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官員稱中小學語文將接軌規範漢字表

2021-01-14 搜狐網

  本報訊(記者李琦) 昨天,教育部公示《通用規範漢字表》,並從今日起至8月31日公開徵求意見。《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將根據這個表進行改動和更正。同時,中小學語文教學課標將據此進行跟進接軌,對學生考試不會有負面影響。

  在公開徵求意見期間,公眾可通過電子郵件、信函和傳真等方式提出意見和建議。電子郵箱gfhzb@moe.edu.cn;通訊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南小街51號《通用規範漢字表》意見收集組,郵碼:100010。

  收字8300個分為三級

  字表共收錄8300個字,根據字的通用程度劃分為三級:一級字表收字3500個,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常用字,主要滿足基礎教育和文化普及層面的用字需要;二級字表收字3000個,使用頻度低於一級字,與一級字合起來共6500字,主要滿足現代漢語文本印刷出版用字需要;三級字表收字1800個,是一些專門領域(姓氏人名、地名、科學技術術語、文言文教材)使用的未進入一、二級字表的字,用於滿足專門領域的用字需要。

  51個異體字「轉正」

  據《通用規範漢字表》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寧教授介紹,此次字表為51個異體字「轉正」,恢復使用的異體字主要用於人名、地名,是為了尊重大眾用字習慣,比如歷史文件「璦琿條約」中的「琿」。

  中小學語文課標接軌字表

  據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李宇明介紹,字表對中小學教學有比較大的幫助。這一次把中小學教學用的3500個字做了優化。在3500個字裡面,我們首先是通過大量的統計數據把現代語言生活要用的字放進去,不用的字從裡面拿出來。

  比如說過去描述房子的「檁」、「椽」字等,因不用就從字表裡面拿出來了。語料庫裡,我們做了一些人工幹預,專家組的統計是3%,把天幹地支的用字,各個省的簡稱,還有兒童常用的,可能在大人的語言裡用得比較少,但是兒童需要,比如說蝴蝶,那個「蝶」用得比較多,「蝴」用得比較少,補充的時候要把蝴字也補充進去,所以這3500字就比較優化了,再用它編教材,肯定是有好處的。

  李宇明同時透露,研製這個字表的過程當中,我們和語文課標研製組都進行了很好的溝通,有一些精神已經進入到課表中去了。將來語文課標跟進,教材編寫跟進,對考試都不會有負面影響,因為學什麼考什麼。

