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和婆婆都是媽 提籃老雁看看她

2021-01-17 好人故事

「媽,這是從利辛糧油商廈買的老雁,正宗的放心店,你和爸放心吃吧!女兒祝福二老身體健康,年年有今朝」。 2月20日,亳州市利辛縣中疃鎮曙光村的劉玉芳高興地緊緊拉住母親的手說。

劉玉芳十多年前嫁到本鎮曙光村的後田寨,常年隨丈夫在溫州經商,生活的非常幸福,本是過年後就走的,但為了給父母和婆婆送老雁,便推遲了返程的日期。正月十六是開始送老雁的日子,當天劉玉芳早早的就來到利辛糧油商廈購買了回娘家的禮物——飲料、水果和「老雁饃,同時也給公公婆婆購買了一份。「婆婆也是媽,我們常年在外打工做生意,兩個孩子就跟著爺爺奶奶在家上學,陰天下雨的接送也夠辛苦的,有的女青年昧著良心,光心疼娘家的娘,不拿婆婆當媽看,這是不對的,在我們困難的時候、需要幫助的時候還是婆婆,所以說娘和婆婆都是媽」。 劉玉芳說。

「老雁饃」是皖北地區家喻戶曉的美食,不同於一般美食的是它有自己的象徵意義——女兒出嫁後每年陰曆正月十六直到清明節前要送給父母的一件禮物。所以這段日子,是父母一年當中最為期盼的時光之一。女兒們都要送老雁饃給父母,以表達女兒對母親的感恩之情。以前,老雁饃是自家用發酵粉和面,然後放餡、放雞蛋用手捏成漂亮的老雁形狀,然後放進鍋裡蒸。

隨著商品經濟的飛速發展,現在大多數出嫁的女兒們也都不自己蒸了,花上四五十元,就能買上一籃高檔次的老雁,就顯得非常體面,母親看見女兒回來了高興得合不攏嘴。

「抽空常回娘家看望父母,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是女兒的責任和義務,母親愛吃老雁饃,就專門到縣城買雁饃以孝敬父母,同時也給公公婆婆買了一對,以表達對父母婆婆的真情愛意。」中疃鎮的孫儷激動地說。「都說女兒是娘的小棉襖、女兒是娘的老雁筐,是的,女兒撫養長大了都出嫁了,像大雁一樣飛走了,當父母的不圖啥?就圖兒女們抽點時間常回家看看。」孫儷母親發自肺腑的說到。

