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聯抗日英雄趙尚志將軍頭顱發現始末(圖)

2021-01-10 搜狐網
 

  演播室主持人 翟樹傑:

  電視劇《趙尚志》資料

  剛才我們大家聽到的這首歌是1991年拍攝完成的電視劇《趙尚志》的主題歌。

  趙尚志將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始人和主要指揮者之一。1942年2月12號,趙尚志將軍在戰鬥中英勇犧牲,當時年僅34歲。

  趙尚志犧牲後,殘忍的日寇割下了他的頭顱,把他的遺體扔進了滔滔的松花江裡,而趙尚志的頭顱也從此下落不明。

  可以告慰人們的是,在抗戰勝利60周年前夕,我們終於尋找到了英雄的頭顱。

  李文岐 電視劇《趙尚志》導演:

  趙尚志是我們東北大地這一塊地方的一個英雄,而且這個英雄是叫得響,站得住,而且屬於那種梆梆硬的、定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這樣,我們在拍他的時候,我們就抓住了剛毅、果敢,而且打鬼子是永不回頭。

  姜寶才 瀋陽軍區電視藝術中心編導:

  趙尚志有那麼一句話,「國家都沒了,我有什麼臉」,他有一種非常羞恥的感覺。另外就是說國家不光復,日本鬼子不走,我不結婚,事實他也是這樣。另外,趙尚志的人生非常坎坷。

  李文岐:

  誰也碰不到的困難,全讓他碰上了。而且那種委屈、窩囊,那種叫你伸不開腰、睜不開眼、踢不直腿的情況下,他還是抱著一個信念——打鬼子,不把小鬼子從我這塊兒土地上給趕出去,不算拉倒。

  姜寶才:

  趙尚志的六千部隊,他把「滿洲國」的日軍,騷擾得常厲害。你要看那個日偽報紙,經常是「趙尚志匪徒出現」,趙尚志又怎麼怎麼地。敵人對趙尚志的評價就是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志。

  李敏 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老戰士:

  所以敵人對趙尚志是最恨的。所以敵人不惜一切代價追捕、追殺趙尚志的部隊。

  姜寶才:

  另外,敵人懸賞他的頭顱。敵人用什麼懸賞呢?一兩骨頭一兩金、一兩肉一兩銀,這麼大的高價懸賞他頭顱。

  解說:

  為了消滅趙尚志領導的抗日武裝,從1937年起,日寇開始大肆推行所謂的「匪民分離」政策,大搞「歸屯並戶」,實行殘酷的法西斯「三光」政策,大力製造無人區,以此切斷抗聯與人民的血肉聯繫。同時,日軍又派出特務頭子田井久二郎和東城政雄收買、訓練漢奸特務打入抗聯隊伍。1942年2月12凌晨,偽滿特務劉德山、張溪衛將趙尚志誘騙至今鶴崗市以北敵人據點附近。趙尚志將軍在被漢奸特務劉德山擊成重傷後,被日軍俘獲。

  電視劇《趙尚志》資料

  趙尚志:

  還是中國人。

  解說:

  1942年2月12日上午9點,趙尚志終於傷勢過重,英勇就義。趙尚志將軍犧牲後,日寇殘忍的鋸下了他的頭顱,硬把遺體扔進了松花江裡。

  李俊巖 陳春電影集團導演:

  62年前,趙尚志將軍的頭顱曾經被當時的興山特務科長叫東城政雄,把趙尚志將軍的頭顱從佳木斯乘飛機帶到長春,之後這個頭顱從此就失蹤了。

  解說:

  趙尚志將軍犧牲3年後的1945年8月9日,蘇聯紅軍開始出兵東北。與此同時,中共黨組織就開始尋找東北14年抗戰中,被日寇殺害的抗聯著名將領的下落。

  時任東北局第一書記的彭真同志和副書記陳雲同志多次作出指示,要想盡一切辦法找到先烈們的遺體。

  趙俊清 黑龍江省委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到了解放戰爭的時期,楊靖宇將軍的頭顱、陳翰章的頭顱和抗連第十軍軍長汪亞臣的頭顱都先後找到了,唯獨趙尚志的頭顱下落不情。

