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各地大降溫,多地甚至已經降下初雪,相信各位一定已經穿好秋褲了吧。
可是,對於不少人來說,冬天的來臨,並不是以穿秋褲開始的。
而是「連綿不絕」、「此起彼伏」的咳嗽聲,在聲聲宣告:秋冬來啦~
咳嗽,也分等級
秋冬天氣涼,室內外溫差大,著涼、感冒後咳嗽很常見。
但是,有的人咳2天就好了,有的人咳2月都不好,這是為什麼呢?
除了體質不同以外,引發咳嗽的病因不同,咳嗽時間的長短自然也會不同。
如果按照咳嗽時間長短劃分的話,咳嗽可以分為3種:
1.急性咳嗽
<3周,多見於感冒、氣管炎、支氣管炎等;
2.亞急性咳嗽
3-8周,多見於感染後咳嗽;
3.慢性咳嗽
>8周,除了肺、支氣管的疾病外,鼻子、胃、食管、甚至藥物的問題,都可能導致咳嗽遷延不愈。
只有搞清楚咳嗽背後的真正「元兇」,才能對症下藥、高效止咳。
胃食管反流引發咳嗽
除了反酸、燒心、打嗝以外,不少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還表現為反覆咳嗽,有時咳嗽甚至是唯一的症狀。
1.咳嗽特點
咳嗽多發生在白天,呈陣發性乾咳、或伴有少許白色粘痰,夜間偶爾也會咳。
油膩、酸性食物、變換體位均可誘發或加重咳嗽,抗酸治療後咳嗽明顯減輕或消失。
2.好發人群
肥胖、或有飲酒、吸菸等不良生活習慣、或消化道本來就存在疾病的人群,更要警惕。
3.應對良方
調整生活方式:減肥、避免過飽和睡前進食、避免酸性或辛辣和油膩食物、少喝咖啡/酒、戒菸。
藥物治療:抑酸治療是關鍵,常選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或H2受體拮抗劑,如雷尼替丁等。
促胃動力藥:服用抑酸藥的基礎上,可聯合促胃動力藥,如莫沙必利。
鼻後滴注症候群
鼻子出問題,如鼻炎、鼻竇炎等,會引發分泌物倒流至鼻後和咽喉等部位,進而引發咳嗽。
1.咳嗽特點
發作性或持續性咳嗽,以白天為主,入睡後較少。
除咳嗽外,患者常會感到鼻塞,感覺咽後壁似乎有東西滴入,時常需要清嗓子。
2.好發人群
既往已診斷鼻炎、鼻竇炎、鼻息肉等鼻部疾病,或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體炎等咽喉部疾病的人群。
3.應對良方
針對病因治療。
鼻炎可採用抗組胺藥、減充血劑、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等治療;鼻竇炎可酌情使用生理鹽水衝洗鼻腔、抗菌藥物、鼻吸入糖皮質激素、甚至鼻內鏡手術治療。
咳嗽變異性哮喘
有的哮喘,並不具備胸悶、氣促、喘息等哮喘典型症狀,僅僅表現為咳嗽。
1.咳嗽特點
多為夜間、刺激性咳嗽。油煙、煙霧、大笑、冷空氣等會加劇咳嗽。
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臨床表現,無明顯喘息、氣促等症狀或體徵。
溫馨提示:肺功能檢查是診斷的關鍵指標。
2.好發人群
過敏體質、3-6歲兒童、中年女性都屬於好發人群。
3.應對良方
支氣管舒張藥物、糖皮質激素等抗喘治療後,咳嗽可顯著緩解。
另外,哮喘患者免疫力多較差,平時還要多注重免疫力的提高。
變異性咳嗽
有的人,天生咽喉部的敏感性就比普通人高,更容易出現咳嗽。
1.咳嗽特點
多為刺激性乾咳、無痰。
可伴有嗓子癢等不適,冷空氣、煙霧、異味等刺激下,可發生嗆咳。
2.好發人群
過敏體質人群。
3.應對良方
糖皮質激素或抗組胺藥治療有效。
嘴巴裡經常含塊糖,也可一定程度上減弱咽喉部的敏感性;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還要儘量避免外界環境的刺激。
首先,少去人多聚集的地方;其次,低溫、大風、霧霾天出門要戴好口罩;然後,要遠離菸酒;最後,還要記得勤開窗通風哦。
藥物所致咳嗽
咳嗽是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類降壓藥物(如卡託普利、依那普利等)的常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25%。
1.咳嗽特點
多為乾咳,且咳嗽的出現與服用藥物密切相關。
2.高發人群
確診高血壓,正在接受藥物治療的人群。
3.應對良方
停藥1-4周後,咳嗽消失或明顯減輕。
對於這類高血壓人群,最好使用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如纈沙坦、坎地沙坦等來替代ACEI治療,ARB類藥物沒有乾咳等副作用。
由此來看,慢性咳嗽不是簡單喝點止咳藥、吃點抗生素就能輕鬆搞定的!
不同的病因,應對方法大不同!
下次咳咳咳個沒完的時候,最好記得看下醫生、才好對症用藥哦~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雜誌社,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等.咳嗽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8)[J].中華全科醫師雜誌,2019,18(3):220-227.
2.陳兵.注意慢性咳嗽背後的五大"元兇"[J].健康必讀,2019,(22):44.
3.劉穎.慢性咳嗽的診療研究[J].醫學綜述,2007,13(11):849-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