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小編遇到兩個朋友問了我下面兩個問題,大家感受下:
朋友甲:蠶長大後是蝴蝶嗎?
朋友乙:蛾子與蝴蝶的區別是什麼?
╮(╯▽╰)╭
於是,小編認為,這篇文章,雖然很基礎,但是也很必要!大家在「吃雞」的同時,也要好好學習哦~~
首先,先給大家理清一個邏輯關係:蠶是蛾子的幼蟲形式,也就是說,蠶長大後是蛾子,不是蝴蝶。。。 毛毛蟲是蝴蝶的幼蟲形式,也就是說,毛毛蟲長大後是蝴蝶,不是蛾子。。。
繞不繞?是不是感覺已經被繞暈了~
沒關係,小編下面會給大家詳細解讀的哦~請千萬不要走開哦~
現在,先讓我們來一波證件照,讓大家見識見識各位「大神」的真身吧~
五齡家蠶(蛾子的幼蟲形式)
白白胖胖,肉肉乎乎,無毒且幾乎無攻擊性,是不是很可愛~
蠶蛾(蠶的成蟲形式)
色彩淡雅,花紋較單一,飛翔能力弱~
毛毛蟲(蝴蝶的幼蟲形式)
胖胖的,身體長滿「刺」(學名:剛毛),多有毒, 有攻擊性,略嚇人~
蝴蝶(毛毛蟲的成蟲形式)
色彩絢麗,花紋多樣,飛翔能力強~
大家現在有沒有一個具體的認識呢?如果,還是有點暈,沒關係,小編今天給大家準備了足夠多的乾貨,下面,咱們來點硬知識:
「家蠶——蠶蛾」生活史:完全變態
卵、幼蟲(經歷多次蛻皮,多見的蠶都蛻皮四次)、蛹、成蟲(蠶蛾)
卵、幼蟲(經歷多次蛻皮,不同種類,蛻皮次數不同)、蛹、成蟲(蝴蝶)
看了證件照,是不是也感覺沒有什麼太大的印象呢,為了方便大家仔細閱讀和理解,小編我,將蠶、蛾、毛毛蟲、蝶的主要區別,整理如下表,大家可以慢慢看,建議收藏哦~❤
蠶(幼蟲)——蠶蛾(成蟲)
毛毛蟲(幼蟲)——蝴蝶(成蟲)
拉丁學名
Bombyx mori——Moth
Lepidoptera——Rhopalocera
英文名稱
Silkworm——Moth
Carpenterworm——Butterfly
生物學分類
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
發育類型
完全變態
世代周期
自然狀態下,50天左右
自然狀態下,不同種類,時間不同(有十幾天一世代的,也有幾年一世代的)
馴化性
可在室內飼養(如家蠶,又名桑蠶),也可在野外生活
多見於野外生活
擬態性
均具有擬態,但毛毛蟲——蝴蝶的擬態形式更加豐富
食化性
寡食性、多化性(多次眠,多次蛻皮)
多食性、多化性(多次眠,多次蛻皮)
幼蟲幾乎只吃桑葉,偶爾也能取食柘葉、榆葉、葡萄葉、萵苣葉等,但只有吃桑葉的蠶才能正常吐絲結繭,完成世代周期;成蟲不取食。
幼蟲取食多種植物;成蟲吸食花蜜,部分也會吸食葡萄肉
外形特徵
幼蟲
剛孵出時,呈褐色或黑色,極細小,多細毛,像螞蟻,所以叫蟻蠶;越長大,顏色越淡,呈蠕蟲狀。家蠶多呈白色,背部有不同黑色斑紋或全身成規律或不規律花紋,可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有3對胸足,5對腹足
色彩美麗,蠕蟲狀,可分為頭、胸、腹三部分,具有3對胸足,大約5對腹足和尾足,多有剛毛
成蟲
形態大小不一,可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複眼發達,其後有2個單眼,在胸部有兩對翅,一對足;體表和翅膀布滿鱗片,顏色多單一或暗淡
體形多在5~10cm之間,分為頭、胸、腹三部分;在胸部有兩對翅,三對足,在頭部有一對觸角,複眼發達,翅膀布滿鱗片,軀幹上被毛稀疏,色彩豔麗,花紋多樣
生活習性
幼蟲
群居,不分晝夜進食,只在眠(蛻皮)時停止進食
早期階段,多群居,後多單獨或少數群體行動
成蟲
多為夜間活動,範圍較廣,具有趨光性,部分還能結鞘或吐絲結網,飛行速度較慢
因蟲種而各不相同。一般在早晚日光斜射時活動,但也有些會在白天或晚上活動,飛行速度較快
分布區域
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國內:珠江三角洲地區、華東平原和四川盆地;國外:多見於泰國、日本、印度等國家與地區
全球各地均有分布。數量以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最多,其次是東南亞一帶。世界上最美麗、最有觀賞價值的蝴蝶多出產於南美巴西、秘魯等國。
經濟性狀
屬於農業經濟昆蟲
屬於農業害蟲
常見或特色種類
桑蠶、柞蠶、蓖麻蠶、天蠶、琥珀蠶、樗蠶、烏桕蠶等
紅帶袖蝶、貓頭鷹環蝶、枯葉蛺蝶、多尾鳳蛾、寬紋黑脈綃蝶、老豹蛺蝶、藍閃蝶等
看完略顯枯燥的知識乾貨後,讓咱們來欣賞幾張美圖吧~
看過今天這一期的傳奇故事~想必大家再也不會傻傻分不清蠶、蛾、蝶和毛毛蟲吧~
如果大家對這期文章有什麼意見或建議,或有想了解的生物相關的常識或知識,請不要害羞,大方地留言告訴我們吧~ 抱抱~(づ。◕‿‿◕。)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