相關焦點

  • 《通用規範漢字表》正式發布 繁體字未能被恢復
    原標題:《通用規範漢字表》正式發布 喆堃等45個異體字轉正 《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為「哲」的異體字。《通用規範漢字表》規定該字可用于姓氏人名。 昨天,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用規範漢字表》經國務院正式發布。國人起名愛用的「喆」「堃」「犇」「淼」等45個異體字「轉正」成規範漢字,一些人辦理登機牌時需要用「?」
  • 解密通用規範漢字表:為女性預留女旁和草頭字
    醞釀多年的《通用規範漢字表》終於對外公示。為什麼要制定字表?字表中的漢字是如何篩選出來的?怎樣規範地使用漢字?圍繞這些問題,本報記者對主要設在北京師範大學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後期研製工作組進行了獨家專訪,揭開字表中8300個通用規範漢字背後的「秘密」。
  • 「《通用規範漢字表》楷體字字形標準研製」和「中國教科書專用...
    2016年10月26日,國家語委「十二五」科研項目「《通用規範漢字表》楷體字字形標準研製」和「中國教科書專用字體研究與設計」專家鑑定會在北京師範大學召開。兩個項目分別由北京師範大學和中國文字字體設計與研究中心、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承擔。
  • 媒體街頭採訪漢字書寫 九成人不會寫腌臢、烤麩
    查閱相關資料,記者注意到,面對衝擊,近年來,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在提升國民語言文字能力上採取了多項措施:  完善了覆蓋聽說讀寫的判定語言文字能力和水平的科學評價標準,建立了以普通話水平測試、漢字應用水平測試、漢語能力測試為基礎的測試體系;  依法推動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納入教師、廣播影視等從業人員的職業資格準入要求;  開展了多層次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訓
  • 公安部將啟用「姓名用字字庫」 45個異體字恢復為規範字
    原標題:公安部將啟用「姓名用字字庫」 45個異體字恢復為規範字  教育部上午宣布:研製了10年的《通用規範漢字表》正式公布。專家介紹,此次字表的制定,收集了18個省市的戶籍調查資料,許多大家喜愛的人名用字都在新的《通用規範漢字表》中轉正,例如「喆」、「堃」等。以往一些人辦理登機牌時需要用「?」
  • 中小學要學繁體字?教育部回應了!網友:繁體寫「憂鬱的烏龜」試試
    教育部對此作了回應,昨天還衝上了微博的熱搜。 教育部日前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 自古以來,漢字由繁趨簡的發展演變趨勢十分顯著。 文字並不完全等同於文化。 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會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
  • 通用漢字少了500字 45個異體字「轉正」
    《通用規範漢字表》將其在特定用法上調整為規範字,規定該字可用于姓氏人名,讀zha(一聲),如「哪吒」。讀zha(四聲)時,仍用「吒」。  「蹚」意為蹚水、蹚地,讀tang(一聲),不再作為「趟」(tang四聲)的異體字。  《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為「哲」的異體字。《通用規範漢字表》規定該字可用于姓氏人名。
  • 中山大中小學規範漢字書寫決賽上演,120位師生將赴省賽
    南都訊 記者侯玉曉10月17日下午,「第二法院普法杯」第十二屆中山市大中小學規範漢字書寫大賽決賽舉行。120位師生從全市數十萬名參賽師生中脫穎而出,他們將代表中山市參加由省教育廳組織的第十二屆廣東省規範漢字書寫大賽。
  • 教育部課程標準:1、2年級能寫800個漢字,認1600字,家長太難了
    第一,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也就是說一、二年級共2年的700多天裡,需要2天學會寫3個漢字,學會認6個漢字。第二,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其實查出這份給老師教學的指導標準,目的是想看看課本要求,是否真是要求1個半月15課時學完所有拼音,但沒查到,希望有經驗家長留言告訴我們。
  • 小學語文常用漢字筆畫筆順表,560個漢字,練熟了孩子寫字不愁!
    我們經常都在說:「習慣成自然」,其實漢字的書寫也是一樣的。想要孩子們能夠練出一手漂亮工整的字跡,那從小就開始培養是必不可少的,但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注意一個尤為重要的點,那就是——漢字的筆畫筆順。我想只要學習過語文這門課程的人一定不會陌生,在我們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除了一開始的漢語拼音之外,在後續生字,生詞的學習過程中,筆畫筆順一直都是老師重點講解的內容之一。
  • 這10款APP權威又免費,中小學語文老師必備
    101君精選了十款語文學科備課教學APP,親測好用,老師們可以自用或推薦給學生使用。 01、101教育PPT 在101教育PPT的APP裡,老師可以在101資源庫裡選擇課程章節,挑選、查看PPT、教案、電子教材內容,並可將資源保存至網盤。
  • 新漢字表解決了簡繁、異體、字形、字表屬性等問題
    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 李宇明介紹情況 攝影/中國網 楊佳>教育部2009年第12次新聞發布會於8月12日上午在教育部北樓二層報告廳舉行,向新聞界介紹《通用規範漢字表》公開徵求意見有關工作情況。
  • 教育部:2025年三科統編教材將覆蓋中小學所有年級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12月24日訊(記者 王家源 趙秀紅)「中小學語文、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和歷史三科統編是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決策。『十三五』期間,1到12年級全部完成了三科教材的統編統審工作。接下來還有一個『統』,就是統用的問題。」
  • 教育部:將謀劃持續深入推進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
    上述由教育部成文於8月31日的《答覆函》稱,教育部高度重視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通過課程教材建設、考試選拔制度制定、師資建設等方式,引導和幫助學生提高口語表達水平和交際素養,增強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教育部在《答覆函》中介紹,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目標和課程內容。
  • 500字作文有30處錯誤:有電腦了,還寫啥漢字?
    近日,長春市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向記者反映,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學生 和家長表現出了對漢字書寫的忽視,這迫使她在教學過程中,不得不把加強漢字的書寫能力作為新的課題來研究。 據了解,隨著電腦的廣泛應用,很多人已經書寫不出美觀大方的方塊字了,不但經常提筆忘字,更無法進行毛筆書法的寫作。有專家認為,過於依賴微機、打字、簡訊的便利,將使漢字書寫面臨尷尬處境。
  • 網友自創漢字惡搞整形 「修正」英文字母(圖)
    教育部方面表示,將把收到的意見匯總上報國務院,最終由國務院決定究竟改不改和怎樣改。既然教育部率先對漢字「動了刀」,創意無限的網友自然不甘落後。前天,有網友在「注重理論聯繫實際」的前提下,創造出了三個「全新」的中文字,引來網上一片讚嘆;更有網友把「整形」國際化,惡搞出「英文字母新寫法」,將26個字母的寫法逐一點評「修正」。
  • 「青少年寫好漢字促進活動」在京發布
    活動將整合北京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語言大學、曲阜師範大學、河北師範大學等多所院校及一線語文教育專家、書法教育專家的學術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學資源,為青少年寫好漢字助力。寫好漢字既影響考場,也影響職場,但如何寫好漢字一直是一大難題漢字不僅是記錄信息的符號,也是中華文明的載體。
  • 教育部的回應衝上了熱搜,網友吵翻了!
    教育部的回應衝上了熱搜,網友吵翻了!》(節選)近期,有政協委員提出《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對此作了回應,並衝上了微博的熱搜。教育部日前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文字作為記錄語言的工具,應當便於使用。自古以來,漢字由繁趨簡的發展演變趨勢十分顯著。
  • 通用規範漢字表(2013版)
    關注藍字[小拆五筆教程]↑不錯過最新內容  《通用規範漢字表》共收字8105個,分為三級。
  • 教育部回應改讀音:尚未正式公布 應以原讀音為準
    2月19日,主管漢字讀音審定的教育部有關部門就此回應稱,讀音改變主要是考慮便於推廣應用,也考慮了多數人的意見,但目前改編後審音表尚未正式公布,對於古漢語生僻音,還應以原讀音為準。近日,網友針對拼音的發帖引發熱議,許多人稱「怕自己上了個假學」。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