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時代:我的996工作日誌

2021-01-17 娛大人

今天我們不聊電影,來聊一個嚴肅的話題——996。

越來越多的生命正在996甚至007的車輪下逝去,我們沒辦法對此視而不見,所以打算跟大家聊聊自己的真實經歷。

記錄下我們所經歷的這個時代。

文中的這家公司既不是大廠,也不是網際網路行業,但在996的問題上,卻緊隨了它們的步伐。

給不起大廠996的薪資,卻也理直氣壯地要求大家毫無底線地付出,這恐怕是在現在的風氣之下,普通人所遭受的更殘酷地傾軋。

哎,每個人,都生活在夾縫裡。

01

當時面試我的有兩個人,一個是部門領導,一個是公司老闆。

前前後後聊了快兩個小時,但從頭至尾,他們沒有提起過公司的「奮鬥」文化。

事後再回想,才覺得老闆曾隱晦地試探過我的態度,他問我:「你認同『奮鬥』這兩個字嗎?」

我當然認可,勤奮努力從來都是值得讚揚的品質。

老闆要求你做事努力也無可厚非,畢竟你是他花錢請來的。

但顯然我把事情想得太單純了,老闆所謂的奮鬥,從來都不單指你分內的那點事。

第一天上班,我就感覺事情有點不對勁。

之前的面試是在前臺的會客廳,正式上班我才第一次進到了辦公室,走進去才看到辦公室的牆上赫然書寫著兩個大字——「戰狼」!

呵,有內味兒了。

聽我的,找工作的人看到這兩個字,不要猶豫,趕緊跑!

我當時心裡有點打鼓,但還是抱著僥倖的心理,「可能是為了鼓舞大家的鬥志吧」。

因為我的崗位是文宣崗,所以要在第一時間了解公司的企業文化。上級領導給我找來了很多資料,比如公司的制度,領導的年終發言等等,我仔細看了看,高頻詞就是「奮鬥」「奮鬥者」和華為。

其中還提到了一個「奮鬥者協議」。

我當即百度了一下,百度給我的解釋是這樣的:

對應的條目還有這些:

領導一直把這個「奮鬥者激勵」作為公司的重大福利給我介紹,我當時也沒把問題想得多嚴重,只想著,我不願加班選擇不成為奮鬥者不就好了嗎?

但我沒想到,就算你肯放棄「奮鬥者福利」,在一個以加班為榮的公司裡,加班你無論如何都逃不掉。

02

我這個崗位因為是一個新增的崗位,沒有人帶,剛進公司的時候確實有點手忙腳亂,既想趕緊找到突破口,讓工作走上正軌,又希望儘快得到領導的認可,所以進公司的第一個星期還是加了不少的班。

但這並非強制性的,所以無所謂。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幾天之後,領導把我同崗位的另一個人給辭退了。

在面試的時候我就問過老闆,這份工作是我一個人來做還是幾個人一起做,因為工作量確實不小,如果告訴我只有我一個人來做,我肯定當下就跑路了。

老闆給我的承諾是,會組建一個團隊,而且上個星期這個崗位已經招了一個人。

結果在我入職一個星期之後,上級領導把那個人給辭退了。

我以為他會再招一個新人進來,他說是在招,結果再也沒有了下文。

然後這原本承諾給一個團隊去做的事情就落到了我一個人的頭上。

原本可以在正常工作時間內完成的事情,現在要加班加點才能完成。

我莫名其妙就開始了被動地996。

這份工作的薪資比我上份工作高了30%左右,所以其實我是不願輕易離職的,我也一直在試圖尋找平衡,但後來我實在忍不住了,因為我終於算清楚了一筆帳。

我的工作需要接觸到公司各個部門的人,所以老闆把我放在了人資中心。

人資中心負責的後勤工作有很多,甚至包括給加班的人安排夜宵和早餐,有時候還有下午茶,每個月的生日會和活動慶功宴也需要我們籌備和布置。

所以我經常做事做著做著,就被領導找去當服務員或者是清潔工了,一耽誤,經常就是一個下午。

然後你原本計劃的工作就只能晚上加班來做。

我不止一次地向領導表達過不願再參與這樣的事情,因為這工種和工作量明明就是需要專人去負責的,而且這不是我的工作範疇,做這種事情對我的專業也沒有任何增益。

領導拒絕了,他給我的說法是:「工作沒有什麼分內分外的說法,交到你頭上的,就都是你該做的工作。」

學到了嗎?把壓榨和利用說得這麼理直氣壯,這話術誰見了不說一聲絕?

