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品要上市了,先在網絡上做個推廣?別急,先緩緩!看看您的產品有沒有做好專利保護吧!大家都知道,古時作戰講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今,在商戰中,也一定要牢記「產品未動,專利先行」。不信,您就看看智周智慧財產權給您收集整理的這些案例吧!
提前發布新產品,被訴賠償100萬
2017年3月17日雷某申請了「瓶子」專利,於2017年7月28日獲得專利授權。
四川德陽某食品公司為了宣傳新品發布會,在「易企秀」上製作了《邀請函》,詳細介紹了其飲品即將發布的全新飲料系列產品,其中公開的產品整體形狀與雷某申請的專利產品一致。2017年3月15日,有公眾在微信平臺上轉發該《邀請函》,早於雷某申請專利的日期。雷某認為該公司生產、銷售侵犯其專利權的產品,要求該公司停止侵權行為並賠償100萬元人民幣。
花80萬元買自家研製的專利技術
某洗衣機製造商為解決洗衣機降低噪音,提高揉洗效率問題,組織科研力量,對其機械傳動機構加以改進,研製出新的傳動部件,但由於其科研主管人員缺乏專利保護意識,未及時將其技術創新成果申請專利。此後,該技術成果在無意間被一外聘職員所了解和掌握,這個精明的外聘職員將其技術成果以個人名義搶先申請了專利,隨後辭職離去。
就在該廠商新產品研發工作完畢,新產品即將上市之時,卻接到了專利侵權警告書,警告書是那個已辭職的外聘員工寫的,他要求該廠商支付其專利費300萬元,方可使用「本該屬於廠商自己」的新技術,否則將與之對簿公堂。該廠商苦於沒有研發過程記錄,缺乏能夠證明其先期投入新品研製並做好生產準備的必要證據,遂不敢直接應戰,只得私下協商,以支付對方80萬元專利許可使用費的方式達成協議。花80萬元買自家研製的專利技術,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提前布局形成專利優勢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成立剛一年就成功研發出ALPD雷射顯示技術,並申請了原創基礎專利。在成立之後的6年多時間裡,光峰科技積極研發核心技術。在推出大規模產品之前的2011和2012年,就對其專利進行了布局,專利申請量分別為162件和158件。此後才開始陸續推出布局專利的雷射等系列產品。可以說光峰科技的具有預見性的專利先行布局策略為其後來的專利競爭埋下伏筆。
卡西歐公司是日本老牌世界級企業,其在手錶、電子樂器、計算器、電子教育和移動商務解決方案等方面的技術創新和專利布局卓有成效。卡西歐與光峰科技此前曾因專利糾紛針鋒相對,自2014年起,兩者之間發生了多起發明專利侵權訴訟案件。今年2月,光峰科技與卡西歐公司的相關專利侵權訴訟在北京開庭。此後沒多久,就傳出雙方達成和解協議。
成立不到15年的光峰科技對抗日本老牌世界級企業,能取得全面和解,證明了技術先進、保護得當的專利是可以用來「以小博大」「後發制人」的有效武器。同時,這也說明提前申請專利是服務於企業的商業利益和目的的,專利布局策略的合理靈活運用對企業非常重要,專利的提前布局、進攻和防禦諸多手段的運用和協調配合,終歸要用於實現或服務企業的商業目的。
前車之鑑,再次提醒大家,產品未發,專利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