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進入佛門的時候,就聽到有師父開示:信佛不如學佛,學佛不如成佛。開始不太明白,後來才知道,信佛只是一個初始階段,是我們在了解佛法之後,相信佛所說的正法,願意皈依真理,這只是停留在「信」的階段。在相信之後,要依照佛的教言,認真修學,增進法身慧命。當然,最圓滿的結果就是最終能成佛,脫離輪迴。其實就是教人「聞思修」,以此培植福報,改變人的命運。
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信佛都比較急功近利,並非為了開智慧而與佛結緣,大多數為了「求」,希望從佛菩薩那裡滿足自身的私慾。這種索取的功利的心態是不可取的。佛菩薩再慈悲,再有神通,也不可能改變人的因果。如果把佛菩薩視為「交易」的對象,那就走錯路了。佛教不是避風港,也不是逃避因果的避難之地,不走正道、不存良善,任憑你磕破頭、喊破喉嚨也枉然。
人要想通過學佛改變命運,最根本的是要改變我們的心、我們的德行,而不是愚昧地苦苦求佛,你自己不改變,誰也拯救不了你。「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佛法是因果,唯有改變「因」,才能轉變「果」。天上不會掉餡餅,因果從來不會有偏失。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要有善良,要有智慧,有敬畏之心,常做善事的人,心總是清淨。信佛後,身上出現這3大「徵兆」,恭喜你,走對路了!
一、持戒,敬畏因果
佛陀當年涅槃之際曾告誡弟子,修行要以法為依、以戒為師,依法不依人。了解佛門的人應該都知道,佛門裡戒律萬千,尤其是針對已經受過三壇大戒的出家人,戒律更是非常嚴格。我們會覺得戒律太多,束縛太多,人生就沒有什麼自由可言了,太恐怖。其實並非如此。
佛家的戒律不是教條,不是生硬的條條框框,而是一條條因果紅線,防止人造惡業、自找苦吃。世人不明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真正的自由不是肆意妄為,而是自律基礎上的自在。內心不存惡念,德行無有虧欠,就是最大的解脫。
《增一阿含經》中說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佛教的根本在於勸人向善,如何修福?善良就是福。「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知道因果,因而救苦救難多;凡夫愚痴,不信因果,故而顛倒輪迴、苦海不休。這世上根本沒有怎麼委屈,都是因果業報。當一個人明白了因果,就不會有什麼想不通的事,也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
二、修心,安心不亂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人生最大的福氣不是擁有多少物質的財富利益,而是每一刻都活得安心清淨。「心清一切清,心亂一切亂」,心若散亂,就是天天守在佛前,也是苦命人。「即心是佛」,真正的修行就是修心,即使身在紅塵,靈魂也要披上袈裟。
學佛不是非要我們出家,而是我們的心得到解脫,心不蒙塵、心無掛礙,才是真正的智慧與慈悲。所以,不要和自己較勁,放過自己。心裡痛苦,不是別人帶來的,是自找的。心裡不放過自己,是沒有智慧;心裡不放過別人,是沒有慈悲。
《心經》裡有句話叫「度一切苦厄」,何以度「苦」?自渡,觀一切法無常無我,不執著,心就不會苦了。「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境隨心轉,心轉了,命就轉了。心清淨了,菩提就顯現了。
三、智慧,遠離顛倒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信佛後,要認真修行、聽經聞法,覺悟人生。人生得此人身不易,今生能聞佛法更是難得,一定要珍惜這殊勝的福報,修福納慧,離苦得樂。
很喜歡「開經偈」中的四句話: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人生的煩惱是因為沒有智慧,而佛法就是點亮人們智慧的明燈。
曾有人問師父:如何開智慧。師父說:智慧本自具足,把心中的煩惱放下,清理心中的塵垢,心真清淨了,智慧自然顯現。
感恩閱讀與分享,願大眾福慧雙增、法喜充滿。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