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水燙餐具能消毒嗎?一項860雙筷子的實驗說出了真相

2021-01-14 澎湃新聞

原創 騰訊醫典 

想像此刻你正在宴席就座

眼前擺著這樣一副碗筷

接下來你會?

「為啥要燙碗?」

廣東人會鄭重其事地告訴你:消毒殺菌啊!

飯前lǒng碗筷的最終目的還是希望能吃得放心。

(來源:soogif)

就拿最常見的木筷來說:

木質結構本身就比較疏鬆,久用後表面會出現許多細小凹槽或裂口,吸水性強,在溼噠噠的筷筒裡,更加易潮。

(選什麼筷子好?可下拉直達文末先睹為快~)

(來源:上海市消保委官網)

除了黴菌,還有可能滋生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微生物[1]。

餐具的大腸菌群汙染一直是國內餐飲業監督檢查的重點,國標《GB14934-1994食(飲)具消毒衛生標準》規定:餐具上的大腸菌群須少於3個/100平方釐米,不得檢出致病菌[2]。

如果免疫力好,就算偶爾用了不潔餐具,也不會有什麼大的反應。但抵抗力弱的人使用後,可能導致腹瀉、嘔吐等消化道感染症狀[1]。

如果木筷長黴嚴重,還會滋生「黃麴黴毒素」這個毒王,對肝臟的損害最大[3]。

因餐具不潔而導致食物中毒的事件,幾乎年年有、月月有。

去年,某網紅飲料店也被查出餐具潔淨度不達標。

我們先入鄉隨俗,跟著廣東的靚仔、靚妹「雲」燙一遍,理解一下「lǒng碗教」的神秘儀式。

第一步:將茶水沿著筷子倒進杯裡

筷子快速攪動

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第二步:把勺子放進杯裡攪動

第三步:將茶杯倒扣在碗裡

杯口在水中做「愛的魔力轉圈圈」

第四步:拿起碗搖一搖

讓茶水均勻流過碗口後

再倒入公用茶水盅(或盆)

10~20秒,就可以得到亮堂堂的一副碗筷了……

(來源:自己拍的)

對於餐具來說,「高溫煮沸」確實是最常見的消毒方式。但有前提條件:一是溫度要足,二是時間要夠。

國家出臺的消毒衛生規範中提到,熱力消毒(煮沸、蒸汽消毒)法需在100℃的溫度下,保持10分鐘左右[2]。

所以,用熱水燙一燙,原理上沒錯。但燙碗筷的水不是開水,溫度就不夠;即使用開水燙,幾秒鐘也是不夠的。對於病原微生物來說,這只不過是洗了個「熱水澡」。

當然,這樣做還是能衝掉一些細菌和表面汙垢的。

總之一句話:有用,但沒那麼管用。

碗的材質大多是白瓷,一眼就能看出幹不乾淨。只想提醒一點:

洗完還沒晾乾的碗不要疊著放,否則不容易幹透,碗裡會長出細菌或黴菌。

解決辦法很簡單,買個晾碗架——

筷子的材質多樣,想一眼看出髒不髒,還是挺難的。而它又是直接進嘴的,必須全方位把好關!

●在外吃飯

此時碗筷的消毒工作,其實已經交給餐館本身了!你要做的就是,挑一個衛生合格的餐館。

當然,要是想燙,也是可以燙的。特別在南方尤其廣東這種蟲子實在太多的區域,蟑螂都可以鑽進耳朵裡,說不定哪個餐具就被爬過。燙一下,心裡好受點……

如果是一次性餐具,注意一下外包裝:是否有生產廠家、商標及聯繫方式,最好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一次性木筷和一次性竹筷,保質期一般不應超過6個月。

(來源:自己拍的)

還可以用手摸一下餐具,如果有水感、油膩感,就是沒洗乾淨,建議更換。

●在家用餐

上海市消保委曾對860雙不同材質的筷子進行專項測試,包括木、竹、不鏽鋼、密胺、合金等5類筷子,其中有200雙舊筷子、660雙新筷子[3]。

(來源:上海市消保委官網)

關於大家最擔心的長黴情況,測試結果簡單來說是這樣的:

1.溼筷子比幹筷子更容易長黴菌

建議:洗完的筷子一定要在通風處晾乾,或者用一塊專門的幹布擦乾。

2.舊筷子比新筷子容易發黴

建議:筷子用久了會有毛邊、毛刺,容易殘留食物殘渣,產生黴菌。最好半年一換。

3.竹筷、木筷的黴菌數量,是不鏽鋼等材質的7倍以上

建議:竹、木材質的筷子,要更加注意保持乾燥,避免產生黴菌。

如果擔心筷子已經受汙染了,要怎麼消毒呢?

