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鱷保護區不保護揚子鱷,那在保護誰? | 肆養周報

2021-01-15 肆養

肆養周報起始於 2017 年 2 月 7 日

以每周一篇的頻率,為爬友介紹國內外的爬圈諮詢

截止到 2019 年 12 月 31 日為止,一共發布了 122 期

公號對話框回復「 肆養周報 」,能查看所有往期周報合輯


最近起,肆養文章發文時間有所變動,現在是每天的下午6點,各位爬友記得調整時間看看哦~



上周熱點



前段時間,因為一位 B 站的動態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此圖片來自 B 站 UP 主野生揚子鱷張龍守護者

目前原文以被不知名的神秘力量刪除,如果這裡全放出來估計也會遭受同樣命運,所以這裡大概闡述一下:就是在動物保護基地內,一個生活有野生揚子鱷的水塘要被填塘,理由是有人會來水塘洗衣服……


而此 UP 主是當地著名的揚子鱷保護世家的一員,他們家從爺爺開始就是當地揚子鱷的保護人員,與揚子鱷有著深厚的感情,當得到消息後第一時間與上級協商,於是有了此動態。


圖為國家發給其爺爺的聘書


嗯。。話說要洗衣服這個理由我實在有點想不通,為什麼不用洗衣機我就不考慮了,就算喜歡手洗的話,為啥非要去一個有鱷魚的水塘裡洗衣服……


而且這個還不是一般的動物,這可是揚子鱷啊。



揚子鱷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這是我國保護動物的最高級別,和大熊貓等級都一樣。但是它的處境比熊貓危險的多,揚子鱷是在紅皮書裡等級是 【CR 極度瀕危】,估計野生個體只有 150 只左右,離野外滅絕就一步之遙。


揚子鱷是我國特有的動物,全世界的野生揚子鱷都生活在這小小的幾個湖內。(絕大部分位於安徽,還有江蘇疑似也有少量揚子鱷)



我國以人為本,如果是發生鱷魚傷人事件導致縮減領地還情有可原,但是揚子鱷是世界上最小的鱷類之一,通常只有一米多,性格溫順,極少聽過傷人事件。(嚴格來說,揚子鱷根本不算真正的鱷魚,它屬於世界上僅存的兩種短吻鱷之一,短吻鱷的攻擊性要小於真鱷類。)


揚子鱷幼體

揚子鱷曾廣泛分布於長江流域,長江又叫揚子江,那江裡鱷魚當然叫揚子鱷了。我國民間也給其取了其他俗名,如土龍、豬婆龍等。很多學者認為,我們中國龍的圖騰原型正是揚子鱷。



這麼一種中國龍的原型,一種能代表中國的爬行動物,竟然在自家土地上(在揚子鱷保護區內)被縮減領地我是沒想到的。


這事也讓我想起了 2018 年的一個事件:也是揚子鱷保護區地被侵佔用作建工廠、酒店、別墅,當時還上了中央新聞。下圖紅色是保護區核心部區域,可以看到被建了密密麻麻的建築。



而被舉報後,當地官員竟然認為不該為 100 多條鱷魚浪費這土地。

如果揚子鱷保護區不保護揚子鱷,那在保護誰?相關領導幹部以在後續被監察人員查處。



不過要我說,這事只能怪揚子鱷自己,誰叫你沒有長得一副熊貓臉呢?



其他新聞諮詢



來看看科學和幻想結合的夢幻生物!


