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翅蟲(資料圖)
昨日上午,花樣年華小區居民陳女士向記者反映,女兒前天晚上胳膊瘙癢灼痛,還以為是蚊子叮咬所致,沒想到醫生竟稱是被隱翅蟲咬傷。據了解,受持續陰雨天氣影響,今年隱翅蟲傷人高峰提前。
市民遭遇
胳膊痛癢竟是隱翅蟲所賜
「嚇了一跳,還好問題不大。」陳女士說,11歲的女兒前天晚上一夜都沒怎麼睡好。
陳女士介紹,前天下午雨停後,她帶著女兒去蜀岡西峰生態公園跑步,回到家後,女兒說胳膊瘙癢灼痛,她也沒當回事。「我還以為是蚊子叮咬的。」陳女士說,早上準備送女兒去培訓班,才發現女兒的胳膊腫了,眼部也腫了,才意識到不對勁。
隨後,陳女士將女兒帶至附近診所檢查,醫生稱不是蚊子叮咬的,應該是隱翅蟲咬的,因為胳膊上是點簇狀的紅斑。
「這個時候,隱翅蟲還傷人嗎?」陳女士猜測,可能是女兒前天跑步時,在草叢邊歇息時被咬的。
醫生說法
持續陰雨,隱翅蟲出沒提前
昨日,記者就此諮詢平祥門診李升祥醫生。他表示,一般在8—10月份才是隱翅蟲傷人高發期。通常情況下,雨後悶熱天氣,隱翅蟲出沒較多,但涼爽天氣同樣有隱翅蟲出沒,這個季節被咬傷也不奇怪。
記者了解到,被隱翅蟲叮咬後的症狀會明顯區別於一般蚊蟲叮咬,若叮咬眼瞼或外陰部位,那麼腫脹會很明顯,典型症狀為條索狀、斑片狀或點簇狀水腫性紅斑。 「被隱翅蟲叮咬的感覺,也明顯與蚊蟲叮咬不同。」李升祥表示,被隱翅蟲叮咬常伴有瘙癢、灼痛和灼熱感。嚴重的患者,患處皮膚與燒傷相似,甚至會出現糜爛、結痂及表皮壞死。
醫生介紹,最近一段時間來,因為持續的陰雨天氣,隱翅蟲出沒時間比往年提前。
傳言真偽
國內僅3種隱翅蟲有毒
「每年都有隱翅蟲咬人的新聞,隱翅蟲有這麼可怕嗎?」陳女士說,她擔心女兒被咬會留下什麼後遺症。
記者發現,今年朋友圈熱傳的隱翅蟲警示,和往年內容大多相同:隱翅蟲的圖片下面寫著:「全球發出警示,請傳出去!隱翅蟲,在你身上時絕對不要打,它身上有毒液,接觸皮膚,就死定了!跟你的孩子、朋友講,萬一身上有這蟲,用嘴巴輕輕吹走就好。絕對不要用手打!」
事實上,不是所有的隱翅蟲都有毒。揚大園保學院祝樹德教授表示,全世界範圍內,隱翅蟲大約有四五萬種之多,90%以上都是沒毒的。含有毒素的隱翅蟲有600多種,國內有毒的隱翅蟲只有3種,分別是:黑足毒隱翅蟲、黃足毒隱翅蟲、奇異毒隱翅蟲。
據介紹,無論是在野外還是在小區裡,如果碰到那種類似於螞蟻的黑蟲子,且尾巴上翹、有兩根刺,很有可能就是隱翅蟲。
醫生提醒
被隱翅蟲咬傷最好及時就醫
那麼,一旦被隱翅蟲叮傷,應該如何處理?
對此,武警醫院急診科的胡醫生提醒,最好先用肥皂水反覆衝洗小傷口,或者用牙膏塗抹,因為這兩種東西都是鹼性的,能中和強酸。傷口也可以塗抹酒精或紫藥水,以防進一步感染。當然,最好還是及時到醫院處理。
傳言中,有一點得到醫生的認可,那就是皮膚上如果有隱翅蟲,一定不要去拍。這是因為隱翅蟲身上有毒液,拍打後大量毒液就會濺出,會加重傷情。因此,如果看到隱翅蟲停在皮膚上時,千萬不能打死它。隱翅蟲的個頭很小,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將它吹走。
胡醫生提醒,被咬傷後,出現瘙癢等症狀,往往易被輕視。隱翅蟲皮炎的病情根據患者體質不同,可能持續很長時間,短的7天,最長會持續1月,還可能留下暫時性色素沉著,部分患者有發熱等症狀。
因此,一旦確定自己被隱翅蟲所傷,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記者 孟儉
【醫生支招】
如何預防隱翅蟲叮咬?
1.保持室內外衛生,防止蚊蟲滋生,關好紗窗;
2.關燈睡覺,睡覺前檢查床上是否有隱翅蟲;
3.儘量採取各種驅蚊措施,如點滅蚊器、擦花露水等;
4.若隱翅蟲停留在皮膚上,切不要用手直接拍打它,應用嘴吹氣將其趕走;
5.到郊外遊玩時,做好必要的防護,儘量穿長袖衣褲;
6.隱翅蟲在遇到風油精時會立即斃命,可以在甚至是500ml水內加入2—3滴風油精噴灑,隱翅蟲葉會在一分半鐘內斃命。
【讀報詞典】
隱翅蟲
隱翅蟲又被稱為「影子蟲」,鞘翅很短,腹部全裸,乍看像沒有翅膀,故名「隱翅蟲」。全世界包括3200多個屬,約46200種,並且每年以300-400個品種的速度增加,但並非全部有毒。毒隱翅蟲多數細長,體小,身長0.6—0.8釐米。
隱翅蟲生長於潮溼草地裡,樹林、禾苗、泥土等處均是其棲息的場所,趨光性極強,常在晚上飛入有燈火的地方。毒隱翅蟲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向高性,總是喜歡飛向高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