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日強調要開墾新土地以解決糧食問題

2020-11-29 搜狐網

  新華網平壤6月14日電(記者高浩榮張濱陽)據朝鮮《勞動新聞》14日報導,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近日強調,要圓滿解決糧食問題,必須在最大限度利用好現有耕地的基礎上開墾更多土地,尤其是要搞好海塗開墾。

  金正日近日視察了平安北道的多雞島海塗開墾現場和龍川郡新巖合作農場。

他說,開墾海塗是艱巨的改造大自然的工作,國家必須給予足夠的關心,加強對這項工作的技術指導,並保障工程所需的物資。同時,開墾者也要廣泛開展技術革新活動,積極創造和引進新的施工方法。

  金正日在視察新巖合作農場時,稱讚最近幾年這個農場農業生產發生了巨大變化。他說,要想提高糧食產量,就必須按照朝鮮的氣候、風土條件,推行主體的耕作方法,尤其是要下大力氣繼續推進「種子革命」的方針。

(責任編輯:黃芳)

相關焦點

  • 非法開墾土地建議入罪處理
    土地的過度開墾容易引發嚴重的社會矛盾。因為開墾土地需要大額資金的投入,絕大多數非法開墾土地者都不是基本農戶,因其行為屬於投資性經營活動,土地開墾後,大量僱用失地農民和農村剩餘勞動力為其耕種或出租土地收取租金,易與農民產生矛盾:加之,其與基本農戶爭奪水資源,使基本農戶因缺水被迫撂荒,失去土地,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 美媒:俄遠東地區希望藉助勤勞的中國農民的力量開墾土地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紐約時報》7月31日報導,在俄羅斯遠東地區,雖然當地民眾有時會抱怨跟不上中國人的工作節奏,但他們仍希望藉助勤勞的中國農民的力量開墾土地,幫助這一俄羅斯偏遠地區脫貧致富。柳德米拉是一名俄羅斯行政區負責人,轄區包括Opytnoe Pole和猶太自治州的四個村莊,緊鄰中國的黑龍江省。她說:「當地人酗酒成性,工作懈怠,需要向中國農民好好學習。
  • 康熙、雍正時期都頗為棘手的問題,乾隆如此解決
    所以,要增產糧食,最直接的途徑還是不斷擴大耕地面積。乾隆對於開墾荒地,拓展耕地是極為重視。在即位後的第五年,他就頒發了鼓勵開荒的諭旨。他說:從來都是野外沒有一分閒置之地時,百姓的糧食就會更加充裕。就算這些閒地零散分布,不好管理,但是耕種上了,也照樣會有產量,民間那些只多開墾了尺寸之地的百姓,也會多收穫升鬥的糧食。
  • 朝鮮製作紀錄片講述金正日一生引關注
    但其實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朝核問題便逐漸陷入僵局,朝鮮半島局勢也日趨緊張,而有關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身體狀況惡化的傳言更是不絕於耳。外界普遍擔心,內憂外患之下,朝鮮政局是否會發生劇變,進而危及地區安全。而在這一系列不確定因素的潛在影響下,朝鮮問題的利益相關者,尤其是中國,究竟會採取怎樣的應對策略,引發國際輿論的廣泛關注。
  • 東北黑土地將在30年到50年後消失?
    但如今,記者在這片土地上卻再也找不到王志祿描繪的場景。河邊的柳樹已經全無蹤影,溼地被耕地取代,山林已經開墾成成片的坡耕地。因為植被破壞導致的黑土流失,整片的山坡黃土層裸露在陽光之下,而富太河河床已經被黑色泥土淤平。「按照目前黑土流失的速度,再過30到50年,東北地區的黑土地將全部消失。」吉林市水土保持辦公室主任王利軍在接受CBN記者採訪時說。
  • 「民以食為天,食以地為源」,土地荒蕪讓人心焦,3招或許能解決
    最近與幾個老農民閒聊,談到農村出現的土地撂荒行為,感覺現在是越來越多了,發展下去可能會影響到糧食的總產量。可是我覺得他們的這種擔憂有點以偏概全、以點帶面了,土地荒蕪問題確實存在,但我覺得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嚴重。
  • 東北的悲哀 正在逐漸消失的東北黑土地
    黑土地是東北的代名詞,也是農業富饒的代名詞。東北這片黑土地上的糧食年產量約佔全國五分之一,每年這裡生產約 225-250億kg的商品糧。雖然土地不會消失,但是富饒的黑土卻在逐漸的消失。據測算,黑土地現有的部分耕地再經過40-50年的流失,黑土層將全部流失。用涸澤而漁焚林而獵來形容對黑土地的開發可能有些誇張,但是用溫水煮青蛙來形容卻最為合適不過。要知道黑龍江、吉林兩省的黑土地是中國最肥沃的土地。總面積為一千萬公頃,目前已開墾出耕地七百多萬公頃,其糧食產量已佔兩省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是中國最大的商品糧生產基地。
  • 湖北130畝農田被拋荒3年 農工曾開墾搶種被阻止
    之二 土地拋荒後誰遭受的損失大  農田拋荒,農工心痛。他們說,農場的土地拋荒,損失大的還是農工和農場。  農工們算了這樣一筆帳:以目前的棉花和小麥價格計算,每畝土地每年能產出1000多元的產值,一年就有十幾萬元。農產品價格還在繼續上揚,20年最少要產出三四百萬元。
  • 我國耕地資源所存在問題和持續利用管理策略
    導致耕地銳減的主要原因是:①農業內部土地利用結構調整時,片面強調經濟利益,忽視糧食生產,大片糧田被改為果園或改種其它經濟作物,過多地佔用了耕地;②開發區和房地產建設過程中,圈佔大量耕地,而其中有些至今尚未開發利用;③城鎮規模的擴大,城市向四周外延擴展佔用大片耕地;④鄉村集體和個人在搞磚瓦窯,民宅和鄉鎮企業建設中佔用耕地且浪費土地現象嚴重;⑤工礦企業破壞土地嚴重,且復墾率低。
  •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解讀: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命線
