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不聊電影,來聊一個嚴肅的話題——996。
越來越多的生命正在996甚至007的車輪下逝去,我們沒辦法對此視而不見,所以打算跟大家聊聊自己的真實經歷。
記錄下我們所經歷的這個時代。
文中的這家公司既不是大廠,也不是網際網路行業,但在996的問題上,卻緊隨了它們的步伐。
給不起大廠996的薪資,卻也理直氣壯地要求大家毫無底線地付出,這恐怕是在現在的風氣之下,普通人所遭受的更殘酷地傾軋。
哎,每個人,都生活在夾縫裡。
01
當時面試我的有兩個人,一個是部門領導,一個是公司老闆。
前前後後聊了快兩個小時,但從頭至尾,他們沒有提起過公司的「奮鬥」文化。
事後再回想,才覺得老闆曾隱晦地試探過我的態度,他問我:「你認同『奮鬥』這兩個字嗎?」
我當然認可,勤奮努力從來都是值得讚揚的品質。
老闆要求你做事努力也無可厚非,畢竟你是他花錢請來的。
但顯然我把事情想得太單純了,老闆所謂的奮鬥,從來都不單指你分內的那點事。
第一天上班,我就感覺事情有點不對勁。
之前的面試是在前臺的會客廳,正式上班我才第一次進到了辦公室,走進去才看到辦公室的牆上赫然書寫著兩個大字——「戰狼」!
呵,有內味兒了。
聽我的,找工作的人看到這兩個字,不要猶豫,趕緊跑!
我當時心裡有點打鼓,但還是抱著僥倖的心理,「可能是為了鼓舞大家的鬥志吧」。
因為我的崗位是文宣崗,所以要在第一時間了解公司的企業文化。上級領導給我找來了很多資料,比如公司的制度,領導的年終發言等等,我仔細看了看,高頻詞就是「奮鬥」「奮鬥者」和華為。
其中還提到了一個「奮鬥者協議」。
我當即百度了一下,百度給我的解釋是這樣的:
對應的條目還有這些:
領導一直把這個「奮鬥者激勵」作為公司的重大福利給我介紹,我當時也沒把問題想得多嚴重,只想著,我不願加班選擇不成為奮鬥者不就好了嗎?
但我沒想到,就算你肯放棄「奮鬥者福利」,在一個以加班為榮的公司裡,加班你無論如何都逃不掉。
02
我這個崗位因為是一個新增的崗位,沒有人帶,剛進公司的時候確實有點手忙腳亂,既想趕緊找到突破口,讓工作走上正軌,又希望儘快得到領導的認可,所以進公司的第一個星期還是加了不少的班。
但這並非強制性的,所以無所謂。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幾天之後,領導把我同崗位的另一個人給辭退了。
在面試的時候我就問過老闆,這份工作是我一個人來做還是幾個人一起做,因為工作量確實不小,如果告訴我只有我一個人來做,我肯定當下就跑路了。
老闆給我的承諾是,會組建一個團隊,而且上個星期這個崗位已經招了一個人。
結果在我入職一個星期之後,上級領導把那個人給辭退了。
我以為他會再招一個新人進來,他說是在招,結果再也沒有了下文。
然後這原本承諾給一個團隊去做的事情就落到了我一個人的頭上。
原本可以在正常工作時間內完成的事情,現在要加班加點才能完成。
我莫名其妙就開始了被動地996。
這份工作的薪資比我上份工作高了30%左右,所以其實我是不願輕易離職的,我也一直在試圖尋找平衡,但後來我實在忍不住了,因為我終於算清楚了一筆帳。
我的工作需要接觸到公司各個部門的人,所以老闆把我放在了人資中心。
人資中心負責的後勤工作有很多,甚至包括給加班的人安排夜宵和早餐,有時候還有下午茶,每個月的生日會和活動慶功宴也需要我們籌備和布置。
所以我經常做事做著做著,就被領導找去當服務員或者是清潔工了,一耽誤,經常就是一個下午。
然後你原本計劃的工作就只能晚上加班來做。
我不止一次地向領導表達過不願再參與這樣的事情,因為這工種和工作量明明就是需要專人去負責的,而且這不是我的工作範疇,做這種事情對我的專業也沒有任何增益。
領導拒絕了,他給我的說法是:「工作沒有什麼分內分外的說法,交到你頭上的,就都是你該做的工作。」
學到了嗎?把壓榨和利用說得這麼理直氣壯,這話術誰見了不說一聲絕?
那既然這樣,還分什麼工?分什麼崗位?明確什麼職責?直接說一切服從領導安排不就好了嗎?
這件事才讓我徹底明白,為什麼這家公司能給更高的工資,因為它把兩個人甚至三個人的活兒全給了一個人幹。
它只用一份高於市場價30%的薪資,就解決了兩到三個人的工作量,至少節省了一半的人力成本。
然後我做了個簡單的計算。
與上份工作做對比,工資除以每個月的工作時間,算時薪。
結果發現,即使按工作日每天加班兩小時這個最低加班時數算,這份月薪高出30%的工作時薪竟然比上份工作還低4塊多錢!