那既然這樣,還分什麼工?分什麼崗位?明確什麼職責?直接說一切服從領導安排不就好了嗎?

這件事才讓我徹底明白,為什麼這家公司能給更高的工資,因為它把兩個人甚至三個人的活兒全給了一個人幹。

它只用一份高於市場價30%的薪資,就解決了兩到三個人的工作量,至少節省了一半的人力成本。

然後我做了個簡單的計算。

與上份工作做對比,工資除以每個月的工作時間,算時薪。

結果發現,即使按工作日每天加班兩小時這個最低加班時數算,這份月薪高出30%的工作時薪竟然比上份工作還低4塊多錢!

我果斷向領導提出了離職。

當然,公司裡並不是所有崗位都需要一個人做兩三個人的工作,但他們同樣逃脫不了996,這其實是996的泡沫和虛假。

很多時候,996並沒有助推公司的快速發展與繁榮,它在以拉低工作效率為代價。

因為並不是所有崗位都有加班的需求,但若是按時下班,就顯得你工作不努力,你們部門工作不努力,部門與部門之間,部門領導與部門領導之間都會互相攀比,老闆也會針對這些表現大作文章,所以所有人都被迫釘在了工位上,即使你明明無班可加。

原本可以迅速完成的工作,變成了拖拖拉拉,不僅工作成果沒有增加,你還因此失去了寶貴的休息時間。

越想越虧。

03

第一次提離職,領導沒有批,理由是公司並不強制員工加班,若是我不願意加也可以不加。

別以為這是把尚方寶劍。

這只是他們的一套說辭而已。

公司是不會讓你強制加班,它只是會給你不加班完不成的任務而已。

明明月底才有結果的工作,領導突然非要我周六加班來整理進度。

我周六來公司的時候他們股東正在開會,我花了一個半小時把他需要的所有資料都整理好發到了他的郵箱,左等右等不來,我就索性再做了份圖表,寫了份文字彙報給他,然後就走了,因為早就約好周末去給朋友過生日。

我上下班通勤要兩個多小時,為了這點毫無意義的破事專門跑一趟真的很莫名其妙。

我後來又給領導打電話進行了溝通,他嘴上沒說什麼,結果到星期一開部門會議的時候,他直接在會議上批評了我,理由是指定要我來加班我都只加了一個半小時,沒有奮鬥精神。

我說可我完成了他交給我的所有工作,他批評我的理由又變成了我不服從領導安排。

最後讓我樂捐20塊。

所以,規章制度有時候就是一個空殼,你的工作,有時候就是領導的一句話而已。

這件事徹底把我噁心到了,我不僅一分錢都沒捐,還憤而提筆寫了一封正式的辭職信。反覆表達了我對於這種工作方式的不認可。

領導再次找我談話,企圖拿「奮鬥」這兩個字來壓我,說年輕人要懂得吃苦,要懂得奮鬥,不能好逸惡勞。

對,就是這套所有996公司都奉為圭臬的奮鬥話語。

奮鬥本身從沒有錯,但資本家將奮鬥等同於加班,將不加班視為不奮鬥,企圖用偷換概念的方法來合理化自身壓榨勞工的行為,只能說陰險又狡詐。

領導再次搬出了那套「奮鬥者協議」,他把這稱之為公司的「XX福利」(「終極」之類的詞吧,具體我忘記了,反正很噁心)

一邊翻一邊抱怨:現在的90後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管你們了,你們真的太自我了!

在他看來似乎無法理解,為什麼這樣的福利年輕人卻都說不。

為什麼?

因為我仔細看了所謂的協議條款,簡直把《勞動法》按在地上摩擦!