不同的筷子的不同消毒工具以及消毒時間可以參考下表[4]:

至於用酒精消毒碗筷,幾乎沒用!

如果發現筷子已有非常明顯的發黑、長黴等情況,說明黴菌已經霸佔了筷子的「內心」。很多黴菌非常耐熱,高溫也很難對付它們,這種筷子要馬上扔掉,換新的吧。

小提示:煎炸食物最好備一雙專用的竹筷

打工人,乾飯也很重要啊!所以,你的「健康筷子」準備好了嗎?

(來源:soogif)

最後溫馨提醒:多人用餐,最好使用公筷哦!可以避免傳染疾病呢~

審稿專家:李春輝 |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控制中心副主任醫師

參考文獻

[1]沈瑾, 孫惠惠, 朱仁義,等. 居家餐具微生物汙染狀況研究[J]. 環境衛生學雜誌, 2014, 000(002):174-177.

[2]GB 14934-1994 食(飲)具消毒衛生標準

[3]羅自生,秦雨等.黃麴黴毒素的生物合成、代謝和毒性研究進展.食品科學,2015,36(03):250-256.

[4]中國消費者報《860雙筷子衛生測試!「開水燙一下」沒用!正確的方法是》

[5]祿春強,孫衎,沈霞. 筷子安全危害源分析[J]. 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9,10(12):3679-3682.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廣東人的開水燙餐具能消毒嗎?一項860雙筷子的實驗說出了真相
    廣東人會鄭重其事地告訴你:消毒殺菌啊! 飯前lǒng碗筷的最終目的還是希望能吃得放心。 餐具的大腸菌群汙染一直是國內餐飲業監督檢查的重點,國標《GB14934-1994食(飲)具消毒衛生標準》規定:餐具上的大腸菌群須少於3個/100平方釐米,不得檢出致病菌[2]。 如果免疫力好,就算偶爾用了不潔餐具,也不會有什麼大的反應。但抵抗力弱的人使用後,可能導致腹瀉、嘔吐等消化道感染症狀[1]。
  • 開水燙筷子能殺菌嗎?
    燙一下筷子 以達到殺菌作用 那麼,用開水燙筷子 真的能達到消毒作用嗎? 可能讓你大吃一驚 ↓ ↓ ↓  △用開水燙筷子能消毒滅菌嗎?
  • 餐前用開水燙筷子能殺菌?答案在這裡……-哈密市政府網站
    很多人習慣餐前用開水燙一下筷子可以起到殺菌作用。那麼,用開水燙筷子真的能達到消毒殺菌作用嗎?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對860雙不同材質,包括木、竹、不鏽鋼、密胺合金等五類的筷子進行專項測試。測試結果顯示:「用沸水燙一下筷子」的消毒法基本沒用。只有當消毒時間超過20分鐘,筷子上的菌落和黴菌才能被有效去除,這期間,水的溫度最好不要低於80度。
  • 餐前熱水燙洗碗筷能消毒效果?實驗證明作用不大
    餐前熱水燙洗碗筷能消毒效果?「燙」碗筷三部曲只有完成了上面三步,咱們才可以心安理得點單。來源:微博@微調家劉巴布那麼問題來了。這樣用熱水涮碗真的可以消毒麼?小編作為一個微生物檢驗的專業人員,決定用實驗的方法來告訴大家真相!
  • 餐具煮15分鐘才滅菌 熱水燙、溼巾擦都作用不大
    餐具煮15分鐘才滅菌 熱水燙、溼巾擦都作用不大 原標題:   外出聚餐,拿熱水燙燙餐具已成了必備「儀式」,人們認為這樣能消毒。我們常用的消毒方法真的有效嗎,怎麼做效果最好?  開水燙餐具消不了毒。
  • 筷子易發黴?「開水燙一下」沒用?正確的方法是……
