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兵
在茫茫人海裡,人與人之間由於出身的不同、尊卑的分野和地位的凹凸,往往容易產生無奈的或謙恭的仰望,以及自大或傲慢的俯覽,並由此派生出階級和利益集團,形成人世間的種種不公平和歧視仇視。人類優秀精英們前赴後繼的奮鬥,都是為了讓所謂的高貴者和所謂的卑賤者能夠將視線調整至同一水平線,並且以平等的心態來溝通交往,最終達到世界大同和利益共享。人類能從野蠻時代進入文明社會繼而發展到高科技階段,大都與這種奮鬥息息相關。
有些人,雖然並沒有在這種奮鬥中揮汗喋血,捨身成仁,但卻用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影響了世界引領了人民。比如英國女王伊莉莎白和英國著名畫家盧西安·弗洛伊德,就用六年時間,詮釋了人人平等的至上理念。
一個貴為女王,一個凡如畫家,他們兩人之間該如何對視交往?按正常邏輯,只能是前者高高在上而俯,後者唯唯在下而仰,沒有可能進行平等的對視,更不可能形成高仰低俯的逆景。但事情的形成與發展,卻讓我們看到了人間頗具啟迪的精彩一幕。
女王想讓畫家為自己畫一幅肖像,派人去請畫家。畫家告知工作太忙,請女王屈尊到自己的畫室排隊候畫。這本來已是不太禮貌了,但女王認為求人辦事,應該前往,所以,選了個日子,推掉公務,前往畫室。弗洛伊德住在一個小鎮,女王駕到,滿城歡呼。但女王等來等去,卻沒有輪上自己,只好在人們山呼海嘯的景仰聲中默默離去。按理說,畫家這次是太不給面子了,寧可給村婦畫像、為流浪漢素描,也沒有絲毫意思讓女王加個塞兒先享快捷。王室的人們都對畫家的這種傲慢無禮極度憤怒,提議教訓一下以施懲戒。但女王勸阻了大家,開始輕車簡從,以樸素妝扮前往畫室。她一次次盡興而來,又一次次遺憾而去,六年間,七十二次排隊等待,終於等到畫家有空閒時光去畫那幅至今還掛在白金漢宮的價值連城的油畫,從而了卻了心底的一個夙願。
六年七十二次始得成畫,讓現在的我輩聽來,猶如天方夜譚,實在難以置信,然而,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我對這段美談,寧信其有,或者說,我非常希望它是真實的客觀的,因為,它對於我們這個世界而言相當重要,對於我們這個社會的前景而言布滿了霞光。
女王不以勢壓人,能屈尊降貴以普通的心態去求畫,而且逢冷不冰,遇傲不怒,受挫彌堅,百折不撓,這本身就給國家和貴族做出了平等待人、尊重人權的榜樣。而弗洛伊德面對權貴不卑不躬,堅持人人平等、先來後到的原則,則體現出他身上閃爍著的爭取自由平等且身體力行的精神光芒。
這兩個人告訴我們,無論自己多麼的身貴權重,都不應該視他人如草芥,用俯視的眼光去渺視甚至是欺壓和踐踏他人,對人的尊重和對人權的敬畏是最起碼的做人底線。無論自己是多麼的貧困潦倒,都不應該喪失做人的尊嚴,不必且不能在富貴不仁者的俯視下低三下四,卑躬屈膝,搔首弄姿。我們共同仰視的,應該是人的自由、平等和生命的尊貴無價;我們共同俯視的,應該是對人的尊嚴的野蠻傷害和對於人的生命的肆意欺凌。而我們相互之間,應該學會基於對這個世界共同熱愛和對於美好幸福共同追求之上的真誠的平視。
周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