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這1件事不要做,因果真實不虛!果報無法承受

2021-01-10 淨慧梵行

我們在學佛的道路上,需要正確的指導與方向,如果沒有善知識或是正知正見的引導,很容易就會走入歧途而不自知。而在家學佛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為身旁缺乏學佛的環境,又無法時時親近出家師父以及善知識,所以很多人就被對佛法一知半解的人,帶到溝裡去了。

因為這個原因,作者也非常希望大家可以不僅僅在網上通過觀看一些「類佛學」的文章,而了解佛法。更要常常去寺院當中,與寺院的常住師父以及居士護法們多多交流,如果有機會在寺院做段時間義工更是非常好的選擇。今天我們來講一個因為對佛法教義不懂,而遭受到輪迴惡道的受報故事。

我們都知道,在民間常常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叫做「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因為這句話的流傳,導致很多人認為只要心中有佛,就不需要持戒,更不需要在意佛教的規矩,只要心中有佛就好了,可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轉世成牛》

在梁武帝時期,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聖僧,這位僧人人們都稱其為志公和尚。因為志公和尚有著非常高的修為,所以一直都是梁武帝身邊的國師。

而在佛法興盛的梁武帝時期,除了志公和尚,還有一位僧人也受到了皇室的追捧。皇后受梁武帝學佛的影響,自己也拜了一位名叫雲光的和尚為師。

而這位雲光和尚與聖僧志公和尚不同,他不僅不守戒律,還經常在公開場合吃肉喝酒。有一天,皇后邀請雲光和尚前來皇宮講法,雲光和尚在用齋時,又是酒肉一頓。

志公和尚看到後,便問他:「您出家是為了什麼?既然現在已經現了出家相,為什麼不持戒修行,好好的了生脫死?您現在既然為皇后講經說法,就應該莊重自我,為何要喝酒吃肉?」

雲光和尚聽到了志公國師的疑問後,回答說:「我不齋而齋、食而非食也。」雲光和尚意思是說,我時時刻刻都在應齋之中,你看到我現在吃肉喝酒,其實對於我而言,並沒有這麼一個吃肉喝酒的事情。

這句話其背後的意思就是告訴志公國師:我已經證得了聖果,時時都有天人眾生在供養我,而我因為證得了聖果,所以吃這些東西其實是跟沒吃一樣的,所以我不需要持戒。

後來雲光和尚去世後,因為自身的福報消盡轉世成為了一頭牛。有一天志公和尚為梁武帝說法來到了一個地方,看到了這隻雲光和尚轉世的牛在拖著一輛沉重的車子,於是就叫他的名字:「雲光!」

這頭牛聽到了自己過往的名字後,立刻抬頭看向志公和尚。志公和尚對他說:「你現在為何不向大家宣說「洩而非洩」的道理了呢?「這頭牛頓時淚如雨下,觸梨自盡,志公和尚當下就為他超度。

而雲光和尚就是因為自己沒有證得聖果,而宣稱自己證得了聖果,犯下諸多的戒律,最終淪為了畜生道。

故事感悟

當你看完這個故事後有何感想?你想知道「酒肉穿腸過,佛主心中留」後來面的話嗎?其實我們常常聽到了這只是半句話,剩下來的後半句話,才是濟公和尚告訴人們的真相。這首完整的偈子是這樣的:「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墮魔道。」

我們都知道濟公是因為證得羅漢果位的聖人,而濟公和尚卻從來不對外宣稱自己證得了什麼聖果。但濟公和尚為了慈悲度化眾生,故意裝作瘋瘋癲癲的樣子,吃肉喝酒不守戒律了的樣子,讓人們輕視他,忽視他實際擁有的種種神通廣大的能力與諸多的神跡,從而更好的運用自己的力量來度化幫助眾生。

而實際上,濟公和尚擁有著把煮熟的鴿子吃到肚子裡後,吐出一個活生生的鴿子的神 通。所以,濟公聖僧才會用這樣看似在吃肉喝酒,其實根本沒有這個實相的能力來掩飾自己的度化眾生時使用的神 通(佛陀規定弟子不許在世人面前展露神 通),這種才是真正的菩薩精神,證得了果位後的慈悲境界。

而作為我們這些凡夫,千萬不要以為濟公和尚這麼做,自己就能這麼做了。如果是一個持戒的學佛居士,就一定要老老實實的持好戒律,在自己沒有濟公和尚把熟食變成活物的能力前,就不要為自己種下三惡道的種子了。

邪淫後的面相有多可怕?人人都能看出來,請及時止損,彌補過失!

