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不是一種嬉戲,不是到哪個廟裡求個法名,在皈依證上寫個名字

2021-01-08 細品經典

釋迦道場——南陽淅川興國寺 釋妙覺上人

皈依就是皈復自性的行為

嚴格來講,皈依其實就是一個皈復自性的行為,就是要通過學佛把握好正確的思維觀念來調整自我、完善自我、修正自我、提升自我。原來皈依不是一種嬉戲,不是到哪個廟裡去,跪到哪個師父面前求個法名,在皈依證上寫了個名字就叫皈依。那個不算真正的皈依,那個叫皈依的形式,就像演了一場皈依的戲一樣,沒有明白的盲目跟從只能形同人間嬉戲。能夠下定決心依止佛法,決心依佛教誡正修恆持,永不退轉至達解脫的才叫「密皈依」。

我們皈依之後有了一個皈依證,有了皈依證就會更加明確地提醒我們要真實學佛、要修學佛法、要行持善法、要依止清淨梵行的修行者,做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我們皈依的目的本來就是這樣。我們不是只為拿了一個皈依證,對外說自己是個佛教徒,現實生活中卻一天到晚說一些與佛陀的教育無關的似是而非的話題,讓我們的親人朋友產生詫異,出現徒增煩惱的感覺。我們不能這樣做呀!作為一個佛教徒更加不能夠任由自己的錯誤觀念去抱怨國家、社會、政府和我們所在的單位、組織。我們更多的時候要思維一下:我們是不是可以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家庭當中、在單位當中、在社會當中,方方面面是否能夠做得更為出色?是否能夠通過自身的修養來提升和完善,為國家、社會、單位、家庭,親人和朋友做出更大的貢獻,多做奉獻?這才是作為一個佛弟子對皈依應該持有的認識高度。

所以說,佛門之中無論是僧是俗我們都應當明白:不要犯糊塗,要在觀自在之時常常保持清醒的心智。因此我再三告誡大家:我們作為一個佛教徒,一定要徹徹底底地貫徹上報四重恩——報國土恩、父母恩、師長恩和眾生恩。當我們真正擺脫了貪嗔痴三毒束縛的時候,當我們真正有了修行經驗的時候,我們就正在跟愚痴顛倒的過往斷然決裂,我們儘可能要做一個清醒智慧的人。為此我們要好好學習佛法,應用佛法於生活當中,在踐行佛法的同時,要更好更有力地利益我們的家庭、朋友、單位,也儘可能地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為國家和社會奉獻我們應有的力量,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千萬不要想著皈依就是為了拿一個皈依證,得三寶及佛菩薩加持,以後好有點福報來佔國家、社會和大眾的便宜,到哪裡有寺院的地方可以不用買票。這樣的想法和做法只會斷送我們修行解脫的善根器,不會有任何的好處。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皈依的目的是什麼,皈依修學利於開悟解脫。

如果我們能夠明白皈依的真實義諦,而後在用實際行動來展現佛法的時候,是不是可以讓我們的朋友和親人感到更加的舒適和安心?他們也會因為我們良性的人生表現,而對佛教產生真實無偽的信心,並可能由此而學佛,你與他們的親人關係、朋友關係、同事關係等各種關係也將由此會變得更加融洽。這皈依修學佛法,是不是一種利他的行為呀?原來,皈依有無限量的好處啊……!

明白了這一些,我們就會知道:在皈依的過程中,我們聽到有關皈依的講解多麼重要!我們通過師父所講的話語和措詞裡面,我們也會認識到自身的諸多問題,感受到了皈依三寶的莊嚴神聖,其實我們的身心正在發生著潛移默化的變化,我們的耳根就在剎那之間變得異常的清楚。過去迷茫的時日裡,我們總是盲目地有所選擇,凡是自己喜歡聽的就願意聽幾句,不喜歡聽的就往往充耳不聞。但是就在我們聽受皈依這個法門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開始發現了一個問題:我們的耳根尚且完好。因為只要是有益於我們修正的這些善巧言語,或者智慧措詞,都會通過耳根的攝受,對我們的身心產生決定的碰撞。我們更加明晰地發現:在接受教化的過程,就是一個自我印證、自我梳理的過程。的確如此,無論在決定皈依的念頭生起的剎那,還是堅定信念決心皈依的當下,我們的耳根便已開始產生了決定相應的覺受作用,身心皈復也正是利於我們成就和訓練耳根圓通的優勝方法。

