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六大幕後冷知識,神父完全不會英語,全靠死記硬背

2021-01-10 影視口碑榜

18年上映的《我不是藥神》風靡影視界,這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讓許多觀眾產生共鳴。該片是寧浩與徐崢繼《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無人區》與《心花路放》後的第五次合作,全片以保健品商販程勇為核心人物,講述被病患封為「藥神」的程勇與多方展開的「救援」拉鋸戰。

縱觀整部電影,主角幾乎都是邊緣人物,儼然一幅「草根群像」。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是該片的亮點,有笑有淚的鏡頭語言頗具黑色幽默。《我不是藥神》打破製作壁壘,所有細節直指人心,情節方面可以說是誠意滿滿。

盤點《我不是藥神》幕後冷知識,你知道的有哪些?

1、電影由來

看完電影,很多人會心存疑問:《我不是藥神》是怎麼完成製作的?出人意料的是,籌備過程並不像觀眾們想像得那麼戲劇化。僅僅是因為在一次火鍋局中,文牧野和寧浩無意間聊起當年的「陸勇事件」,寧浩提出可以拍一部電影,沒想到兩人一拍即合,敲案定下這個提議。上映後電影以31億票房收官,同時豆瓣評分高達9.0。或許誰也沒有想到,一頓火鍋誕生了一部電影。

2、五部片名

電影的初始命名為《生命之路》,聽上去過於直白空洞,後來又改名為《印度藥商》、《印度藥神》、《中國藥神》。一系列換名風波後,在電影即將上映時定下最終命名《我不是藥神》。相較於前幾個片名,《我不是藥神》以否定式語氣命名,兼具力度與深度,自然更容易引起觀眾的注意與好感。

3、44個包子

通過《愛情公寓》中關穀神奇一角打開知名度的王傳君在《我不是藥神》裡出演一位重疾患者呂受益,劇中王傳君幾乎完美還原角色設定,顛覆了人們對於他的演技認知。據說,王傳君為了表現出角色的病弱,對待自己相當嚴格。他堅持每天完成8000次跳繩,整整減重20多斤。為了向觀眾呈現出病榻戲的最佳效果,他足足有兩天兩夜沒有睡覺。在一場吃包子的戲裡,王傳君沒有降低對自己的要求。那場戲拍完,他一共吃了44個包子。類似場景在後來的一場吃麵條戲裡重演,他吃了5碗麵條,吐了3次。

4、苦練鋼管舞

電影開拍前,導演告訴譚卓有一場跳鋼管舞的戲。得知這件事以後,譚卓進行了為期一個半月的練習。為了一段20秒不到的鏡頭,譚卓苦練鋼管舞。她腿上常有淤青,甚至損傷了膝蓋軟組織。直到快拍完時譚卓才知道,實際上這段鋼管舞表演鏡頭不多,之前苦練的動作毫無用武之地。正是因為這份敬業,才有了電影中的這段經典鏡頭。

5、零基礎背英語

飾演神父兼翻譯的老戲骨楊新鳴在《我不是藥神》裡展現了不俗演技。為了演好這一角色,楊新鳴決定從零基礎開始學習英語。完全不會英語的他每天除了要背誦英語單詞,還要背誦長篇幅英文臺詞。即便如此,楊新鳴依然沒有放棄,影片中他的水平是足夠過關的。

6、由原型改編

電影由真實故事改編,程勇一角原型為一家針織廠老闆陸勇。自從陸勇被查出身患白血病後,醫生建議他服用瑞士生產的格列衛。一次偶然,陸勇了解到印度生產的仿製藥具有相似功效,因此走上代購此藥之路。劇中程勇因為售賣印度仿製藥「格列寧」而被捕入獄,現實生活裡陸勇不久後就被無罪釋放。

迄今為止,《我不是藥神》豆瓣評分高達9.0。這部現象級電影可以說是徐崢的「封神之作」,雖然幾位主演並非流量明星,但他們出神入化的演技足以令觀眾拍案叫絕。

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機遇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文/Sissy

