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信佛,這四條因果報應,一定要知道!

2021-01-12 聖度文化

佛教認為,世間萬事都離不開因果,有其因必有其果。佛法認為,我們現在所承受的,正是過去行為帶來的結果,而我們未來要承受的,正是此刻的行為導致的結果。

所以佛教說:「欲知過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世間的因果,是真實不虛客觀存在的,如果你信佛,這四條因果報應一定要知道,對今後的生活有益處。

第一條:喜歡布施錢財是因,大富大貴是果。

佛教認為,財富都是從布施當中得來,布施是因,你布施財富就會獲得財富,布施佛法,就會獲得智慧,總是你布施什麼,就會得到什麼。佛經上有一個比喻: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這也是在說世間因果,真實不虛的道理。作惡的人,就好像對著天空吐口水,口水還會回到自己身上,這就是惡有惡報。

如果你去行善積德,布施出去的財富,不會消失,同樣也還會回到自己身上。這就是善有善報。

第二條:喜歡殺生是因,短命折壽是果。

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人壽命很長,且能獲得善終,而有人壽命很短,且不得善終,這其實不是平白無故的,而是有因有果的。佛法認為,經常殺生造惡業的人,就會得到短命折壽的果報,而經常放生護生的人,未來就會獲得長壽的善報。

佛教認為,因果不能只看短短的一生,而是要看三世或是無數劫,很多人生下來還沒有造惡業,就夭折的也有很多,這其實是過去的惡因導致的惡果,所以,要想將來有福可享,現在就要多造善業,多放生積德才行。

第三條:喜歡邪淫是因,諸事不順是果。

做這件事會導致你諸事不順,工作不順利,家庭不幸福,身體不健康等等,還有很多種禍事,都是這件事帶來的結果。

第四條:喜歡知足是因,幸福快樂是果。

快樂和痛苦如果是一個結果,那必然會有一個原因,這個原因就看你是知足常樂,還是貪得無厭。知足的人,快樂就會越來越多,貪心太重的人,煩惱和痛苦就會越來越多。

貪得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要想生活得幸福快樂更多一些,就要學會知足,知足不是消極的,而是積極去爭取,不求得到也不怕失去,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感恩閱讀與分享。

