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這四種異常的癖好,其實屬於精神疾病

2020-11-24 騰訊網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小習慣,這樣的習慣被稱之為癖好。有的人天生對臭味敏感,喜歡各種臭的東西,喜歡吃榴槤、臭豆腐等味大的東西;有的人則有囤積癖,總是大量囤相同的貨品。

這些癖好,只與自己發生聯繫時是可以被人們所理解的。但也不是每一個人的癖好都能被大眾所認可,有一些異常的癖好,細究發現是一種精神疾病。

一、ASFR

這在多數人看來是一種小眾性癖,全稱為Alter sex fetish robots。但經過一位博主的轉發文章,將去年爆出的「膠衣娃娃」事件帶入大眾視野。

有人將一群女性剃光頭髮,把她們裝進密不透風的黑色膠衣裡,做成真人版人偶,以供那些人發洩自己的欲望。

但這些女孩畢竟是真實的人類,也需要生活,所以在裡面有一個連通食道的管子來進行餵養,如需排洩,則得依靠排尿管的幫助。

在正常人看來是有悖倫理道德的事情,卻被那些熱愛者打上了「小眾」的標籤。他們與那些女性也是建立在知情自願的基礎上,並非強迫。他們還表示,膠衣只是一種常見的裝束。

但網友對於這樣的癖好都表示無法買帳,於是輿論出現了「反性剝削與支持性自由」的兩種聲音。

從心理學來說,擁有這種小眾性癖的人,對於乳膠的迷戀是因為乳膠可以緊貼皮膚,給人一種裸露感,也有一些人是迷戀乳膠、橡膠的氣味。

他們想通過馴服膠衣娃娃來滿足自己內心強大的控制欲望,這已經脫離了普通的戀物癖,是一種較為極端的馴服欲望,也是一種精神疾病。

二、異裝癖

這類行為通常發生在青春期,喜歡並主動穿戴異性的服飾。剛開始會以異性的服飾為主,隨著對異性服飾的熱愛深入,便會去嘗試異性的內衣物來滿足自己內心的快感。

這與平日所說的角色扮演有所不同,有異裝癖行為的人都喜歡私底下進行,而角色扮演者不會遮遮掩掩,異裝癖也絕非大眾所能認同的癖好。

它大多來自於少年時期孩子的成長環境,有的父母特別喜歡將男孩當作女孩來養,給他們穿裙子、留長髮,甚至讓他們模仿女孩的行為,讓男生從小生長在女人堆裡。

他們缺乏男性氣概的教養,所以,很容易形成女性心理,為異裝癖的習慣提供誘因。擁有這種癖好的人,通過穿異性的服裝來得到性滿足,也是一種精神異常的疾病。

三、慕殘癖

這是一種源自於對審美觀念的非主流文化,一般來說,主流文化尊崇的是四肢健全的美麗。

而慕殘癖的人更傾向欣賞殘障的美,但並不是所有殘疾人都會引起他們的性衝動,他們通常有自己獨特的愛慕類型。

有的人會對截肢者產生興趣,有的人則偏愛盲人。他們可能想通過照顧、呵護那些特定的慕殘對象,來滿足自己內心從未得到過的愛與關心。

這種癖好通常源自內心被忽視的愛,所以希望能將自己的愛施加到比自己弱小的人身上。

四、強迫症

很多人都有著一定的強迫行為或思想,比如,出門前總要回想家門到底關上沒有,擁有潔癖的人在強迫這方面甚至可以做到極致。

他們格外在意自己接觸過的地方是否充滿灰塵與汙染,總是出現強迫性的洗手行為。在精神疾病的領域,強迫症屬於焦慮障礙的一種。

日常生活中,說自己有強迫症的人,只是有一些強迫症狀,並不能構成精神上的疾病。

而那些精神上擁有強迫症的人,通常會在腦海中反覆出現強迫性思維。他們自己是很想擺脫的,卻又無能無力,所以很可能會被自己逼「瘋」,從而引發更重的疾病。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Psychosomatic medicine》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中的四種氣質,你是屬於哪一種呢
    據說,人類有四種體液我猜,在諸多心理活動和測試中,你一定做過關於「你屬於哪種氣質?」的心理測試。你知道嗎,據說人類體內有四種體液,哪種體液佔的比例大,你就屬於哪種類型的氣質。在恩培多克勒「宇宙論」的影響下,希波克拉底創造性地提出「四種體液說」,這位古希臘「醫學之父」認為人類體內的體液可以分為血液、粘液、黃膽汁、黑膽汁四種。
  • 2020山東醫療衛生考試醫學心理學考試資料:心理應激與心身疾病
    2020山東醫療衛生考試醫學心理學考試資料:心理應激與心身疾病 2020山東醫療衛生考試就要開始啦!山東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醫療衛生考試醫學心理學的考試資料,幫助大家複習和備戰2020山東衛生事業單位招聘考試!
