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你沒見過的苗族傳統習俗「洗牛」

2021-01-08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5月13日,在貴州省安順市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舉行的苗族傳統節日「四月八」活動上,苗族傳統習俗「洗牛」吸引了眾多遊客的目光。

&nbsp&nbsp&nbsp&nbsp一年到頭,你苦你累,你為人們耕田種地,今天是你的節日四月八,我們拿好吃的餵你吃,讓你有力有氣。牛,你是我們忠實的朋友,願來年我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nbsp&nbsp&nbsp&nbsp自古以來,苗族崇尚萬物有靈,尊崇和敬重其它有著生命痕跡的天地生靈。為了撫慰牛一年到頭勞作的豐功偉績,在四月八這天,苗家人不準拉黃牛水牛下地耕作,而且要在當天給黃牛水牛用楓葉等藥物配製的藥汁,為其淨身除邪,好吃好喝的孝敬黃牛水牛。(劉鵬 貴州報導)

&nbsp&nbsp&nbsp&nbsp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美麗苗族蘆笙舞,其起源與苗族傳統鬥牛活動密不可分
    蘆笙舞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可以將其分為三種類型: 自娛、競技、禮儀三種類型。苗族節慶期間的蘆笙舞活動規模最大、最熱烈,也最具傳統文化氣韻。相關記載顯示,苗族蘆笙舞至少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2. 苗族蘆笙舞的起源追溯追溯蘆笙舞的起源,其與苗族傳統鬥牛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苗族鬥牛活動由來已久,目前開展鬥牛活動的地方主要集中在貴州、湖南、廣西、雲南等地。
  • 貴州惠水:傳承400多年,數萬苗族同胞頂烈日歡聚 「牛踩場」
    踩場活動之後,還將擇日進行鬥牛、宰牛等祭祀程序,最終完成祭祀活動。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大壩鄉大保村「批弓牛打場」(地名),苗族同胞舉辦了傳統的「牛踩場」習俗活動,當日,來自惠水及周邊龍裡、花溪等地的苗族同胞數萬人,頂著烈日從四面八方聚集「批弓牛打場」。
  • 首屆世界苗族文化藝術節五一期間在萬盛舉辦
    開幕式現場大合照開幕式現場,各種苗族特色服飾引來現場遊客紛紛拍照,李女士告訴記者:「沒想到苗族服裝如此好看,做工又特別精細。」據了解,今年的苗族踩山會以「歌不斷,舞不斷,酒不斷,歡樂不斷」為主題,活動現場進行了反排木鼓舞,蘆笙舞等表演;苗家男女老幼穿上了節日盛裝,舉行傳統的苗族千人祭祀大典,讓遊客近距離地感受苗族傳統民俗。
  • 湘西苗族椎牛考誤
    「苗族趕秋」於2016年11月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世界2000多萬苗族同胞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喜事,也是全國少數民族傳統節慶文化進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數不多的項目之一,這標誌著苗族趕秋為宣傳苗族文化、推介苗族文化、讓苗族文化走向世界搭起了更高的平臺。
  • 重慶彭水蚩尤九黎城最牛掰的苗族傳統地標建築
    蚩尤九黎城是苗族歷史文化與自然風光相結合的人文景觀,彭水斥巨資傾力打造的中國最大的苗族傳統建築群,創下了數個世界之最:九黎神柱是目前世界上高度最高、直徑最大、雕刻鬼、神像最多的苗族圖騰柱。九黎神柱採用漢白玉精雕細刻而成,高24米,象徵一年四季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有圓滿團圓之意。
  • 野在黔東南10丨苗族鬥牛,苗族牛圖騰崇拜的遺蹟
    在臺江苗族姊妹節上,有幸全程目睹一次苗族鬥牛活動。這是我長久以來第一次如此安心地享受休閒,如此愜意而自在地遠離忙碌,沒有自責,沒有空虛,沒有負罪感。西班牙鬥牛世人皆知,對中國鬥牛在資料上描述並不多,中國鬥牛的民俗似乎默默無聞。但在貴州的苗族地區,鬥牛是苗族傳統的民俗活動,苗族村寨的男女老少都喜歡看鬥牛,兩頭水牯牛以角相抵鬥以爭勝論負的活動,苗族鬥牛被稱為「東方式鬥牛」。
  • 苗族的這些弦樂器和打擊樂器,你確定你見過嗎?
    月琴是苗族古代樂器之一,每當勞作累的時候,苗族同胞們就拿出自製的月琴吹垃彈唱,月琴既是兄弟民族跳舞歌唱時不可缺少的伴奏樂器,又是抒發自己情思的特殊工具。其音色清脆悅耳,節奏鮮明,輕輕彈動,有如絲絲細雨;急促撥弄,猶如萬馬奔騰。月琴的音色悅耳、動聽,高音清脆、中音明亮、低音豐滿。用撥片彈奏的月琴,右手奏法以彈、挑、滾為主,有時也用撮、掃滾等,並有獨特效果的「刮品」技巧。
  • 中國最大的苗族傳統建築群的蚩尤九黎城
    景區以苗族始祖蚩尤文化為主線,由40餘處單體景觀建築構成,集苗族文化、旅遊景區、遊客接待於一體,繼承和延續了苗族歷史文化、民俗風情,重現「九黎之城」歷史風貌,是展示和傳承苗族文化的窗口和基地,彰顯出的是苗族文化的厚重和豐富的內涵。
  • 何種牛能鬥、善鬥,苗族同胞選牛經驗很豐富
    鬥牛活動傳承著苗族先民的自強精神,是苗族人民適應生存環境的精神文化體現,也是苗族傳統文化的生動展示。1.選擇牛是鬥牛競技活動的重要構成環節苗族鬥牛活動包含四個主要環節:牛的選材、牛的訓練、牛的競賽和牛的競技管理。牛的選擇是首要環節,是獲取比賽勝利的關鍵環節。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裝飾紋樣等介紹
