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坐墊監視員工,這是「高科技管理」?
05:38來自光明日報
文 | 李白白
近日,杭州一家科創型公司利用高科技坐墊「監視」員工一事引發網友熱議。網友「蘋果橙子妹妹」發帖稱,原以為坐墊數據只有自己手機能看,沒想到HR發出靈魂之問——為什麼你每天上午10:00到10:30都不在工位上?
該員工曬出的智能坐墊圖片
該公司則回應稱,涉事HR私自傳播測試人員個人數據違規,已給予嚴重警告處分。把問題甩鍋給個別員工,恐怕是危機公關常規操作,但藏身其後,無視員工隱私、監控打工人的惡意卻不容遮蔽。
儘管這款內測坐墊產品,號稱主打監測心率、呼吸、坐姿以及疲勞度,還會對久坐的員工加以提醒,似乎滿滿都是為員工考慮的誠意,但從執行效果來看,卻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坐墊劍指打工人」。這邊廂,員工屁股下的坐墊還沒坐熱;那邊廂,卻是無死角監控的陣陣寒意。
坐墊雖軟,但一想到老闆時時監控,也不免「如芒刺背,如坐針氈,如鯁在喉」。而類似智能坐墊式監控勞動者的案例,這家杭州公司也絕非「首犯」。
此前,就有網友爆料稱南京環衛工人遭智能手環監視,休息二十分鐘就觸發警報,要求環衛工人「繼續努力工作」。在後臺監控設備上,還精準顯示所有人的位置,對違規的環衛工人進行處罰。當時就有網友評論稱,這和「拿著鞭子的監工」有什麼區別?
前有智能手環,套住環衛工人的自由,後有黑科技坐墊,讓打工人置身黑科技「坐牢」,為何旨在保障勞動者健康的科技手段,卻屢屢變味兒翻車,成為一個個套在打工人頭上的緊箍咒?
近年來,「過勞」「內卷」「打工人」成為職場高頻詞,背後不僅反映出勞動者心態和處境的變遷,更是畸形職場文化的投射。
尤其以一些網際網路公司為代表,動輒用毒雞湯給員工洗腦,曲解職場拼搏奮鬥的邏輯,將無休止的加班熬夜視作「福報」,對員工身心健康竭澤而漁,無視勞動權益保障,讓一個個打工人的身體「被掏空」。
也許有人會說,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監控坐墊還不是為了對付上班「摸魚」者設計出來的。可退一步講,不想辦法激勵勞動者的主觀能動性,眼裡只有「唯時長論」「領導不走我不走」的形式主義加班,豈不是更可怕?既損害員工身體健康,又無助於公司業績增長,寶貴的人力資源都在低效透支中被內耗了。
近年來,多地出臺意見鼓勵2.5天休假,深圳市試點以國內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規的形式,推出強制休假制度,種種制度性安排,正是看到了過勞已成職場常態,想為勞動者提供「休息,休息一下」的切實保障。
深圳第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深圳經濟特區健康條例》,其中提出了「強制休假制度」。
可一旦落地,往往遭遇末端梗阻,甚至出現一些企業讓員工「自願」籤署「奮鬥者協議」,自願加班,自願放棄加班費和年休假等明目張胆違背勞動法的做法,還有一些公司用「自願加班」代替8小時工作制,用「大小周」取代「雙休」制度,這些現象都亟需引起勞動保障監察部門的重視,及時介入,有效糾偏。
必須承認,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企業的健康成長、個人夢想的實現都離不開勞動者奮鬥拼搏。但也正如央視點評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但奮鬥不只靠激情,也要講效率,切不能演變成「拿命換錢」。
企業只有建立起良性循環機制,讓員工看得到成長的可能,才能主動出擊,激發勞動熱情和創造力。只知道算計員工「坐在」公司的時長,不懂得尊重人、愛護人,結果就是職場變牢房,長此以往企業難免「翻船」。
熱點視頻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