日本藝術家 Hiroshi Shinno 創作極度逼真的結合植物與昆蟲的幻想生物。


藝術家並沒有使用真正的昆蟲和植物,植物部分由樹脂製作並用丙烯顏料精細繪製紋理,骨架由黃銅製作。





吃飯勿看!一條蛇被自然分解全過程~


雖然很多人覺得蒼蠅以及蛆非常的噁心,但是沒有這些分解者的存在,我們的世界會有多麼惡臭啊~


楚門狗的世界


看不懂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下《楚門的世界》



港臺國外爬圈

精選趣聞


國外野保動向 · 可能被入侵綠安樂滅絕的日本產蝴蝶2020.8.31,Herptile's Yorozuya日本朝日新聞發了一篇文章,標題是"オガサワラシジミ絕滅の可能性島外飼育の個體も全滅",オガサワラシジミ(Celastrina ogasawaraensis),翻譯作小笠原琉璃灰蝶,是一種只棲息在日本小笠原群島的蝴蝶。原本廣泛分布於小笠原群島,在綠變色蜥(Anolis carolinensis)入侵後數量急遽下降,2018年之前只在母島發現少量個體,2018 年 6 月至今則沒有再發現新的個體。小笠原琉璃灰蝶根據環境省列出的瀕臨滅絕生物紅色名錄,被歸類為「絕滅危懼 IA 類」,即在不久的將來在野生環境中極度瀕危。因應此狀況,日本也在 2015 年於東京都日野市多摩動物園開始進行人工繁殖,2019 年為分散風險轉移部份後帶到新宿御苑繼續進行繁殖,但從今年春天開始卵的受精率急遽下降,沒有幼蟲出生的情況下至 8/25 日所有人工飼養個體死亡。如果在下一期環境省匯整瀕臨滅絕生物紅色( 2024 年)公開發表以前,都無法確認到新族群及棲息地的話,可能將成為首個滅絕的日本產蝴蝶。綠變色蜥在小笠原群島的惡行惡狀已經相當廣為人知,簡單回顧一下綠變色蜥在小笠原群島及衝繩那霸市的入侵及防治歷史。小笠原群島的綠變色蜥可能隨著戰後的貨物移動夾帶入侵,1960 年確認出現在父島,1980 年確認入侵母島,2005 年被《外來物種法》指定為特定外來物種,2013 年確認入侵兄島。代表環境省推動移除工作的東京自然環境研究中心生物多樣性計劃辦公室主任戶田光彥博士表示父母島分別在 2006、2008 開始"ペタペタ作戦",即使用蟑螂屋黏性陷阱來捕捉綠變色蜥。父島安裝於港口附近 10 公頃的區域,母島安裝於島中部森林約兩公頃的區域,共 6000 處陷阱。於 2010 年 3 月約捕獲 10,300 只。,父島移除區域降低 1/4 族群密度,母島降低 1/5。衝繩島的綠變色蜥在 1989 年首次在八重瀨鎮被發現,此後在那霸市已發現族群,對衝繩島上的原生生物的影響尚不清楚,之後委託給民間業者進行移除。我在 2018 年有到那霸市看過執行團隊的工作現場。提到綠變色蜥,跟他同為國際上高風險入侵種的親戚沙氏變色蜥(Anolis sagrei)也在臺灣有入侵族群,2000 年於嘉義三界埔被發現。一開始是使用獎勵居民移除的方式,如今已經 20 年,經過現在的研究執行團隊調查,沙氏變色蜥在嘉義的族群並未因為 20 年的獎勵移除而減少。主要有以下問題:1.並未明確定義移除區域2.移除個體未經專業人員檢驗確定為沙氏變色蜥3.並未定期評估成效。而以上缺失造成難以從獎勵移除策略上拿到有利於管理的情報,僅有宣示意義的"移除只數"。