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羊人的歷史與華夏西邊的拓展,從河南到邊疆古代羌人是哪些人?

2021-01-08 網易

2020-08-12 16:42:58 來源: 達孟講歷史

舉報

  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國家是商朝,是比較明確的,再往前面推到夏朝,發現證據比較少。而商朝主要是生活在河南中原地區,河南安陽就出土了很多甲骨,有甲骨文記載,接著是周朝。

  周朝是生活在渭水流域一帶的。周朝對商朝的進攻,是從西邊向東邊打過來的,如同戰國時代,秦出函谷關進攻其他6國。

  

  甲骨文

  商朝有很多甲骨文,即是烏龜背上刻字,記錄事情,這些成為早期的文獻記錄。其中記載了羌人的事情。例如,甲骨文中有羌這個字,上面是個羊頭,下面是個人,說明是放羊的人。由於是中原王朝的文書記載,可見得並不是所謂的羌人自稱,他們怎麼稱呼自己是不知道的。是商部落的人稱呼他們為放羊的,顯然是有區別於自己不是放羊的,而是種地的。凡是西邊來的都是放羊的。

  

  98種羊的寫法

  那麼當時這些所謂放羊的人最早都分布在那些地方呢,歷史學家考證,他們分布於河南西邊,陝西、山西的南部。至於更西一點的關中、隴右、河西等地,則不清楚是什麼人居住,因為這些附近牧羊一族就夠這些種地的部落人煩的了。相互之間還有很多戰鬥。有的羌人成為俘虜後成為了奴隸,有的還作為祭祀的犧牲。這在甲骨文卜辭中可以發現。有一次商王派5族進行徵服,共出動1萬人參加戰鬥。可見西邊的戰鬥是很激烈的。而商人能夠生存下來當然是用武力維護的。

  

  甲骨文子字

  而到了周朝的時候,周朝不用甲骨文,多是金文,即是把文字刻在銅器皿上。這些文字記載裡面就很少有這個羌字。這說明,西來的周人對那些放羊人並不是稱作羌人的。因為他們本身就是來自羌人地區。而羌這個字眼,據說在商人看來是一個敵對的稱號。因為曾經為敵。故而,西邊來周人並不同意這個稱呼。這也只是一種推測。周的部落只把其西邊的人稱呼為戎,而戎的意思是武裝的人。這個字與羌不同,屬於比較尊重的稱呼了。周朝的西部後給封給秦人。秦人西邊主要是與戎人戰鬥。秦人一直把自己的地方推進到關中渭河上遊。

  

  周時候的金文

  在周滅商朝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姜族。例如姜子牙是其代表。從字形上看,姜是出於羌的,可見姜最早也屬於羌的一支。但是與周部落進行了聯姻。周部落並不是一個部落在與商戰鬥的,還會同了更多其他的部落。姜大約是其中最大的一個部落。他們組成部落聯盟,在河南孟津進行了誓師大會,約公元前1056年閱兵於此,據說有800多諸侯參加,這許多諸侯裡面肯定包括了被稱為羌人的部分。後來向東滅亡了商朝。滅亡商後,姜被封到更遠的東方,齊地,作為周的藩屬,抵禦東方的蠻族淮夷。

  

  周部落消滅商部落後相互融合,在中原立足,於是也要改變以前的生產方式,開始農耕,養豬種地。成為一個新的民族組合體,而且開始有了禮儀,製作周禮。

  《史記·周本紀》記載:既絀殷命,襲淮夷,歸在豐,作《周官》。興正禮樂,度制於是改,而民和睦,頌聲興。

  這說明周部落與商中原部落融合後,經濟、文化各方面都得到發展,為了把發展的成果固定下來,就要形成一種制度,便於普遍執行。這就是要規定飲食起居,用度,祭祀祖宗,上下級等方面的全面規定。這就是製作禮樂,不能再象以前做事沒有規矩了,不能想幹嘛就幹嘛了。其中最大的一項工程就是製作青銅器。

  

  青銅器

  青銅的發現和生產,既能打造兵器,也能製成生活用品,祭祀用品。而且規模可以很大,製作工藝不斷精美。但在西周200多年裡,青銅器上的銘文中很少發現羌字。到東周以後又出現了。這說明西邊那些放羊的人又出現了。於是羌字又頻繁出現在文獻記載中。

  