相關焦點

  • 當婆婆遇上媽······
    當善良遇見善良,就會開出幸福花文/月無心樓下散步,偶遇以前的同事,聊起家長裡短,她感慨:看看你家的兩個媽,手牽手的在那裡轉圈圈,哪像是婆婆遇上媽!她家的倆親家表面上和和氣氣,背地裡總要互相掐幾句,把她夾在中間很是不舒服。
  • 婆婆,我把你兒子還給你,你們娘兩好好過吧
    小葉自述:婆媳關係從古至今都是中華名族乃至世界上的亙古不變的話題,婆媳關係處的好那麼家和萬事興,母慈子孝,父慈子愛,如若處不好,那麼就是雞飛狗跳,一地雞毛,而我就屬於後者。我為了讓婆婆適應適應儘量按著她的生活習慣來打理家庭,別人的婆婆不知道是不是這樣,反正我婆婆總認為是我搶走了他兒子,我無論對她有多好,她也總是挑我的不是,炒菜要不就是鹹了,要不就是油多了說我浪費,我想給她補身體買回來營養品又說我不會過日子,不知道心疼她兒子,花錢大手大腳的,更讓我忍受不了的是,老公下班回來吃過飯就被婆婆拉到她房子,直到我老公實在困得不行了才讓回房睡覺,還千叮嚀萬囑咐不讓我們把臥室門關著
  • 婆婆忌日,兒媳上墳昏倒,回家後神情大變,豈料孫子說她不是我娘
    婆婆說道。這話不巧讓正進門的王月娥聽見了。她走進門拉起兒子,說道:你和他玩什麼,說的就跟咱八輩子沒吃過一樣。你以後都留給他就行,我們家義兒吃不起。以後你不用給小義買了,等你老的走不動了,別指望我們養你,到時候你去他家讓他們給你養老去吧!王月娥說道。當天李義姐姐來接孩子,聽婆婆說了這事,跟王月娥大吵了一架。當晚,王月娥沒做婆婆的飯,和兒子吃了早早關燈睡覺了。
  • 俗語:「看看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啥意思?當媽的要看看
    俗語:「看看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啥意思?當媽的要看看本文由【亮哥說史】獨家原創,作品未經作者本人允許,禁止抄襲轉發,侵權必究。本文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古代,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上學。
  • 俗語:「看看娘的後腳跟,知道閨女三四分」,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看看娘的後腳跟,知道閨女三四分」,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很多俗語都被農民們交口相傳,他們都會脫口而出說出幾句俗語。農村人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覷啊,在我國諺語、俗語都是源於農民對生活的總結,每一句都包含了極大的含義,每一句都表達一個道理。
  • 婆婆不是媽!不是媽!絕對不是親媽!
    1、小潔剛結婚那會兒,常常給公婆買這買那,覺得她沒有女兒,又把自己當親閨女待,多買些東西是孝順。可小潔後來發現,她買的衣服鞋子,從來沒看到婆婆穿過。開始還納悶,為什麼不穿呢?是不喜歡嗎?蹊蹺的是,只要買過禮物過兩天婆婆一定會莫名其妙發脾氣。後來有一次婆婆發脾氣時候,罵小潔老公:有錢?亂買什麼?也不會過日子,這個月工資到現在沒開,都沒錢買菜了!
  • 婆婆大鬧產房,兒媳:我把你當媽,你卻沒把我當女兒!
    「別說了,我知道你也為難,以後讓媽注意點,畢竟這是醫院,我們丟了面子不打緊,要是真的影響別人生產那罪過就大了,我們承擔得起嗎?」「嗯嗯,我回家好好說說她,你和寶寶好好休息,我回家燉點湯給你喝!」「好。你開車慢點,別著急,好好跟媽說!」程麗疼痛得睡不著,她看著身旁熟睡的小可愛,這是她宮縮陣痛28個小時,拼了老命才生出來的孩子。
  • 阿豬說:和婆婆鬧掰,老死不相往來的日子,她過的很快樂
    那天我在帶孩子,微信突然收到一條信息,一看是大學同學阿豬,畢業後,我和她也是偶爾聯繫,也是嘮嘮家常,談談孩子,在大學那會也是無話不說的好姐妹。「我要瘋了」,阿豬說。「怎麼了」?我問。「我老公那個神經病媽又開始作妖了簡直沒完沒了」,這次是語音發過來的,聲音那邊聽著她心情極其複雜,很是氣氛的樣子。
  • 讓我媽來就行了」 「不!月嫂和婆婆之間,我選月嫂...」
    大部分親媽都是對女兒無微不至關顧有加的,總體來說,親媽照顧月子比婆婆更有利。但也有一些母女是孽緣,看看《都挺好》的蘇明玉就懂了,親媽來了更麻煩。綜上所述,我是主張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能請月嫂儘量請月嫂。儘管價格水漲船高,但益處也明顯。
  • 被婆婆欺負後,我回娘家找親媽訴苦,她卻打我一巴掌讓我滾
