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快找人」接到來自國外的一份求助:荷蘭的Hanneke夫婦想幫他們領養的小女兒屠宣尋找親生父母。
9歲的屠宣有一頭烏黑的長髮,她很愛笑,眼睛彎成一條縫,露出小小的酒窩。兩歲時,她被荷蘭的Hanneke夫婦領養。
小屠宣很喜歡馬
在那之前,她生活在寧波恩美兒童福利院。
寧波江北倉庫牆角發現一個嬰兒
餘先生是當初撿到屠宣的人。
那是2011年3月29日上午,天氣晴朗,餘先生在自家倉庫整理完東西,準備回家吃飯。走出倉庫,他在倉庫後面的牆角看見一包東西,走近一瞧,才發現是個嬰兒。
嬰兒沒有哭鬧,只是睜著烏溜溜的眼睛。
他抱起嬰兒,周圍沒有人,嬰兒只裹著一件小棉襖,其他什麼也沒穿。
餘先生的倉庫在寧波市江北區洪塘鞍山留車橋東側,旁邊就是寧波恩美兒童福利院。他猜測嬰兒可能是被遺棄了,先把嬰兒抱到了福利院,又撥打了110報警。
由於找不到父母,嬰兒交由福利院撫養。屠宣的名字是福利院幫忙取的,姓「屠」是因為出生在兔年,「在中文裡,『宣』有『公開說出來』的意思,這個名字很適合我的孩子,她總愛說個不停。」 Hanneke說。
荷蘭養父母收養了三個中國孩子
Hanneke夫婦是荷蘭人,Hanneke是老師,丈夫是企業經理。在收養屠宣之前,他們已經收養了兩個中國孩子。
他們很喜歡中國,2005年是第一次到中國,去了北京,見到了長城、頤和園、故宮……這一次旅行,讓他們愛上了中國。
至今,他們已經有了11次中國之旅,杭州也來玩過。
2006年9月,Hanneke夫婦在江西南昌收養了第一個孩子,一個14個月大的女孩,出生時沒有左前臂。2009年3月,收養了第二個孩子,一個15個月大的男孩,先天性唇顎裂。
Hanneke夫婦說,健康的孩子可以有很多選擇,而這些特殊的孩子更需要他們。
Hanneke夫婦和收養的三個孩子
2013年1月,Hanneke夫婦打算從中國收養他們的第三個孩子,他們覺得仍有愛和精力去撫養一個孩子。
第一次見到屠宣是在杭州的領養登記處。小屠宣見過Hanneke夫婦的照片,認出了他們,便走到Hanneke面前,拉住了她的手。
Hanneke告訴我,當那隻小手牽住她的時候,她的心頓時化了,她看著小屠宣,很小,很可愛,也很懂事。
這是他們的孩子,她如是想。
2014年2月,辦理完領養手續後,小屠宣跟隨Hanneke夫婦離開了故土,去往荷蘭。
一開始,兩歲多的屠宣只會講中國話,Hanneke也耐心地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和她交流。屠宣很快學會了荷蘭語,而曾經的母語卻慢慢遺忘了。
如今,她是一個開朗愛笑的孩子,喜歡騎馬、跳舞和畫畫。「她很喜歡馬。」 Hanneke展示了屠宣畫的馬,稚嫩而生動。
小屠宣畫的馬
屠宣想像哥哥姐姐那樣找到親生父母
屠宣現在上小學,她所在的班級有來自四五個不同國家的同學,還有一個和她一樣的亞洲面孔——一位來自日本的女孩。
Hanneke說,屠宣交朋友時從不害羞,和班級裡的同學都相處得很好。
屠宣從不隱藏自己的情緒,得不到自己喜歡的糖果時,她會生氣。就像所有被寵愛的孩子那樣。
當然,屠宣也很愛她的家人。Hanneke生病的那次,家裡只有她和屠宣兩個人。看著虛弱的媽媽,她自告奮勇去給媽媽買藥。但藥店說不能向兒童出售藥物。
屠宣不肯放棄,她記得媽媽的電話號碼,她向店員借了電話,給Hanneke打了電話。有了大人的批准,藥店才放心把藥賣給她。
「我們的生活很簡單,三個孩子無憂無慮,他們一起玩,一起爭論,像天底下所有的兄弟姐妹那樣。」 Hanneke說。
現在,屠宣9歲了,有幸福的家庭。只是,她有時也會想,自己到底從哪來呢?
屠宣知道自己是被領養的。對於很多領養家庭而言,親生父母都會是一個敏感的話題。
對於Hanneke而言,這同樣是個難題,但是她不希望孩子們因此不快樂。
他們決定把選擇權交給孩子們。
「如果他們想要知道,我們就會幫忙尋找。」2015年,Hanneke夫婦來到江西南昌尋找大女兒的親生父母。他們求助了當地的志願者,通過多方的打聽、尋找,找到了大女兒的親人。
也正是這次尋親之旅開啟了屠宣心中的渴望。她對養父母說,她希望像姐姐那樣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
說這話時,屠宣才4歲,Hanneke對她說,她需要長大一點,再多了解一些生活。
去年,Hanneke夫婦又幫兒子找到親生父母。
如今,屠宣9歲了,她想要尋找親生父母的意願沒有改變。Hanneke夫婦又一次踏上了尋找之旅。
尋親線索
2011年3月29日,在寧波市江北區洪塘鞍山留車橋東側倉庫後,小屠宣被發現時只有一件棉襖裹著,沒有其他物品。據推測是2011年2月底出生。如果誰有線索,請掃碼和「快找人」聯繫。
( 來源:都市快報 原標:出生一個月被遺棄在寧波某倉庫牆角,後被荷蘭夫婦收養!9歲的她想知道親生父母是誰 首席編輯 華麗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