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這樣的英語翻譯對還是錯?了解完後大家都默默掉淚

2020-12-05 英語罐頭

這段時間要說最火的熱點,毫無疑問,就是電影《我不是藥神》,不管是朋友圈,還是各大主流媒體網站,基本都被這部揭露現實現象的電影所攻佔。

然而就有小夥伴在後臺問說,為什麼這部電影的英語譯名這麼奇怪呢?

不知道其他小夥伴有沒有留意到,這部電影的翻譯不像平常的電影的翻譯,而是做了更深層次的翻譯——意譯。

像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的英文譯名是」I Am Not Madame Bovary」,而《食神》的英文譯名則是」The God of Cookery」,所以按照這個套路來看,《我不是藥神》應該叫做」I Am Not God of Medicine」。

然而,翻譯人員並沒有做這樣生硬的直譯,而是為了讓名字更加有深意,更加能讓人看懂,採取了意譯的方法,翻譯為」Dying to Survive」(拼命生存)。

英語中,有一個詞組:be dying to do something

英語解釋:to be extremely eager to have or do something

意思就是說,非常渴望做某事,渴望得到什麼。

例如說,I'm dying to hear your news.(我非常渴望聽到你的消息。)

「拼命生存」,毫無疑問,這樣的翻譯是對電影內容最好的闡釋。

罐頭菌一直相信,好的電影是能講好出一個好的故事,但是優秀的電影不能僅僅局限於講故事,在講故事之餘,還要能傳達出歷史實況,或者現實的現狀,又或者是社會的難處。

而《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做到了。電影中,每個人都為了自己的生存而拼命,為了同病相憐的病友生存,而竭盡全力。每個人對生的渴望,對生的盼望,是那麼的熱切,然而,現實總是要人屈服,讓人難以接受。

無獨有偶,在今年的五月份,罐頭菌剛看完一本書《眾病之王:癌症傳》。現實中,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雖然白血病並不像一般癌症一樣會有腫瘤,然而,白血病確實是血癌的一種。到至今為止,大部分癌症除了化療,放療以及器官切除或者移植等一系列極端的治療手段之外,能像今天的感冒藥一樣吃下去就能治病的藥物仍沒有多少種。

然而,電影中的兩萬四一盒的格列寧算是其中一種。格列寧的藥物治療,由於可以針對腫瘤分子進行治療,所以相對於過往副作用極大的化療來說,效果極好。

由於化療的副作用極大,很多時候即使用上渾身解數,也難以存活過五年。所以對於白血病來說,化療很容易成為一種人才兩空的癌症治療方式。

然而只要規範使用格列寧控制病情,效果甚至比骨髓移植還要好,使原本存活率只有30%的化學治療升到飆升到現在90%存活率的藥物治療。

所以對於病人來說,這藥無疑是救命星,然而礙於價格高昂,只有兩條路可選,要麼,買高昂的正規藥,治好一個人可能需要一棟房子(或許還不夠),要麼等遙遙無期的骨髓移植(很有可能等個五六年都沒有結果,並在等待中死亡)。因此,對於既付不起正規藥價格,也不想在等待中死亡的病人,往往會選擇電影中所說的第三條路:購買仿製藥。

電影用藥作為引子,其實更加多闡明的,是對於病人為「生」而拼得死去火來的這個主題。

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裡面,生存是最基本的要求,當生存被滿足後,人才會去追求安全,被愛與尊重,實現自我這一類更加高層次的需求。但在電影中,病友們要滿足最低層的生存需求早已疲於奔命了。

「dying to survive」這個譯名,對於整部電影的主題來看,毫無疑問是最好的詮釋。

對於這部電影或者說這個翻譯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做留言!