目前研究團隊已引入衝繩綠變色蜥移除業者所使用的陷阱並嘗試應用於沙氏變色蜥的移除上。但畢竟不同案例狀況不會一樣,綠變色蜥較喜歡森林性環境,而沙氏變色蜥較喜歡邊際環境,而入侵環境一個是在分散的小島,一個在大島。種種的差異導致兩種變色蜥的控制問題在族群量的估計、陷阱的使用等等都會有所不同,因此小笠原群島或衝繩群島那一套在沙氏變色蜥未必會有效。比較慶幸的是,沙氏變色蜥體型比綠變色蜥小,能危害的本土物種也較少,入侵的也不是充滿特有物種且生態系統獨立的島嶼,但日本政府願意把綠變色蜥列入《外來物種法》的特定外來物種、謹慎評估相似物種的進出口,且願意花錢好好處理這個問題(小笠原群島一年光使用及拆除父、母島陷阱所需的花費就高達 4500 萬日圓)。雖然入侵地點的重要性不能比,但目前臺灣政府對外來種的處理態度實在令人灰心,連在法律上的定位都搞不定。目前只有綠鬣蜥(Iguana iguana)被列為有害生態環境、人畜安全之虞原非我國原生種陸域野生動物,更不用說在計畫發布及經費支援上的各種主計治國和莫名其妙的行政掣肘。看看日本的慘痛經驗,希望臺灣政府可以多學習一些,在外來種議題上可以正常一點,不是每個入侵物種都有 20 年可以這樣耗。# 安樂系的綠安樂、棕安樂、騎士安樂都很有成為入侵物種的潛質。# 從物種角度來說,這是一個挺沒有特色的種類。但如果能野外看到一隻白變,還是挺幸運的。看圖吧,非常棒的水陸環境。陸地用沙子做底,丰容做的很好。
事件 · 太會生!妻逝他與 2 兔相伴 10 年暴增百隻滿屋臭味擾鄰桃園市平鎮區金陵裡一名柯姓公寓屋主,妻子過世後少個伴鬰鬰寡歡,鄰居小孩好心送給他 2 只可愛的兔子,沒想到在公寓養了 10 年,兔子越生越多一度多達 100 只,在「兔」滿為患下,屋子環境髒亂、臭味四溢,臭到連孩子也受不了只好搬到外面住,左右鄰居被臭到家裡沒辦法開窗戶,近日因擔心傳染病風險,市議員黃敬平接獲陳情,今邀市府農業、環保、衛生、動保等單位前往會勘。一大窩的兔子是養在金陵裡一處老舊沒電梯的公寓民宅 3 樓,黃敬平等人在金陵裡長莊育勝陪同進屋,一行人戴著口罩還沒進屋子就聞到陣陣尿騒味、黴味,一進門驚見屋內家具凌亂,滿地都是垃圾與兔子吃剩的菜葉,地上還積著厚厚泥巴和糞便,好幾隻兔子滿屋子跑動,一不小心還可能踩到它們。黃敬平說,柯姓屋主告訴他一開始是在路上遇見1位小學生鄰居送他1對兔子,原本只是想妻子走了,養兔子可以有個伴沒想到越養越多;鄰居抱怨,前一陣子下雨,雨後屋內臭味撲鼻而來,附近鄰居都受不了。有鄰居甚至說:「我家的門窗是關著的,沒有辦法開啊…很臭啊!」據悉,柯姓屋主的 2 名兒子在南部工作,鮮少回家。動保處人員初步清點屋內至少有 47 只兔子,不過因為兔子天性會鑽洞築巢,加上屋內房間光線不好,有待擇日清點,初步研判屋內都是迷你兔也就是俗稱的「道奇兔」,體重 600 至 800 公克,成長狀況良好,由於兔子受孕後通常 1 個多月就能生兔寶寶,每次約 5、6 只或更多,柯姓屋主用撿來的生菜餵食從客廳到臥室、廁所都可以看見兔子。 由於兔子是私有財產,動保處已商請裡長協調柯姓屋主切結,而柯姓屋主聽的心軟,同意只要找到「好人家」,自己也同意動保處代為安排移置或媒介給教學單位、學校等機構,以安置這些兔子,等到要安置的時候,請屋主的家人陪在同現場清點數量。至於環境髒亂部分,裡辦公處將在兔子完成移置後,協調平鎮區環境清潔中隊協助載運垃圾。



