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認為,世間萬事都離不開因果,有其因必有其果。佛法認為,我們現在所承受的,正是過去行為帶來的結果,而我們未來要承受的,正是此刻的行為導致的結果。
所以佛教說:「欲知過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世間的因果,是真實不虛客觀存在的,如果你信佛,這四條因果報應一定要知道,對今後的生活有益處。
第一條:喜歡布施錢財是因,大富大貴是果。
佛教認為,財富都是從布施當中得來,布施是因,你布施財富就會獲得財富,布施佛法,就會獲得智慧,總是你布施什麼,就會得到什麼。佛經上有一個比喻: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這也是在說世間因果,真實不虛的道理。作惡的人,就好像對著天空吐口水,口水還會回到自己身上,這就是惡有惡報。
如果你去行善積德,布施出去的財富,不會消失,同樣也還會回到自己身上。這就是善有善報。
第二條:喜歡殺生是因,短命折壽是果。
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人壽命很長,且能獲得善終,而有人壽命很短,且不得善終,這其實不是平白無故的,而是有因有果的。佛法認為,經常殺生造惡業的人,就會得到短命折壽的果報,而經常放生護生的人,未來就會獲得長壽的善報。
佛教認為,因果不能只看短短的一生,而是要看三世或是無數劫,很多人生下來還沒有造惡業,就夭折的也有很多,這其實是過去的惡因導致的惡果,所以,要想將來有福可享,現在就要多造善業,多放生積德才行。
第三條:喜歡邪淫是因,諸事不順是果。
做這件事會導致你諸事不順,工作不順利,家庭不幸福,身體不健康等等,還有很多種禍事,都是這件事帶來的結果。
第四條:喜歡知足是因,幸福快樂是果。
快樂和痛苦如果是一個結果,那必然會有一個原因,這個原因就看你是知足常樂,還是貪得無厭。知足的人,快樂就會越來越多,貪心太重的人,煩惱和痛苦就會越來越多。
貪得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要想生活得幸福快樂更多一些,就要學會知足,知足不是消極的,而是積極去爭取,不求得到也不怕失去,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感恩閱讀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