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老青年。今天我們要分享的內容是孔雀魚的爆缸繁殖技巧。
孔雀魚俗稱百萬魚,是很多水族愛好者在剛剛開始接觸水族的時候最先購買的價格經濟、飼養簡單又形態美麗的觀賞魚種。很多魚友玩家通常都是購買了一對孔雀魚之後要不了多久就會繁殖出一缸缸的孔雀魚幼魚。
隨著水族市場的不斷繁榮和發展,喜歡孔雀魚的玩家也逐漸開始不滿足於普通的商品孔雀魚的飼養,大家更喜歡追求那些品系純正的品種。
由於孔雀魚的品牌發展都是由人工繁育提純來培育的,因此在孔雀魚獲得越來越多的美妙的體態,鮮豔漂亮的顏色的同時,孔雀魚的體質同原生態的花鱂科魚類相比要弱了很多。
很多在水珠圈裡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的養魚,老炮們也會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多年之前的一些品系孔雀魚的耐受能力明顯要高過現在的品種,更不要說與那些雜系的商品孔雀魚的體質相比了。
就是很多飼養孔雀魚的玩家都會有這樣的感慨,孔雀魚好養,但是養好了孔雀魚卻不簡單。這對於一些新手來說,飼養孔雀魚的一大難關就是孔雀魚的順利繁殖。
孔雀魚這種公認為最好養的熱帶觀賞魚種,在繁殖過程中也會給新手玩家們帶來一定的難度。
今天老青年就給想要飼養和繁殖孔雀魚的新手玩家們分享一些孔雀魚繁殖的技巧,相信大家如果掌握了這些技巧,你的孔雀魚缸就會很快實現暴缸。
技巧一 如何判斷孔雀魚何時將要生產?
飼養孔雀魚的玩家,在孔雀魚的繁殖過程中,最關注的一個問題之一就是我們如何來判斷一條孔雀魚什麼時候將要進行生產了?
判斷一條孔雀魚何時進入到生產階段會有幾個比較明顯的特徵。
1、 母魚肚子的形狀變化
當我們發現孔雀魚懷孕的孔雀魚,母的肚子逐漸膨大,形狀逐漸從橢圓形變成類似於帶有圓弧狀的方形的時候,此時的母的肚子甚至都會表現出近似於稜角的狀態,同時母魚的臀鰭與肛門之間的夾角往往會形成一個近似於垂直的角度。
一旦懷孕的孔雀魚出現這樣的特徵,往往代表著孔雀母魚體內的受精卵已經發育成熟,即將進入到繁殖生產階段。
2、母魚的胎斑變化
懷孕的孔雀魚母魚在臀鰭上部,肛門上方的位置會形成深色的胎斑。隨著孔雀魚母魚懷孕時間的延長,胎斑的顏色會逐漸產生一種由淺色變深,再由深變淺的變化。
這是由於受精卵逐漸的發育,體積逐漸膨大,導致母魚臀鰭與肛門之間腹腔附近的皮膚被撐大變薄,近似透明的狀態。而發育到接近臨產的孔雀魚幼魚,在母魚的胎斑處往往可以看見肚子裡小魚的眼睛,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胎斑變色,主要表現為之前的胎斑顏色由黑色逐漸變為了淺棕色。
當然這一種變化是相對於大多數的孔雀魚品種,而對於一些白子孔雀魚或者是酒紅眼等。特殊的孔雀魚種,這種胎斑變化的顏色甚至會更淺一些,但整體的顯示規律特徵是不變的。
3、母魚的行為特徵
接近臨產的孔雀魚,母魚的行動特徵非常明顯區別於正常的孔雀魚。
通常孔雀魚的母魚在即將生小魚或者生小魚的過程中,會很安靜地長時間的躲在在某一個角落裡。
只有個別的臨產孔雀魚會由於緊張或者是受到一些驚嚇而產生一些突然的竄遊過程,但大多數的時間也都是。躲在角落裡處於安靜的狀態。
當你發現自己飼養的懷孕的孔雀魚出現了趴缸或者是貼在魚缸壁呆立不動的情況時,基本上表明這條孔雀魚即將進入到臨產的狀態。
4、排便情況
孔雀魚在臨產前肛門會逐漸向外突出,同時會排出一些粗大的黑色的糞便。
這是由於孔雀魚在即將生產之前需要藉助肛門的一部分通道作為洩殖孔的原因。
這個時候當你發現懷孕的某孔雀魚排,除了有粗又大的糞便的時候,就要儘早的做好孔雀魚接生的準備了。
新手玩家們可以依據以上的4點來判斷孔雀魚什麼時候即將進入到生產階段。當然凡事都不能夠太過教條,其實以上的4點只要滿足兩個條件就基本上可以判定這條孔雀魚即將生產,我們就需要準備接下來的下一個步驟了。
技巧2 孔雀魚需要隔離生產
想要順利地繁殖孔雀魚,老青年的建議是需要將即將臨產的孔雀魚母魚進行隔離接生。