佛教:福報大的人,臉上會有這3種特徵,看看你有嗎?

你對佛教了解多少?佛教護法中,也存在吃人喝血的怪物

相關焦點

  • 這三件事告訴你,因果真實不虛!
    在當下有很多人其實並不相信因果?為什麼?因為他們覺得行善也好,作惡也罷這皆是需要我們自己去做的,而並非馬上就得到,況且「因果」這東西在他們心中,覺得是不存在的,因為摸不到,看不著。反而更喜歡那些「無中生有」的東西,譬如躺著就能有錢進帳,不動手,不動腦就能想啥來啥,喜歡這些「痴人說夢」的東西。但因果,並非你看不到,他就不存在,這三件事告訴你,因果真實不虛!一、父母之愛。
  • 佛教故事:因果不虛 報應不爽
    人們因為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對於因果的認識普遍還停留在儒家的思想上,總是覺得現世的善因,就應該現世擁有善果。而現世的惡因,同樣也該在現世得到惡果的報應。所以當我看到了好人沒有得到好報,可是壞人卻可以一世逍遙的時候,就會對於因果報應產生極大的懷疑,甚至因此產生邪見。
  • 老和尚本該一死,卻被神人託夢,躲過生死劫,因果真實,果報不虛
    因果是真實不虛的,我們應該深信不疑。因為很多時候,當我們在行善後,雖然沒有看到福及時地到來,但是災難卻已經在無意之間消失了;雖然我們作惡後,並沒有及時地承受苦果,但是福德卻已經遠離。正是因為福德一直在隨著善惡因果增長減損,所以古人才說道「行善如春園之草,雖不見其長,卻日有所增;作惡如磨刀之石,雖不見其損,卻日遊所消。」
  • 佛說,萬事皆有因果,這四件事一定不要做!
    學佛的人都知道要以因果為學修基礎,因果是這世間最公平的裁判。佛門裡有句話叫作「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所謂命運都是我們自身因果業力的感召,隨業流轉,自己造什麼因,將來就要承受什麼樣的果報。
  • 佛教:最消耗福報的4件事,不要再做了,果報不饒人!
    佛家常說一句話: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世上的任何事皆不離因果,如那句偈語所說:起心動念皆是因,當下所受皆是果。我們當下的所有遭遇都是自身因果業報的顯現,並非無緣無故。《太上感應篇》裡也講: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 因果報應真實不虛,這2個真實故事,告訴你邪淫的下場
    我們的文化中經常講到因果,「因果」這個詞並不是佛教的一家之言。幾乎在所以的傳統文化中都有講到這個觀念。儒家這麼說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一個懂得積德行善的家族必定子孫延綿、福氣不斷;而一個經常作惡的人,一定會敗壞家風,使得家族提起衰敗。
  • 因果不饒人,這2類靈氣動物,不要傷害,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每個人一生的吉兇禍福,都是自己的言行舉止所感召來的,所以想要人生事業順暢,家庭吉祥,積德向善就是最有效的方式,因為又因必有果,我們與人為善,將來所遇到的事也都是善的。行善的前提,先做到不去作惡,不然就像往有洞的桶裡注水一樣,一邊積福,一邊折福。行善就要做到佛教的五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 佛說三世因果,這四種因果都是現世報,真實不虛
    佛教中有個故事:有個法師到一戶人家去做法事,到了吃飯的時候,這家的女主人盛飯的時候,不小心把大米做成的乾飯灑在地上了,女主人為了不浪費糧食,又把掉在地上的米飯捧起來重新盛到碗裡,端給法師吃,這個法師覺得這戶人家供養的齋飯不乾淨,就推辭說自己不餓,起身離開了這戶人家。
  • 民間故事:惡狗咬人,竟與前世有關,因果真實不虛,果報不可小視
    民間有這樣一句話,叫做:「仇人見分外眼紅」,這說的就是互相之間結下梁子和惡緣的人,見面很容易就會再起糾紛。雖然佛家常常忠告人們:「冤冤相報何時了」,但是人們就是很難放下仇恨和解。在生活中,除了人們互相之間確實有過過節,成為了仇人外;還有一些明明沒有什麼接觸,但是看到對方就是會生出討厭和厭煩的心,這又是因為什麼原因呢?看完這個民間故事,你就會明白這一切,都是因果。民間故事:惡狗咬人,竟與前世有關,因果真實不虛,果報不可小視,告訴你答案。犬來索命在國民期間的無錫,有一位農民,名叫陸雙喜,在城北某人家做傭人。
  • 120歲高僧開示:事事皆因果,想要命好福深,這三件事需做好!
