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視、俯視與平視

2021-01-20 騰訊網

  周偉兵

  在茫茫人海裡,人與人之間由於出身的不同、尊卑的分野和地位的凹凸,往往容易產生無奈的或謙恭的仰望,以及自大或傲慢的俯覽,並由此派生出階級和利益集團,形成人世間的種種不公平和歧視仇視。人類優秀精英們前赴後繼的奮鬥,都是為了讓所謂的高貴者和所謂的卑賤者能夠將視線調整至同一水平線,並且以平等的心態來溝通交往,最終達到世界大同和利益共享。人類能從野蠻時代進入文明社會繼而發展到高科技階段,大都與這種奮鬥息息相關。

  有些人,雖然並沒有在這種奮鬥中揮汗喋血,捨身成仁,但卻用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影響了世界引領了人民。比如英國女王伊莉莎白和英國著名畫家盧西安·弗洛伊德,就用六年時間,詮釋了人人平等的至上理念。

  一個貴為女王,一個凡如畫家,他們兩人之間該如何對視交往?按正常邏輯,只能是前者高高在上而俯,後者唯唯在下而仰,沒有可能進行平等的對視,更不可能形成高仰低俯的逆景。但事情的形成與發展,卻讓我們看到了人間頗具啟迪的精彩一幕。

  女王想讓畫家為自己畫一幅肖像,派人去請畫家。畫家告知工作太忙,請女王屈尊到自己的畫室排隊候畫。這本來已是不太禮貌了,但女王認為求人辦事,應該前往,所以,選了個日子,推掉公務,前往畫室。弗洛伊德住在一個小鎮,女王駕到,滿城歡呼。但女王等來等去,卻沒有輪上自己,只好在人們山呼海嘯的景仰聲中默默離去。按理說,畫家這次是太不給面子了,寧可給村婦畫像、為流浪漢素描,也沒有絲毫意思讓女王加個塞兒先享快捷。王室的人們都對畫家的這種傲慢無禮極度憤怒,提議教訓一下以施懲戒。但女王勸阻了大家,開始輕車簡從,以樸素妝扮前往畫室。她一次次盡興而來,又一次次遺憾而去,六年間,七十二次排隊等待,終於等到畫家有空閒時光去畫那幅至今還掛在白金漢宮的價值連城的油畫,從而了卻了心底的一個夙願。

  六年七十二次始得成畫,讓現在的我輩聽來,猶如天方夜譚,實在難以置信,然而,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我對這段美談,寧信其有,或者說,我非常希望它是真實的客觀的,因為,它對於我們這個世界而言相當重要,對於我們這個社會的前景而言布滿了霞光。

  女王不以勢壓人,能屈尊降貴以普通的心態去求畫,而且逢冷不冰,遇傲不怒,受挫彌堅,百折不撓,這本身就給國家和貴族做出了平等待人、尊重人權的榜樣。而弗洛伊德面對權貴不卑不躬,堅持人人平等、先來後到的原則,則體現出他身上閃爍著的爭取自由平等且身體力行的精神光芒。

  這兩個人告訴我們,無論自己多麼的身貴權重,都不應該視他人如草芥,用俯視的眼光去渺視甚至是欺壓和踐踏他人,對人的尊重和對人權的敬畏是最起碼的做人底線。無論自己是多麼的貧困潦倒,都不應該喪失做人的尊嚴,不必且不能在富貴不仁者的俯視下低三下四,卑躬屈膝,搔首弄姿。我們共同仰視的,應該是人的自由、平等和生命的尊貴無價;我們共同俯視的,應該是對人的尊嚴的野蠻傷害和對於人的生命的肆意欺凌。而我們相互之間,應該學會基於對這個世界共同熱愛和對於美好幸福共同追求之上的真誠的平視。