相關焦點

  • 電影我不是藥神,最開始不叫此名,而是叫生命之路和中國藥神
    電影《我不是藥神》,「思慧」為給女兒治病,不得不去跳鋼管舞。徐崢找了3個女演員才確定人選,楊冪、申霏霏和譚卓。當時申霏霏拒絕說:「我只演10億的電影。」沒想到才上映6天就破了18億票房。有一天,導演寧浩和文牧野在吃火鍋,聊到「陸勇」這個人的新聞。然後寧浩突然就說:「咱們把這個拍成電影吧!」兩個人一拍即合,於是30多億的《我不是藥神》就這樣在火鍋中誕生了。
  • 我不是藥神:她練舞練到骨折,他每天跳繩8000個,他根本不會英語
    《我不是藥神》成為了近半年來熱議度最高的一部影片,四天時間,成功突破13億,並依舊以勢不可擋的氣勢直線上升。無論是劇情還是演員本身都獲得了相當高的讚許,幾乎是一部零差評的影片。雖然最後電影呈現出來的只有不到1分鐘的鏡頭,但是演員譚卓所付出的辛苦是大家想不到的,她幾乎每天都要練習三個小時以上,完全是靠肉在管子上摩擦,她直言那滋味就像後宮虐待妃子一樣,她甚至練舞練到軟骨骨折。
  • 靠死記硬背,孩子是學不好英語的!
    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都覺得,想要學好英語,拼的是很誰的記憶力好,或者誰更加刻苦,誰就更加厲害。但是英語的學習還真不是這麼回事,尤其是幼兒英語。 了解更多孩子學習英語方法 既然孩子不是靠背誦,那麼為什麼有的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就可以用母語交流呢?要理解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樹立一個觀念——語言是一種能力,而非知識,並不是依靠記憶來獲取的。
  • 中考英語狀元:初中3年,英語未下過140,全靠「死磕」這15個專題
    中考英語狀元:初中3年,英語未下過140,全靠「死磕」這15個專題!英語是一門需要記憶,需要積累的學科,想要學好英語,沒有捷徑可言,只有同學們多多積累好足夠的單詞和短語量和經典的英語語法,同學們的英語成績才會有更大提升。
  • 《我不是藥神》這樣的英語翻譯對還是錯?了解完後大家都默默掉淚
    這段時間要說最火的熱點,毫無疑問,就是電影《我不是藥神》,不管是朋友圈,還是各大主流媒體網站,基本都被這部揭露現實現象的電影所攻佔。像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的英文譯名是」I Am Not Madame Bovary」,而《食神》的英文譯名則是」The God of Cookery」,所以按照這個套路來看,《我不是藥神》應該叫做」I Am Not God of Medicine」。
  • 小雨聊電影,《美少女戰士》幕後冷知識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雨提起美少女戰士那真是許多小夥伴的童年回憶呀,今天小雨就來跟大家聊聊美少女戰士的幕後冷知識1美少女戰士中 金星 才是第一個變身美少女戰士的,很多人以為第一個出現的戰士是月野兔,但其實,金星才是最早覺醒的一位戰士,而且她還是月野兔的偶像,她的戰鬥能力和外貌
  • 《我不是藥神》啟示錄:醫藥創新,我們正在路上|IDG資本
    根據當年印度抗癌藥「代購第一人」陸勇真實事件改編的《我不是藥神》,作為國內醫藥領域第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片,收穫了市場上出人意料的高關注度,「醫藥創新」這個話題也隨之進入大眾視線。作為關注科技創新和醫學進步的投資者,IDG資本一直以來關注醫藥創新領域。
  • 來自《我不是藥神》的救贖:徐崢的新作會是國產電影的救星嗎?
    豆瓣影評9.0分、預計票房可突破30億、看哭所有人......山爭哥哥徐崢的新作《我不是藥神》似乎一顆孤獨的流星,在漆黑的夜空獨自綻放出了最美的色彩。沒錯,7月5日應該是國產電影首次突破藩籬,甚至超越《戰狼2》的時刻。《我不是藥神》以批判現實主義為靈魂,以「藥」為線索,鞭撻了種種社會現象如病人的生存困境、販藥者和醫藥公司的道德困境和警察的法律困境。
  • 穿山甲:誤讀千載,我不是藥神!也許是「毒藥」
    穿山甲:誤讀千載,我不是藥神!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由徐崢、周一圍、王傳君等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
  • 在我22歲那一年,我才真正開始學習英語
    從小我都不是一個愛學習的人,甚至學渣都算不上,頂多也就是個學沫吧,差不多是上初中以後就斷斷續續不好好學習了。但有一點要說的是,koko的語文一直不錯,語文偏科到可以滿分100的卷子考到98,但數學,那就是不會就真的不會了。那英語呢?
  • 《我不是藥神》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壞人
