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不是藥神》火了,火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接地氣,能戳重普通老百姓的痛點和淚點,很貼近生活的一部影片。
許多人看完都紛紛落淚,然而小編看完卻非常的抑鬱、難受,但沒有落淚。並非不能感同深受,並非覺得還不夠慘。而是影片影射出來的就是我們生活的原形。
在生活中,我們時常面對現實帶給我們的種種無奈與困惑,孤獨與無助。也許是身體上的痛苦,也許是精神上的痛苦。痛苦是我們生活的原料,也是能量。它不是意外,而是始終存在。
所以,我們會偶爾哭訴一下老天的不公,但更多的是要著手作為去面對生活。我們沒有時間哭,哭也不能解決問題。
其實真正的悲傷,是哭不出來的。但求哭得出來的,其實都還不算是真正悲傷的事。
「藥神」中的困境,是每一個人的困境。每一個角色,都離我們那麼近。
影片中,程勇看起來就是一個賣印度神油壯陽藥,四處躲交不起房租,離婚獨自帶著孩子,自己的老爹有生命危險卻拿不出救命錢的落魄中年男人,最後做出了走私藥品與法不相容的事;曹斌是一個知法大於情,義不容辭維護法律威嚴,警局最能幹的刑警。故全力以赴抓捕販售假藥的藥販;思慧是一個女兒得了慢粒白血病丈夫因此逃離的單親媽媽,為了照顧生病的女兒而去酒吧跳鋼管舞維持生計……
從最表層,你看到的程勇是一個走私藥販;曹斌是一個鐵面無私的刑警;思慧是一個低俗的鋼管女郎。再往裡一層看,程勇身份是一位父親和兒子;曹斌是一位人民警察;思慧是一位媽媽。再往最裡層看,程勇最後救人救命的赤子之心;曹斌知道實情後內心的糾結與煎熬棄最終選擇棄職停止追查;思慧在酒吧那一段看領班跑脫衣舞眼眶裡積攢多時委屈的淚水……
從表及裡來看,其實他們每一個人,都只是在扮演社會賦予給他們的角色。每個人就像一隻只寄居蟹,你看到的只是他們外面的殼,看不到裡面的它。
這個殼就如我們外在扮演的社會角色,角色之外裡邊還有一個你看不到的他自己。所以,你往往看到的也只是別人在扮演社會賦予的角色,而且角色不同,行為導向也不同。
人其實只有在壓力非常大的情況下,才會去扮演角色,實質上,每個人都想做真實的自己,成為真實的自己。
而現實中,大多人很難做最裡層的那個自己。但是大多都會在經歷充滿無奈、困惑、孤獨與無助的困境後,再從這個過程中,苦難讓你得到升華。穿過人山人海,讓你的靈魂得以重生。
以上文章為小編整理髮布,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