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廣袤的國土上,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川青甘滇四省藏區和甘肅的臨夏州、四川的涼山州、雲南的怒江州,佔據了中國西部的大半版圖。「三區三州」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弱、貧困程度深,是打贏脫貧攻堅戰難度最大、任務最重的地方,也是今年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地。
民族地區發展得怎麼樣,少數民族貧困群眾過得如何,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牽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民族地區調研。從雪域高原到天山南北,從祖國北疆到西南邊陲,都留下了習近平總書記訪真貧、問冷暖、解民憂的足跡。
奏好「一枝一葉總關情」的「主旋律」。 堅持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是中國共產黨與其他政黨的重要區別之一。我們黨始終堅持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始終堅信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因此改善民生、為民謀利一直是我們黨最核心的發展理念和執政履職的責任擔當。決戰深度貧困,啃下「三區三州」最難啃的「硬骨頭」集中體現了我們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不變初心和價值取向。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的主體思想,緊緊依靠人民,充分發動群眾,廣泛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凝聚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實現預期目標,實現全面脫貧奔小康。
唱響「攜手並肩共小康」的好聲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是解決民族地區各種問題的總鑰匙,要確保民族地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同步小康。「同步小康」的提出,為各少數民族地區貧困群眾吃下了「定心丸」,極大鼓舞了幹部群眾戰貧脫貧士氣,也彰顯了「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體現了實現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精確理解「同步小康」的內涵,要科學把握其標準,既要將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相結合,也要將客觀指標與群眾感受相結合,還要將現狀分析與前景展望相結合,通過綜合性判斷,實現真正的「小康」目標,不斷提升各族群眾獲得感、公平感、幸福感。
發出「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最強音。 據統計,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有11個位於民族地區或包含民族自治地方;全國120個自治縣(旗),有85個是國家級貧困縣;中央確定的深度貧困「三區三州」都在民族地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貧困地區,特別是在深度貧困地區,無論這塊硬骨頭有多硬都必須啃下,無論這場攻堅戰有多難打都必須打贏,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記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家庭。」全體扶貧幹部和貧困群眾要堅定信心,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指引下,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淬鍊過硬工作作風,定能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譜寫「民族團結是一家」的合奏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各民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中華民族這棵參天大樹才能根深葉茂、茁壯成長。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團結統一的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沒有少數民族地區的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也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共同奮鬥,在脫貧攻堅戰中再次彰顯中國力量,創造中國奇蹟。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只要56個民族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通過黨和政府的不懈努力和各族人民的艱苦奮鬥,決戰深度貧困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來源:宣講家網)
賈玉寶 作者單位:河北省承德市雙灤區委組織部
(來源:宣講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