每月有最低加班時數限制,我忘了是40還是60個小時,但這只是門檻而已。

每年年終所有奮鬥者會有一個全年奮鬥時數排名,採取末位淘汰制。

為了不讓自己被踢出局,公司裡開啟了一場隱形的加班競賽,最後就是內卷,越來越卷。有些奮鬥者光一個月的加班時數就高達200多個小時。

此外,奮鬥者只有入職滿一年的員工才能申請,申請了還有考察期,即使通過,最快也要到第二年年底才能拿到第一次分紅。

也就是說,至少得無償加班兩年,才能享受一次奮鬥紅利,而這個紅利是否真的落在你頭上,還只是個無定論的大餅。

這就是典型的「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

年輕人可沒那麼傻。

我想起老闆曾經在集團群裡提出的幾個問題:——你願意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無償加班嗎?

——你願意為了目標的達成夜以繼日嗎?

——你願意每周工作超過60個小時嗎?

……

我直接說:

不,我不願意!

04

雖然這份996的工作我只做了半年,但這半年時間裡,我從未在12點之前睡過覺,企業微信的記錄顯示,我最晚一次處理工作是在凌晨的1:47。

以前我的身體從未出過毛病,現在卻一到半夜心臟就突突狂跳,有時候腹痛,總覺得自己熬夜太多肝出了問題,護肝片買了一大堆,最後嚇到不行,跑到醫院做了個全身體檢,幸而只有一個「竇性心率過速」。

從這之後,我發誓再也不拿身體換錢。

在看到拼多多98年女孩兒猝死的消息的時候,我真的很難過,也很無力,我從未想過「過勞」的命運會如此快速地降臨到我們這代人的身上。

年輕一代本來應該滿富激情與活力,對未來充滿希望,結果996的工作直接肢解掉了我們的生活。

我相信很多親歷其中的他們也曾像我一樣,時不時地對整個世界產生懷疑,陷入一種無望之中,雖然活著,卻不知道是為了什麼。

如今,996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以個人的力量或者很難去反抗,很難去拒絕,畢竟這是一個很複雜的社會問題,但我仍希望有更多人出來發聲。