    筷子長時間使用後容易生菌、發黴如何使筷子更衛生在家裡怎樣給筷子消毒呢上海市消保委開展了專項測試來看看200雙舊筷子和660雙新筷子檢測效果如何▲測試五種材質的筷子筷子使用一段時間後要記得消毒那麼在家裡用哪種方式效果更好呢來看五種消毒方式的消毒效果「用沸水燙一下」消毒基本沒用●酒精對黴菌基本沒有作用;●微波爐雖然消毒時間最短(3分鐘),但只能用於合金筷;●五類筷子都可通過高壓鍋、沸水、臭氧消毒櫃來消毒,只是所用消毒時間略有差異,「用沸水燙一下筷子
  • 飯前用開水燙一下碗筷能殺菌?大部分人都做錯了!正確的方法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習慣, 特別是在外面吃飯的時候,能殺菌嗎? 開水燙碗到底有沒有用呢?
  • 飯前燙餐具,究竟是「儀式感」還是「真科學」?
    很多人在外就餐時,都有用開水燙一燙餐具的「餐前禮儀」,在當前的疫情形勢下,大家就更加謹慎了。一般情況下,開水對它們來說只是「泡溫泉」,沒有殺滅作用。黴菌自從發現黃麴黴菌及其毒素的強致癌作用後,黴菌對食品的汙染日益引起重視。部分黴菌可在食物中產生毒素,對人體危害極大。大多數黴菌在80°C的溫度下就能被滅活,但真菌孢子及其產生的毒素除外,所以餐具一旦發黴,用開水燙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 一老字號酒家被曝筷子染黑紙巾,這麼多年你的筷子用對了嗎?
    ■用餐巾紙擦筷子,竟擦出黑色汙跡據報導,近日有消費者在位於廣州中天購物城一酒家就餐,發現這裡使用的筷子用餐巾紙一擦,竟然出現不明的黑色汙跡。隨後消費者向服務員反映,最終該酒家為其做出免單的處理。該店一位店員稱,問題已經向總部反映,初步懷疑是餐具消毒過程導致,「因為消毒液過多了,我們要監督好消毒液的量。」這名店員還表示,「重新換一批筷子,看看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 俏江南被曝光死魚冒充活魚加工 餐具不消毒
    裝筷子的紙套回收接著用 29日上午10時30分左右,是店內所有員工吃飯的時間,人事部工作人員幫記者打好飯菜,並從餐廳的柜子(儲藏擺放在桌面上的圓碟、小碗、酒杯、衛生紙、溼巾、筷子、筷託、溼巾盤等家私的柜子)裡拿出一雙筷子遞給記者,隨後對記者說,「以後儘量拿著自己的餐具來,店裡的不太乾淨」。
  • 火候自消毒便攜餐具盒上手:這一定是我用過的最高端的餐具
    除了加強鍛鍊提高自己免疫力,作息規律保證精神飽滿,飲食健康保證健康腸胃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卻容易被忽視的細節就是餐具!最近入手了一套火候自消毒便攜餐具盒,感覺還不錯,每次帶便當都要帶著它。火候自消毒便攜餐具盒採用白色設計,給人一種乾淨整潔的感覺,與健康更配哦。
  • 一次性筷子20分鐘染黃一杯熱水 或是硫磺燻蒸所致
    為驗證「一次性筷子染黃熱水」的消息,上午,記者收集了街頭小吃攤、大排檔以及中檔飯店常見的四種一次性筷子,分別為不帶外包裝的「裸筷」,有塑料包裝、紙質包裝以及超市出售的竹筷等進行實驗。拆開包裝摺斷筷子浸泡在開水中後,一種帶包裝的筷子不到一分鐘時間迅速變黃,而且有細小的氣泡上浮,氣味刺鼻,而不帶包裝的筷子基本不變色,但氣味最為濃重而且有些燻眼睛。這樣的筷子用起來能讓人放心嗎?
  • 小米有品上線自消毒便攜餐具盒,孩子在外吃飯,不再擔心衛生安全
    小米有品最近上線了火候自消毒便攜餐具盒,有了它,可以說解決了孩子在外就餐時,因為餐具衛生安全隱患帶來的長期困擾。火候自消毒便攜餐具盒盒身採用了ABS樹脂材質,輕質便攜,而且耐熱耐腐蝕,具備高彈性和韌性,沒有異味、不易變形。整體感覺外觀看起來更像一個簡化版的文具盒,它的開關採用了卡扣設計,在確保扣合嚴密的同時,又可輕鬆打開關閉,即使小朋友也可以輕鬆操作。
  • 開水燙三次都殺不死的蟲子,應該怎麼過濾自來水...
