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非到北京每年飛越3.8萬公裡 這種鳥從不曾失約現在卻在消亡

2020-12-03 中國天氣

從南非到北京每年飛越3.8萬公裡 這種鳥從不曾失約現在卻在消亡

2019-04-11 17:26:27 來源: 科技日報  

分享到

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編者按:又到草長鶯飛的煙花三月天了,花鳥相聞,交錯出春的生機與繁茂。近日北京頤和園裡出現了一封告示引起大家關注。

告示中提到的北京雨燕,是種唯一以「北京」冠名的鳥類,每年3月底4月初,從非洲一路東行,跨越數萬公裡,來北京繁衍哺育後代,從未錯失帝都的春天。但如今,隨著古建築的減少,北京雨燕正逐漸消失在公眾視野。

而頤和園廓如亭正是為數不多的北京雨燕最佳棲息地。這裡開闊高大,在亭頂部椽梁的縫隙間密集分布著近百個北京雨燕的巢。

「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一直飛,飛累了就睡在風裡,這種鳥一輩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死亡的時候。」《阿飛正傳》中的這句臺詞哀戚動人,令人難忘。

雨燕就是現實生活中最接近「無腳鳥」的一種。雨燕屬的學名apus就來自於希臘語的apous,意為「無腳的」。其實,它當然有腳,但四趾向前的特殊構造使其無法抓握,因此除了築巢生產育雛以外,它的一生幾乎都處在飛翔中。或許正是這種一生展翅不落地的特質,讓它被如此命名。

不同於「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通家燕,雨燕形體更大,羽毛黑褐色,胸腹部有白色細縱紋。它翅膀狹長,單翼的長度幾乎相當於體長的兩倍,飛在天上就像掛了兩把鐮刀。相比於飛行時尾巴總是剪刀狀張著的家燕,雨燕的尾巴在飛行時總是收成一束,只有在需要調整方向時才打開。因此它飛得高、飛得遠、速度還極快,每小時可達110公裡,是鳥類中不折不扣的「飛行家」。

隸屬於雨燕目雨燕科的北京雨燕又有著更加特別的光環——它在北京首次被發現,由此得名。1870年,英國博物學家羅伯特·斯溫侯在北京採集到第一隻雨燕標本,將其拉丁學名命名為Apus apus pekinensis,即普通雨燕北京亞種。就像名字一樣,北京雨燕生活在這座古老的城市,俯瞰著歷史的滄桑變遷。

為什麼會是北京?和這座城市的歷史分不開。作為歷朝歷代的古老都城,北京有著其他小城市沒有的高大建築群——它們是最適於雨燕築巢的地方。每年3月底,雨燕飛抵這裡,繁殖、育雛,再於當年8月初離開,前往南方過冬。在頤和園、雍和宮、天壇、前門等地的高大古建築物上,它們築巢繁衍。清晨日暮時分,大片雨燕傾巢而出,與飛簷翹角、雕梁畫柱相映成趣,成為古老京城的標誌景觀。


(圖片來源:北京市正陽門管理處官方微博)

但近些年,北京雨燕僅剩幾千隻的新聞總是不時現諸報端。這種和北京城相伴相生的物種、北京奧運會吉祥物「妮妮」的原型越來越不常見了。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負責人介紹,北京雨燕的數量一直沒有確定的說法。一方面,之前並沒有進行過北京雨燕的整體數量調查,另一方面,調查手段、技術手段、時間段和觀測地點的選擇都會影響調查的結果,採取不同方式調查出的數據差異很大。

比較常見的說法是伴隨北京城市化腳步的加快,很多古老建築消失不見,北京雨燕找不到適宜的落腳地,因而數量越來越少。但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調查發現,北京雨燕在現代建築中的分布也很多,只要樓體夠高、有屋簷結構,雨燕就可以築巢,它們正在適應城市的變遷。城市化的腳步不可逆,但改善影響雨燕生活環境的人為因素,比如人工綠化、懸掛巢穴、提供食物等,有助於其種群數量的增加。