    電影《我不是藥神》震撼了觀眾的內心,小編也利用空閒時間去看了這部堪稱良心的大作。觀看時,很多動人的情節使觀眾潸然淚下,很多觀眾說看完《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後,突然明白了許多道理,有人說要好好愛惜生命,也有人說要努力賺錢,不然連藥都買不起。
  • 陳偉霆主演電影《寵愛》幕後冷知識,這些趣事你都知道嗎?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講電影《寵愛》的幕後冷知識!4、電影《寵愛》中有很多非常可愛的小動物,其中小豬貝爾並不是一直特別的寵物豬,而是一隻普通的圈養豬,它在剛出生不久就憑藉「美貌」成功地讓導演「一見鍾情」,最後從近千隻小豬裡脫穎而出,閃亮的登上了大熒幕成為了一隻明星豬。想了解更多的電影幕後冷知識,請點擊關注可以在下方給我留言哦!
  • 《我不是藥神》:「我給你們講個笑話,可千萬別哭」
    「我不是藥神」,一個人的救贖,救不了千千萬萬的肉體。「Dying to survive.」——影片英譯,拼命活下去。02 程勇就是一賣印度神油、家暴、沒擔當、窮困潦倒還交不起店租的男人,終日蓬頭垢面,玩著當空接龍,每天混吃等死,苟如螻蟻。可誰也沒想到,上天真的給了他一個「發家」的機會,卻也成為改變他一生的契機。
  • 《我不是藥神》:俯視底層,關注人生,人類的悲歡各不相通
    《我不是藥神》是文牧野執導的劇情片,自上映以來頗受好評。2019年,該片獲得第15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提名、亞洲電影大獎四項提名、蒙特婁電影節最佳編劇獎……在亞洲乃至國際影壇,源源不斷地收割著權威獎項。
  • 紅杉樹智能英語線上教學 讓學習告別死記硬背
    本網1月18日訊 對於中小學生而言,英語學習中最讓他們痛苦的就是單詞記憶了,由於傳統的英語教育中,僅僅是讓孩子們注重量的積累,卻忽略了科學記憶方法,使孩子們每天都沉浸在書山題海中,不停的進行單詞記憶,殊不知,這樣的學習效率是最差的。死記硬背的記憶效果十分有限,而且還費時費力,還可能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厭惡情緒。
  • 《我不是藥神》《動物世界》口碑爆棚!郭敬明最幸運:還好跑得快
    光靠電影就拿到上億票房和逆天口碑的《我不是藥神》,7月5日正式上映後。豆瓣評分終於放出:9.0。這已經是國產片裡的珍稀物種了!可以說,今年暑期檔的開局非常好,除了這部《我不是藥神》,上周上映的《動物世界》同樣取得非常好的口碑和票房。這部電影讓很多人看到了國產商業片的方向,有網友說:「片子很驚豔,故事的完整性,邏輯性,可看性,整體完成度太高了。」
  • 我不是藥神:世界上真正永遠都治不好的病只有一種——窮病!
    《我不是藥神》於2018年7月5日上映,由徐崢主演,在社會引起了一波波熱潮,天價藥也由此走入了大眾的視線內。這部電影裡有兩個是我很難忘的鏡頭,第一個是那位攔住警察的老人,她的那段話讓當時在電影院的不少人都失聲痛哭。很簡單的一句話:「4萬一瓶的正規藥,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人吃垮了,我只想活命……誰家裡還沒個病人。你就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
  • 吳神父和他的腳底按摩術
    為他們服務的按摩師,其中一個看上去約有60歲的老頭是一個老外,當我走近時,他操純熟的國語問我:「你要按嗎?來,試一下!」  我以為這老頭就是大名鼎鼎的吳若石神父,然而我認錯了,這只是另一位傳教士。吳神父正在睡午覺。
  • 《我不是藥神》黃毛還記得嗎?如今染成黑髮,帥成韓國歐巴
    說起這個明星,就不得不說一下《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我不是藥神》在2018年暑期檔上映後得到社會廣泛關注,其中有血有肉的角色形象以及反映的社會現象無不讓我們動容,演員的表演很好,人物的性格變化也很豐富,每個人都是完整的。看著電影就像聽隔壁村子裡的故事,讓人聲臨其境,也讓自己想到自己從前的所見所聞。
  • 《我不是藥神》主創三巨頭的電影殊途 | 河豚專欄
    套用一句杜拉斯的句式就是:電影是徐崢的不死欲望,而徐崢詮釋的角色,都在傳達「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徐崢在中年危機類型化的角色創造上,長期不斷地挑戰自己,《我不是藥神》就是這種連續挑戰下的終成正果。寧浩的事業曲線和徐崢的發展曲線是纏繞伴隨的,可謂稱得上「焦不離孟」,加上黃渤,這組鐵三角,地球人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