感謝大家的閱讀,我是英語罐頭。

快樂英語學習,放眼全球資訊,歡迎關注英語罐頭。

相關焦點

  • 《我不是藥神》六大幕後冷知識,神父完全不會英語,全靠死記硬背
    18年上映的《我不是藥神》風靡影視界,這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讓許多觀眾產生共鳴。該片是寧浩與徐崢繼《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無人區》與《心花路放》後的第五次合作,全片以保健品商販程勇為核心人物,講述被病患封為「藥神」的程勇與多方展開的「救援」拉鋸戰。
  • 《我不是藥神》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壞人
    電影《我不是藥神》震撼了觀眾的內心,小編也利用空閒時間去看了這部堪稱良心的大作。觀看時,很多動人的情節使觀眾潸然淚下,很多觀眾說看完《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後,突然明白了許多道理,有人說要好好愛惜生命,也有人說要努力賺錢,不然連藥都買不起。
  • 考研英語閱讀到現在錯幾個算正常?來看看大家的反饋
    那麼再苦再累算什麼,你將永遠不會孤獨,你將永遠的走下去,希望每一個小可愛都能勇往直前,研途無畏! 其實現在的成績只是一個參考,並不代表最終的成績,不管錯多錯少都沒啥問題,所以讓它成為你的動力,努力提高閱讀正確率吧! 提綱已公布,馬上進入九月中旬,此時不少同學都在說:「我的閱讀每篇還錯三四個,我還有救嗎?」
  • 首席翻譯孫寧:談談我的英語學習經歷
    1993年考取南京外國語學校,其間獲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和中澳國際英語能力競賽高中組特等獎。1999年保送進入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口譯專業,其間獲第七屆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冠軍並出版譯著三本。2003年8月入外交部翻譯室,2004年9月公派赴英留學。曾先後擔任兩任外交部長李肇星、楊潔篪隨身翻譯,現為習近平、李克強的首席翻譯。
  • 電影我不是藥神,最開始不叫此名,而是叫生命之路和中國藥神
    電影《我不是藥神》,「思慧」為給女兒治病,不得不去跳鋼管舞。徐崢找了3個女演員才確定人選,楊冪、申霏霏和譚卓。當時申霏霏拒絕說:「我只演10億的電影。」沒想到才上映6天就破了18億票房。有一天,導演寧浩和文牧野在吃火鍋,聊到「陸勇」這個人的新聞。然後寧浩突然就說:「咱們把這個拍成電影吧!」兩個人一拍即合,於是30多億的《我不是藥神》就這樣在火鍋中誕生了。
  • 紡車女工學英語當上翻譯真不易
    緊接著她在電腦上打開了自己翻譯了3萬多字的譯文,「現在已經譯到了425頁」,說起翻譯英文小說,她認為看英文小說和翻譯英文小說是兩個層面的事兒,看英文小說只需了解每句話的大概意思,而翻譯是一種再創作的過程。翻譯過程相當艱澀,翻生詞看了兩遍,然後逐句逐句地譯,譯好一大段,還要再順中文,直譯到自己滿意為止。  退休這十年,她在一家英語培訓學校當英語老師。
  • 來自《我不是藥神》的救贖:徐崢的新作會是國產電影的救星嗎?
    豆瓣影評9.0分、預計票房可突破30億、看哭所有人......山爭哥哥徐崢的新作《我不是藥神》似乎一顆孤獨的流星,在漆黑的夜空獨自綻放出了最美的色彩。沒錯,7月5日應該是國產電影首次突破藩籬,甚至超越《戰狼2》的時刻。《我不是藥神》以批判現實主義為靈魂,以「藥」為線索,鞭撻了種種社會現象如病人的生存困境、販藥者和醫藥公司的道德困境和警察的法律困境。
  • 孩子把「UK」翻譯成了「有K」,英語老師:這是誰的錯?
    ,各出奇招,其中以這位杭州媽媽的方法最為奇葩,當老師看完孩子的考卷之後,直誇孩子是個「人才」。暑期開學之後,小學四年級的英語老師王老師給學生們進行了一次摸底考試,可是當批改考卷時,王老師看到童童的卷子,有點哭笑不得,原來,卷子中要求「寫出英語單詞對應的漢語意思,」而童童的卷子上竟然寫得是單詞的發音,而且還是「漢語發音」,比如「UK」,童童寫成了「有K」,「she」寫成了「射」,「teacher」竟然寫成了「踢車兒」,面對這樣的卷子,王老師當即喊來了童童,在一番耐心的詢問下,童童才說出
  • 零基礎學英語:初級翻譯
    不管是學習英語還是其他外語,其主要目的是促進兩國的交流,這時候,翻譯就很重要了,我們所能看到的所有國外知名小說的中文版,都是由一些頂尖的翻譯大師翻譯出來的。我們這是新手教程,因此要做到翻譯的很到位確實是不可能,但這裡我們也想告訴大家:不管學什麼,都要學的很精緻,能夠達到翻譯水準是我們學習英語的終極目標!