    朋友還說:「人和人交往也是如此,有的認識了也就認識了,不認識的就算你去花錢送禮,他人也不一定會認識你。」朋友雖不信佛,但一輩子也沒做多少惡事,反而有時候會拿出點錢財,做善事和供養三寶。所以一生雖無大富,但也沒有大災大禍。朋友既然談及此事,我對他講,對也不對。為何呢?因為虛雲老和尚曾說,佛陀講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歸納在三藏十二部中。
  • 因果循環,報應不爽,這5件事最損陰德,萬萬不可為
    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因果對一切眾生平等。佛教認為,萬事講究因緣和合,一切都是你自己起心動念所造,有什麼因,就必然造就什麼樣的果報。因此,要想收穫福報、庇佑子孫就要多積德行善。有很多網友在後臺提出疑問:積德行善為何還要分陽善陰德?
  • 佛教:這五件事,最積陰德,要多做!
    佛教乃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思想文化已深入人心,為很多人信受。佛教倡導的就是因果循環之理,佛說一切皆是因果。你種下了什麼樣的因,將來就要承受什麼樣的果報。一一對應,絲毫不差。想要福報滿滿,智慧增長,那就一定要多多行善積德,修福修慧。
  • 佛教:這2種動物不能吃!因果真實,果報明顯,請快快改正
    在佛教的五戒中,雖然並沒有說不能吃肉,只是設立了「不殺生」戒。但是慈悲為懷的學佛人還是勸導我們少吃肉為妙。因為持不殺生戒,一是為了不讓我們種下惡的因果;二也是為了培養我們的慈悲心,積極地與眾生結下善緣。
  • 佛教:因果報應,這2件事最好不要「破戒」,如破可以這樣補救
    導語佛教很是相信因果報應這件事情,而關於因果報應,小編想跟各位朋友們分享的是佛門裡面的一首偈語:假使千百劫,所做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有一些人不信因果報應這件事情,覺得自己無論是起了壞心,還是動了惡念,都不會得到該有的惡果,就認為做壞事並沒有多大的事情,並且認為這是無關緊要的事。
  • 佛說:一切福禍得失,皆是因果!
    不論你是否有宗教信仰,你都應該明白世間有一個最真實的法則,那便是因果。何為因果?往小處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什麼因結什麼果,真實不虛。世間萬物皆循此法則,概莫能外。當一個人明白了因果,他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抱怨和牢騷,也就沒有什麼想不通的事。
  • 佛教:十件「積陰德」的事,做得越多,福報越大!
    所謂「積陰德」就是不被人知道的功德,我們在行善積德時,有了善行千萬不要到處宣揚,最好偷偷去積德積福,不要讓人知道你的善行,這樣就能積陰德。這十件「積陰德」的事,你做得越多,福報就越大,為了自己跟自己的家人,一定要盡力去做。第一件事:孝順父母。
  • 佛教:禍從口出,這2種話不要亂講,因果報應太大!
    禍從口出,有些話我們能說,有些話不要亂說,因為說了不該說的話,因果報應太大。佛教認為:口為禍福之門,一切福禍吉兇,都跟說話有關。古人常說: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佛教也經常告誡眾生,要少說妄語、惡語、兩舌的話,經常說這些話會有因果報應,如果你相信因果,就要學會謹言慎行。
  • 如果你信佛,這四條因果報應,一定要知道!
    佛教認為,世間萬事都離不開因果,有其因必有其果。佛法認為,我們現在所承受的,正是過去行為帶來的結果,而我們未來要承受的,正是此刻的行為導致的結果。所以佛教說:「欲知過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
  • 因緣果報6條,真實不虛!
    這就是因緣果報,種下了什麼因,就要接受什麼果。正所謂「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不要在生活之中埋怨沒有福報,也不要在生活之中抱怨求佛不靈。為何?因為抱怨並不能夠讓你種下這個因,而沒有這個因,你在怎麼去抱怨和埋怨也得不到「福報」。何不換種思路,抓緊當下來之不易的人身去種下善因,如此才能得到善果。因緣果報6條,真實不虛!
  • 上座部佛教看現世報
    由於沒有獲得重複緣的支助,它所造的業也是最弱,所以它只能在今生帶來果報」。尊者舉例說:「經常行善積德,能給中年和晚年帶來很多福報;古語有訓『多行不義必自斃』,若經常為非作歹,做不仁不義的事情,甚至還沒有到中年或晚年的時候就產生不好的果報。這些是現法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