  羌字這個概念也隨著中原王朝對西邊的擴展,不斷向西向南飄移。戰國時代,秦國崛起於渭河,不斷向西擴展。秦國的祖先是周王的一個放馬的人。因為,中原地方並不適應於養馬,養馬要在西邊。這個養馬的人發展成了後來的秦國。秦國既要應付東邊的強國魏國,又要防備西邊的羌人。其實是把主要精力用於東方。到了漢朝,就進一步把勢力延伸到河西走廊,設置了武威、張掖、酒泉三個郡。河西也就不稱為羌中了。再往南就是河湟地區了。這一地區在青藏高原上,位於黃河和湟水之間。考古發現河湟地區也曾經是定居的,後也變成了牧場,放羊為主。因此這裡也被稱為羌人所在。至今這裡也是羌族的居住地。後由於戰亂,更有很多羌人南下。《後漢書·西羌傳》記載:

  

至爰劍曾孫忍時,秦獻公初立,將其種人附落而南,出賜支河曲西數千裡,與眾絕遠,不復交通。其後子孫分別各自為種,任隨所之,或為旄牛種,越嶲羌是也;或曰白馬種,廣漢羌是也;或為參狼種,武都羌是也。

  這裡也是個傳說,說羌人的祖先是個叫爰劍的人,他當時是部落的俘虜,逃跑到河西,躲在一個山洞裡,與一個受了鼻刑的女囚徒結婚生子,繁衍了羌人,以畜牧放羊為生計。到了爰劍的曾孫忍的時候,部落就有的南下,有的繼續在河套向西,隨遇而安了,出現很多分支的羌人部落。生計手段是放羊為主。到後代,把西邊一直到新疆那些人都叫做羌人了。可見,古代的羌人只是一個泛稱。

