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是什麼意思,和住持有何不同?什麼樣的僧人有資格擔任堪布?
堪布是藏語音譯,原有三個含義:1.藏傳佛教中佛學知識淵博的僧人,原本相當於一種學位。2.藏傳佛教寺院或各個學院(扎倉)的主持人。3.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僧官名。
我們現在通常所說的堪布,是第二種含義。特別是色達五明佛學院四大堪布的著作在漢地廣泛流傳之後,堪布一詞頻頻出現在人們的視線內。很多人認為堪布相當漢地寺院的住持或方丈,在某種意義上而言,可以這樣說,但實際情況又有所不同。
根據寺院規模大小,堪布可以是一座寺院的主持者,常見於較小規模的寺院和大寺院的屬寺。也可以是寺院下屬學院(扎倉)的主持者。擔任堪布的僧人大都是獲得格西(不一定是拉然巴格西)學位的僧人,也有活佛出任堪布的情況,一般是本扎倉的活佛。較小規模寺院的堪布,相當於漢地寺院的住持,而寺院下屬學院(扎倉)和大寺院屬寺的堪布,在職能和地位上不能和住持相提並論。
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是藏傳佛教歷史上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大師所創立的教派之所以以「格魯」(戒律)命名,本就是大師的宗教主張。宗喀巴大師實行改革後,格魯派建立起一套嚴密的寺院組織機構。隨後被其他教派採納,如今藏區各地各派建立的寺院組織機構大同小異,大的寺院一般喇吉、扎倉和康村三級管理機構組成。
喇吉 全寺的最高管理機構。
扎倉 寺院的二級機構,也就是寺院裡的各大學院。
康村。寺院的第三級機構,一般按僧人家鄉的區域劃分,若干康村組成一個扎倉。
學院制度,是藏傳佛教寺院組織的一大特色。通常在較大規模的藏傳佛教寺院,都會設有學院(藏語稱為扎倉),按學習內容的不同,分為顯宗學院、密宗學院、因明學院、藏醫學院等。學院的標誌,是在大門兩側對稱性聳立有兩個法幢。所以有導遊和講解員會通俗解釋:有兩個柱子的地方,就是一所大學。各學院是僧人入寺之後,按所學不同分別進行學習的機構,整個學院的最高管理者,便是堪布。
大寺院屬寺,可以說就是一個扎倉,其堪布要經上一級寺院的喇吉批准或直接由主寺直接委派。由於只是大寺院的屬寺,寺院在教務、經濟等方面都要聽從主寺的安排,所以這種屬寺的堪布只相當於該寺院的管理者,自然和漢地的住持不同。
堪布對所擔任堪布的寺院或扎倉全面負責。一般設有助手分管經濟、日常作息、資產安排分配等方方面面。由於堪布在學識方面的卓越成就,主要要擔負教法傳授,培養弟子等職責。所以堪布一職也是僧人考取格西學位之後的選擇之一,可以通過擔任堪布晉升至較高地位。也有相當部分格西在考取學位後繼續潛心靜修以求在佛法上的更高造詣。
另外,由於藏傳佛教獨特的活佛傳承制度,大小寺院有著活佛住寺,所以堪布有時候也由活佛出任。活佛有著等級之分,有全寺性質的活佛,也有扎倉一級的活佛。若某一紮倉的堪布一職不由本扎倉活佛出任,會形成活佛和堪布部分職責重疊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