我果斷向領導提出了離職。
當然,公司裡並不是所有崗位都需要一個人做兩三個人的工作,但他們同樣逃脫不了996,這其實是996的泡沫和虛假。
很多時候,996並沒有助推公司的快速發展與繁榮,它在以拉低工作效率為代價。
因為並不是所有崗位都有加班的需求,但若是按時下班,就顯得你工作不努力,你們部門工作不努力,部門與部門之間,部門領導與部門領導之間都會互相攀比,老闆也會針對這些表現大作文章,所以所有人都被迫釘在了工位上,即使你明明無班可加。
原本可以迅速完成的工作,變成了拖拖拉拉,不僅工作成果沒有增加,你還因此失去了寶貴的休息時間。
越想越虧。
03
第一次提離職,領導沒有批,理由是公司並不強制員工加班,若是我不願意加也可以不加。
別以為這是把尚方寶劍。
這只是他們的一套說辭而已。
公司是不會讓你強制加班,它只是會給你不加班完不成的任務而已。
明明月底才有結果的工作,領導突然非要我周六加班來整理進度。
我周六來公司的時候他們股東正在開會,我花了一個半小時把他需要的所有資料都整理好發到了他的郵箱,左等右等不來,我就索性再做了份圖表,寫了份文字彙報給他,然後就走了,因為早就約好周末去給朋友過生日。
我上下班通勤要兩個多小時,為了這點毫無意義的破事專門跑一趟真的很莫名其妙。
我後來又給領導打電話進行了溝通,他嘴上沒說什麼,結果到星期一開部門會議的時候,他直接在會議上批評了我,理由是指定要我來加班我都只加了一個半小時,沒有奮鬥精神。
我說可我完成了他交給我的所有工作,他批評我的理由又變成了我不服從領導安排。
最後讓我樂捐20塊。
所以,規章制度有時候就是一個空殼,你的工作,有時候就是領導的一句話而已。
這件事徹底把我噁心到了,我不僅一分錢都沒捐,還憤而提筆寫了一封正式的辭職信。反覆表達了我對於這種工作方式的不認可。
領導再次找我談話,企圖拿「奮鬥」這兩個字來壓我,說年輕人要懂得吃苦,要懂得奮鬥,不能好逸惡勞。
對,就是這套所有996公司都奉為圭臬的奮鬥話語。
奮鬥本身從沒有錯,但資本家將奮鬥等同於加班,將不加班視為不奮鬥,企圖用偷換概念的方法來合理化自身壓榨勞工的行為,只能說陰險又狡詐。
領導再次搬出了那套「奮鬥者協議」,他把這稱之為公司的「XX福利」(「終極」之類的詞吧,具體我忘記了,反正很噁心)
一邊翻一邊抱怨:現在的90後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管你們了,你們真的太自我了!
在他看來似乎無法理解,為什麼這樣的福利年輕人卻都說不。
為什麼?
因為我仔細看了所謂的協議條款,簡直把《勞動法》按在地上摩擦!
每月有最低加班時數限制,我忘了是40還是60個小時,但這只是門檻而已。
每年年終所有奮鬥者會有一個全年奮鬥時數排名,採取末位淘汰制。
為了不讓自己被踢出局,公司裡開啟了一場隱形的加班競賽,最後就是內卷,越來越卷。有些奮鬥者光一個月的加班時數就高達200多個小時。
此外,奮鬥者只有入職滿一年的員工才能申請,申請了還有考察期,即使通過,最快也要到第二年年底才能拿到第一次分紅。
也就是說,至少得無償加班兩年,才能享受一次奮鬥紅利,而這個紅利是否真的落在你頭上,還只是個無定論的大餅。
這就是典型的「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
年輕人可沒那麼傻。
我想起老闆曾經在集團群裡提出的幾個問題:——你願意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無償加班嗎?
——你願意為了目標的達成夜以繼日嗎?
——你願意每周工作超過60個小時嗎?
……
我直接說:
不,我不願意!
04
雖然這份996的工作我只做了半年,但這半年時間裡,我從未在12點之前睡過覺,企業微信的記錄顯示,我最晚一次處理工作是在凌晨的1:47。
以前我的身體從未出過毛病,現在卻一到半夜心臟就突突狂跳,有時候腹痛,總覺得自己熬夜太多肝出了問題,護肝片買了一大堆,最後嚇到不行,跑到醫院做了個全身體檢,幸而只有一個「竇性心率過速」。
從這之後,我發誓再也不拿身體換錢。
在看到拼多多98年女孩兒猝死的消息的時候,我真的很難過,也很無力,我從未想過「過勞」的命運會如此快速地降臨到我們這代人的身上。
年輕一代本來應該滿富激情與活力,對未來充滿希望,結果996的工作直接肢解掉了我們的生活。
我相信很多親歷其中的他們也曾像我一樣,時不時地對整個世界產生懷疑,陷入一種無望之中,雖然活著,卻不知道是為了什麼。
如今,996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以個人的力量或者很難去反抗,很難去拒絕,畢竟這是一個很複雜的社會問題,但我仍希望有更多人出來發聲。
相比起我們這些有些職場經驗的人,我更害怕剛畢業出來的那些應屆生,第一份工作就遇上了996的公司,然後誤以為這個世界就是這個樣子。
沒有工作經驗的他們往往擇業空間更小,或許即使筋疲力盡,也不敢輕易辭職,只能一頭扎進去,耗盡心力。
這一切,本不該這樣。
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想要拿回原本就屬於自己的生活,卻已經這麼難。
配圖/日劇《我,到點下班》
日劇《我想一周休四天》
日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
日劇《請與廢柴的我談戀愛》
音樂/新工人樂團《皮村北路》
野鈴霧語
世界喧囂,我們悄聲耳語
電影|成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