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是一年一度的父親節,各路明星紛紛「表白」自己的父親,祝他們父親節快樂。
但著名音樂人高曉松卻與眾不同,他曬出兩張父親的照片,並敘述自己和父親的往事,感嘆父親的狠心。
而作為高曉松的父親,高立人屬於標準的高知識分子,卻對兒子高曉松沒有絲毫慈父之心,不但將兒子趕出家門,還與兒子斷絕來往,遺產也全部留給現妻,真的太狠心,難怪他去世後兒子從不祭奠他。
【他把兒子趕出家門】
高曉松出生於1969年,他的家庭屬於那種高級知識分子,外公和爺爺皆是院士,外婆是博士,父親是教授,媽媽是有名的建築學家。
按理說有如此出眾的家世,高曉松應該倍受寵愛,但他卻生不逢時,遭遇家道中落。
特別是高曉松出生後,家裡條件更是一落千丈,說是從天堂到地獄也不過如此,父親高立人因此固執的把責任歸咎於高曉松身上,認為他「不吉利」。
身上貼有「不吉利」的標籤,高曉松從小就沒得到多少父愛,爸爸對他冷漠異常,他的一切事情都毫不關注。
高曉松甚至說過:「我一輩子沒有問他(高立人)一個問題,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
後來,父母離婚了,高曉松能感受到的父愛就更少了。
長大後的高曉松上了清華大學,但專業卻不是他喜歡的,思考再三他決定退學,卻惹怒了父親。
在高爸爸看來,兒子退學是一件極其丟面子的事情,他就要求高曉松搬出去,還說:「不讀書就不要賴在家裡。」
就這樣還沒有掙錢能力的高曉松被父親趕出了家門。
但看著兒子被趕走,高爸爸卻特別的開心,不但罕見的下廚給高曉松做了兩道菜,還對兒子說道:「最好不要回來」。
【他和兒子斷絕來往】
高曉松被趕出家門後,只能寄情於音樂,而且他之前選擇退學也是因為不想當科學家,所以對音樂更加痴迷。
剛開始的日子很難,他沒有積蓄也沒有成熟的團隊,只能和小夥伴四處奔波,卻頻頻被人嫌棄。
但不得不說高曉松這個人很有才華,運氣也頗好,他在廈門輾轉了半年,就創作出很多廣為流傳的歌曲。
《同桌的你》、《青春無悔》、《白衣飄飄的年代》佳作頻出,雖然當時都是初稿,需要被潤色,卻絲毫無法掩蓋高曉松的才華。
值得一提的是,某天學生時代睡在高曉松上鋪的同學給他打了一個電話,電話被掛斷後他就創作出歌曲《睡在我上鋪的兄弟》。
不過雖然高曉松的才華讓他成為「天選之子」,但他的事業和愛情卻一波三折,甚至因為酒駕被捕。
而這邊高曉松事業起起落落,那邊高爸爸生活卻過得不錯。
高曉松出生後,他就很不待見,後來兒子被他趕出家門,他瞬間心情大好,又娶了一房媳婦,日子自然再好不過。
生活過得順遂的高爸爸,自然不會分心去顧及高曉松,一度和他斷絕了聯繫,也難怪高曉松說過去二十幾年,他和父親說的話不超過二十句。
【去世後兒子從不祭奠他】
被父親趕出家門後,高曉松和父親僅一起吃過3頓飯,一次是妹妹結婚,再就是爺爺奶奶的葬禮。
可高曉松和高爸爸這對父子,見面時仿佛是陌生人,卻沒有想到生離死別來的這麼突然。
接到父親去世的電話時高曉松還在國外,他立馬趕回北京去送父親最後一程。
根據高爸爸的遺願,他的財產全部由現任妻子繼承,高曉松僅帶走了父親的骨灰。
父親走了,但父子倆的恩怨卻沒有結束,高爸爸的冷漠造成了高曉松對愛的缺失,導致他婚姻的不幸。
而高曉松也從不去祭奠父親,每年忌日和清明還需要姑姑把祭奠的照片發給他。
都說「孩子是愛的延續」,血脈拉進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高爸爸的冷漠,讓高曉松清晰的認識到「爸爸並不愛我」。
在高曉松的前半生,父親一詞成了不能提及的忌諱,他無法忘記父親冷漠的眼神,無法忘記趕他出門時父親愉悅的唱著歌……
也正是高爸爸的做法,讓高曉松在缺乏父愛的環境下長大,他養成了偏執的性格,才會執意退學,才會肆意揮霍人生……
就像高曉松所說:父親一輩子拒絕與他談心,只想靜靜的釣魚……可他是否想過對孩子太過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