  到現代,有別於古羌,現在的羌族分布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以及貴州銅仁一帶,成為中華民族一份子。有關統計羌族到現在只有30多萬人,保持自己的風俗習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漢族與羌人是什麼關係?兩者是否同源?和現代羌族又是什麼關係?
    在中國歷史上的古族群裡,羌人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族群。說它獨特是因為它可以說出現的最早,至少在大禹時代就已經有了記載。而在中古時代,羌人仍然大量存在,比如在被稱為「五胡亂華」的東晉十六國時期,「五胡」裡就有羌人。而在現代,羌族又仍然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那麼從上古到中古再到現代的羌,其含義是否相同?在上古就和漢族先民有密切聯繫的羌人與漢人究竟是什麼關係呢?
  • 寶極河山集:《故國背影——宕昌羌人的歷史奮爭》(16)
    書寫有溫度的人文歷史 描摹有情感的地理山河寶極河山集:《故國背影——宕昌羌人的歷史奮爭》策劃:劉恩華 王 皓 馬昱東執筆:馬昱東16一江白浪摩雲嶺,萬樹青松閭井河。常子枕眠高臥處,月明人唱定羌歌。主要生活於今日宕昌地區的羌人通過這次史籍有所記載的戰事首次以「參狼羌」族群的名義登上歷史舞臺,當然從大漢帝國的角度看這是赤裸裸的叛亂,而從羌人的角度看這又是極具正義性的抗爭或起義,將近兩千年過去了,無論哪個角度看都是中華民族不斷融合歷史長河中的浪花一朵。
  • 河南兩座歷史悠久的小縣城,名字看起來很容易讀,但很多人出錯
    旅行是一件讓人很自由快樂的事,因為在旅行的過程中可以認識很多不同的事物,增長見識,開闊視野;既可以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又可以放鬆自己的身心,所以現在,很多人利用有限的時間,不僅在國內,還去世界各地旅行,我們中國本身就是旅遊大國,古代城市遺蹟非常豐富,熱門旅遊省份也非常多,河南省就是其中之一。
  • 農牧結合的羌人,以及趙充國平羌
    在歐亞大陸腹地,從亞洲東部的大興安嶺,到歐洲中部的喀爾巴阡山脈之側範圍內,延伸著一條世界上最大的草原地帶。這片東西延綿6500多公裡草原地帶,就是「歐亞大草原」。歷史上困擾歐亞大陸邊緣文明地帶的遊牧勢力,大多源出於歐亞大草原。
  • 河南人必嘗的10大傳統經典名菜,你吃過哪些?
    河南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核心發祥地,華夏歷史文化的中心,自古就有「天地之中」的美譽。豫菜選料嚴謹、刀工精細、講究制湯、質味適中,集扒、燒、炸、熘、爆、炒、熗等多種烹飪技法之大成,是真正的中原飲食文化代表。
  • 冉閔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何其歷史存在感極低?
    冉閔,東晉十六國時期,後趙石虎養孫,因為「殺胡令」,在部分網民心中,冉閔成為拯救北方華夏文明於五胡亂華的亂世之中的民族大英雄,是「千古一帝,漢人救星」。然而,與其為漢族做出的「卓越貢獻」相矛盾的是,冉閔在古代歷史並沒有什麼存在感,五胡十六國也從來沒有將冉閔的魏國計算在內,由此可見冉閔及其建立的魏國在這段歷史中,並沒有留下多少值得記載的事情。究其原因,無非是網絡民族主義者編造的一個「英雄神話」。
  • 羌文化故事
    羌族,一個歷史最為悠久的民族,主要聚居地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縣、汶川、理縣、北川、丹巴、平武等地區,在這次地震中,羌文化受到災難性的破壞。按孫宏開研究員的說法是,了解羌文化是保護的基礎,實際上,對於羌文化,我們了解多少呢?讓我們帶你走進羌文化,了解羌文化。
  • 河南被「地域黑」居然是因為嫉妒,歷史上的河南到底有多優秀?
    到了三國亂世,又出現了諸葛亮,龐統,郭嘉,荀彧,荀攸,徐庶,司馬徽等一幹潁川名士,魏蜀吳背後的實際操盤手其實就是這幫河南人,最後讓三國歸一的也是河南焦作人司馬懿,所以我嚴重懷疑三分天下是不是潁川名士自導自演的奪位大戰。呀,我是不是又黑河南人了?開個小小的玩笑哈,除了人才之外,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造紙、火藥三大技術均發明於河南。
  • 一封河南人的公開信:聲討地域黑段子手,你應該向全國人民道歉
    不知這些段子手究竟出於什麼目的,對華夏歷史文明的發源究竟知道多少。但請你回去好好翻翻小學歷史課本,問問長輩再好好想想你所說出話究竟應該怎麼說!對於那些對河南人的辱罵與詆毀,我不知道你的父母以及恩師是如何為你灌輸「教養」一詞與中國華夏歷史觀的,但是你所說的話嚴重影響到了國家和諧社會的發展與歷史文明的進展,並你所挑撥的地域分歧甚至影響到了國家的健康和平發展! 如果你是華夏兒女。
  • 有多少河南人把武陟的名字讀錯?
    然而,華夏幸福在河南的第一個落腳點,就是武陟,阿里雲創新中心也落在武陟,豐饒的物產還吸引了蒙牛等產業,武陟,勁頭怎麼這麼足?仔細想想,其實對於武陟的了解,我和很多河南人一樣,真的很無知。隋初始名武陟,距今有1400餘年歷史。
  • 太陽會從西邊升起嗎?在歷史上可能出現過,這是怎麼回事?