  周偉兵

相關焦點

  • 仰視、平視和俯視
    朋友笑了一下,說,有三種,仰視、平視和俯視。我和朋友相視而笑,心有靈犀。真是這樣,面前一座高高的山,我們首先做的是仰視,仰視頓生敬畏,敬畏催生向上的動力,反之會產生畏難,畏難而心生退縮不前。此刻,眼中有山,卻只有山的巍峨高大,而山景卻心中不得。當到山腰,幾乎可以和山平視,心中有了開闊之感,有山有樹有雲有風,自然愜意頓生,這時候,登山的勞累因風景的撫慰基本可以抵消。
  • 中國山水畫透視方法解析,移動視點、遠視距、俯視、平視、仰視
    這是講觀察景物的三種角度,即仰視、俯視與平視,所得到的三種畫面效果,即高遠、深遠與平遠。但這也不夠全面,如上面提到的《長江萬裡圖》、《清明上河圖》等等,單以「三遠」或「以大觀小」是不能完全解釋其透視方法的。還必須加上很重要的一條,也就是中國山水畫透視的核心—移動視點。這在歷代畫論中還沒有明確談到。
  • 平視、仰視、俯視這三種視角在實際中的應用(1)
    根據拍攝高度的不同,我們把拍攝角度分為平視、仰視和俯視這三種基本角度.在新聞紀實攝影中,採用何種拍攝角度是很關鍵的,因為其政治意義比較強,一般來說,平視應用的最多,因為平視往往會給觀眾帶來平等、客觀、真實的感覺。
  • 每個人對所在公司的態度變化:仰視-平視-俯視-鄙視
    因此,每個人都是仰視著加入一家新公司的。一段時間後,充分熟悉和融入了,便體會到原來公司的「規矩」也是可以「靈活應對」的,因為周圍同事都在靈活應對。很快,仰視變成平視。再一段時間後,沉浸更深,發覺不公和漏洞也不少,且上層管理不到,便自己默默開啟了「爭」模式。慢慢地,平視變成俯視。
  • 長江三峽大壩,可俯視、平視、仰視、近觀、遠看,景觀各異
    在罈子嶺觀景臺俯視雄偉壯觀的三峽大壩在這裡可以平視雄偉的三峽大壩主體,還可以近距離看到垂直升船機的航道。雖然是平視,但由於天氣陰沉沉還下著毛毛細雨,憑肉眼很難將將如此之長的三峽大壩收於眼帘。在185平臺平視雄偉壯觀的三峽大壩在185園區遊完後,需要再坐景區的觀光車到截流紀念園,三峽截流紀念園在三峽大壩的下遊南側,在這裡可以仰視雄偉壯觀的三峽大壩,如果有洩洪,可以近距離欣賞到長江水噴薄而出的震撼場面。
  • 平視、仰視、俯視這三種視角在實際中的應用(2)
    仰視仰視拍攝即相機鏡頭處於視平線以下,由下向上拍攝被攝體。2020.10.21廣西北海仰視拍攝有利於表現處在較高位置的對象,表現高大垂直的景物全貌,特別是當拍攝空間有限的時候,使用仰視拍攝能充分利用畫面的深度來包容景物的體積。
  • 王石:我們對西方已經由仰視變成平視,希望能力再大變成俯視
    「由被動挨打,我們仰望著西方的文明、制度這樣一個物質社會,到現在我們真的可以平視,我們希望我們什麼時候能力再大就俯視(西方社會)。由仰視變平視,我們要珍惜」。王石強調,營商環境對於企業家來說非常重要。「如果讓企業家不安的心在這裡,這是非常不利於營造有信心的社會和未來的社會」。談及深圳,王石點讚了營商環境。
  • 平視的世界,沒有俯視和仰視,也就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是嗎?
    當你如此想時,你還會像故事中的時髦女人一樣俯視拾荒老人嗎?我想你一定願意成為黑衣男子那樣的人,平視拾荒老人。當你願意平視拾荒老人時,你會發現自己和他那麼相似,拾荒老人會彎下腰撿廢品,而後直起身繼續尋找廢品,我們也一樣,誰不曾向生活中的苦難彎腰過?誰不是為了尋找夢想和美好又挺直了身板?
  • 「奈克方塊」:論仰視和俯視
    俯視,我們看到了底面;仰視我們卻看到了頂面。事實上,底面和頂面是等價的,只是視角的不同,而視角可以無條件地轉化,如奈克方塊。聰明和愚鈍是等價的,成功和失敗是等價的,……。都是一面形成的「底」或「頂」,可以無條件地轉化;或者說,愚鈍是另一角度的聰明,反之亦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雖高大上,但也有偽善的一面,就看你是仰視呢,還是俯視。