  解說:

  如今,抗戰勝利已經半個多世紀了。作為當年趙尚志將軍領導下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的一名老戰士,到哪裡才成找到將軍的遺首,成了李敏揮之不去的一個夙願。

  李敏:

  我當時想像,頭骨是不是被敵人拿到東京去,我是這麼想的。所以1989年的時候,日本的一個記者曾經來哈爾濱找我談過,我就提出來請她幫忙。這個記者很不錯,回去以後不久來了一封信,找到當時追捕趙尚志將軍的那個特務的頭子。

  解說:

  這個特務頭子就是當時主謀追殺趙尚志將軍的偽滿洲興山警察署特務科長東城政雄。他告訴那位日本學者,趙尚志將軍的頭顱當年被偽滿洲國新京,也就是現在吉林省長春市的護國波爾寺的住持倓虛法師要走了。此後他聽說,倓虛法師將趙尚志將軍的遺首就埋在了般若寺的寺院內。

  據記者了解,長春般若寺從1922年建寺到抗戰勝利,的確有位法號倓虛的住持。那麼,這位倓虛法師當年究竟有沒有要來趙尚志將軍的遺首?又有沒有將他安葬在般若寺內呢?

  趙俊清:

  當時黑龍江省的黨史部門、吉林省的黨史部門都到護國般若寺去尋找過,但是都沒有找到。

  解說:

  始建於1922年的吉林省長春市的般若寺,當年曾經做過偽滿洲國的護國寺院,佔地有7200平方米。偌大的寺院,趙將軍的遺首究竟會埋在那裡呢?

  從1989年到2004年,一晃好幾年過去了,瀋陽軍區電視藝術中心,電視文獻紀錄片《英雄不死》一片的拍攝也進入了第五個年頭。2004年6月1日,該片主要編導之一姜寶才來到了長春市的般若寺。

  姜寶才:

  我們到這兒看一看,它的環境怎麼拍攝。

  解說:

  可就在姜寶才和寺裡的僧人了解趙尚志時,一位師傅不經意的告訴他,就在他來寺裡的前一天,也就是2004年5月31日,寺裡後院正好挖出了顆無名的頭骨。聽到這一消息,姜寶才大吃了一驚。

  姜寶才:

  我腦袋噌一下感覺到,這麼一驚的感覺,有一種暈的感覺。我說怎麼回事?

  解說:

  原來,般若寺的後院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在進行施工。在姜寶才他們來的前一天,也就是2004年5月31日,這位工人剛好在寺院的後牆根下,挖出了一顆頭骨。

  記者:

  發現這個頭顱的時候,沒看到任何其它的陪葬的東西嗎?

  李和 吉林省榆樹縣:

  沒有。

  記者:

  沒有別的肢體的部分嗎?

  李和:

  沒有,就是一個頭。

  記者:

  就是一個頭顱。

  解說:

  許多資料表明,趙尚志將軍遺留下來的只有他的遺首,而且很可能就埋在般若寺內。而這次挖出的也只是一顆頭骨,並沒有身體的其它部分。這難道是一種巧合嗎?

  姜寶才:

  我就問,這個頭骨在什麼地方?這個釋果慈他說,昨天挖出來的下午,他跟一個師傅,他倆就超度了一下,把這個頭顱用紅布包上,然後就進淨月潭的山裡了。他說,找個很好的地方埋上了。

  解說:

  那麼,般若寺後院裡挖出的這顆頭骨會不會就是大家苦苦尋找了幾十年的,趙尚志將軍的遺首呢?於是第二天,姜寶才和聞訊趕來的趙尚志將軍的親屬以及李敏同志,在般若寺這位僧人的引領下,來到了風景如畫的淨月潭。

  姜寶才:

  接觸頭顱的時候,就感覺到非常小心翼翼。另外,就覺得是一個真正靈魂,一個人的頭顱,像給我們一種呼應的感覺,非常敬畏。

  解說:

  那麼,在這裡啟出來的這顆頭顱究竟是不是許多人期盼了幾十年的,趙尚志將軍的遺首呢?

