越 攝)清澈的湖面上,一對對鴛鴦在水中相互嬉戲著,看著它們形影不離的樣子,真有種只羨鴛鴦不羨仙的感覺。
  • 淮南「鴛鴦湖」成為生態文明名片,政協委員建議建立候鳥保護公園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近年來,每到秋天,就有數百隻野生鴛鴦不遠千裡,長途遷徙到淮南市大通區園藝路東側採煤沉陷區越冬,這裡被當地人稱為「鴛鴦湖」,成為淮南「網紅打卡地」,但同時也暴露出諸多問題。
  • 淮南很舒坦 今年不走了
    淮南市愛鳥協會會長陳斌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今年,在大通溼地公園鴛鴦湖選擇留守過冬的鴛鴦數量有200多隻。現在已是12月下旬,到了這個時候這些鴛鴦仍然留在淮南,也就說明它們今年不會再進行遷徙了,來年開春這些可愛的小傢伙將向北遷徙。為了更好地保護鴛鴦,12月24日下午,市政園林建設處、市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項目管理(執行)辦公室、世行貸款安徽淮南採煤塌陷區綜合治理項目部、市愛鳥協會等人員再次座談,商討今冬明春鴛鴦湖如何得到進一步科學保護的問題。
  • 中華秋沙鴨等候鳥遷徙至北盤江大峽谷國家溼地公園越冬
    匡中帆 攝入冬以後,候鳥開始遷徙。記者從黔西南州林業局了解到,位於貞豐縣的貴州北盤江大峽谷國家溼地公園近期開展了鳥類監測工作。監測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並記錄了中華秋沙鴨、鴛鴦、白胸翡翠、白鷺、蒼鷺、大山雀、大擬啄木鳥、白頰噪鶥、小鷿鷈(音:pì tī)、鳳頭鸊鷉(音:pì tī)、白腹錦雞、白鶺鴒(音:jí líng)、普通鸕鷀(音:lú cí)、紅嘴鷗、珠頸斑鳩、紅耳鵯(音:bēi)、白喉紅臀鵯等17種150餘只鳥類。
  • 婺源鴛鴦湖迎今年首批越冬鴛鴦,南下候鳥「先頭部隊」也已抵京
    目前,江西上饒婺源縣鴛鴦湖迎來今年首批野生越冬鴛鴦。據鴛鴦湖景區工作人員介紹,隨著天氣逐漸轉冷,來越冬的鴛鴦也將逐漸增多。延伸閱讀來了!南下候鳥「先頭部隊」已抵京天氣逐漸寒涼,對氣候變化異常敏感的候鳥們,現在也加快了南下遷徙的速度。
  • 近百隻鴛鴦到景寧雁湖越冬
    近百隻鴛鴦到景寧雁湖越冬 2020-12-26 1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批越冬鴛鴦飛抵江西婺源 鴛鴦湖進入最佳觀賞期
    【解說】隨著氣溫的降低,大批野生鴛鴦陸續飛抵中國最美鄉村婺源縣鴛鴦湖越冬棲息,這裡進入一年中最佳觀賞期。連日來,在鴛鴦湖,成群結對的鴛鴦在湖中盡情嬉戲,或相互依偎,或嬉戲打鬧,吸引不少遊客競相圍觀拍照。
  • 上萬隻大雁遷徙至菏澤黃河灘區越冬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隨著氣溫逐漸下降,上萬隻遷徙候鳥至菏澤市東明縣黃河灘區越冬。群雁翱翔、雁聲陣陣,為魯西南大地增添了生機和活力。近日,在菏澤市東明縣的黃河灘區,成千上萬隻候鳥在此棲息,時而成群結隊飛舞盤旋,場面蔚為壯觀。這些候鳥中,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白天鵝、白額雁,還有豆雁、灰雁、鴻雁等。每年11月,這些遷徙候鳥從北方的內蒙古、黑龍江甚至西伯利亞等區域長途跋涉到東明黃河灘區越冬,一直停留到來年三月間,截至目前連續八年未間斷過。並從最早的兩三萬隻,增長到了10餘萬隻,成為黃河岸邊一道亮麗的生態風景。
  • 重慶:野生鴛鴦飛臨金佛山
    重慶市南川區境內有200餘處河流(湖泊),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飛臨金佛山國家自然保護區越冬的遷徙水鳥逐年增多。鴛鴦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對棲息水質十分挑剔,每年冬季從北方遷往長江中下遊、東南、西南等地越冬。
  • 雲南劍湖迎來候鳥遷徙高峰 黑鸛鴛鴦多種珍稀鳥類現身
    近日,雲南大理劍川劍湖溼地迎來大批候鳥,管護局巡護人員在日常巡護中監測並拍攝到了黑鸛、鴛鴦、黑鳶、普通等珍稀瀕危鳥類。黑鸛為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素有「鳥中大熊貓」之稱,這是保護區工作人員連續3年在劍湖溼地拍攝到黑鸛亞成鳥。
  • 淮南舉辦首屆鳥類攝影展 呼籲市民一起參與到保護野生動物行動中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月16日,淮南市首屆鳥類攝影展在淮南市博物館展出,本次展出的100幅精美作品集中反映了淮南種群豐富的鳥類世界,是該市生態文明建設成就和良好生態環境的一次光影藝術展示,同時也提高了大市民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
  • 這一幕美呆 近百隻鴛鴦來畲鄉雁湖越冬