很多野生動物屬於環境指示物種,比如青蛙的數量可以反映水體健康狀況,雨燕也是如此。它以昆蟲為主要食物,雨燕多說明昆蟲多,昆蟲多說明基礎生物量多,物種多樣性變好。

北京有四百八十種左右的鳥類,數量之多在全世界的首都中屈指可數。飛翔的生靈們是這座城市的重要成員,需要用心守護。2015年,中國觀鳥會調查過,佩戴他們定位儀的13隻北京雨燕一路飛到了南非越冬,又在次年三月循相似路線返回北京頤和園繁殖。遷徙路線單程距離超過1.6萬公裡,全年遷徙距離約為3.8萬公裡,不愧「飛行家」名號。北京雨燕年年往返,不曾失約於古老皇城的春天。(作者:崔野 轉自:科普中國)

查天氣 關注 「中國天氣網」 微信公眾號、「天氣管家」APP安卓版

相關焦點

  • 北京唯一一隻背負著追蹤器的杜鵑鳥 兩年如何飛翔50000公裡
    兩年飛行超過5萬公裡飛飛名叫Flappy,是一隻常見的杜鵑鳥。2016年5月,它和另外4隻杜鵑鳥的體內被裝上了跟蹤器,用來追蹤和研究杜鵑的遷徙路徑。隨後兩年,追蹤器傳回的數據和路線讓人們震驚:它們小小的身體裡竟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 北京的雨燕飛去了哪裡
    「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一直飛,飛累了就睡在風裡,這種鳥一輩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死亡的時候。」《阿飛正傳》中的這句臺詞哀戚動人,令人難忘。雨燕就是現實生活中最接近「無腳鳥」的一種。或許正是這種一生展翅不落地的特質,讓它被如此命名。不同於「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家燕,雨燕形體更大,羽毛黑褐色,胸腹部有白色細縱紋。它翅膀狹長,單翼的長度幾乎相當於體長的兩倍,飛在天上就像掛了兩把鐮刀。相比於飛行時尾巴總是剪刀狀張著的家燕,雨燕的尾巴在飛行時總是收成一束,只有在需要調整方向時才打開。因此它飛得高、飛得遠、速度還極快,每小時可達110公裡,是鳥類中不折不扣的「飛行家」。
  • 克羅埃西亞最美愛情鸛鳥每年飛越16000公裡只為再次見到你
    每年,所有關注這對情侶鳥的網友,會擠在屏幕前透過Stjepan Voki大叔設立的直播頻道,等待Klepetan與Malena的團圓。雖然不能飛行,但是這隻名為「Malena」的鳥,從小被克羅埃西亞善良的大叔Stjepan Voki收養,他的車就是這隻鳥的翅膀,載著它到處遊玩。
  • 杜鵑鳥每次遷徙要飛多遠?美媒:從北京飛到非洲
    「牽掛著一隻飛越大洋或沙漠的小鳥,是一種特別的感覺。」但是要追蹤杜鵑鳥,必須先誘捕它。大杜鵑以自私自利、愛佔便宜聞名。鳥媽媽會把自己的蛋放到更小的鳥的巢裡,讓別人給自己養孩子。這種鳥以蛆、毛毛蟲和其他類似的軟體昆蟲為食。英國和中國的鳥類團體決定研究在北京附近發現的兩個杜鵑鳥亞種,因為它們在冬天的避寒之地一直是個謎。
  • 從五萬隻減到三千隻 我們拿什麼留住北京雨燕(圖)
    一隻燕子一夏天  吃掉50萬隻蟲  北京雨燕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妮妮」的原型,它與北京有著不可割捨的文化聯繫。1870年,英國人溫斯侯在北京第一次採到其標本,因此這種鳥被命名為「北京雨燕」。「歷史上,北京都是雨燕的棲息地。這讓燕子在古代被稱為『燕國』的北京,更顯得親切。」
  • 愛鳥狂人8年背40餘斤裝備行近萬公裡追拍百鳥圖
    愛鳥狂人8年背40餘斤裝備行近萬公裡追拍百鳥圖 2017-04-10 10:45:41來源:生活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高辰
  • 飛行了1.2萬公裡!這隻鳥被譽為「噴氣式戰鬥機」