相關焦點

  • 如果你信佛,請不要傷害這4種人,因果報應很大!
    我回復他四個字:諸法皆空,因果不空。一切法皆為空相,但唯有因果時刻存在,隨業流轉,時刻影響和改變著人的命運福禍。我們信佛,不是要迷信佛菩薩的神通,不是要功利性地求佛菩薩保佑,那是愚痴、是迷信。信佛,信的是因果,種什麼因、結什麼果,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 佛教:佛前上供水果,有4條不成文「規矩」,一定要知道!
    大多數信佛的人,都會在家中擺佛堂,相較於寺廟的佛堂,雖然小了很多,但是卻十分方便,可以每天祭拜。為了表達對佛祖的信奉,人們都會擺上供品,寺廟中是由僧人擺放的,自己就不必在意,可是當在自己家中擺佛堂時,一定要知道上供水果的這四條""禁忌"1, 破損的水果不可以擺"花開結果"照應了因果關係,而"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則照應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 如果你信佛,悟透這2句話背後的深意,對你有莫大的好處
    這句話告訴我們這世間萬物都在無窮無盡的因果之中,有因就有果,善有善果惡有惡果。佛教的本質講的也是因果,信佛的人就一定要信因果。很多人知道因果,但卻不知道因果報應是如何產生。覺得自己做了許多善事卻還在受苦,而有些人沒做什麼善事卻天天享福,因此而對佛教的因果之道產生疑惑。其實佛說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 如果你信佛,這4種人,千萬不可傷害,因果報應很大!
    所以說假如你信佛,有四種人,千萬不可出言毀謗,乃至起一切歹心企圖傷害他們,因為因果報應會很大。第一種,常懷慚愧心,求懺悔的人。祖師云:「我慢高山,不容法水。」作為凡夫俗子,我們總自以為是,覺得自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自己全對,別人全錯。而有修為的人,則常懷慚愧心,時時向眾生懺悔自己的過錯。譬如,淨宗印光大師自稱「慚愧僧」,他見眾生都是菩薩,唯獨「光是凡夫」。
  • 這5種話,儘量不要說,因果報應太大了!
    佛家認為,世間的因果報應,是真實不虛的,如果不小心說了不該說的話,就會承受果報。我們如果了解了改變因果的原理,就可以知道如何做才能逐步改善目前我們所處的境遇,讓自己的果報越來越好。當然改變因果還是有訣竅的,如果我們不知道怎樣巧妙地改善因果,那麼可能會導致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改變因果,就是增加善緣、善因。造作善業。
  • 佛學:如果你也信佛,遇到這3種人,千萬不要傷害,會有報應
    每一個生活在婆娑世間的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信仰,沒有信仰的人就像是行屍走肉一般,迷迷糊糊地走一遭,又一知半解的離去,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收貨什麼。佛也不強求人們去信仰它,它只是慈悲地看向人間,不評判任何,也不做任何的解釋,只有當你走進佛法,才會知道佛的慈悲。因果報應是佛學中常常提到的,因緣起,因緣滅,得到和失去都是因為因果報應。
  • 如果你信佛,有三種人,不要去傷害,因果報應太大!
    當果已經定下,其實就無需太過畏懼,兵來將擋就行,但是因由初顯則不然,我們無法預料會有怎樣的果出現,所以我們要對因果懷有敬畏。如若你相信佛家的因果之說,就不要傷害這三種人,引起的因果報應太大!行善之人時常給人搭把手的人,在周圍會很有人望,如果你和他產生爭執,就容易引起眾怒。
  • 佛教:禍從口出,這2種話不要亂講,因果報應太大!
    禍從口出,有些話我們能說,有些話不要亂說,因為說了不該說的話,因果報應太大。佛教認為:口為禍福之門,一切福禍吉兇,都跟說話有關。古人常說: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佛教也經常告誡眾生,要少說妄語、惡語、兩舌的話,經常說這些話會有因果報應,如果你相信因果,就要學會謹言慎行。
  • 佛前供水果,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為什麼要供這些東西?供這些東西,佛菩薩會食用嗎?相信很多人有此疑惑。其實,佛前所供物品,是為了培養眾生的布施心,以此修養功德。所供物品,佛菩薩是不會食用的,所以我們不要妄想著以此與佛菩薩做交易,而得到佛菩薩的額外加持,這是妄想,也是迷信。不論我們供養什麼,重在於發心,心地善良慈悲,哪怕不供養任何東西,也無礙,只要用心恭敬,皆功不唐捐。
  • 佛教:信佛後,身上出現這3大「徵兆」,恭喜你,走對路了!
    最初進入佛門的時候,就聽到有師父開示:信佛不如學佛,學佛不如成佛。開始不太明白,後來才知道,信佛只是一個初始階段,是我們在了解佛法之後,相信佛所說的正法,願意皈依真理,這只是停留在「信」的階段。在相信之後,要依照佛的教言,認真修學,增進法身慧命。當然,最圓滿的結果就是最終能成佛,脫離輪迴。
  • 佛珠禁忌繁多,這15條一定要謹記!