‍上周爬圈

圖片精選


「套圖」哪只更像龍?



肆養 公號對話框回復「 精選圖片 」可獲得原圖~


圖 | Internet

文 | Darwin,Venom

編 | Darwin


相關焦點

  • 鱷魚湖是我國最大的揚子鱷保護基地,被稱之為「活化石」!
    中國鱷魚湖已初步形成了以自然風光為基調,以揚子鱷為龍頭景點,多種珍稀動物為觀賞主體的公園式旅遊格局。 然而,揚子鱷的野生種群數量這幾年不升反降,在研究中心院內完全野生的揚子鱷僅有49條。另據調查,揚子鱷分布範圍也已縮減到安徽宣城狹小地區,野外數量低於150條,而且正以每年4%至6%的速度下降。
  • 安徽宣城女子洗碗遇揚子鱷,保護區:人鱷和諧共存,影響不大
    安徽省宣城市一名女子河邊洗碗偶遇野生揚子鱷「蹲守」。她稱,這幾年來,這隻揚子鱷有時會上岸覓食,還抓過家裡養的雞,自己並不怪罪,它未攻擊過人,對它不害怕。李女士稱,這隻揚子鱷想跑到上面找吃的,在這待了好幾年了,習慣了,有時還會餵給它吃的。前述消息報導後,有網友表示擔憂,人和鱷魚的生活環境應該分開最好。而保護區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表示,因為涉及到野生動物保護,人鱷分離要依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不能因為人影響鱷或鱷影響人,就簡單的分離。
  • 制訂江豚保護方案,開展揚子鱷野外放歸,加強麋鹿種群監測物種保護...
    原標題:制訂江豚保護方案,開展揚子鱷野外放歸,加強麋鹿種群監測物種保護 為長江添活力(大江大河·長江保護這五年④)核心閱讀5年來,長江物種資源保護相關制度不斷健全、力度不斷加大,一些珍稀物種種群數量下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
  • 安徽宣城揚子鱷自然保護區再次發現野生揚子鱷
    新華網合肥2月7日電(記者 朱青)記者從安徽省林業廳野生動植物保護處了解到,一隻野生揚子鱷於1月31日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新田鎮新田村被發現,這是近幾年來在該地區又一次發現野生揚子鱷的活動痕跡。
  • 安徽宣城揚子鱷保護區被曝遭侵佔 涉事企業發聲明
    其中,安徽宣城市市長因「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違規侵佔保護區核心區,存在大量違規佔地的建築,嚴重破壞揚子鱷棲息環境」的問題被約談。△視頻:揚子鱷保護區:人重要還是鱷重要?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位於安徽宣城市,主要保護揚子鱷及其生活環境。揚子鱷是中國特有的珍稀物種,由於野外棲息地遭受人為破壞等原因,野生種群走向衰落,目前僅存150多條,遠少於野生大熊貓數量。
  • 安徽放歸280條人工繁育揚子鱷!它們是幾級保護動物?可以吃嗎?
    揚子鱷是世界上最小的鱷魚品種之一,在不少地區有人工養殖。近日,安徽放歸280條人工繁育揚子鱷!那你知道這些被放養的揚子鱷是幾級保護動物?可以吃嗎?一、安徽放歸280條人工繁育揚子鱷!早年間,我國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揚子鱷的自然保護區和人工養殖場,以保證該物種的延續。而就在5月20日,第16次揚子鱷野外放歸活動在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涇縣雙坑片區核心區劉衝大塘啟幕。今年,280條人工繁育的揚子鱷將在保護區中五個縣(市區)放歸,為歷年來放歸規模最大的一次。
  • 侵佔揚子鱷保護區,化工企業或將面臨停產、整改、搬遷,市長已被約談!
    △視頻:揚子鱷保護區:人重要還是鱷重要?保護區被侵佔的面積約有400個足球場大小保護區被侵佔的面積約有400個足球場大小保護區被侵佔的面積約有400個足球場大小保護區被侵佔的面積約有400個足球場大小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位於安徽宣城市,主要保護揚子鱷及其生活環境。
  • 又是一年放生季,安徽放生揚子鱷,保護活化石
    揚子鱷是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是世界上最小的鱷魚品種之一。因其生活在長江流域,故稱「揚子鱷」。揚子鱷被稱為「活化石」,它和恐龍上後再同一時代,至今還可以找到早先恐龍類爬行動物的許多特徵。因此,揚子鱷對於人們研究古代爬行動物的興衰和研究古地質學和生物的進化,都有重要意義。揚子鱷十分古老的,又兼現存數量非常稀少。中國已經把揚子鱷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瀕危物種相關保護工作將全面落實,揚子鱷等物種種群數量逐年增長
    5年來,長江物種資源保護相關制度不斷健全、力度不斷加大,一些珍稀物種種群數量下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制訂保護方案,留住「江豚的微笑」;開展野外放歸,保護揚子鱷……當前,沿江省份加大力度保護珍稀物種,接下來,多地多部門還將按照《長江保護法》有關規定,全面落實瀕危物種相關保護工作。
  • 救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極度瀕危物種揚子鱷張龍棲息地將被侵佔