  接下來的日子裡,黑龍江省的一些專家和公安部的相關機構,對這顆頭顱進行了周密的考察和鑑定。

  張繼宗 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主任法醫師:

  這個頭骨送到我們這兒來以後,首先就是進行法醫人類學方面的鑑定。比如說對這個骨骼的入土時間、年齡、性別、身高,這些基本狀況。判斷年齡結果是32歲左右,與趙尚志將軍的實際年齡也比較吻合。我們又對送檢的骨骼材料,然後再結合歷史文獻照片進行了錄像重合,我們又做了一個顱骨容貌復原。根據我們整體的工作來看,我們鑑定這個頭骨,應該是趙尚志將軍的,這個是毫無疑問的。

  李敏:

  這幾十年來,一直在尋找、惦記這件事情,所以感到非常高興,一宿沒睡好覺。

  李龍 趙尚志將軍外甥:

  當時很激動,我們這麼多年,別說是頭骨了,就連照片都找不到。除了敵偽檔案裡頭那個遺首照片裡面,就連生前的照片都沒找到。

  解說:

  於是,當最後證實這次發現的就是趙尚志將軍的遺首以後,趙尚志將軍的親屬和戰友們都有了一個共同的願望。那就是,要為我們的民族英雄畫一個畫像,以紀念先烈,昭示後人。

  這樣,在趙尚志將軍犧牲63年以後的今天,在我們紀念偉大的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時候,民族英雄趙尚志的英雄形象,半個多世紀以來第一次展現在了人們面前。

  李敏:

  雖然他已經犧牲了60多年了,但是一看到照片,把他畫出來,大家都歡欣鼓,好像趙尚志復活了,好像回到人間了這麼一種心情。

  電視劇《趙尚志》資料(完)