我們為什麼要隔離即將生產的母魚呢?答案非常簡單,因為防止其他的孔雀魚吃掉剛剛出生小魚,尤其是一些體格較大的懷孕母魚,它們需要不斷的攝食來汲取營養以供體內的與寶寶們順利的發育。
另外的一個原因是由於生物自然競爭的本性使然。母魚在消滅掉同類的後代之後,才會營造出更好的環境和條件來保證自己的後代順利繁育生長。這樣的情況在生物界比比皆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在猴群中,一個新誕生的猴王會將其他母猴剛剛生產出的小猴殺死。
所以在混養的條件下,臨產的孔雀魚如果不進行隔離的話,我們就經常能夠看到一邊臨產母魚正在生產,一邊其他的母魚就會跑來偷吃小魚。
再選擇隔離生產方式的時候,現在水族市場上會有專門的隔離生產盒提供給大家。這種產品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軟網圍成的微型網箱式繁殖盒。另外一種是塑料材質的倒三角形繁殖隔離盒。
這兩種繁殖隔離盒的基本功能相同,但是還是有一些區別的。如果玩家的林產母魚本身自己不會偷吃產下的用魚的話,青年建議還是選擇第1種網箱式的隔離繁殖盒。這種方式是由於四面都有透水的條件,能夠緩解母魚在生產時羊水在隔離盒小區域內的汙染情況,避免母魚產生感染。
如果懷孕生產母魚自己就有偷吃產下啊的孔雀魚幼崽的行為。那麼採用倒三角形的塑料材質的隔離盒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因為這種設計方式能夠保證出生的孔雀魚小魚安全的躲避在一個獨立的空間之內而不受到攻擊。但是這種設計方式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通常這樣的隔離盒設計的透水方式不是很好,導致母魚在生產時的羊水汙染情況比較嚴重。因此,有經驗的玩家往往會自己輔助設計一些方式來提高隔離盒內的水體流通情況。最簡單的方式是在隔離盒內放一個小型的增氧沙頭,或者是利用氣局法或者是瀑布過濾方式的出水口排入到隔離盒內。
母魚生產的時間通常要維持12~24個小時,因此剛剛飼養孔雀魚的新手玩家們,一旦發現孔雀魚生產的時候,不要過早地將孔雀魚放回原來的魚缸中。
等到24個小時之後,孔雀魚完全生產完畢,再將母魚放回到原來的魚缸中。此時母魚的狀態十分虛弱,最好給母魚提供一些新鮮無菌的生物活餌來提供營養,同時需要注意魚缸內的水質保持情況,避免因為感染而導致母魚死亡。
有經驗的玩家通常會將生產後的母魚隔離飼養,1~2個星期之後再進行合缸,避免由於其他公魚繼續追尾,母魚交配行為造成母魚的體能大量喪失,影響下一次的生產。嚴重的情況甚至會引起母魚暴斃。
技巧3 順利帶大小孔雀魚
最後一個技巧是,我們如何將生產後的小孔雀魚順利的養大。這一點是新手玩家進階的一個重要的步驟。
孔雀魚的小魚在剛生下來第1天由於體內的腸道內還有一些尚未消化完的卵黃等營養物質,因此是不需要進行投餵的。老青年的建議是在小孔雀魚出生後的第2天再進行投餵開口飼料。
孔雀魚幼魚的開口情況直接影響著它的生長速度和發育狀況。因此選擇一個合適的開口飼料十分重要,有經驗的飼養孔雀魚的玩家,通常會選擇孵化豐年蝦幼蟲來進行投喂,並根據小魚的生長狀況及時的調整每次的投餵量。在小於生產後的前兩周,建議每天投餵4~6次並且及時的進行適量換水,保持魚缸內的水質清潔。等到小魚滿月之後,再逐步的豐富投餵食物的種類,逐漸過渡到讓它們適應人工顆粒飼料。
如果普通的玩家沒有條件孵化豐年蝦,那麼也可以選擇網上售賣的冷凍豐年蝦幼體來進行投喂,不過在投餵之前需要先將其放置在常溫下融化後再進行投喂,防止引起腸炎的發生。
如果實在是沒有條件保存生物餌料,那麼購買一些品牌授信度比較好的人工小魚開口粉料來進行投餵也能夠將小魚順利帶大。但是這樣的投餵方式,小魚的生長速度以及體質情況明顯都要弱於生物活體餌料的飼養狀態。
好了,今天老青年要分享的內容就這麼多了,希望今天的短文能夠給一些飼養孔雀魚的新手玩家們提供一些參考,也祝願大家的孔雀魚能儘早爆缸,擁有更多美麗漂亮的孔雀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