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迅《Time Flies》,前進還是後退?
致敬也好,緬懷也罷,其實無論是造型還是音樂,只有有先驅者肯玩新花樣,肯做新的嘗試,樂壇才有不斷發展前進的可能性,當下太多的主流歌手都太過保守,唯唯諾諾,止步不敢向前,又有幾人有陳奕迅這般的勇氣敢不斷嘗試新的音樂?
作者:三石一聲
不保「量」也要保「質」
在主流歌手都放慢發片速度的當下,陳奕迅依然堅持著每年兩張以上的發片量實屬難得!不過就算再難堅持那也得堅持,誰讓你是公司旗下的搖錢樹、媒體眼中的活寶、樂迷心中的神呢!所謂搖錢樹也就不必擔心賠錢,只是賺多賺少的事;所謂活寶,根本不怕冷場,就看你陳奕迅在公眾面前的活躍熱度能持續多久;所謂神,更不用說了,只要你開口唱歌,歌迷就是不沉醉,那也得是閉目聆聽的對待級別,絕對不敢一邊上網跟人扯淡一邊放著E神的歌當背景音樂。
既然已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陳奕迅自身當然也不敢有絲毫怠慢,儘管一年接著一年、一站連著一站的各種巡演拖累了Eason的身體,但是心裡那份對音樂的熱愛,對歌唱的執著卻從未改變。巡演的疲累雖然使得Eason在「量」的方面很難保證給歌迷再作出一張如《H3M》那般隨性及誠意並存、滿溢著音樂自由氣息、有著滿滿當當10首歌收錄的專輯,但是當這張僅有6首歌被收錄的《Time Flies》出來以後,不管是Eason還是公司還是媒體亦或是歌迷,都敢說一聲,這張專輯至少保證了「質」。不敷衍、不充數、不故作清高,這些特質在當下的主流樂壇太難得了,我們至少還有陳奕迅可以信賴。
歌詞、曲風各有方向
題目既然已經提出了問題,那麼就通過論述這張專輯的音樂內容來回答吧。是前進還是後退呢?
先來說陳奕迅前進的地方。不少出道多年的主流歌手都被市場禁錮住了前進腳步,只懂得在曲風、包裝這些外在的形式上跟進,卻一心都想著怎麼樣討好容易花錢買CD的低齡青少年市場,以至於銷量一個個都亮眼過人,專輯內容卻叫人大跌眼鏡,從蔡依林到S.H.E再到王心凌,通通都是走在要銷量不要口碑的狹窄小徑上;之所以說陳奕迅這一次足夠前進,是指在他在歌曲內容的表達方面,今年第三次過本命年Eason顯然不再是曾經那個大小夥,所以和長久以來合作的黃偉文還有林夕合作歌詞部分,這兩位詞壇大師當然明白怎麼樣來表達一個年近36歲男子的心境,歌曲情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進化,這便是Eason這一次最大的前進步伐,當然,這種前進速度在他過往幾張專輯中是在一直貫徹進行著的。
《大人》和《陀飛輪》都是講男人在社會上辛苦打拼,為求生存、為融入環境而不得不做出的妥協、隱忍甚至是不成比例的付出及收穫;《心腹》和《味之素》兩首都和吃有關,前者蘊含友情的道理在其中,後者則和愛情掛鈎;林夕對愛情的苦苦痴纏在《一絲不掛》中再一次體現了出來,這首歌詞甚至和上一張粵語專輯《H3M》中的《於心有愧》可以看作是姐妹篇,一首是說分手後被人傷害的心境,另一手則是表達分手後傷人的內疚,前後呼應;還有一首《無人之境》歌詞話題性更成人,黃偉文毫不忌諱的說這就是首講「偷情」的歌,不免讓人想到Eason早年在英皇時期的那首《低等動物》,只是這一次的表達視角進階了不少,除了對性的渴求,還有情的成分在。
這樣6首歌的內容,的確夠成人也夠辛辣,市場受眾人群一定不會是低齡的青少年市場,要知道,陳奕迅出道這15年來,一直在建立並且鞏固的是個人音樂形象,至於商業成績倒是其次。畢竟不管專輯賣的好還是差,至少陳奕迅這個音樂品牌形象是隨著專輯數量的遞增而愈發豐富立體起來的,這便是陳奕迅的「前進」之處。
那麼既已「前進」,又何來「後退」?請注意,這裡所說的後退,並非退步,而是指在曲風的演繹方面。要說當下最流行的曲風是什麼?除了能看到去年延續至今仍然高燒不退的電子舞曲,還真說不出第二種。但Eason顯然不是愛跟風的人,2007年《Listen to Eason Chan》專輯的那會兒,誰又像現在這麼迷電音呢,可是Eason就是個敢於嘗鮮的人,所以那時候就已經把電子舞曲這東西給玩透了,經過了各種新鮮樂風的嘗試之後,適當的懷懷舊也是意料中的事兒。
三首慢歌,《無人之境》選擇用了偏Band的編曲方式,這既方便了他在接下來的巡演舞臺上做表演,也在專輯的一開頭便抓住了歌迷的耳朵,畢竟這種編曲風格是陳奕迅一貫以來的擅長;《一絲不掛》因為是Christopher Chak的作曲,所以用鋼琴+弦樂+架子鼓來做編曲結構,也是無可厚非的事,這裡依然是歌迷最最熟悉的那個抒情Eason,至於這首歌會不會再造《富士山下》的高傳唱度,還看它的慢熱程度了;《陀飛輪》單一架鋼琴,從頭至尾已經足夠把聽者感動到七葷八素的。在慢歌的感覺上,比較偏向Eason在華星後期的味道。
快歌則教人不禁想起Eason的前英皇時代。《大人》用了重鼓點的節奏打底;《味之素》在Big Band曲風的基礎上,還加入了一些Jazz的成分和小小的電子元素;《心腹》通篇的電子合成器既不顯得枯燥,也不會讓人覺得過High而有輕浮的感覺。
曲風上的回歸,謂之陳奕迅此次的「後退」。
如果你不是陳奕迅
如果陳奕迅不是陳奕迅……或者,這樣的假設根本不成立。因為你很難在華語樂壇找到再一個像陳奕迅這般敢玩、會唱,又肯在造型視覺上大做文章的男歌手了。
繼上一張《H3M》滿面鬍鬚的裝扮後,這次的新專輯造型方面,陳奕迅竟以妖野長發造型拍攝封面以及專輯內頁部分,配上smoky eye的深沉眼影,頭上更架起時鐘刻盤的巨型裝飾,一身打扮充滿後現代藝術氣質,不免叫人想起「大熱」演唱會上的哥哥張國榮。
致敬也好,緬懷也罷,其實無論是造型還是音樂,只有有先驅者肯玩新花樣,肯做新的嘗試,樂壇才有不斷發展前進的可能性,當下太多的主流歌手都太過保守,唯唯諾諾,止步不敢向前,又有幾人有陳奕迅這般的勇氣敢不斷嘗試新的音樂?Time Flies,陳奕迅已經在歌壇走了這麼多年,卻還一直保持著一副領航者的姿態,靠得正是這種不怕失敗、勇敢嘗試的精神。前進還是後退?陳奕迅用對音樂敢想敢做的切身經驗告訴了一眾主流歌手,如果不敢前進,那就等著被別人甩下而後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