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凡因感受外邪或臟腑功能失調,影響肺的正常宣肅功能,造成肺氣上逆作咳,咯吐痰涎,即稱「咳嗽」。咳嗽屬於患兒的保護性反射動作,是兒科常見的肺系病證。咳嗽在臨床上發病率較高,好發於冬春二季,常因氣候變化而發病,多發生於幼兒。咳嗽往往作為一個症狀,可見於多種疾病過程中,當咳嗽以主要症狀出現時,方可診斷為咳嗽。
【臨床表現】
咳嗽的病變部位在肺,常涉及脾,其中醫病機是肺失宣肅。小兒形體未充,肺臟嬌嫩,各種因素均易侵犯肺臟,肺失宣降而致咳嗽。臨床上將咳嗽分為以下五型。
1.風寒束肺:外感風寒邪氣。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或伴惡寒,無汗,咽部不紅,舌苔薄白,脈浮緊或指紋浮紅。
2.風熱犯肺:外感風熱邪氣。咳痰不爽,咳嗽,痰黃而稠,鼻塞,流濁涕,發熱惡風,咽紅而腫,舌尖紅,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或指紋浮紫。
3.邪熱壅肺:邪熱直中於肺,或內熱停聚於肺所致。咳嗽痰黃,喘息氣閉,胸痛發熱,便秘汗出,舌紅苔黃,脈數或指紋絳。
4.燥邪傷肺:外感燥邪或邪熱傷津。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口渴咽幹,舌紅少苔,脈細或指紋深紅。
5.痰飲停肺:咳嗽痰多,痰色白而黏,較易咳出,胸悶納差,舌淡紅,苔白膩,脈滑或指紋滯。
【診斷標準】
1. 好發於冬春二季,常因氣候變化而發病。
2. 病前多有感冒病史。
3. 咳嗽為主要臨床症狀。
4. 肺部聽診:兩肺呼吸音粗糙,或聞及幹囉音。
5. X 線檢查:胸片顯示正常或肺紋理增粗,肺門陰影增深。
【治療】
[基本手法]
1.患兒俯臥位,沿第一至第五胸椎棘突上以雙手拇指行交替壓迫法,重點施術於身柱、陶道、大椎,以拇指揉風門、肺俞。
2.用小魚際按摩頸兩側以放鬆頸肌,同時點揉巨骨與啞門、巨骨與天突、肺俞與魚際、湧泉與喘穴(在足底,內、外踝尖向足底連線中點),每次選2~3 組。
掃碼觀看排痰法
3.患兒仰臥位,用魚際揉胸骨柄,以羶中為主,同時點揉中府與羶中,用雙掌沿兩側脅肋做分推後,壓迫鎖骨下緣 1 ~ 2 分鐘。
4.患兒正坐位,雙手拇指點雙側翳風穴,點揉尺澤和魚際;點魚際的同時壓肩,活動同側上肢,重複做對側。
5.咳嗽通常伴有體內有痰,操作時注意排痰,痰盡咳才能止。可以通過揉掌小橫紋、運內八卦、分推胸八道、分推肩胛骨、肅肺法等手法排痰。
[隨證加減手法]
1.風寒束肺:於第一至第五胸椎棘突上先搓熱,再行拇指交替壓迫法;向下推大魚際、小魚際,搓勞宮穴。
2.風熱犯肺:沿風門、肺俞做揪法,揪至皮膚發紅、內熱外透為止。搓前臂尺側至熱。
3.邪熱壅肺:沿手太陰肺經由裡向外順序點揉,重揉中府、尺澤、太淵;重點定喘、天突。
4.燥邪傷肺:重點太溪、太衝、絕骨、三陰交、陰陵泉。
5.痰飲停肺:重點身柱、脾俞、足三裡、豐隆等穴,用快速分合法操作上背部。
【注意事項】
1.小兒平時應注意保暖,避免風寒侵襲。
2.咳嗽期間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多飲水,清淡飲食。
3.過敏性體質的小孩,容易反覆感冒或久咳不愈。一些孩子接觸常見的變應原如冷空氣、塵蟎、花粉、寵物毛髮等,就會咳個不停。因此家長要注意讓孩子避免接觸變應原。
登場書籍
本書是京派洪氏小兒推拿手法的集大成之作,作者邱麗漪,長年在臨床一線從事小兒推拿工作,經驗豐富,屢經名師指點,對小兒推拿治療疑難雜症,尤其是腦癱、臂叢神經損傷、智力低下、感冒、咳嗽、消化不良、久瀉、面癱、小兒肌性斜頸等頗有心得,對小兒推拿愛好者及廣大臨床工作者有很大參考價值。中醫書院購書連結——
本文選自《京派洪氏小兒推拿(彩圖)邱麗漪》,邱麗漪、張鴻雁、李巧蓮◎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
商業合作或投稿:whkp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