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這是從利辛糧油商廈買的老雁,正宗的放心店,你和爸放心吃吧!女兒祝福二老身體健康,年年有今朝」。 2月20日,亳州市利辛縣中疃鎮曙光村的劉玉芳高興地緊緊拉住母親的手說。
劉玉芳十多年前嫁到本鎮曙光村的後田寨,常年隨丈夫在溫州經商,生活的非常幸福,本是過年後就走的,但為了給父母和婆婆送老雁,便推遲了返程的日期。正月十六是開始送老雁的日子,當天劉玉芳早早的就來到利辛糧油商廈購買了回娘家的禮物——飲料、水果和「老雁饃,同時也給公公婆婆購買了一份。「婆婆也是媽,我們常年在外打工做生意,兩個孩子就跟著爺爺奶奶在家上學,陰天下雨的接送也夠辛苦的,有的女青年昧著良心,光心疼娘家的娘,不拿婆婆當媽看,這是不對的,在我們困難的時候、需要幫助的時候還是婆婆,所以說娘和婆婆都是媽」。 劉玉芳說。
「老雁饃」是皖北地區家喻戶曉的美食,不同於一般美食的是它有自己的象徵意義——女兒出嫁後每年陰曆正月十六直到清明節前要送給父母的一件禮物。所以這段日子,是父母一年當中最為期盼的時光之一。女兒們都要送老雁饃給父母,以表達女兒對母親的感恩之情。以前,老雁饃是自家用發酵粉和面,然後放餡、放雞蛋用手捏成漂亮的老雁形狀,然後放進鍋裡蒸。
隨著商品經濟的飛速發展,現在大多數出嫁的女兒們也都不自己蒸了,花上四五十元,就能買上一籃高檔次的老雁,就顯得非常體面,母親看見女兒回來了高興得合不攏嘴。
「抽空常回娘家看望父母,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是女兒的責任和義務,母親愛吃老雁饃,就專門到縣城買雁饃以孝敬父母,同時也給公公婆婆買了一對,以表達對父母婆婆的真情愛意。」中疃鎮的孫儷激動地說。「都說女兒是娘的小棉襖、女兒是娘的老雁筐,是的,女兒撫養長大了都出嫁了,像大雁一樣飛走了,當父母的不圖啥?就圖兒女們抽點時間常回家看看。」孫儷母親發自肺腑的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