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專注於不專業的電影解說小嗨~
1956年,一部《壞種》上映。
片中的八歲小女孩羅達,外表乖巧可愛,內心卻陰暗無比,犯下了種種不可饒恕的罪行。
自此以後,未成年人犯罪題材電影越來越受到部分導演和觀眾的青睞。
同類型電影層出不窮。
就比如說《孤兒怨》、《伊甸湖》、《蚯蚓》等等。
在絕大多數人的認知當中,孩子是人類的未來和希望,幾乎與犯罪沾不上邊。
但不得不說,哪怕是在我們的身邊,也總有一些不服從管教、打破這種常規認知的孩子。
我們將其稱之為「熊孩子」。
而今天小麥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部電影中的「熊孩子」,僅用一句謊言,就摧毀了一個男人的正常生活。
那就是由丹麥導演託馬斯·溫特伯格執導的《狩獵》。
提起託馬斯·溫特伯格,也許國內的影迷並不是很熟悉。
他曾是「道格瑪95」電影運動的發起人之一。
這項電影運動致力於在電影攝製中灌輸樸素感覺,和後期製作修改以及其他方面的自由。
強調電影構成的純粹性,並聚焦於真實的故事和演員的表演本身。
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誕生了這部《狩獵》。
該片於2012年第65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上映。
一經上映便廣受好評,成為了當年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的大熱門。
雖然最終與金棕櫚獎擦身而過,但卻一舉拿下了主競賽單元最佳男演員。
並且在2014年相繼受到了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和第71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提名。
國內豆瓣也給出了9.1分的評分,位列Top250排行榜第98名。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盧卡斯的中年教師。
剛剛與妻子離婚的他,在一家託兒所工作。
由於心地善良、性格溫順,盧卡斯很快就受到了同事和孩子們的喜愛。
其中,一個名叫卡拉的早熟女孩和他的關係尤為親近。
面對卡拉既幼稚又單純的示好,盧卡斯只能婉言拒絕。
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一舉動將他的生活推上了風口浪尖。
卡拉復仇性的謊言讓盧卡斯背負上了性侵女童的罪名。
一時間,這個好好先生成為了整個小鎮排擠和壓迫的對象。
這部《狩獵》,小嗨觀看了兩遍。
第一遍,我的注意力始終在小女孩卡拉的身上。
這個早熟的女孩,認為盧卡斯拒絕了自己,讓自己很傷心、很沒有面子。
於是便編造了一個謊言。
想必很多小夥伴觀看完這部電影之後都會感嘆「熊孩子真是太可怕了」,諸如此類。
沒錯,卡拉利用自己的年紀和外表欺瞞了所有人,輕而易舉便毀掉了盧卡斯平靜的生活,的確讓人膽戰心驚。
然而她自己真的懂得那個謊言的真實含義嗎?
或者說,究竟是什麼導致了她撒謊?
我們總說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和榜樣,的確如此。
由於家庭環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孩子的品性也大相逕庭。
家庭教育的缺失始終是未成年人犯罪題材電影想要表達的重要問題。
疏於管理、缺乏關愛、過於相信、過度溺愛,這些都會造成孩子的品性偏離正常軌道。
比如《伊甸湖》裡的布萊特,殘酷暴力,無惡不作。
因為他的父母就是如此,毫無素質和教養。
再比如1956版《壞種》裡的羅達,欺瞞父母,置人於死地。
因為她的姥姥殺人如麻,曾犯下過多起血案。
還有《告白》裡的渡邊修哉,身為一個天才少年,卻溺死班主任的女兒。
因為他的父母離異,他這樣做只是想引起母親的注意。
這些全都是家庭教育缺失導致的極端性格。
而這部《狩獵》裡的卡拉,具體的表現就是說謊和早熟。
因為她的父母對她過於信任。
當她說出那句謊言的時候,他們沒有核實,沒有調查清楚,只是一味相信。
什麼「孩子小小年紀怎麼會說謊」,這本身就是一種病態的思想。
所以我想,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是每個為人父母的人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第二遍,我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小鎮上的其他人身上。
不得不說,這部《狩獵》最可怕的地方不是家長的疏於管教,也不是孩子的謊言,而是那些隨波逐流、自以為在伸張正義的人。
他們對於卡拉的謊言深信不疑,畢竟正義感使得人們總會自然而然站在受害者這一邊。
尤其是當受害者身為手無寸鐵的孩子的時候,這種正義感就會更加強烈。
然而,自始至終,都沒有人質疑卡拉說的話是真是假,只是一味相信。
他們將暴力和冷暴力強加在盧卡斯身上。
殺掉他的愛犬洩憤,排斥他的兒子,對他拳腳相向。
就連盧卡斯的前妻和好友也參與其中,絲毫沒有信任可言。
甚至當卡拉坦露真相以後,情況依然沒有任何改變。
大人和孩子之間,很容易就能和解。
大人和大人之間,卻是「無解」。
這不禁讓小嗨想到了三個成語。
愚昧無知,眾叛親離,眾口鑠金。
人們一味相信謊言,並認為謊言就是真相。
這是愚昧無知。
對於一個人來說,陌生人的誤解不可怕,連最親近的人都不相信自己才可怕。
這是眾叛親離。
誤解如同潮水般湧來,眾口同聲足以淹沒真相。
這是眾口鑠金。
輿論的力量有多強大?
盧卡斯的經歷告訴我們:它可以讓一個人身敗名裂,也可以徹底攻破一個人的心理防線。
現實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當某些媒體曝光出來一件事情的時候,大家多多少少都會發表自己的看法。
如果遇到類似盧卡斯的事情,幾乎是一邊倒的謾罵和詆毀。
可當事情出現反轉、真相曝光的時候,人們又會將矛頭指向曾經的受害者。
這與片中那些隨波逐流的小鎮居民有何區別?
誣陷好人的事情在真實發生著,愚蠢無知的人也真實存在著。
在小嗨看來,輿論並不可怕。
那些自以為在伸張正義的人,才是真的可怕。
他們或是被利用,或是被蒙蔽雙眼,或是從不關心真相。
卻都在自以為伸張正義的過程中,淪為了罪惡的「幫兇」。
慶幸的是,真正的正義終究會到來。
它不會冤枉一個好人,也不會放過一個壞人。
不要讓眾口鑠金掩埋了真相。
等到真相真正來臨之際,再去伸張正義,也不遲。
(本文由High電影原創,如需借鑑,請務必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