    太陽會從西邊升起嗎?在歷史上還真的出現過,這是怎麼回事?前幾天由於某些明星的事件,流行的一個詞語叫做時間管理,對於每個人來說只有做好時間管理,在固定的時間做好固定的事,變得更有規律,才可以讓自己變得更為優秀。不只是每個人,在地球上,在太陽系當中,每顆行星的運行都是非常有規律的。
  • 河南有座歷史小城,誰料是世界第一大城市,曾經還被叫做「東京」
    中國是一座有這五千年歷史文化氣息的國家,相信很多人都會為古代眾多的文明古蹟而驕傲,要說起哪裡的歷史人文古蹟最豐富,那河南一定是其中之一。說到河南的古城,大家可能第一首先想到的是洛陽,但就在河南省會鄭州旁邊,還有一處歷史小城,往往被大家忽略。
  • 學佛 修行 羌佛是什麼人? 【佛教 佛學 佛法 古佛正法】
    說到南無羌佛,有些人說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但有的人認為這是一個很神奇的人,隱蔽於世,又不像隱士,反正與世人不太相同,祂的無私、廣博,根本不在常人的潮流中,祂的社會地位,絕非一些佛教著名人物能沾邊際的,今日有幸得見羌佛真原
  • 寶極河山集:故國背影——宕昌羌人的歷史奮爭(35)
    書寫有溫度的人文歷史 描摹有情感的地理山河寶極河山集:《故國背影——宕昌羌人的歷史奮爭》策劃:劉恩華 王 皓 馬昱東執筆:馬昱東35前文我們大致說清了自西周開闢以來聯通陝西關中與隴蜀地區的故道為何也被稱為陳倉道或散關道的淵源,這個相對好理解,故道同時還被稱為嘉陵道這個不是特別好理解,沒有仔細琢磨過這一地區行政區劃變遷和河流名稱變化的估計即使知道也就是個似是而非稀裡糊塗
  • 為什麼飼養古代牧羊犬的人越來越少
    大家還記得之前的一窩剛斷奶的邊牧崽崽嗎,見到落單的小羊就衝上去,直到它回到羊群才罷休,放羊基因牢牢的鐫刻在它們體內了。今天的主角是它們的近親:古代牧羊犬,但是,表現就有點丟牧羊犬的臉了,而且還是2隻…面對落單的小黑羊,2隻古牧倒也迎頭而上,估計基因裡確實也有放羊基因。但氣勢上就不如小邊牧啦,進攻太猶豫,被小黑羊捕捉到了時機,一下就把古牧給頂回去了,落荒而逃的樣子太可愛啦。
  • 丁真之外,川西的另一神秘存在—羌人
    甚至現在還火到了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那純真卻不失狂野的面龐,具有大自然的原始親和感,讓看膩了滿屏小鮮肉的網民們眼前一亮,一點點的找回了對自然的渴望,內心對自由的追求之感。《說文·羊部》:「羌,西戎牧羊人也,從人從羊,羊亦聲。」羌,屬他稱,即古羌人是當時中原部落對西部(陝西、甘肅、寧夏、新疆、青海、西藏、四川)遊牧民族的泛稱。羌族源於古羌,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老的民族。目前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縣、汶川、理縣、松潘、黑水等縣以及綿陽市的北川羌族自治縣,其餘散居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縣、綿陽市的平武縣以及貴州省銅仁地區的江口縣和石阡縣。
  • 河南最「奇怪」寺廟:僧尼同寺帶髮修行,當地人說求子非常靈
    導語:河南最「奇怪」寺廟:僧尼同寺帶髮修行,當地人說求子非常靈很多人在出去旅行的時候喜歡到寺廟裡焚香祈福,雖然沒有達到五步一叩十步一拜的虔誠地步,但也是為了寄託自己最美好的心願相比於到東南亞國家旅行時見到的眾多寺廟,國內的寺廟顯得就更加親切,這其中自然有各個國家風俗文化的不同,以及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但相比於在其它國家的獵奇心理,國內的寺廟更容易讓人接受。中國寺廟千千萬,有一座寺廟卻奇怪的很,名字取自佛祖的道場靈山,這就是位於我們河南羅山縣的靈山寺。
  • 如果亞力山大一路向東,能徵服華夏嗎?秦始皇:感謝打開西方視野
    古代中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華夏是不會輕易被任何遙遠的西方來客徵服的,中國的體量在那裡明擺著,給養問題是個解決不了的大問題。 不過實事求是地說,亞歷山大真要來到中國,也不是沒有可能徵服中國。只不過這個概率太小,最多有八十萬分之一的可能。
  • 如何認識古代動物與人同行的歷史
    人和動物相處的歷史已有600萬年了,古代的人最初面對生存在這個地球上的其他動物時,主要是依靠狩獵、捕撈的方式去獲取它們作為肉食資源。在長期的相處過程中,人學會了飼養動物,即把野生動物變成家養動物,這個變化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與動物的共存關係,對人類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 東漢末年最後的三大名將,在涼州對羌作戰,世人尊稱「涼州三明」
    這對漢羌之間的融洽十分有利,更使邊疆地方得以安寧。延熹五年(162年),皇甫規因為拒絕宦官索取錢財,被誣罪下獄。之後經諸位公卿和太學生等三百餘人上書救援,才得以被赦免歸家。延熹六年(163年),徵召皇甫規任度遼將軍,到任數月,舉薦中郎將張奐代替自己。延熹九年(166年),張奐升任大司農,皇甫規再次擔任度遼將軍。皇甫規在任數年,北方邊境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