    原來是自來水中有蟲子,看上去這些蟲子的生命力很強,於是阿姨用開水燙了一次,居然沒有死,連續燙了三次都沒有死去。典型的活蟲不怕開水燙。 無奈之下,阿姨撥通了市裡衛生防疫站的電話,電話那頭的專家告訴他,這種寄生蟲叫做顎口線蟲。寄生蟲會在人體內遊走,它經過的組織或者器官就會受到影響。
  • 蘇妲己發明了筷子?不,真相併不是這樣
    最近參與了一項活動,名曰「歷史真相官」,大意是破除謠言還原真相。裡面給出了一些範例,看到第四條就忍不住噴飯,因為赫然寫著「筷子是蘇妲己發明的。」筷子不僅是中華飲食文化瑰寶,更是文明象徵,小小兩根棍子,翻挑戳夾,無所不能,不管什麼食材,都得在這兩根棍子面前俯首貼耳,老老實實淪為口中餐。
  • 消毒櫃成「樣子貨」 西安部分小餐館衛生存隱患
    天府川菜館老闆:「我們是一次性筷子。」離開這家餐館,記者步行幾十米來到附近一家陝北羊肉麵館,這家麵館白天賣羊肉麵,晚上賣燒烤。記者看到,這家麵館的櫃檯上放著一臺筷子消毒機,但是卻不見消毒櫃的蹤影。記者:「我看咱筷子消毒機開著呢,碗的消毒櫃開著沒?」麵館老闆:「碗拿開水燙呢。」那麼,這家店為什麼沒有放置消毒櫃呢?
  • 傳統餐飲消毒讓人憂,熱隆隆小白罐智能消殺解您憂
    在餐館裡吃飯很多小夥伴習慣用開水燙餐具,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看似講究的行為有效果不? 開水涮一涮能殺菌消毒麼?還是目前市面上熱銷的紫外消毒餐具更有殺菌效果呢?一般情況下,開水對它們來說只是「泡溫泉」,不能殺死。  黴菌  自從發現黃麴黴後,黴菌對食品的汙染日益引起重視。部分黴菌可在食物中產生毒素,對人體危害極大。大多數黴菌在80℃溫度下就能被滅活,但真菌孢子及產生的毒素除外,所以餐具一旦發黴,用開水燙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病毒  輪狀病毒等腸道病毒容易被滅活,56℃水中加熱30分鐘即可。
  • 和一次性餐具說再見!小米有品新上便攜餐具盒,在外吃飯不怕髒
    上班工作、商務接待、旅行出差,難免都會在外就餐吃飯,以往酒店飯館都會使用一次性餐具,用完扔掉非常不環保,而且餐具的消毒質量也不可靠,不妨試試這款火候自消毒便攜餐具盒吧。火候自消毒便攜餐具盒採用簡易的紙盒包裝,正面印刷產品的3D外觀渲染圖,因為是在小米有品上銷售,包裝盒上有電商平臺標識。產品包含便攜餐具盒、一副筷子、一個餐勺和Type-C數據線。火候自消毒便攜餐具盒採用白色方盒設計,材質為ABS樹脂,耐熱耐腐蝕,290X50X28mm的大小比較便攜,支持IPX6級防水,日常使用可任意衝洗。
  • 家裡的木筷子容易發黴,試試不鏽鋼筷子,不會發黴還更防滑
    筷子使用時間過長,會逐漸發黴,產生異味、發黑,甚至是長毛,而最可怕的是發黴的筷子會產生黃麴黴素,黃麴黴的毒性,比砒霜還要大。為了家人和自己的健康,最好筷子使用的周期最好不要超過三個月。就像我們使用的牙刷一樣,三個月的時間,足以讓筷子上沾滿很多的真菌。筷子使用時間越長,檢出的菌落總數越高。那有沒有一雙能抗菌、不發黴、不發黑,而且經久耐用的筷子呢?它到底是用什麼材質的?
  • 手被開水燙了怎麼辦 燙傷後可以這樣做
    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開水的時候也是非常多的,比如端水倒茶,做飯的時候機會跟開水打交道,有時候一不小心手就會被熱水燙到,那麼這時候應該怎麼辦?如果被燙出來水泡又該怎麼處理?並且在我們還要注意哪些事項呢?下面就跟我一起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