    大部分的玩友都只把手串當作把玩的東西,只是作為一種文玩而已,不過有的玩友信佛,就會把手串當作佛珠用,用來念經計數等等,不過大家要注意了,如果當你把手串當作佛珠使用之後,這些事項就一定要謹記。1、當不佩戴和不使用佛珠的時候,請把它供奉在佛堂或者佛像前。要是家裡有薰香,早起使用佛珠之前,記得用香薰一下。
  • 佛說:因果報應,前世種因今生得果!
    在心裡,他無數次的看見海乾枯了,她變成了鳥,然後他對著她流下那一滴珍貴的眼淚,對她說「我愛你」。但,這一切都只在心裡出現過。有人說他是布穀鳥,提醒大家及時播種;有人說他是精衛鳥,為了復仇才要填平大海。他們都錯了。因為他們不知道這是三生三世的愛情。直到有一天,他要倒下了,雖然他不相信海是填不幹的,但是他確實精疲力盡了。他感覺自己要哭了,他拼命地抑制自己,他聲嘶力竭:「不哭!不哭!」
  • 【因果報應】兩個人的因果現世報
    因為許多因果報應的事情是三世果報,凡夫看不透,所以很多人就對因果報應產生了懷疑。為什麼一些人有很多問題,卻不見惡報?我想有幾個方面的原因:其一,站在你的角度上,只看到他不好的一面,而沒有看到他非常好的一面。比如我就知道有的人缺點不少,但他大孝,這種人是極受天地鬼神的敬重的。其二,福報太大,福報沒損耗完是不會翻船的。其三,業報沒有成熟。
  • 信佛後,身上往往會出現這3大「徵兆」,恭喜你,走對路了!
    佛門的師父開示:信佛不如學佛,學佛不如成佛。開始不太明白,後來才知道,信佛只是一個初始階段。    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信佛都比較急功近利,佛菩薩再慈悲,再有神通,也不可能改變人的因果。如果不走正道、不存良善,任憑你磕破頭、喊破喉嚨也枉然,那就走錯路了。  人要想通過學善知識改變命運,最根本的是要改變我們的心、我們的德行,而不是愚昧地苦苦求佛,你自己不改變,誰也拯救不了你。
  • 佛教:這10種話最好別說了,因果報應太大了,你們都知道嗎?
    」種下什麼因就會得到什麼果,因果規律也是自然規律,如果你相信因果,就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這十種話今後別說了,因果報應太大。  原因就在這裡,因為你每天都會說很多的話。  也許你一年不會殺害一個生命,但你一定每天都在造口業,在佛教當中,最難守的戒律不是殺生、偷盜,而是妄語、兩舌、惡口。我們要先守住福氣,這10種話今後最好別再說了。  ?
  • 佛教:如果你信佛,牢記這兩句話,受益的是自己!
    所謂「境隨心轉」,如果你信佛,平日不管遇到何種人和事,牢記下面這兩句話,最終受益的是自己。第一句,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佛教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教眾生破愚痴、開智慧的方法,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即以自我為中心。學佛修行是此理,俗世間的為人處世,也是如此。眾生各有宿世因緣,每個人無始以來就被各自的煩惱習氣障礙,你是絕對難以改變他人的。
  • 女皇武則天,她到底信不信佛?真信佛嗎?
    一代女皇武則天,關於她的評論,說什麼的都有,對她信佛也有很多說法,我要說的是,她到底信不信佛?真信佛嗎?女皇武則天,她到底信不信佛?真信佛嗎?武則天出生在信佛的家庭 ,他的母親楊氏終身參禪念佛,受他母親的影響也是自然的。這就是「佛緣」。後來進入感業寺為尼,多少對她學佛都有潛移默化的效果。
  • 佛教:如果你信佛,這些話千萬不能說,因果報應很大!
    無論你的外表經過了怎樣的包裝,但發自內心的東西,依然會暴露於言行。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語言的表達也是一門藝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和驕傲,不要拿自己的個性去挑戰別人的脾氣。學會尊重,讓別人舒服,才是一個人最高級的素養。喝的都是茶,來的都是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惡語」。粗語,也叫惡語,在佛教中,講粗語屬於十不善業之一。什麼是粗語呢?
  • 雍正王朝:雍正帝本信佛,為什麼後來卻信道吃仙丹,且吐血而亡?
    信佛,其實是修心,畢竟佛家講究不殺生,要有慈悲心,要普濟眾生,經常要舉辦法會、修建寺廟、樂善好施等。這是對大眾有利的,對雍正帝個人來講,只能算是精神層面的自我修養。但是信道,就不同了,信道主要修煉自身,無外乎兩個目的:一個是追求長生不老,這一點上雍正帝可能隱藏的比較深一些,明朝的嘉靖帝要外露的多。
  • 佛教:用水果供佛時,這三條「禁忌」,一定要注意!
    對於很多信佛、學佛的人來說,「供養」一詞可能再常見不過。深究起來,供養屬於菩薩六度中的布施,將世間種種美好之物擺放在佛前,感念佛恩的同時,克服自己內心的慳吝,又能累積巍巍功德,這就是供養。為了方便修行,在家的佛子常把佛像請回家中,並且用新鮮可口的水果供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