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7日是我國第6個扶貧日,也是第27個國際消除貧困日。壹基金髮布了《壹基金參與脫貧攻堅工作報告(2016-2018年度)》,三年內壹基金在貧困地區實施七大品牌項目,共同參與脫貧攻堅,覆蓋超過237個國家級貧困縣,幫助120萬人次受益人改善困境。同時,壹基金聯合愛心企業、公益夥伴和媒體,共同發起公益倡導——「打贏脫貧攻堅戰,壹家人貢獻壹份力」,呼籲更多社會愛心人士關注和參與脫貧攻堅,全力以赴攻堅克難,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人一天要喝多少水?據網上數據顯示,除去日常食物中的水分攝入,成年人一天的最佳飲水量為1.2升(約2.5瓶水);孩子的運動量大,消耗大,每天要喝約1.5升(約3瓶水)才能完全補充體內所需水量。可是,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有充足的飲用水源和良好的飲水習慣。
一個活潑好動的男孩子,一天只喝一杯水
文博(化名)四年級前,每天都是喝學校鍋爐房燒開的自來水。但是白開水味道總是不好,文博不喜歡,一個活潑好動的男孩子,一天最多只喝一杯水。 為了少喝水,文博自動讓自己「減少渴的感覺」。「體育課或者課間,其他同學都去操場上或者踢球,或者丟沙包,我才不去呢,我寧可躲到樹蔭下坐著或者乾脆待在教室不出來,」文博一本正經地解釋,「因為一跑就要出汗,一出汗就會渴,一渴就得喝水,可我不想喝學校的水。」
佳佳(化名)是文博的同學,家裡安了淨水器,每天可以從家裡帶水去上學。爺爺奶奶每天都要凌晨五六點起床,準備一家人的早餐,再燒出一壺開水,晾涼後灌在水杯裡,讓佳娛帶去學校喝。
佳娛平時其實很喜歡喝水,在家時一天能喝兩杯。「但是上學的話,一個水杯灌滿就已經很沉了,所以我不想帶太多水。」佳娛老老實實地說:「如果太渴了,我就和同學們一樣,在學校水龍頭接生水喝。」
佳娛現在已經讀初中,離開了曾經的鄉村老家,可是「淨水計劃」的水杯她卻一直帶在身邊,日常喝水也用它。
村裡的孩子們都知道多喝水有好處,但是水既不好喝,喝起來又麻煩。家長們每天都有繁重的工作和農活,顧不上及時給他們準備充足的白開水。即便家裡準備了燒開的白開水,孩子也不願意每天帶沉沉的水杯去學校。
於是,他們或者很少喝水,或者直接喝自來水管流出來的生水。
喝水少,喝生水,是這裡孩子們日常飲水的狀態
文博和佳娛生活在甘肅的一座小村莊,位於黃河上遊。這裡年均降水僅有240mm,差不多只有少半瓶礦泉水的量,年均水分蒸發量卻是降水量的8倍有餘。 村裡的日常水源來自黃河。因為含鹼量高,這裡的水口感苦澀,即使燒開,也還是有難聞的味道。燒水的水壺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內壁會掛上厚厚的一層水垢。
喝水少,喝生水,是這裡孩子們日常飲水的狀態。 根據2012年數據,在中國仍有11.4萬所農村學校存在飲水安全問題,超4,000萬名學生沒有安全的飲用水,這極大程度影響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不會因為不想喝水而不敢運動流汗了
2016年,文博和佳娛所在小學的每一位同學都收到了一個由淨水計劃提供的彩色透明水杯。隨著水杯一起來的,還有一個「大傢伙」,放在教學樓一層的水房裡。它是一個天藍色的長方體,上面畫著彩色的圖案。
淨水計劃為學校安裝了淨水設備,它差不多跟學校的老師一樣高,要3個孩子手拉手才能圍住。
孩子們好奇地圍在水房門口。老師說:「這是為你們安裝的淨水機,它可以對自來水進一步過濾,流出可以直接喝的水。你們以後可以用水杯在這裡接水喝,不用再從家帶水來學校了。」接下來,老師親自給孩子們示範了淨水機的使用方法。
有了淨水機後,文博每天起碼要喝掉2-3杯水,他很開心,「我可以跟朋友們盡情地奔跑玩耍,再也不會因為不想喝水而不敢運動流汗啦!」
回想自己喝到淨水機裡接出的第一杯水時,佳娛說:「感覺嘴裡甜甜的!」學校的每個孩子喝水量都慢慢多了起來,每節課後,尤其是體育課後,淨水機前都會排起長長的隊伍。
淨水機有4個出水口,可以快速提供充足水源,保證每一個小朋友都能及時接到水喝。
為了讓每一位農村兒童都能享有足量、安全和負擔得起的飲用水,2012年,壹基金正式與可口可樂中國合作,在全國範圍開展淨水計劃。
淨水計劃主要針對嚴重乾旱地區以及國內沒有乾淨飲水的小學,為小學生提供淨水設備、淨水水杯、水與衛生健康培訓,讓孩子們能在健康、安全的環境下茁壯成長。
截至2018年,「淨水計劃」共在全國28省、287縣、1940所農村小學,提供了2131臺淨水設備,以及配套專用水杯和校園安全飲水衛生教育,幫助超過90萬兒童改善飲水質量,提升飲水安全意識。
不為味道苦澀發愁
給Ta乾淨的水
不為飲水不足發愁
讓Ta不口渴
不為長途跋涉發愁
讓Ta身邊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