相關焦點

  • 黨中央情系東北抗聯
    導讀: 今年是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殉國80周年。以楊靖宇、周保中等為代表的東北抗日聯軍廣大指戰員對黨忠誠,勇赴國難,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14年的艱苦戰鬥,為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黨中央對楊靖宇和東北抗聯歷來十分重視和關懷,並且給予高度評價。
  • 「只要有我在,東北抗聯的旗幟就不能倒」,紀念楊靖宇將軍殉國80周年
    這一天,日本天皇親自宣讀《終戰詔書》,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也是楊靖宇將軍殉國80周年◆ 《瞭望》新聞周刊特採訪研究楊靖宇和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的專家,還原一個你可能不熟悉的楊靖宇,一個你可能不知道的東北抗聯◆ 楊靖宇:「只要有我在,東北抗聯的旗幟就不能倒,老百姓抗日復國的念想就活泛。」
  • 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面對兇惡敵軍是什麼勇氣讓他堅持戰鬥到最後
    短短幾天,東北大部分地區就淪陷敵手,被後人稱為國恥。東北軍不抵抗,不代表中國人都是孬種。當時中國共產黨就派遣楊靖宇、趙尚志等一批軍事人才到東北組建抗日武裝。楊靖宇到了東北之後,他先後創建了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遊擊隊,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等抗日武裝。這個身材魁梧足智多謀的將軍領著這些抗日遊擊隊,在深山密林當中神出鬼沒,打得日本關東軍防不勝防,聞風喪膽。
  • 楊靖宇將軍之死,為何讓日本人感嘆:大大的英雄
    長白山下,松花江畔,有一個叫靖宇的美麗小縣城,是的,靖宇的縣城名字,和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將軍聯繫在一起。楊靖宇將軍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領導東北抗聯部隊與日寇殊死搏鬥,正是在長白山下,在日本人勾結廢帝溥儀建立的傀儡政權偽滿洲國,堅持抗日,書寫了盪氣迴腸的抗日詩篇。楊靖宇將軍「『九一八』,大炮響,小鬼子,佔瀋陽。
  • 「靖宇」有傳人——尋找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的印記
    他叫馬繼民,楊靖宇將軍的嫡孫。他所聯繫的人,是東北抗日聯軍將領的後代們。馬繼民想邀請他們作為顧問,成立東北抗日聯軍文化研究會。  關於東北抗聯的研究工作,馬繼民是從2005年開始的。然而,關於自己的爺爺楊靖宇將軍和東北抗聯的過往歷史,馬繼民關注了很多年。  小時候,馬繼民並不理解何為英雄,對從未見過的爺爺也沒有任何概念。
  • 楊靖宇趙尚志之死
    這是東北抗聯數次西徵中最接近成功的一次。那時正是抗聯的鼎盛時期,南滿地區有楊靖宇領導的第一路軍,吉東有周保中領導的第二路軍,北滿有趙尚志任總指揮的第三路軍,抗日烽火燃遍白山黑水。即便是鼎盛時期的抗聯,面對的也幾乎時時、處處都是絕境。
  • 割下楊靖宇將軍頭顱的日本人,結局竟然如此...
    割下楊靖宇將軍頭顱的日本人結局竟然如此,令人......楊靖宇將軍今天是2月23日,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楊靖宇將軍的犧牲忌日。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我們永遠不要忘記他們!
  • 將軍被叛徒出賣遭日軍砍下頭顱,遺失八年之後,其頭顱終於被找到
    在抗日戰爭時期,東北人民在民間一直流傳著「南楊北趙」的抗日故事,其中的「楊」就是指在東北與日軍浴血戰鬥最終不幸犧牲的抗聯將領楊靖宇,楊靖宇將軍於1929年被派到東北北滿洲工作,在九一八事件爆發之後,楊靖宇在東北組織起了抗日聯軍,而楊靖宇則成為了令日軍威風喪膽的抗日將領
  • 與楊靖宇齊名的抗聯將領,犧牲後被割下頭顱,80多年後身首合葬
    楊靖宇是抗聯最著名的將領之一,他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鬥幾晝夜後壯烈犧牲。其實除了楊靖宇,還有一位與楊靖宇齊名的抗聯將領,他的事跡同樣令人敬佩不已。他就是陳翰章。陳翰章是東北抗日聯軍後期領導人之一,擔任第二軍第二師師長,當時他才23歲,年輕有為。
  • 當年割下楊靖宇將軍頭顱的日軍,後來怎麼樣了?毒殺親人後自殺
    楊靖宇,原名馬尚德,河南確山縣人,著名的抗日英雄。1932年,他受組織的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後多次帶領東北軍民與日寇作戰。1940年,身經百戰的抗聯戰士們,被鬼子打散了,跟隨在楊靖宇身邊的人,只有60人了。面對日軍越來越緊的包圍圈,楊靖宇決定化整為零,分兵突圍。
  • 楊靖宇將軍殉國的經過:餓了5天被出賣,4名叛徒只有2名被槍決