相關焦點

  • 張國立在臺灣皈依佛門法名「常升」
    張國立在臺灣皈依佛門法名「常升」 廣州日報大洋網   2002-03-17 15:12:51     知名演員張國立昨(十五)日正式在法鼓山安和分院(新浪娛樂註:此地位於臺北
  • 張國立正式皈依佛門法名"常升"
    大洋網3月16日報道:知名演員張國立昨日正式在法鼓山安和分院皈依佛教,正式成為聖嚴法師的弟子,張國立的法名為「常升」,張國立舉行皈依儀式時說,願意終身學習佛法,聖嚴法師也贈送張國立一套「禪修菁華集」。
  • 問師父:皈依之後還能再皈依嗎?佛弟子能有兩個法名嗎?
    但阿彌陀佛沒這個條件,只要願生稱名,必定往生。在心理上卸下這個負擔之後,你才能安心念佛。問:我煩惱聽大悲咒感覺很舒服,可是別人說易招不好的東西,尤其是晚上聽的時候。答:這種說法缺乏依據,邪人行正法,正法也邪。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並回向眾生,念佛無魔事、無鬼事。問:專修念佛人怎樣看待自己身上的疾病?答:一切皆因果,以慚愧心念佛回向曾經傷害過的一切眾生。
  • 李連杰在青海皈依佛門 法名「成就金剛」(圖)
    隨後記者通過電話,從青海省玉樹州佛教協會相關人士口中,證實了消息的確切性:李連杰將於下月26日在囊謙縣巴麥寺皈依佛門。  佛緣結識已久  李連杰今年剛滿40歲。5年前,他皈依佛門,成了一名佛門俗家弟子。李連杰說:「當年拍攝電影《少林寺》時,有位方丈大師在看他第一眼時,就跟他說他有佛緣,應該出家。
  • 三皈依(梵音):解脫道之起點!
    但是密宗有很多實修的法門,比如皈依、發出離心、發四無量心等等在大乘經典中提到的理論性的東西,在藏密裡都有很具體的觀想和修行方法,藏宗裡針對皈依的具體修法中有個被稱呼為四皈依的念誦觀修方法(針對皈依的具體修法,則有四句被我們稱呼為四皈依,四句梵文真言,這可以看做是一種入鄉隨俗的命名習慣)。藏傳佛教的皈依儀式,同樣是三皈依,並不是四皈依。
  • 佛教皈依三寶是皈依哪三寶,三寶又代表什麼意思
    佛教皈依三寶是皈依哪三寶《六祖壇經》說過,善知識的眾生啊,皈依覺悟,就能【兩足尊】;皈依正法,就能【離欲尊】;皈依淨土,就能【眾中尊】。要把覺悟當作修習佛法的老師,不要去依附各種外道,要認清自己本性中的佛、法、僧三寶來自證自悟。皈依自己本性具足的三寶。
  • 佛家中的「皈依三寶」是什麼意思?
    佛家有「皈依三寶」的說法,三寶指的是:佛、法、僧,這三個。皈依的「皈」是歸向的意思,「依」是依靠的意思。傳統對「皈依三寶」的解釋是一種制度,說的是通過一定的儀式和程序辦理皈依,從而確定自己的宗教信仰和人生目標,通過這個過程就算正式成為佛門的弟子了,也是標誌著學佛的開始。
  • 為什麼要修上師的法?——寫給真正學佛的人
    並把當今各種法門與上師的法進行比較,同時講述了成佛道路的十分艱難,許多精妙內容傾囊賦予,毫無保留。皈依戴上師的弟子們知道,上師的法門有八字方針:「顯密兼修即身生西」,精確地說明了我們修持的方法和方向,寶塔圖中的層層構架也清晰地演繹了這一旨意。
  • 短訊:椰子蟹現身南臺灣 四隻「洋貓」皈依靈鷲山
    最近,臺灣海生館人員在進行海域環境監測時,竟然發現了六隻,最特別的是其中一隻已經「懷有身孕」,抱卵數估計有一萬多個,目前海生館已經全部野放,希望它們能「安享天年」,並呼籲民眾若是抓到,請放它們一條生路。  椰子蟹在世界的族群數量愈來愈稀少,在臺灣本島幾近絕跡。椰子蟹通常生長在熱帶海岸,喜歡爬椰子樹,最大可以長到七公斤,屬於節肢類最大的一種,而且力大無比,可以夾破椰子殼吃裡面的肉。
  • 「皈依三寶」又是什麼意思?不學佛不知道
    佛教三寶其實就是佛、法、僧三寶。在佛經《六祖壇經》裡面就提到過:"善知識的眾生是皈依覺悟,就能夠兩足尊;皈依正法就能夠離欲尊;皈依淨土就能夠眾中尊"。其實這句佛經他所說的含義就是要我們將覺悟當作修習佛法的一位老師,不要去依靠各種各樣的手段,更要認清自己本性當中的三寶佛、法、僧來證明自己已經自悟了。因此這也是佛教中皈依三寶的真正含義。
