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突出的偶然的機遇是赫赫名人、偉大人物的間歇出現。——阿倫·尼文斯(美)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865,閱讀約2分鐘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約定俗成的規則。這些「規矩」絕大多數體現了人們的美好願望,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一些老木匠口中,流傳著「凳子離不開三,門離不開五,床離不開七,棺材離不開八,桌子離不開九」的說法。你什麼意思?
上述規定出自《魯班經》,俗稱規定,但其背後有著深刻的內涵。下面筆者就為大家介紹其中的一些規定,讓大家真切地感受到我們祖先的非凡智慧和對生活的美好嚮往。
「大便不留三」
意思是說,古代木匠在搭建長板凳時,通常會留下大小為三的數字,如三尺三,四尺三等,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坐在這條板凳上的人相安無事,因為在《三國演義》中,有「桃園三結義」的典故,數字三意味著忠誠。
「門不留五」
門作為房子的通道,老木匠在建造一扇門時會把數字五帶到大小。這樣做,也是給人一個美好的願望,希望進出這扇門的人都能平安,有「五福」之意。
「床與七分不開」
這更容易理解,「床不離七」就是「床不離妻」,帶著夫妻在床上長期共同生活的美好願望。
另外,床不離半,無論是雙人還是單人,其寬度都不小於「半」,即五寸五分。如二尺九寸半,三寸半或四尺兩寸半。因為「一半」和「陪伴」諧音,「年輕的情侶總是來陪伴,他們的愛情苦中帶甜。」
「棺材不留八」
在古代,學而優則仕,無數普通人通過科舉制度走上升官發財的理想。棺材的「棺」與官員的「官」諧音,意為看官(棺)發財。同時,棺材的大小也要有八這個數字,「八」就是頭髮的意思。
「表與九分不開」
這是安徽的一種民俗,意思是吃飯的大方桌邊長的大小離不開九。桌子做成這個尺寸,有利於大家用餐時坐在一起,其樂融融。
其次,數字「九」與「酒」諧音。親朋好友一定要一起喝酒。俗話說:「桌上無酒難留,人心不同難做人。」
類似上述的「規矩」在民間還有很多。這一切都源於先輩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各有淵源。遺憾的是,現在我們幾乎拋棄了這樣的「規定」。
參考文獻:《中國民俗紀要》,《魯班經》
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