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騰訊醫典
想像此刻你正在宴席就座
眼前擺著這樣一副碗筷
接下來你會?
「為啥要燙碗?」
廣東人會鄭重其事地告訴你:消毒殺菌啊!
飯前lǒng碗筷的最終目的還是希望能吃得放心。
(來源:soogif)
就拿最常見的木筷來說:
木質結構本身就比較疏鬆,久用後表面會出現許多細小凹槽或裂口,吸水性強,在溼噠噠的筷筒裡,更加易潮。
(選什麼筷子好?可下拉直達文末先睹為快~)
(來源:上海市消保委官網)
除了黴菌,還有可能滋生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微生物[1]。
餐具的大腸菌群汙染一直是國內餐飲業監督檢查的重點,國標《GB14934-1994食(飲)具消毒衛生標準》規定:餐具上的大腸菌群須少於3個/100平方釐米,不得檢出致病菌[2]。
如果免疫力好,就算偶爾用了不潔餐具,也不會有什麼大的反應。但抵抗力弱的人使用後,可能導致腹瀉、嘔吐等消化道感染症狀[1]。
如果木筷長黴嚴重,還會滋生「黃麴黴毒素」這個毒王,對肝臟的損害最大[3]。
因餐具不潔而導致食物中毒的事件,幾乎年年有、月月有。
去年,某網紅飲料店也被查出餐具潔淨度不達標。
我們先入鄉隨俗,跟著廣東的靚仔、靚妹「雲」燙一遍,理解一下「lǒng碗教」的神秘儀式。
第一步:將茶水沿著筷子倒進杯裡
筷子快速攪動
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第二步:把勺子放進杯裡攪動
第三步:將茶杯倒扣在碗裡
杯口在水中做「愛的魔力轉圈圈」
第四步:拿起碗搖一搖
讓茶水均勻流過碗口後
再倒入公用茶水盅(或盆)
10~20秒,就可以得到亮堂堂的一副碗筷了……
(來源:自己拍的)
對於餐具來說,「高溫煮沸」確實是最常見的消毒方式。但有前提條件:一是溫度要足,二是時間要夠。
國家出臺的消毒衛生規範中提到,熱力消毒(煮沸、蒸汽消毒)法需在100℃的溫度下,保持10分鐘左右[2]。
所以,用熱水燙一燙,原理上沒錯。但燙碗筷的水不是開水,溫度就不夠;即使用開水燙,幾秒鐘也是不夠的。對於病原微生物來說,這只不過是洗了個「熱水澡」。
當然,這樣做還是能衝掉一些細菌和表面汙垢的。
總之一句話:有用,但沒那麼管用。
碗的材質大多是白瓷,一眼就能看出幹不乾淨。只想提醒一點:
洗完還沒晾乾的碗不要疊著放,否則不容易幹透,碗裡會長出細菌或黴菌。
解決辦法很簡單,買個晾碗架——
筷子的材質多樣,想一眼看出髒不髒,還是挺難的。而它又是直接進嘴的,必須全方位把好關!
●在外吃飯
此時碗筷的消毒工作,其實已經交給餐館本身了!你要做的就是,挑一個衛生合格的餐館。
當然,要是想燙,也是可以燙的。特別在南方尤其廣東這種蟲子實在太多的區域,蟑螂都可以鑽進耳朵裡,說不定哪個餐具就被爬過。燙一下,心裡好受點……
如果是一次性餐具,注意一下外包裝:是否有生產廠家、商標及聯繫方式,最好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一次性木筷和一次性竹筷,保質期一般不應超過6個月。
(來源:自己拍的)
還可以用手摸一下餐具,如果有水感、油膩感,就是沒洗乾淨,建議更換。
●在家用餐
上海市消保委曾對860雙不同材質的筷子進行專項測試,包括木、竹、不鏽鋼、密胺、合金等5類筷子,其中有200雙舊筷子、660雙新筷子[3]。
(來源:上海市消保委官網)
關於大家最擔心的長黴情況,測試結果簡單來說是這樣的:
1.溼筷子比幹筷子更容易長黴菌
建議:洗完的筷子一定要在通風處晾乾,或者用一塊專門的幹布擦乾。
2.舊筷子比新筷子容易發黴
建議:筷子用久了會有毛邊、毛刺,容易殘留食物殘渣,產生黴菌。最好半年一換。
3.竹筷、木筷的黴菌數量,是不鏽鋼等材質的7倍以上
建議:竹、木材質的筷子,要更加注意保持乾燥,避免產生黴菌。
如果擔心筷子已經受汙染了,要怎麼消毒呢?
不同的筷子的不同消毒工具以及消毒時間可以參考下表[4]:
至於用酒精消毒碗筷,幾乎沒用!
如果發現筷子已有非常明顯的發黑、長黴等情況,說明黴菌已經霸佔了筷子的「內心」。很多黴菌非常耐熱,高溫也很難對付它們,這種筷子要馬上扔掉,換新的吧。
小提示:煎炸食物最好備一雙專用的竹筷
打工人,乾飯也很重要啊!所以,你的「健康筷子」準備好了嗎?
(來源:soogif)
最後溫馨提醒:多人用餐,最好使用公筷哦!可以避免傳染疾病呢~
審稿專家:李春輝 |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控制中心副主任醫師
參考文獻
[1]沈瑾, 孫惠惠, 朱仁義,等. 居家餐具微生物汙染狀況研究[J]. 環境衛生學雜誌, 2014, 000(002):174-177.
[2]GB 14934-1994 食(飲)具消毒衛生標準
[3]羅自生,秦雨等.黃麴黴毒素的生物合成、代謝和毒性研究進展.食品科學,2015,36(03):250-256.
[4]中國消費者報《860雙筷子衛生測試!「開水燙一下」沒用!正確的方法是》
[5]祿春強,孫衎,沈霞. 筷子安全危害源分析[J]. 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9,10(12):3679-3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