  • 積極心理學與阿Q精神有什麼不同?
    阿Q是魯迅先生1921年在《晨報》副刊上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的主人公:一個橫遭壓迫、備受屈辱的僱農流浪漢,他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自己安慰自己,都自以為是「勝利者」。咋一看,積極心理學提倡的積極心態好像也是類似的,建議大家要以積極、陽光、快樂、主動的心理來面對生活中的磨難、痛苦、挫折和失敗,這不是精神勝利法又是什麼呢?
  • 狗狗出現這幾種異常反應,可能是疾病前兆,主人要警惕
    那麼有哪些異常現象,很可能是狗狗生病的表現呢?第一種現象:咳嗽如果是狗狗剛喝完水,嗆咳嗽幾聲,這並不值得大驚小怪,是正常的現象。如果是狗狗持續不停咳嗽,並且表現出現欲下降等其他症狀,那麼就要多加關注。狗狗容易得犬窩咳等疾病,還有可能是是支氣管發炎、肺炎等病症。
  • 心理學:四種拿筷子姿勢,你屬於哪種?一眼看穿你的內心性格
    心理學:四種拿筷子姿勢,你屬於哪種?一眼看穿你的內心性格自己的性格可以表露出來,但是自己的內心性格或許你自己都不知道,因為他們隱藏得很深,但是在你行為上還是會露出一點蛛絲馬跡的。下面有四張圖,是拿筷子不同姿勢的圖,看看你是屬於哪種?
  • 盤點史上最恐怖的15大心理疾病
    盤點史上最恐怖的15大心理疾病   戀屍癖是指人渴望與屍體發生性關係,是極度罕有的癖好,有戀屍癖者是明顯有嚴重精神錯亂的問題。  自虐症,通過傷害自己造成一定的精神滿足感。從一定程度看,這是一種精神分裂的體現,通常我們會埋怨別人作的事如何不好,而較少反省自己,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是人通常有神化自己的觀點,認為自己在某方面具有一種遠超過他人的能力,如自認為自己有超人的記憶力等。
  • 心理學:這四種最常見的人格,你屬於哪種?
    近期,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者從全球收回了150萬份問卷,並對此數據進行研究,發現絕大多數個體的人格可以歸為「平均」、「含蓄」、「自我中心」、「榜樣」這四種人格類型。1.平均型人格這個類型的人相對外向,但也有點神經質。
  • 《變態心理學》:三人行 必有一個精神疾病患者
    而最近《變態心理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則表明:三人行,必有一個精神病患者。該研究通過對8個國家的13984名大學新生的問卷調查發現,35%的受訪者至少有過一種精神健康問題;31%表示在填寫問卷時的一年內出現過精神健康問題。其中最常見的是抑鬱,其次是焦慮,而出現這些問題的平均年齡只有14.2歲。
  • 倉鼠症:囤積癖也是一種精神疾病
    查閱更多的資料文獻,我們會發現在現代精神疾病診斷中,這類行為有更專業的術語,即「囤積症」。多買兩本書,放著不看,都成了一種精神疾病?那些「日常」的病《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每十到十五年就會根據最新的科研、治療情況對各類精神疾病進行分類、定義。如今的這一版本,完成於2013年,採納、吸取了數百位國際一流水準的精神心理疾病教授、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博士等各界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因而極具科學參考價值。
  • 心理學:一個人精神層次越低,越容易犯這四個錯誤
    精神層次的高低其實與個人內在世界有關。內在世界其實就是一個小宇宙,當我們在自我的世界下得功夫越深,我們的內在更為充實飽滿。相反,如果我們任其隨波逐流,不精心打造自己內在世界,我們精神層次也會越來越低,也就更容易犯這四個錯誤:1、處處愛跟別人比較精神層次代表一個人內在的知趣與品味。真正精神豐富的人,把精力更多關注在自我成長上面。
  • 心理學:搞不清楚這四種人際邊界的人,人際關係大都很糟糕
