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安裝智能坐墊=上班就像坐牢一樣?
據善世獲悉,近日,杭州某公司員工發帖稱,公司為員工們安裝了智能坐墊,用以檢測心跳、呼吸、坐姿等。而在被HR詢問「為什麼某一時間段不在工位」後,員工質疑公司此舉是裝了一個「監視器」。
事情引發熱議後,該公司老闆表示坐墊是公司內測產品,並非用於監控員工,監測數據與員工績效或獎金不掛鈎,涉事HR因私自傳播測試人員個人數據已被嚴重警告。
這番回應可謂深諳員工和輿論的焦慮所在,卻漏洞百出。既然是為了收集試驗數據,為何沒有光明正大地告訴員工?為何不對員工數據進行匿名化處理?既然不會用於考核,也要嚴格保密,為何HR卻能夠拿著數據來「拷問」員工?諸如此類的邏輯漏洞,都無法讓人相信公司是真的為員工好。
02
顛覆傳統僱傭模式
讓「員工」主動幹的業務流程外包(BPO)模式
善世推測,杭州該公司研發智能坐墊,或是為了「監控」員工的辦公時間有沒有「缺斤少兩」。畢竟按照《勞動法》規定,企業並不是為勞動者的工作成果買單,而是為勞動者的工作時間買單,一旦企業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就必須按照《勞動法》給勞動者支付一定工資報酬。
基於此,有不少企業認為,如果想要提高員工工作主動性、自律性,提高員工工作效率,首要就得確保員工工作時間內都在崗,而不是利用上班時間「摸魚」。
於是,為預防員工「上班摸魚」,某些企業開始把算盤打到人工智慧身上,希望在人工智慧輔助下,確保員工在工作時間都能在崗,讓人工成本花得值得。
但據善世觀察,從當下網友對」安裝智能坐墊「事件的態度看來,「過硬」的管理手段有可能會起到反效果,甚至還會摧毀員工的歸屬感,削弱員工對組織的信任和忠誠。
試想一下,一個不信任員工的公司,一個把心思放在監控員工這件事上的管理層,憑什麼要求員工賣力?公司又談什麼發展?
難道企業追求以結果為導向,錯了嗎?其實,在善世看來,方向並沒有錯,錯的只是企業方法找錯了!善世的建議是,如果企業想要以業務結果為導向,不如考慮下業務流程外包(BPO)模式。
業務流程外包(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簡稱BPO),是指企業整合用其外部最優秀的專業化資源,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發揮自身核心競爭力和增強企業對環境的迅速應變能力的一種管理模式。
比如說,企業與善世達成合作後,善世會根據企業實際需求進行詳細分析,幫助企業把非核心或業務流程分離出去,通過專業的人員管理及規範化的操作流程,簡化企業的用工程序,減少人員管理成本;同時,善世會以先進的IT技術和系統支持,降低企業的用工風險,提高企業管理效率,讓企業從繁瑣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將精力投入到更有價值的核心業務中。
最關鍵是,在業務流程外包(BPO)模式下,企業按照業務成果付費,由人力資源公司安排專人完成項目,而企業與外包工作人員不建立勞動關係、不涉及薪資核算等人事工作,自然也不需要為員工是否在崗、工作效率是否太低而擔憂。
03
結束語
總而言之,善世認為,管理員工並保持高效運轉本是企業的正常需求,高科技的發展為企業管理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然而,在追求效率和收益的同時,企業還需要考慮一個全新命題:避免高科技手段過度使用,侵害員工的隱私權、身體權、健康權等一系列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