    近日隨著天氣逐漸轉冷景寧縣英川鎮雁湖鴛鴦谷迎來今年首批野生越冬鴛鴦給百山祖國家公園東大門 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英川,原生態的水域環境清靜幽美,山間的空氣自然清新,山林青翠欲滴,在雁湖,近百隻鴛鴦,時而在水面上歡樂的飛翔
  • 5000餘只東方白鸛遷徙至天津
    今年10月以來,天津共監測到超過5000餘只東方白鸛遷徙至該市。經停天津的東方白鸛數量已經超過全球總量的50%,是歷年同期數量的3倍多。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鶴類聯合保護委員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瀕危鳥類東方白鸛的全球總數量已經達到9000多隻。
  • 4隻受救助鴛鴦放歸北京圓明園,背部都綁了一隻衛星發射器
    周六(3月30日),以「關注候鳥遷徙,維護生命共同體」為主題的北京市第37屆愛鳥周宣傳活動在圓明園遺址公園啟動。4隻受救護已經康復的鴛鴦,當天在圓明園放歸。3月30日上午,4隻康復鴛鴦在圓明園放歸。這4隻放歸的鴛鴦,均是執法人員在打擊盜獵行動中收繳罰沒的,在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救治康復了一段時間後,已經達到了放歸條件。工作人員介紹,之所以選擇在圓明園遺址公園放歸,一是公園有適宜鴛鴦棲息的大片水面,另一方面,公園裡也有野生鴛鴦的種群分布。在放歸前,工作人員在每一隻鴛鴦背部都綁了一隻衛星發射器。發射器很小,大約只有幾克的重量,不會給鳥兒飛行帶來沉重負擔。
  • 重慶南川:野生鴛鴦飛臨金佛山
    重慶市南川區境內有200餘處河流(湖泊),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飛臨金佛山國家自然保護區越冬的遷徙水鳥逐年增多。鴛鴦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對棲息水質十分挑剔,每年冬季從北方遷往長江中下遊、東南、西南等地越冬。
  • 敞開吃攢體能 200隻鴛鴦要南遷了
    200多隻!鴛鴦大軍齊聚兆麟公園。哈報手機記者 峻岭攝鴛鴦反季「踩蛋」,十分罕見。車春虎供片國慶長假期間,兆麟公園裡鴛鴦數量突破200隻,它們敞開吃、攢體能,準備南飛了。哈爾濱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兆麟公園鴛鴦「守護人」車春虎對記者說,今年,兆麟公園裡的鴛鴦數量比去年又增加了,繁殖的後代達到20多窩、180餘只。「十一」長假期間,鴛鴦數量已經突破了200隻。現在鴛鴦們正在大量進食,集中儲備體能,準備南遷。預計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鴛鴦大軍將分批次向南飛。此外,車春虎告訴記者,連日來,他發現幾對鴛鴦在湖水中連續4天「踩蛋」。
  • 重慶南川:野生鴛鴦飛臨金佛山 成冬日裡一道亮麗風景線
    重慶市南川區,境內有200餘處河流(湖泊),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飛臨金佛山國家自然保護區越冬的遷徙水鳥逐年越多。鴛鴦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對棲息水質十分挑剔,每年冬季從北方遷往長江中下遊、東南、西南等地越冬。從2000年開始野生鴛鴦陸續飛抵重慶市南川區金佛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境內的河流(湖泊)越冬,數量逐年增多,成為冬日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瞿明斌/IC photo
  • 越冬鴛鴦被撐死,遊客抓鴛鴦拍照求桃花,網友:祝你孤獨終老
    【大自然是神奇的,而我的任務就是把它介紹給你——靈語自然】 杭州西湖,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人美景美,每年冬天,成群的鴛鴦還會聚集到西湖越冬,更是吸引了一大批遊客。 但是部分網友反應,他們在遊玩時看到過一些死去鴛鴦的屍體,一個個肚子鼓鼓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 遷徙來臨,鳥界「超模」都來了!
    南川發布消息,南川區轄區內共200餘處河流(湖泊)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每年冬季飛臨南川區境內河流(湖泊)停留越冬的鴛鴦、黑翅長腳鷸等遷徙水鳥逐年增多它們中有的停留「加油」休整後繼續遷徙有的則「安營紮寨」到來年再飛回「老家」這些遷徙水鳥飛臨南川後在河流(湖泊)中嬉戲、打鬥、
  • 鴛鴦戲水……
    ,夏季常在我國內蒙、東北北部內陸湖泊和溪流邊建巢、生存、繁殖,冬季越冬則以長江以南直到華南一帶為主,也偶見有在北京、河北一帶冬季未封凍、且有食物的湖邊越冬……遷徙時常呈7-8隻或10多隻的小群遷飛,有時亦見有多達50餘只的大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