  • 廟裡壁畫上的「四目神」到底是誰?不是項羽,而是這個人
    在一些古廟,特別是龍王廟裡的壁畫上,常有「四目神」的神像,而關於這個神是誰,卻很少有人知道。在歷史上,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西楚霸王項羽「雙瞳」,然而這個雙瞳和「四隻眼睛」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壁畫上的神人肯定不是項羽;那麼這位四目神到底是誰呢?
  • 佛教所說的「皈依三寶」,你知道是什麼寶麼?
    莊重,莊嚴的儀式,是打內心裡表現出來的一種效忠的宣誓、一種懇切的承諾、一種渴仰的祈求、一種生命的新生、一種虔誠的皈投!所以說,有些事,大家不要覺得稀鬆平常,馬馬虎虎,世間自有戒律在!很多事,開開玩笑,稀裡糊塗,也許並不好。佛教也是如此,如果真正皈依,那當然需要很正規且很規範的儀式,並且非常重要。
  • 這才是佛教「皈依三寶」的真正深義!
    #佛教#佛家常說,如果一個人要想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直至修成正果,獲得大自在、大解脫,那就要從最初的皈依三寶開始。皈依三寶,是正式進入佛門、成為佛弟子的第一步。眾所周知,所謂「三寶」,即佛、法、僧。佛、法、僧三寶,構成了佛教的主體和核心,也是一個立願做佛弟子的人皈依的主要對象。這樣看來,佛教的皈依三寶,似乎跟其他宗教信仰比如基督教的信上帝、信耶穌等差不多,都是要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某種外在的力量(他力)中,從而使自己得到拯救或解脫。但其實,這是對佛教有所誤解。
  • 清華大學的英文名字,為何是Tsinghua,而不是Qinghua?
    我國很多頂級學府,英文的名字既陌生又熟悉,其中有代表姓的就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是Tsinghua University,而不是Qinghua University;北京大學是Peking University,而不是Beijing University。
  • 以下哪個不是大熊貓的皮毛顏色 森林驛站10月13日答案
    以下哪個不是大熊貓的皮毛顏色? 黑色、白色、綠色。這是森林驛站2020年10月13日森林小課堂的題目,這是一道常識題,就算沒有真的見過大熊貓應該也可以用排出法完成答題。下面就是這道題的答案了,一起來看看吧!森林驛站10月13日每日一題答案問題:以下哪個不是大熊貓的皮毛顏色?
  • 在這個廟裡,你可以遇見貓的今生還有來世
    打個岔,這尊佛像還是made in China的,去年10月才東渡日本。那麼問題就來了,這座廟叫什麼名字呢?跟我讀:喵miāo喵miāo廟miào。喵喵廟的本名是御誕生寺,建於2002年,寺廟很年輕住持倒很年長,是現年71歲高齡的板橋興宗法師。
  • 一不小心給自己起了個屁股的名字……這些奇葩英文名你見過幾個?
    這不是由正常的姓氏演化而來,一開始就表達著喝水的意思。 最可能的起源是綽號,大概祖宗多半窮到喝不起酒,被別人起綽號「 Drinkwater 」加以笑話…結果,綽號變成了姓氏,又傳給了子孫。Close(這個是個姓,祖先可能比較喜歡關門吧…)Price(還好這個人沒有起個名詞當名,比如 apple, apple price , 蘋果價格,好怪好怪 LOL )
  • 獒是獒,狗是狗——《藏獒不是狗》讀後記
    這不是一本關於藏獒的書,而是一本關於人性和信仰的書。甚至說,書中很多人物的描寫都是粗線條的,面目不清——這不影響人物的傳神。聽起來很矛盾,但這正是楊志軍的高明之處。楊志軍是皈依已久的佛弟子,但在這本書裡,楊志軍藉助了其他宗教的典故來刻畫人物,甚至在最後,楊志軍還用牧師這樣一個角色來表達信仰的終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