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道場——南陽淅川興國寺 釋妙覺上人
皈依就是皈復自性的行為
嚴格來講,皈依其實就是一個皈復自性的行為,就是要通過學佛把握好正確的思維觀念來調整自我、完善自我、修正自我、提升自我。原來皈依不是一種嬉戲,不是到哪個廟裡去,跪到哪個師父面前求個法名,在皈依證上寫了個名字就叫皈依。那個不算真正的皈依,那個叫皈依的形式,就像演了一場皈依的戲一樣,沒有明白的盲目跟從只能形同人間嬉戲。能夠下定決心依止佛法,決心依佛教誡正修恆持,永不退轉至達解脫的才叫「密皈依」。
我們皈依之後有了一個皈依證,有了皈依證就會更加明確地提醒我們要真實學佛、要修學佛法、要行持善法、要依止清淨梵行的修行者,做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我們皈依的目的本來就是這樣。我們不是只為拿了一個皈依證,對外說自己是個佛教徒,現實生活中卻一天到晚說一些與佛陀的教育無關的似是而非的話題,讓我們的親人朋友產生詫異,出現徒增煩惱的感覺。我們不能這樣做呀!作為一個佛教徒更加不能夠任由自己的錯誤觀念去抱怨國家、社會、政府和我們所在的單位、組織。我們更多的時候要思維一下:我們是不是可以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家庭當中、在單位當中、在社會當中,方方面面是否能夠做得更為出色?是否能夠通過自身的修養來提升和完善,為國家、社會、單位、家庭,親人和朋友做出更大的貢獻,多做奉獻?這才是作為一個佛弟子對皈依應該持有的認識高度。
所以說,佛門之中無論是僧是俗我們都應當明白:不要犯糊塗,要在觀自在之時常常保持清醒的心智。因此我再三告誡大家:我們作為一個佛教徒,一定要徹徹底底地貫徹上報四重恩——報國土恩、父母恩、師長恩和眾生恩。當我們真正擺脫了貪嗔痴三毒束縛的時候,當我們真正有了修行經驗的時候,我們就正在跟愚痴顛倒的過往斷然決裂,我們儘可能要做一個清醒智慧的人。為此我們要好好學習佛法,應用佛法於生活當中,在踐行佛法的同時,要更好更有力地利益我們的家庭、朋友、單位,也儘可能地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為國家和社會奉獻我們應有的力量,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千萬不要想著皈依就是為了拿一個皈依證,得三寶及佛菩薩加持,以後好有點福報來佔國家、社會和大眾的便宜,到哪裡有寺院的地方可以不用買票。這樣的想法和做法只會斷送我們修行解脫的善根器,不會有任何的好處。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皈依的目的是什麼,皈依修學利於開悟解脫。
如果我們能夠明白皈依的真實義諦,而後在用實際行動來展現佛法的時候,是不是可以讓我們的朋友和親人感到更加的舒適和安心?他們也會因為我們良性的人生表現,而對佛教產生真實無偽的信心,並可能由此而學佛,你與他們的親人關係、朋友關係、同事關係等各種關係也將由此會變得更加融洽。這皈依修學佛法,是不是一種利他的行為呀?原來,皈依有無限量的好處啊……!
明白了這一些,我們就會知道:在皈依的過程中,我們聽到有關皈依的講解多麼重要!我們通過師父所講的話語和措詞裡面,我們也會認識到自身的諸多問題,感受到了皈依三寶的莊嚴神聖,其實我們的身心正在發生著潛移默化的變化,我們的耳根就在剎那之間變得異常的清楚。過去迷茫的時日裡,我們總是盲目地有所選擇,凡是自己喜歡聽的就願意聽幾句,不喜歡聽的就往往充耳不聞。但是就在我們聽受皈依這個法門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開始發現了一個問題:我們的耳根尚且完好。因為只要是有益於我們修正的這些善巧言語,或者智慧措詞,都會通過耳根的攝受,對我們的身心產生決定的碰撞。我們更加明晰地發現:在接受教化的過程,就是一個自我印證、自我梳理的過程。的確如此,無論在決定皈依的念頭生起的剎那,還是堅定信念決心皈依的當下,我們的耳根便已開始產生了決定相應的覺受作用,身心皈復也正是利於我們成就和訓練耳根圓通的優勝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