  • 我不是藥神:我們都是寄居蟹殼底下的那隻蟹
    最近《我不是藥神》火了,火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接地氣,能戳重普通老百姓的痛點和淚點,很貼近生活的一部影片。許多人看完都紛紛落淚,然而小編看完卻非常的抑鬱、難受,但沒有落淚。並非不能感同深受,並非覺得還不夠慘。
  • 2018年僅次於《我不是藥神》的國產電影,明明是喜劇卻看哭無數人
    最近一段時間的電影市場反響平平,剛從小熒幕下去的周迅又登大螢屏,《你好,之華》可謂是做足了宣傳,但上映後口碑一般。好萊塢大片《毒液》裡的主角又醜又萌,大家紛紛想集資給它整牙,作為商業爆米花電影,它沒啥大過錯,但也不夠亮眼。至於《神奇動物2》,對於不熟悉哈利波特且沒看過《神奇動物1》的觀眾沒啥吸引力,還是觀眾總結的好:觀影門檻太高。
  • 我不是藥神:她練舞練到骨折,他每天跳繩8000個,他根本不會英語
    《我不是藥神》成為了近半年來熱議度最高的一部影片,四天時間,成功突破13億,並依舊以勢不可擋的氣勢直線上升。無論是劇情還是演員本身都獲得了相當高的讚許,幾乎是一部零差評的影片。一部好電影,當然少不了演員們的努力,在這部影片中,可以說每位主演都付出了120分的心血和努力。在電影中,有一段劉思慧在酒吧舞臺上熱舞的片段,看過影片的人應該都記得。
  • 不要因為翻譯錯了這個英語而以為他很愛你
    但當我第一見這句英文時 我就覺得它意思是這樣的「我好喜歡你,但也只能到這裡」,老外給出的解釋是:I don't have romantic feelings toward you.就是「我對你沒感覺"一句在國內火的不行的英語,在拿英文做母語的國家裡竟然沒能找到幾處出處……我震驚了!
  • 「不是這樣的」英語怎麼說?可別翻譯成It's no this
    當別人誤會了一件事的來龍去脈,你急忙跟人解釋「事情不是那樣的」這句在口語中經常使用的話用英語怎麼表述?「不是這樣的」英語怎麼說?那不是我要的,不是這樣的!「It's not like+從句」又怎麼理解?it's not like...This phrase basically means that a statement is not true.這個短語的基本意思是某事是不正確的。
  • 翻譯軟體越來越能幹,但面對面交流它還是無法替代
    在線翻譯資料、發郵件什麼,軟體固然有幫助,但在面對面交流的情況下,還是自己能說才最好。還有一點很關鍵:有時候人們會說些語法不那么正規、意思比較微妙的俗語或流行詞,這個時候,翻譯軟體往往還會鬧點兒笑話出來。▲圖據網絡A「傻乖傻乖」的英國小夥 看完軟體翻譯後,毛了!他氣呼呼地對我說:「這個叫飛哥的男人太粗魯無禮了,我要和他聊聊!」
  • 單身狗從來不是這樣翻譯的!
    >英語罐頭本文是我的第42篇英語知識文章這幾年來,「單身狗」這個網絡詞彙可以說時候紅遍全國網絡,很多單身漢子或者妹子都喜歡自嘲自己是但是作為網絡詞彙,他的英文翻譯一直沒有被人所「正名」。究竟single dog是不是「單身狗」正確的英語翻譯呢?
  • 《我不是藥神》主創三巨頭的電影殊途 | 河豚專欄
    「山爭哥」是《藥神》點映後,比他年輕的自來水觀眾們集體奉上的一份尊稱,這個仗義的外號,代表著觀眾對人物形象的認可和共鳴,電影敘事中的「典型」人物就這麼迅速而直接地嵌入到人心。影視劇本創作過程的最大爭議莫過於「人物立不立得住」,這個問題只有觀眾的感情代入,才能給出終極答案,創作者的糾結普遍都不太有用。
  • 從《我不是藥神》中,我是如何定義經濟和道德的概念的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影片是由文牧野執導,寧浩、徐崢共同監製的劇情片《我不是藥神》,當大家看到海報去電影院觀看的時候可能都覺得這部電影是喜劇片,但其實並不是。這部片子的海報和預告成功的騙到了我,海報上的人笑得有多開心,最後看完的我們就哭得有多狼狽。
  • 翻譯界的「職業殺手」是這樣煉成
    柴明穎以英語為例,幾乎每一個大學生都學過英語,但是並不是每一個大學生都能成為好的翻譯人才。「職業殺手」除熟練掌握了一門外語外,還需要以下幾個基本素質: 雙語基礎好客觀忠實地翻譯原文或源語的內容。柴明說,沒有經過專業翻譯訓練的人在翻譯時,往往在描述所翻譯的內容中,加入了自己的想像,包含了個人的觀念和意思。
  • 英語高級翻譯理論與實踐:「山水相連」的英語表達
    >我們說,不管是英漢翻譯,或漢英翻譯,它們都有一把刀上兩側都必須同樣鋒利的「雙刃」。任何一個接受英語高級翻譯的學生都應該先不要急著「表達」,也就是雙語之間的「翻譯」,而是要嚴格接受這項「理解」能力訓練,而且訓練的時間還不應該太短,要對一些平時看起來「都已經懂」了的原話做透徹的「理解」訓練,養成習慣,形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