    但是,最近我的婆婆住進了我們家,我與丈夫的爭吵便多了很多。我們婚前就已經協商過的,婚後買房子不與婆婆住在一起,可現在丈夫卻把婆婆接過來,我認為,我們之間的爭吵的導火索,就是這個原因。「啊!娘哎!」我迷迷糊糊剛起床,就聽見廚房裡傳來尖叫聲,我瞬間清醒,大步跑向廚房裡去。
  • 二月二,老雁饃,阜陽老習俗蘊含深厚孝道文化
    以上這兩種流傳於皖北的「老雁饃」習俗去除迷信色彩之外,都源發於「孝親敬老」這一情感基點。有學者認為「老雁饃」是皖北特定生態環境下大雁物象與麥作文化的巧妙結合,是已婚女性達孝心的載體。大雁為定期遷徙的候鳥,喜歡棲息於曠野、沼澤、湖泊、河畔、灘涂、麥田,特別是水生植物叢生的水邊。皖北地勢平坦、河網密布、水源豐沛、湖泊相連,水生植物尤其茂盛,是大雁南北遷徙最佳的停棲地之一。
  • 哪件事讓你發現婆婆永遠不是親媽?網友:婆婆叫閨蜜不要跟我來往
    然後閃婚,再然後住一起矛盾出來了,孕期是天天吵天天吵,婆婆更是一厲害的主兒(婚前完全沒看出來)不但到處說我,叫她娘家親戚罵我,更可怕的是她找上我的閨蜜朋友們的婆婆,然後和人家婆婆說叫他們家媳婦別和我來往,問題是事先她和人家婆婆更本不熟。中間說了很多難聽的,我閨蜜偷偷告訴我,還說她家婆婆雖然覺得我家婆婆很恐怖,但是為了少惹是非還是叫閨蜜疏遠我。人家沒錯我知道,錯在我那厲害的婆婆。
  • 「婆婆你回家吧,我媽是來帶孫子的,不是來伺候你養老的」
    朱女士的自述:我和我老公是大學時候認識的,感情一直不錯,結婚一年後,我們就孕育了一個女兒,就是在孩子照顧的問題上,我們第一次有了分歧。我想讓婆婆來伺候月子,順便照顧孩子,可老公說婆婆身體不好,恐怕不行。沒辦法我就把我媽請了過來,讓她照顧我和孩子。我生孩子的時候,老公把婆婆也接了過來,這也很正常,但直到孩子都要過滿月酒了,婆婆還在我們家住著。
  • 為了逼我買房,婆婆竟然摳抽菸機的油做菜,幸好受罪的是她兒子
    附近的街坊,你們過來評評理,看看那些不孝子女,哎呀哎呀!!婆婆的慘叫聲一波比一波尖銳,王芳和丈夫李盛被周邊的人指指點點,臉紅白相間。王芳瞪李盛:「你媽什麼意思,當初你沒說清楚?房子是我們出錢,可沒說要寫上她的名字。我臉丟盡了,你在這裡伺候婆婆吧,我走了!買房子的事做夢吧!」李盛眼看到嘴的鴨子馬上飛走,馬上往王芳的方向追去。
  • 《當婆婆遇上媽》續集開播 婆婆潘虹過招戴春榮
    「婆婆」潘紅和「媳婦」曹曦文  搜狐娛樂訊 由當紅小生郭曉冬和「巖女郎」曹曦文領銜主演,潘虹、戴春榮兩位戲骨坐鎮,知名導演鄢波執導的都市情感劇《當婆婆遇上媽之歡喜冤家》即將於8月4日起登陸東方衛視夢想劇場。
  • 故事:和婆婆關係冷淡,離婚時,她卻為我出頭「車房存款歸兒媳」
    艾月只好洗了把臉,走出來,丈夫刻意拉了拉艾月的手,「我媽特地從鄉下背來的嫩羊肉,你千萬要給個面子。」「你明知道我連味都聞不了。」「我媽她可是一來就洗洗涮涮,沒閒著,你看這家現在多好。」小兩口在身後切切嚓嚓的功夫,婆婆擺好了碗筷,艾月瞪了丈夫一眼,在婆婆對面坐下。「媽,下午我工作忙,就沒去接您。」
  • 喊「媽」彆扭,喊「阿姨」生疏,女人到底該如何稱呼自己的婆婆?
    01翻看朋友圈時,一個女性朋友所發的朋友圈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和她的婆婆處的關係非常好,她用她的言語表達著她對婆婆的感激之情。在那條朋友圈當中,她稱呼婆婆為『婆婆媽』。02「應該稱呼她為媽,畢竟已經和她是一家人了」張麗說到,「對於婆婆,當然要稱呼她為媽了,嫁過來的那一刻
  • 送了這麼多年老雁饃,你知道它的來歷嗎?原來是這個原因!
    很多地方都有在每年二月二給老人送老雁饃的習俗,主要的寓意是希望老人健康長壽。老雁饃顧名思義就是形似大雁的一種食物。可是為什麼要把食物做成大雁的形狀呢?又為什麼要在農曆二月二這一天送呢?估計連每年都送老雁饃的人都不知道。
  • 兒媳出去度蜜月,婆婆一千多塊賣掉她的寵物狗,兒媳回來情緒失控
    她覺得狗太大了,又總是掉毛,弄得家裡哪都是味。因為不喜歡,所以怎麼看怎麼覺得這隻狗不順眼。剛開始她跟兒子說:「兒啊,你是媽的親兒子,知道媽不喜歡狗,能不能把它送走。」她本以為兒子會同意,誰知道老何說:「媽,這狗挺好的啊,你不要戴有色眼鏡看它。你用心接受它,就會發現它很好。」當時因為兒子兒媳每天都在家,婆婆心裡雖然不太舒服卻還是勉強接受了。
  • 兒子長到2歲目光呆滯不說話,婆婆怪異舉止讓我發現被她全家騙慘
    婆婆看著阿杜開心的樣子,也笑了起來。站在原地動也不敢動的牛大娘算是明白了,原來婆婆是把她買回來照顧她的傻兒子的,而且從今以後,她必須叫這個傻子為「丈夫」,並且她還要和他生活一輩子。「阿杜,你乖,先去屋裡玩好嗎?」牛大娘對著樂得歡的阿杜說道,她想要和婆婆談談。「不嘛,小媳婦,你得陪我玩。」阿杜撒嬌道,「好,你乖,等我跟媽說點話,說完就陪你玩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