  • 梭子蟹平視與俯視狀態下的畫法
    平視的梭子蟹畫法梭子蟹因頭胸甲成梭子狀,故得名。繪製時需注意表現甲殼,注意鰲和四對步行足的相互穿插關係,注意腿部和甲殼的銜接。注意眼睛色調較重。1、首先用筆調中墨,運筆用順鋒畫出梭子蟹殼頂部。俯視的梭子蟹畫法俯視主要把握甲殼、螯和步行足以及眼睛的刻畫,注意表現出不同角度的形態。1、用中墨和淺墨繪製出梭子蟹頭部殼的部分,注意部分留白。2、用中墨和淺墨繪製出梭子蟹螯的部分,注意色調重淺的變化。3、分別用中墨和淺墨繪製梭子蟹剩下腿的部分。4、調整整體畫面,注意深重色調的協調,注意腿部的穿插關係。
  • CLORTS(洛弛) 站在一定高度上的仰視與俯視
    但是,CLORTS人的字典裡並沒有「滿足」二字,站在一定高度上向下俯視固然可以看到別樣的美麗風景,然而此時的仰視與奮力向上卻更為重要。  幾天來,CLORTS的員工熱情地接待新老客戶,不管客戶實力如何,不管新客戶是否願意長期合作,甚至是對於初步了解CLORTS的朋友,都是一視同仁,熱忱接待。
  • 心理與心態,仰視、俯視與平視
    對於歷史後學者,我也是對他們帶著「崇敬」的仰視心理。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有其一二能力。然而,民國學者的學問、人品、政治操守與志向是完全不同的。有的人一心親美、親西方,一心西化;有的人則對傳統中國懷有自信;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可以說,民國學者只是一個大的範疇,裡面的人可以劃分為許多種類。
  • 診斷 仰視和俯視,都是對汪國真的誤讀
    與此同時另一個問題是,表達對汪國真的不屑,也並不表示文學素養相對更高,俯視和仰視都是對汪國真的誤讀。——武雲溥 與此同時另一個問題是,表達對汪國真的不屑,也並不表示文學素養相對更高,俯視和仰視都是對汪國真的誤讀。這就好比我並不喜歡郭敬明等一批時下流行的青春文學作家,但我很能理解他們為何走紅。二十年前的汪國真,與現在的郭敬明並沒有多少不同——他們代言著一代人的心聲,填補著一代人的空虛,他們在時代需要他們出現的時候走到臺前,踏準了節拍翩翩起舞。
  • 2019寧夏公務員面試模擬題:如何理解仰望與平視
    公務員面試中除了日常熱點的積累,還離不開面試模擬題的解讀,只有經過全方位的系統練習,面試才有戲,下面給大家分享一篇面試模擬題:如何理解仰望與平視。   【模擬試題】   仰視是一種愚蠢的自我誇張,仰視是靈魂的削價。
  • 「俯視、透視、環視」下的佳作
    一覽眾山小——俯視眼光下的人物意義同一起事件、同一個人物,記者是俯視、平視還是仰視,所形成的影像是絕不相同的,所寫出來的稿件價值和影響力是差別巨大的。一般而言,唯有俯視才能看清你所採訪的事件、人物在全局中的位置以及其對全局可能產生的影響,從而確定它或他是否有新聞價值,有多大的新聞價值,解決寫不寫、寫什麼主題的問題。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這是關係一件新聞作品成敗和是否大氣的首要問題,是賦予作品新聞生命力的首要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我的人生「三步」:由別人斜視、平視到仰視
    十多年過去了,在壓碎的人生中,我邁著沉重而又堅實的腳步,邊工作邊自學,由中專一步步走過大專、本科、碩士研究生,躋身到博士生的行列;由原來的機械製造專業擴展到企業管理、會計、公共關係、資產評估等領域;由一名工廠幹部成為一名高校教師;由別人斜視我、平視我到仰視我,在這個不停的循環中,反思自己走過的艱辛歷程,我感受良多……  在這個社會裡,有太多的失敗,如果註定如此,我只有一人承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