相比起我們這些有些職場經驗的人,我更害怕剛畢業出來的那些應屆生,第一份工作就遇上了996的公司,然後誤以為這個世界就是這個樣子。

沒有工作經驗的他們往往擇業空間更小,或許即使筋疲力盡,也不敢輕易辭職,只能一頭扎進去,耗盡心力。

這一切,本不該這樣。

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想要拿回原本就屬於自己的生活,卻已經這麼難。

配圖/日劇《我,到點下班》

日劇《我想一周休四天》

日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

日劇《請與廢柴的我談戀愛》

音樂/新工人樂團《皮村北路》

野鈴霧語

世界喧囂,我們悄聲耳語

電影|成長|生活

相關焦點

  • 我們真正痛恨的不是996,而是剝削和內卷!
    而996和社區團購爭利,明顯是打擊了人民的美好生活願望,同時也壓制了中小企業和底層創業群體的發展,使得矛盾更為突出。我們很多的資本還是太愚昧,格局太差,只會內卷,與民爭利,欺負員工。這些企業作為行業龍頭,缺少責任感,沒有專注科技創新,帶來更大的社會進步,而不僅僅是在現有市場甚至底層市場拼殺。
  • 996、競爭與內捲化:穿透現實,得見真實
    作者丨陸離監製丨闌夕去年3月底,一個名為996.icu的項目上線知名代碼託管平臺GitHub。這一項目取「工作996,生病ICU」之意,旨在表達對網際網路企業實施以996(早九點上班,晚九點下班,一周工作六天)為代表的超長時間工作制的抗議。
  • 我要開始學習寫——工作日誌
    作為平凡的上班一族,在別人的眼裡似乎每天工作輕輕鬆鬆,隨隨便便就可以把工資拿到手。可是無論是幹哪一行的,可能只有自己才知道這看起來的平平常常是有多累!我就納悶了,我這一天天像個陀螺一樣忙,可悲的是卻不知道自己都幹了些什麼,在這種消磨中漸漸感到無力、倦怠、煩躁。有什麼辦法可以幫自己理一理我這煩亂的工作和生活啊?科技進步真是一件好事,在這個萬事有百度的時代,我可以搜一搜啊,真是個好辦法。經過我的搜索,看到一種似乎可以幫助我的辦法,寫工作日誌。怎麼寫呢?感覺知乎上一位叫做劉磊的網友提供的方案很不錯。
  • 996、PUA、內卷……2020,我跟網際網路說再見
    身處風口行業,網際網路公司最擅長以變求變、擇優汰劣,於是變本加厲地996、PUA、內卷。網際網路人,只能不斷地動員自己奮力往上爬,在這樣的氛圍中,他們時常忘了,努力的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很多年前,我們總想從真實世界逃離出來到網際網路中,現在,我們中的務實派、田園派,已經從網際網路中逃離回真實世界,正在奔向線下創業,奔向生活與工作平衡的崗位。
  • 「教育內卷」時代,如果我們的孩子註定普通
    我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這是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在一次題為《不確定的時代 教育的價值》的演講中的一句話。很多人在聽過劉教授的演講後忍不住給了她一個白眼兒:父母都是清華北大的教授,孩子能差到哪兒去?曾幾何時,確切說是一直到今天,「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究竟讓多少孩子「輸了」自己的天性?結局呢?
  • 平和萬瑋:國際教育遇冷,基礎教育內卷,出路何在?
    我最早在施展老師的《樞紐》一書中聽說「內捲化」這個詞。施展老師說,美國一個研究中國經濟問題的學派,叫加州學派,用「內捲化」來解釋中國晚清人口爆炸而實現不了技術躍遷的原因。技術提升了,可節約勞動力成本,但是晚清人口太多,我看過一個資料,乾隆早期,人口還不到1.5億,乾隆中晚期,人口超過3億。人多了,人工很不值錢,就沒有研發技術的動力,於是就向內卷,鎖死在低技術水平的狀態。
  • 現在的工作996是否合理
    996工作制,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剛開始我也是懵,後面了解到,所謂的996就是馬雲、劉強東這些這些大企業家 喜歡的模式這個工作制的時候作為底下員工的你,是否也覺得996工作制也合理,什麼是996工作制,指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總計10小時以上,並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你了解了嗎
  • 什麼是內卷現象 內卷是褒義還是貶義?如何理解內卷
    什麼是內卷現象內捲化(involution),又譯為「過密化」,指「農民在人口壓力下不斷增加水稻種植過程中的勞動投入,以獲得較高的產量。然而,勞動的超密集投入並未帶來產出的成比例增長,出現了單位勞動邊際報酬的遞減「的現象。
  • 公司讓員工每天寫工作日誌,對日誌考評納入績效考核,意義何在?
    能達到這個標準的前提,就是必須讓員工知曉自己的工作內容和工作進度。而每天寫工作日誌的好處有:1、讓領導看到員工的工作量。很多時候,員工執行力不高,不是因為員工不作為,而是因為領導沒有要求,或安排的指令不夠明確。有部分領導,不給員工提供準確的指令,員工到最後提交結果時,卻批評員工能力不足、或工作態度不端正。
  • 網際網路內捲化下,「大或死」之外的另一路徑是什麼?