    英媒稱,研究人員發現,一隻據說擁有類似於「噴氣式戰鬥機」的空氣動力學構造的鳥兒從阿拉斯加一口氣飛到了紐西蘭,飛行距離超過1.2萬公裡(約合7500英裡),創造了鳥類不間斷飛行的新世界紀錄。這是一同離開阿拉斯加的四隻鳥之一,此前兩個月它們在阿拉斯加泥灘上以蛤蚌和蟲子為食。離開阿拉斯加後,這些鳥飛越阿留申群島向南進入太平洋。據信此次旅程因為強勁的東風而有所延長,強風將它們吹向澳大利亞。衛星記錄的點對點飛行距離為12854公裡。
  • Top5 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有些每年都能飛越珠穆朗瑪峰
    現在一架普通的民航客機,通常都在幾千米至一萬米左右的高空飛行,但是你知道嗎?有些鳥類居然也可以達到這樣的飛行高度,本期視頻將要介紹的就是世界上飛得最高的5種鳥類!到了冬天,遷徙就成了它們的首要任務,大天鵝就會以6~20隻的小群體飛到丹麥、德國和英國。
  • 到現在才知道,世界上現生的鳥類共有9000餘種
    最小的鳥和最小的鳥卵 許多人都知道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類,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十分準確,因為全世界的蜂鳥有315種左右,分布於從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到南美洲的麥哲倫海峽,以及其間的眾多島嶼上。它們的體形差異也很大,最大的巨蜂鳥體長達21.5釐米,當然不能說它是世界上最小的鳥了。
  • 鯨魚每年行進25000公裡?盤點進行超長遷徙距離的10種動物
    例如,在春天的時候,一群馴鹿的數量可以達到5萬到50萬之間,但是,到了秋天,這個數量就會減少。在7月到8月的繁殖季節結束時,這些鳥會分散到世界各地的冬季庇護所。這也就意味著,不同的這種鳥類之間的飛行路線有可能是大不相同的。其中一種到達瓦登海附近過冬的斑尾塍鷸,其行程就可以達到約1.1萬公裡。經過實驗還發現,其中一些能夠以每小時56公裡的速度飛行一周以上,而且不需要停下來吃東西、睡覺或喝水。
  • 南非旅遊不只有陸上遊獵 還有海下巡遊
    實際上,南非的海洋巡遊同樣精彩。從瘋狂刺激的鯊籠潛水到無比震撼的觀鯨之旅,從宏偉壯觀的沙丁魚大遷徙到可愛萬分的海豚群遊,從憨態可掬的非洲企鵝到數目繁多的南非海鳥,南非的海洋巡遊並不亞於陸上遊獵。  邂逅沙丁魚大遷徙  厄加勒斯角是非洲大陸的最南端,每年5月,10億計的沙丁魚就從厄加勒斯淺灘出發,沿著南非東岸向北遷徙,並在6月、7月份準時到達德班附近的北部海域,路線長度超過1000公裡。從大洋表面可以清晰看到遷徙的沙丁魚群,通常有7公裡長、1.5公裡寬、魚群深度30米。
  • 「媽媽我要去南非」——企鵝寶寶的新年願望
    ——2012南非之旅企鵝不是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南極島上嗎?南非這種全年平均在10度以上的熱帶草原氣候怎麼會有企鵝呢?這要從很久以前說起。很久以前,生活在南極的企鵝寶寶接到一張傳單:湛藍的天空,蔚藍的海洋,金色的陽光,斑斕的鮮花……企鵝寶寶瞬間迷戀上了那地方。
  • 為了更好地重逢,南非等你!
    每年的10月至次年3月,大量的水氣在遇桌山後上升至山頂,再在冷空氣的作用下形成了壯觀的雲團,就好似一整塊桌布將整個桌山覆蓋起來,非常壯美。南非擁有許多國家公園和私人野生動物保護區,其中人氣最高的則要屬非洲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克魯格國家公園。克魯格國家公園佔地約2萬平方千米,有著品種繁多的野生動物,其種類和數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 異地戀16年,每年跨越10000多公裡相見,這樣的童話愛情不僅屬於人類...