    恰好「人際邊界」這個詞在心理學上有過許多討論,且都是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引發出很多思考,今天我們再次從這個角度出發,梳理一下人際邊界不清,容易越界和被越界的四種現象,供大家參考。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她們為什麼會這樣做呢?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她們的「母性特質」的發展,個體繼承和發展了母親對嬰兒呵護般的心理特質,這與自身小時候的成長環境有密切關係,一般來說成長過程中沒有很好的建立起男性形象的人,很多時候有這種特質。所以說過分熱情有時候並不是什麼好事。
  • 伊公主把自己兒子也寵成了公主,穿異性服飾算不算心理疾病呢?
    那麼今天讓我們來講一下,這種穿異性服飾,打扮成異性的行為在心理學上是如何定義的。心理學上認為這是一種心理問題稱為異裝癖心理,異裝癖心理是指通過穿上異性的服飾會引發自身的興奮和滿足感(不分男女,男性更為常見)。那麼這是一種心理疾病嗎?心理學認為只有在引發痛苦妨礙正常功能,或引發可能導致傷害失業或監禁以及鋌而走險的行為才能被視為一種心理疾病,並因此需要治療。
  • 關注看不見的「傷口」——精神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約10億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礙困擾,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殺而失去生命。有研究結果顯示,排除痴呆,中國六大類精神障礙(心境障礙、焦慮障礙、酒精/藥物使用障礙、精神分裂症及相關精神病性障礙、進食障礙、衝動控制障礙)的患病率達9.3%。
  • 精神異常殺死生母 法院決定強制醫療
    被申請人孫某,1975年生,自1998年開始出現精神異常,先後在河北省沙嶺子精神病院、內蒙古第三人民醫院治療,病情雖稍有控制,但並未治癒。今年4月16日晚上,孫某的母親魏某到其住所看望時,與孫某發生了口角。因天色漸晚,魏某便留宿在孫某處。不曾想,孫某對之前與母親的爭執懷恨在心,趁母親熟睡之時,用銅勺子、水果刀等廚具將其母親打死。
  • 每13人中就有2個精神疾病,為什麼精神障礙的人這麼多?
    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局2018年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精神障礙患者達2億4326萬4千人,總患病率高達17.5%;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超過1600萬人,發病率超過1%,這一數字還在逐年增長。也就是說,約13個人中就有2個人是精神障礙患者。
  • 北京自考「變態心理學」歷年試題匯總(二)
    填空題(每空1分,共25分)  2000下  2001下  16、從心身醫學的觀點出發,心身疾病的發病過程為:緊張刺激——情緒反應——(功能障礙)——細胞疾病——(組織結構改變)。  17、在比內-西蒙智力量表中,智商=(智力年齡MA/實際年齡CA×100)。
  • 寵物知識,狗狗的這5個行為其實是在向你「求救」,尤其是第四種
    寵物知識,狗狗的這5個行為其實是在向你「求救」,尤其是第四種這年頭寵物已經是家家戶戶都有的,那正確的飼養方式跟及時的預防疾病,大家知道嗎?今天大Q哥就來給大家普及一下。發現狗狗有蹭屁股行為時,鏟屎官不妨輕輕的託起狗狗的尾巴,看看它的肛門附近是否有紅腫等其它異常的情況。有時候因為飲食,很容易導致狗狗肛門發炎。而因為發炎引起的不適也就容易導致狗狗喜歡蹭屁股。同時,可能是肛門腺體疾病引起的,直腸的最末部就是肛門腺體,也就是在它肛門的兩側各有一個,在狗狗排便的時候,肛門腺體分泌特殊物質,起到一個相當於潤滑劑的作用。還有可能是因為寄生蟲引起的。
  • 教育心理學:人格氣質類型及特點
    人的氣質是有明顯差異的,這些差異屬於氣質類型的差異。對氣質類型的劃分,有不同的見解,因而形成不同的氣質理論。最早對氣質加以分類並給予細緻的描述,其分類被後人接受認可的,是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對氣質的分類。希波克拉底很早就觀察到人有不同的氣質,他認為人體內有四種體液:血液、黏液、黃膽汁和黑膽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