    後來,一場有關「內卷」的討論席捲各行各業,其中,為996、猝死等關鍵詞包圍的網際網路行業毫無疑問成為了焦點。 這個行業似乎都陷入了「黑洞」競爭。黑洞本身不發光,周邊卻因物質被撕裂而光芒萬丈,當下網際網路行業的高速發展,何嘗不是因為「吃」下了周邊的一切?
  • 大小周、996、007、715:網際網路行業工時發展之路?
    先不說這個理由是多麼的官(lan)方(su),我想知道那30%的員工怎麼想的。因為公司的制度和別人的工作方式,被迫加入賽道,我猜剩餘員工的心情或多或少和上面應聘時的一樣。是不是有種熟悉的感覺,沒錯,這就是最近比較火的網絡熱詞:內卷。通俗來講,它是指內部競爭。
  • 工作時間996算什麼,他們是007!
    前陣子,996這個詞火了。什麼是996?工作時間996,意思是每天早9點上班,晚9點下班,每周6個工作日。阿里巴巴馬總也發微博表示:年輕人就該996!立場不一樣,觀點就不一樣。如果拿的是955的工資幹996的活,肯定沒法幹下去,然而對自己創業的人來說,確實是只有覺得時間不夠用的。在他們眼中,996根本不算什麼,他們是007!也就是全天24小時不休息,一星期上班7天!各位人工智慧、Ai、大數據007的工作者們,也希冀著有那麼一片屋簷:優雅舒適的環境,在窗明几淨的大樓裡專心的用Python追尋未來的方向,思緒斐然。
  • 記工作日誌的方法
    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樣,每天面對一大推的事情,或者電話不斷,一堆的事情等你去處理。這種情況下,記工作日誌就顯得很重要了,如果你不記,還能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條,那你一定是高高手,我一陣子不記錄,就會落下很多事情。
  • 被領導PUA,被招聘市場內卷,打工人的2020太難了!
    從前以為「996」是福報,是為了自己美好的未來而奮鬥,但最終發現,你的「996」只是在為老闆的身價添磚加瓦罷了。面臨現實世界重重壓力的職場人,也只能用「打工人」來委婉地表達生活的無奈了。熱詞2:乾飯「打工的本質是為了什麼?」「好像就是為了……乾飯?」「乾飯人」是繼「打工人」之後衍生出的一大網絡熱詞。
  • 填寫工作日誌是聰明人用的笨辦法|TOP好文
    今天,讓我們從全新的角度——一本小小的工作日誌來了解保險代理人的日常工作。這本小小的工作日誌記錄的不止是他們日常工作的瑣事,還記錄著每一個保險代理人對保險事業的執著信念。您有沒有發現,現在已經進入全民銷售保險的時代了。你可以在各種網際網路保險APP上轉發推廣連結,贈人玫瑰手留餘香。這是很可喜的,說明大眾的保險意識變強了。
  • 別再抱怨新加坡工作時間全球最長,看看中國的「996」!
    3月26日,一位實在受不了「996」的程式設計師,在程式設計師最流行的網站GitHub寫下了一段話,並發起了名為「996.ICU」的開源項目,含義是「工作996,生病ICU」。馬雲表示:「今天中國這些公司能夠996,我認為是我們這些人修來的福報。」「如果你年輕的時候不996,你什麼時候可以996?」「你不付出超越別人的努力和時間,你怎麼能夠實現你想要的成功?」
  • 怎麼寫好一篇工作日誌
    職場工作,大多公司都會要求員工提寫日誌。 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將一天的工作有效總結,提煉經驗,吸取教訓並反思改進,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但其實很多人每天的工作日誌都充滿了敷衍,成為了單純應付上級的工具,殊不知損失的是自己。
  • 老闆眼中的996
    這一次,燃財經採訪了9位創業者和企業HR,讀完他們的故事,我們對於996的認識會更全面一點。姚志鋒 清鋒時代創始人兼CEO:優秀團隊不需要996,因為24小時待命作為一家創業公司的CEO,我是沒有996的,因為創業者是隨時待命的。
  • 死於劇毒——996!
    ,而是這個社會的問題,這是一個用命拼的時代,你可以選擇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選擇安逸帶來的後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們都可以。」 「996工作制」是一種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延長法定工作時間的工作制度,是指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時(或不到),總計工作10小時以上,並且一周工作
  • 996的問題不在於你「要不要」,而是在於你有沒有選擇的自由!
    同樣,社會中本沒有需要那麼多的「996」,但996的人多了,便成了全民「996」。但從網上的言論再結合實際看,似乎大家都在口是心非,那是否應該「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有人說,是因為人口過多,內卷嚴重,但這只是現象,究其根源必須敢於正視。敷著最貴的面膜,加著最長的班,幾乎成了這屆年輕人的新常態。更狠的,上班996,下班ICU,不把班加完,不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