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於公元前565年左右,誕生在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也就是今天的尼泊爾。公曆紀元前後,佛教開始從印度傳入中國,在之後漫長的時間長河中,佛教逐漸在我國傳播和發展,形成了獨特的中國佛教。不過本質上來看,以某一方面為評判標準的畫,兩者的區別並不是很大,同樣都重視人的心靈和道德的進步與覺悟。佛教中常常將鳳凰涅槃重生,而修行佛法的最終目的也是如此,找到生命的奧妙,發現宇宙的真諦,超越生與死,超越一切的苦難,將俗塵的一切都斬斷,才能夠得到解脫,涅槃而重生。
很多人會將佛看作是封建迷信,或是神秘莫測的宗教,其實用簡單的眼光去看待,佛教不過也只是一種信仰罷了。每一個生活在婆娑世間的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信仰,沒有信仰的人就像是行屍走肉一般,迷迷糊糊地走一遭,又一知半解的離去,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收貨什麼。佛也不強求人們去信仰它,它只是慈悲地看向人間,不評判任何,也不做任何的解釋,只有當你走進佛法,才會知道佛的慈悲。因果報應是佛學中常常提到的,因緣起,因緣滅,得到和失去都是因為因果報應。善事結善果,惡事結惡果,如果你也信佛,遇到這3種人時,千萬不要去傷害他們,會有報應的!
第一種是窮兇極惡之人。在時間的長河中,人一生的幾十年,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但對於人來說,這幾十年也算是漫長的旅程了。幾十年的人生,難免會遇到一些大兇大惡之人,千奇百怪之人亦有,不會每一個遇到的人都是好人。但在遇到窮兇極惡之人時,我們不能以牙還牙,因為這樣的人自會有他的報應,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反之,從某一角度看,我們遇到惡人,也只是我們的因果變化,別人如何對我們,是他們的修行,我們如何對別人,是我們的修行。若想要遠離窮兇極惡之人,就應該行善積德,若是我們也惡對待,我們不就變成了另一個窮兇極惡之人了嗎?傷害了他們,我們也會迎來屬於我們自己的報應。
第二種是善良敦厚的人。善良敦厚又老實本分的人,本身就在結他們自己的善果,且老實並不是我們傷害他們的藉口,凡事斤斤計較,不僅傷害了他人,也傷害了我們自己。佛的另一面就是魔,推到了魔,我們就能成佛;推到了佛,我們要面對的就是魔了。傷害善良敦厚的人,就是推到了他們心中的佛,使他們成魔,而我們自己也在傷害的同時,也推到了自己心中的佛。這就相當於自我折磨,斷了別人的善根,也造就了自己的惡。
第三種人是出家修行的僧人。修行的僧人是佛學的繼承者,也是佛教的授業解道之人,甚至可以說,他們代表了佛法。修行之人,心中已然是無欲無求,放下塵世間的七情六慾,眼界也上升到了凡人不能匹及的境地。傷害出家修行的僧人,就是傷害佛法,縱使信仰不同,也不能夠隨意的傷害這些虔誠的信徒,抱有尊重,才是最正確的做法,否則就是自己造就惡業,報應總有一天會上門的。
宇宙萬物都有一個極其複雜的變換過程,佛學中的因果,是對這一變換過程的簡單闡釋,它還能夠用來闡釋人的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所謂的行善積德,是佛告訴我們要多做好事,這樣才會得到善果,而作惡的人最終也會自食惡果。面對以上這三種人,不要去傷害他們,或者說,不要去傷害世間的任何一個人,做好自己,多做善事,就已經是一個有福之人了。今生見道,解脫輪迴,緣起緣滅,希望大家能夠敬畏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