    相信很多朋友們都還記得安徽的傳奇揚子鱷「張龍」,和畢生守護它的張金銀老人。現在老人已經去世了,老人的孩子接過了保護區守護者的接力棒,繼續守護著「張龍」和它的妻妾子孫們。然而,現在維持保護區的資金來源日益窘迫,「張龍」生存的水塘更是正面臨著被非法填埋侵佔的威脅,野生揚子鱷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極度瀕危物種,任何對其自然棲息地的侵佔,都會讓它進一步走向野外滅絕。
  • 宣城一家三口37年守護揚子鱷 留下23本守護日記
    一家三口,37年,23本日記,守護揚子鱷……>>>一家三口守護揚子鱷37載,老人把守護國寶鱷魚看成是守護自己的孩子。>>>78歲的佘世珍在宣城揚子鱷保護區取景。最近老人玩上微博,想通過圖片讓更多的人了解和保護揚子鱷。"只要我能動,守護揚子鱷我就要堅持下去!"。佘世珍動情的說。
  • 中國「鱷魚湖」人工養殖揚子鱷達1.5萬條
    摘要 【中國「鱷魚湖」人工養殖揚子鱷達1.5萬條】記者從安徽省林業廳了解到,在素有中國「鱷魚湖」之稱安徽省宣城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人工養殖的揚子鱷數量已達1.5萬條,並具備了年增2000條的繁育生產能力,累計向野外放歸人工養殖成年鱷78條,已成功實現揚子鱷野外自然繁殖
  • 男遊客連踹揚子鱷 旁邊就是禁止觸碰鱷魚警示牌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見揚子鱷在池邊曬太陽一動不動,一名男性遊客竟連踹它好幾下。9月8日,這一幕出現在安徽省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好在涉事遊客的不文明行為被保安及時制止。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昨天從揚子鱷保護區森林派出所了解到,保安找到那名男遊客時,他正試圖逗弄另一隻揚子鱷。據悉,涉事男遊客的不文明行為被人拍下。當時,男遊客見揚子鱷在池邊曬太陽一動不動,便伸手拽了兩下揚子鱷尾巴,見它依然沒動,又蹲下踹了揚子鱷一腳。視頻顯示,也許曬太陽曬得舒服,這隻有一米多長的揚子鱷,在男遊客手拽腳踹之下,始終沒有動。不過,男遊客沒有放棄。
  • 2020年揚子鱷野外放歸活動主場在宣城市舉行
    周喜安陶方啟等出席5月20日,2020年揚子鱷野外放歸活動主場在我市揚子鱷保護區雙坑片區野外放歸區舉行。副省長周喜安,國家林草局駐合肥專員辦、國家自然資源督察南京局、生態環境部華東督察局、省林業局等有關負責同志出席。市委書記陶方啟,副市長郭金友等參加活動。
  • 野生揚子鱷,安徽南陵縣一對夫婦一生守護著
    有一個安徽蕪湖南陵縣,有一個小塘比兩畝地少,那裡住著幾十隻野生揚子鱷。上世紀代,在國家對揚子鱷不太重視的時候,張金銀和他的妻子有義務保護揚子鱷不受傷害,這次辯護是一輩子的事。張金銀這對夫婦的生活條件不好,為了撫養孩子,他們每天要買很多雞架餵揚子鱷,生活的壓力更大,賣雞架的小店常年賒帳。他們保護的揚子鱷也和他們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把揚子鱷當作自己的孩子,給揚子鱷起名「張龍」,並跟著自己的姓氏,只要他們用東西敲門叫喊「張龍」進食,短吻鱷就會遊向他們。
  • 中國「鱷魚湖」安徽省宣城人工養殖揚子鱷達1.5萬條
    記者從安徽省林業廳了解到,在素有中國「鱷魚湖」之稱安徽省宣城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人工養殖的揚子鱷數量已達1.5萬條,並具備了年增2000條的繁育生產能力,累計向野外放歸人工養殖成年鱷78條,已成功實現揚子鱷野外自然繁殖。
  • 宣城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鱷滿為患」
    由於今年保護區人工繁育揚子鱷迎來「生育高峰」,是往年的兩倍多,「國寶」揚子鱷遭遇嚴重「住房難」。越冬房不夠用,不少揚子鱷住進了走道,孵化池「鱷滿為患」。  【鱷滿為患】  暖房不夠,走道安身  到昨天下午,歷時一周左右的揚子鱷越冬轉場工作全部完成。
  • 好消息:280條揚子鱷放歸自然,開啟野外新生活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在前幾天的科普中我們提到了生物多樣性對於環境保護的意義。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中,修復棲息地生態環境和對野生動物野化放歸均可有助增加生物多樣性,維持地區生態平衡,從而促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 在長江裡發現的鱷魚,除了揚子鱷外,還有這些
    若問「長江裡有沒有鱷魚」,很多人都會回答有揚子鱷,揚子鱷確實是長江流域土生土長的鱷類,目前僅存於長江下遊的幾個保護區裡,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但長江裡發現的鱷魚可不止揚子鱷,還有這些。  來看幾則新聞。  2011年的新聞《尼羅鱷現身長江,將在重慶開展「異國戀」》。
  • 安徽一女子洗碗撞見揚子鱷,自然保護區人員回應:影響不大
    近日,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位工作人員說,他們知道宣城市一名婦女最近在河邊洗碗時遇到一隻野生揚子鱷。揚子鱷在自然保護區內,人類正常活動對揚子鱷影響不大。而揚子鱷的性格本身並不是那種暴力的,與人相處也讓他的性格很溫順,只要你不惹它,它就不會主動攻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