    東北戰場上,最著名的兩位烈士就是楊靖宇與趙尚志,並稱「南楊北趙」。為了緝拿他二人,梅津美治郎開出了最高賞金1萬大洋。 在日軍的瘋狂絞殺之下,東北抗日聯軍損失慘重,楊靖宇的部隊從數千人銳減到數百人。為了保存為數不多的抗日力量,他決定化整為零,分頭突圍,以待戰機。
  • 東北抗聯精神是當代共產黨人的生命基因
    在東北14年的抗日戰爭中,東北抗日聯軍跋涉於林海雪原,苦戰在白山黑水,與兇殘的日本侵略者進行殊死較量,譜寫了彪炳史冊的英雄史詩,凝結成光耀千秋的東北抗聯精神。面對強大而殘暴的敵人,在缺衣少糧、天寒地凍,孤軍作戰、隊伍銳減,隨時都有可能犧牲的情況下,東北抗聯將士長期與敵人斡旋鬥爭,靠的就是心中無比堅定的信念,堅信革命必將成功,堅信侵略者必將被趕走。正是這種堅定的信念支撐著那一個個早已孱弱的軀體堅韌地戰鬥著。歷史事實證明,東北抗聯恪守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黨領導的一支英雄部隊。
  • 東北抗聯第八十八國際旅在蘇聯
    就在日寇張開魔爪意欲置東北抗聯於死地的時候,關乎抗聯命運的重要會議在牡丹江虹雲商行秘密召開了。1939年10月26日下午,東北抗聯總指揮周保中首先趕到虹雲商行。 周保中,白族,1902年2月生於雲南大理灣橋村。曾參加北伐,後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被派往蘇聯學習軍事。九一八事變時被派往東北參加並領導抗日鬥爭。後被推任東北抗日聯軍總指揮。
  • 楊靖宇犧牲後被日軍割下頭顱,劊子手刨腹自盡,多年後侄女謝罪
    提起河南駐馬店,外界可能對此有些誤解,其實這裡就像山東濟南一樣,自古出「名士」,是英雄之地。像東北抗聯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楊靖宇將軍就出生在駐馬店的確山縣。 1929年,24歲的楊靖宇淚別2歲的兒子和剛剛出生的女兒,奔赴東北抗日。
  • 楊靖宇的頭顱是他「找到」的
    今年2月23日,是楊靖宇將軍英勇殉國65周年的日子。2月22日,在沈舉辦的紀念楊靖宇將軍誕辰100周年大會上,記者巧遇84歲的離休幹部莊振文,當年是他獲知了楊靖宇將軍頭顱的下落後,立刻報告了部隊領導。
  • 堅守黨的初心與使命——東北抗聯精神與紅船精神
    1931年9月18日抗日戰爭爆發,中國共產黨第一時間發出抗日救亡的號召,並創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東北抗日聯軍,為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形成了中國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北抗聯精神。東北抗聯精神是紅船精神的繼承與發揚,與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一脈相承,是我黨的初心和使命的具體體現,激勵著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
  • 楊靖宇:頭顱可斷腹可剖
    1932年,楊靖宇在東北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32軍南滿遊擊隊,以罄石縣紅石砬子為根據地從事抗日運動,歷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獨立第1師師長兼政委、第1軍軍長兼政委、東北抗日聯軍第1軍軍長兼政委、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總司令兼政委。
  • 電視劇《楊靖宇將軍》
    這是一部描寫我軍高級將領、東北抗日英雄——「楊靖宇」的傳奇故事, 該劇以全新的視角和傳記的形式全方位的展示了民族英雄——楊靖宇的戰鬥故事。  楊靖宇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的締造者、指揮者之一,他領導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在八年的時間裡,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與日本關東軍展開殊死搏鬥,在失去與黨中央聯繫的情況下,他與全體抗聯將士同生死、共患難、以百人的規模和劣勢的軍用裝備牽制了五十萬日軍入關,有力的支援了關內的抗日鬥爭,最後由於叛徒的出賣,在冰天雪地裡,在斷糧十多天的情況下,與日寇進行慘烈的搏鬥,最後不幸以身殉職,年僅三十五歲
  • 楊靖宇被害時日軍割下頭顱,18年後頭顱才找到,得以公祭安葬
    楊靖宇是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鄂豫皖蘇區及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1940年2月23日下午4時30分,因叛徒出賣,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楊靖宇孤身一人仍頑強與大量日寇在密林中周旋戰鬥,卻不幸身中數彈,壯烈殉國,年僅35歲。隨即,窮兇極惡的日本法西斯將楊靖宇將軍的頭顱砍下,導致英雄屍首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