    但今天要說的愛情故事 卻發生在兩隻鳥之間...在克羅埃西亞的一個小鎮,那裡風景優美,環境適宜,有著許許多多原生態的湖泊和叢林。其中,經常成雙成對出現的白鸛也是這裡的常駐民之一。白鸛是一種非常長壽的鳥類,世界紀錄所記載最長壽的白鸛是39歲。
  • 什麼樣的人適合去南非旅遊?
    總覺得有些遺憾特別是這四種人最適合從庸常的日常中解脫出來去南非來一場自由的旅遊愛玩的人真正高級玩家才知道南非到底有多好玩!3000公裡的海岸線廣袤的動物園、壯觀的高山峽谷,南非的玩點,海陸空應有盡有!從陸上Safari看野生動物釣魚、漂流、徒手攀巖玩滑索,蹦極,划艇登山徒步、野外露營坐非洲之傲火車遊南非乘遊艇出海觀鯨南非好玩的事情實在數不勝數!
  • 「彩虹之國」南非旅遊業發展的現狀
    南非外國遊客人數在1966-1989的20多年間一直保持著每年不到100萬人次的水平。而到了1990-1994,遊客人數方面有了迅猛發展,從100萬一下增至400萬。2004年,南非旅遊業產值達到156億美元,佔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7.4%。與此同時,旅遊業給當時擁有4600萬人口的南非創造了120萬個就業機會。預計到2010年,旅遊業從業人數將達120萬人。
  • 南非旅遊攻略|騎行南非西開普省一條740公裡的線路,讓你玩轉南非
    南非的西開普省是整個南非最美麗的省份之一。這地區的有大多數遊客都知道的風景秀麗的花園大道,但大家通常都是自駕,沿著N2高速公路行駛。儘管自駕是體驗南非沿海地區的好方法,但是現在有了探索該省得更好的方法,那就是騎行山地自行車穿越這條740公裡的線路,這裡的公路路況還行,中途有很多休息點,約上朋友一起騎行現在是行走這條線路的最好方式。這條線路的起點是從西開普省Stellenbosch鎮開始,到Plettenberg灣之間結束。
  • 湘潭男子8年行程1.3萬餘公裡,拆除鳥網300多張,解救鳥兒40多隻
    戴海斌和志願者在湘潭縣射埠鎮、易俗河鎮開展護鳥行動,拆除鳥網 20 副。(記者 廖豔霞 攝)8年行程 1.3萬餘公裡,上山下鄉,拆樁卸網只為守護聲聲鳥鳴為了守護聲聲鳥鳴,自幼對鳥兒有著別樣情懷的戴海斌,近 8 年行程 1.3 萬餘公裡,足跡遍布湘潭市各個鄉鎮,拆除鳥網 300 多張,解救鳥兒 40 多隻。戴海斌出生在雨湖區萬樓街道富強村,自小就喜歡去河邊、草地、山林,看鶯飛草長,聽鳥兒啼鳴。
  • 山東長島8萬隻猛禽戴上「身份證」
    他們是長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環志中心站的工作人員,每年這個時節都要吃住在山上,重複著相同的工作。   31年間,有8萬餘只猛禽在這裡戴上環志,留下彌足珍貴的遷徙信息。   經東南沿海遷徙的猛禽,大多在俄羅斯、大小興安嶺等地繁殖   歷數國內的鳥類環志基地,以猛禽為主的,唯此一家。得天獨厚的區位,造就了長島作為候鳥遷徙「驛站」的稟賦。
  • 珠穆朗瑪峰被稱為「鳥類無法飛越的山峰」,但卻有一個物種是例外
    由於喜馬拉雅山脈如此的險峻,所以很多人將喜馬拉雅稱為「鳥類無法飛越的山峰」。但是卻有一個物種是例外,有一種鳥還真的能飛過喜馬拉雅,飛過珠峰,它便是蓑羽鶴。這個物種便是蓑羽鶴,不知道各位小夥伴都沒有聽過呢?蓑羽鶴每年不遠萬裡從中國或者俄羅斯遷徙去印度,在那裡過冬,來年在飛回。喜馬拉雅山脈綿延2400多公裡,橫貫亞洲。大家都知道喜馬拉雅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海拔有將近9000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