    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近年我國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區域布局趨於合理,糧食生產連年豐收,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堅實支撐。隨著我國人口數量增長、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和資源環境承載力趨緊,糧食產需仍將維持緊平衡態勢;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糧食等大宗農產品貿易鏈、供應鏈受到衝擊,國際農產品市場供給不確定性增加。
  • 巴西土地每平米30元 中國人當地主遭限購(圖)
    陳根說他不是為了投資,而是閒暇到購買的土地上度假休息。在陳根的印象裡,巴西人投資土地的並不多,倒是外國人多,可能是巴西銀行存款利率太高的緣故。「目前巴西的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約為12%,把錢存銀行,要比等著土地升值風險小得多。」陳根介紹,在巴西買地後,每年至少還要交納1%的土地稅。如果土地價格漲勢不好,加上稅費和管理成本、空置成本,有可能虧本。
  • 專訪退耕還林管理中心主任:退「劣田」還林,不影響糧食豐產
    2006中國提出需要關注糧食自產比例,此後退耕還林工程停滯了7年。2014年,生態文明再次被提上議程,如何協調人類對「耕」和「林」不同的需求,成了退耕還林工程值得重視的問題。經過多年修復,中國人工林面積達到11.8億畝,其中退耕地改為林地的約有2億畝。「退」劣質田,「還」的不一定是林地「選擇錯誤會導致修復失敗。
  • 朝鮮製作金正日紀錄片:照耀世界的先軍太陽
    朝鮮中央廣播電臺稱,該紀錄片分為多部,將講述金正日一生「以非凡的預知能力、傑出的領導藝術、政治勢力和高尚的風貌等,在祖國和革命、時代和人類面前創造的永恆不滅的先軍革命偉業」。    朝中社和朝鮮中央廣播電臺報導稱,此次推出的第一部講述的是,金正日出生到大學畢業的成長故事。
  • 農民土地打的糧食,究竟有什麼價值呢?看透說透讓有些人明白透
    農民土地打的糧食,究竟有什麼價值呢?直到今天幾乎無一人能說破。糧食的價值,絕不是農民把糧食賣了得到的利潤。若按照這個算法,一畝地全年最大的價值也就是幾百元。但是別忘了,一畝地全年產出的糧食,卻可以養活四個人,這四個人中除了農民自己一個外,其他3個人就是城市人。農民這一畝地的價值有多大,就看這3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有多少。
  • 聚焦: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新在哪?
    原標題:今年一號文件新在哪? 在大的農業現代化的提法中,這次花了較多篇幅來強調糧食安全,說明這次中央非常重視這個問題。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指出,糧食安全中,「量」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而農產品和加工食品「質」的問題比較迫切,這關係到每一個老百姓的健康。 「我國是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
  • 糧食危機下,重新定義中國農業
    但是,中國糧食自身安全問題也正在凸現,不是因這次世界性糧食危機的緣故,怕還被隱藏在很深處,這就是中國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至於是否有人依然處於溫飽尚不能解決的邊緣?我在今年春節前夕的那場雪災中就有類似的疑惑,比如,大雪封路,西部偏遠山區、貧困地區的人民竟然還有斷糧的、沒得飯吃的。為什麼斷糧沒飯吃?不正是因為手中沒有存糧嗎,果真有存糧的話,那些貧困山區的人民也不至於沒有飯吃吧。
  • 一種新型農村土地經營模式:土地種植託管
    隨著社會經濟的增速發展,農村很多年輕人都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基本脫離了依靠農業種植來提高家庭的經濟收入,家裡的土地一般轉包出去或者就有家裡的老人來耕種。在很多農村50到60歲的人群反而成了農村莊稼種植的主要勞動力,但是年齡大了體力是一個問題,很多老人只能望地興嘆。
  • 蘇聯地廣人稀沃野千裡,為什麼糧食經常不夠吃呢?
    作為冷戰時期唯一能和美國抗衡的國家,蘇聯國力強盛、實力雄厚,連美國都要讓他三分。鼎盛時期的蘇聯曾一度在戰略態勢上壓倒了美國,讓美國不得不採取守勢。不過蘇聯那麼強大,但卻長期面臨著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糧食不夠吃。眾所周知,蘇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國內平原廣布、沃野千裡,蘇聯的機械化水平又很高,怎麼看也不像糧食不夠吃的樣子。
  • 清華大學國際生物經濟中心主任王宏廣: 多舉措增強糧食供應鏈韌性
    同時,50歲以下糧農已不多見,未來誰種糧已成為一個亟待認真解決的問題。  國內糧食安全不會出問題  中國證券報:新冠疫情暴發後,迄今對全球糧食安全產生了哪些影響?當前面臨的主要風險是什麼?  王宏廣:這次疫情引發了世界範圍內對糧食安全的擔憂。有的專家預計會新增加1億多挨餓人口。目前,全世界大約有6.9億人吃不飽飯,其中1.35億人處於嚴重飢餓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