    首族龍頭上長牛角便是農業意象的典型描寫,苗族認為牛、龍相通,有時視牛、龍為一物,牛變龍(龍牛),牛角龍,都有牛,可見苗族龍頭上的那對牛角象徵牛、龍合一,不是隨意添畫的。苗族龍、牛合體有兩個根源:(1)龍主水,牛耕地,它們與農業生產有關係重大的一致性。苗龍有山龍、水龍之分,按苗族的說法,山龍居地上管莊稼,水龍居河海管雨水,山龍實際上就是牛的屬性。
  • 苗族鬥牛節的由來
    說起鬥牛,大家最開始能想到的就是西班牙鬥牛了,鬥牛是西班牙的國粹,西班牙鬥牛起源於西班牙古代宗教活動(殺牛供神祭品),13世紀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世開始這種祭神活動,後來演變為賽牛表演(真正鬥牛表演則出現於18世紀中葉)。今天我要說的是中國的鬥牛——苗族鬥牛節。
  • 從壯語和苗族神話破解原型是水牛
    過年的習俗從遠古走來,年獸的傳說也從不知道多久遠傳到了現在。年獸到底是什麼,一直引發人的猜測,人們翻遍民間傳說和典籍也難以定論。但通過苗族傳說和壯語,我發現牛很可能是年獸的原型。在探秘之前我要說明,如今流傳的年獸的形象和故事,應該在多年的演變中有了一些變化,我們需要抽絲剝繭來進行探索。年獸是龍生九子的囚牛年獸,也叫夕獸,傳說在過年頭一天到百姓家中吃人。
  • 苗族趕秋節文化之十:揭秘椎牛祭大祖儀式
    苗族的趕秋節文化20篇之第10趕秋節活動中之椎牛祭大祖的內容與形式文:石壽貴攝影:劉玉松等湘西苗族一年一度的趕秋節,有大型的活動和中型或小型活動規模三種形式,其中又有趕「正秋」活動與趕「尾秋」活動的區別。
  • 「美麗安寧」射弩、吹笙、鬥牛……安寧縣街太陽衝苗族花山節來咯
    安寧縣街太陽衝苗族花山節來咯!倏忽秋又盡,收完最後一場稻穀,家住安寧市縣街街道太陽衝苗族村的楊學明老人拿起了工具,為即將到來的花山節開始制弩。77歲的他,是目前村裡最有資歷的制弩傳承人,大女婿和小女兒都是他的徒弟。
  • 重慶5項目入選國家非遺 看不了鬥牛來看"玩牛"
    玩牛。 資料圖片重慶有多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你知道嗎? 8日,記者從文化部網站獲悉,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已經公布,重慶有5項入選。這5項分別是重慶市南岸區的廣陽鎮民間故事,屬於民間文學;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的玩牛,屬於傳統舞蹈;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的苗族民歌,屬於傳統音樂;重慶市大足區的寶頂架香廟會、豐都縣的廟會,屬於民俗。「玩牛是一種有趣的舞蹈。」市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譚小兵告訴記者,該項非遺主要流傳在石柱西沱、下路和南賓等地,是一種與農事相關、用於喜慶場面的民間典型傳統舞蹈。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佩飾文化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介紹苗族的配飾吧,它的種類很多。其質地也不同,有銀質的、剌繡的、毛織的,以及貝殼製作的。現分別介紹為下:銀項圈苗族婦女的頸飾。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花卉、植物圖案在服飾上的運用
    苗族有眾多的支系,各支系都有自己的審美原則,不同的支系有不同的服裝紋飾,而紋飾就是支系很重要的徽記標誌。即使同一支系,因地區有異,也會出現不同服裝款式和紋飾。按苗族現在不同服飾。不同紋飾的分布地區及習俗來看,大都以服飾、紋飾的標誌區別各自的部落或「血緣親族」。
  • 慶祝苗族傳統節日花山節的立秋鬥牛活動
    近日,為慶祝苗族傳統節日花山節,昆明市盤龍區滇源街道辦事處三轉彎村舉行立秋鬥牛活動。當天,歌舞、鬥牛、登山、逛集市,熱鬧非凡的活動吸引了各族群眾7萬餘人。三轉彎苗族鬥牛盛會始於1935年,通常在立秋之日舉行以鬥牛為主的聚會活動,同時也進行歌舞、賽跑、射弩、物資交流等文娛及貿易活動。自2008年以來三轉彎村不斷加強鬥牛賽的基礎設施建設,隨著鬥牛場的修建,道路交通的整頓,三轉彎苗族立秋鬥牛盛會的與會人數越來越多,影響越來越大。嵩明、富民、尋甸、宜良、官渡等地區的苗族和其他各族群眾慕名而來。
  • 銅梁龍舞、石柱玩牛……跟著這些傳統舞蹈,體味重慶的悠久文化
    銅梁龍舞是一種以龍為主要道具的傳統民俗舞蹈,它起於明,盛於清,繁榮於當代,距今已有六七百年的歷史。它具有伴奏音樂獨特,舞蹈動作豐富,動律節奏諧趣,服飾儉樸大方,群眾參與性強的特點。玩牛起源於古代自然崇拜。在農耕文明時代,耕牛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顯得尤其重要,玩牛民間舞蹈習俗應運而生。
  • 端午節的風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 8個端午節傳統習俗習慣
    小編整理了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了解這個節日。  》》2018端午節高速免費嗎?今年端午節高速公路免費時間  》》端午節的傳說故事端午節的風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