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事實收養的認定和保護

2020-11-29 中國法院網

2003-07-31 15:14:47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黃立威

  案情:陸某(女)六歲喪父,九歲喪母,跟隨其祖父母生活兩年後,1990年,因其祖父母年老體弱無能力繼續撫養陸某,遂產生了將陸某送別人撫養的念頭。同一個村但不同組的陸某母親的妹妹徐某(家中已有一個七歲兒子)聽說這個消息,上門與陸某祖母聯繫,在徵得陸某同意的情況下,雙方未辦理任何手續,將陸某帶到自己家中撫養。開始兩年,陸某依舊稱呼徐某為姨媽,稱呼徐某的丈夫茅某為姨夫。兩年後雙方改口以父母和女兒相稱。陸某24歲時嫁給黃某。在此期間徐某夫婦並未辦理收養登記手續,陸某也一直未將戶口轉入徐某夫婦一起。2003年4月4日,陸某與丈夫黃某乘坐摩託車外出發生交通事故,陸某當場死亡,14日後,黃某也死亡。事後經交警部門調解,肇事司機賠償陸某死亡賠償金6萬餘元。該款由黃某父母領取,並在調解賠償書上簽字。現對該款的分配黃某夫婦與徐某夫婦發生爭議。

  徐某夫婦認為:其與陸某祖父母雖無收養協議,也未去民政部門辦理收養登記手續,但已與陸某形成事實上的收養關係,也得到了村民們的普遍認可。在陸某死亡後,其作為陸某的法定第一順序繼承人,理應獲得陸某遺產的繼承權。由於陸某先於其丈夫黃某死亡,故按照法定繼承的有關規定,陸某的遺產應由黃某(陸某丈夫),徐某夫婦平均分配。

  黃某夫婦認為:徐某夫婦與陸某的祖父母間並無收養協議,也未在民政部門辦理收養登記手續或者在公證處公證,陸某的戶口也一直未遷入徐某夫婦戶頭。在無任何手續的情況下,徐某夫婦與陸某間的收養關係不能成立,只能成立撫養關係。但鑑於徐某夫婦在撫養陸某成人的過程中,盡了大部分的撫養義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的有關規定,陸某的遺產可對法定繼承人以外的徐某夫婦酌情予以分割。

  本案爭議的焦點在於徐某夫婦與陸某之間的收養關係是否成立。依照92年4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15條的規定:「收養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以及社會福利機構撫養的孤兒的,應當向民政部門登記。除前款規定外,收養應當由收養人、送養人依照本法規定的收養、送養條件訂立書面協議,並可以辦理收養公證;收養人或者送養人要求辦理收養公證的,應當辦理收養公證。」99年修正後的《收養法》第15條:「收養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收養關係自登記之日起成立。」本案中徐某夫婦未與陸某的祖父母訂立書面協議,也未向民政部門登記。但徐某夫婦開始與陸某共同生活的時間為1990年,是否能適用《收養法》,首先涉及到《收養法》溯及力的問題。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學習、宣傳、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的通知》第二條:「收養法施行後,各級人民法院必須嚴格執行。收養法施行後發生的收養關係,審理時適用收養法。收養法施行前受理,施行時尚未審結的收養案件,或者收養法施行前發生的收養關係,收養法施行後當事人訴請確認收養關係的,審理時應適用當時的有關規定;當時沒有規定的,可比照收養法處理。對於收養法施行前成立的收養關係,收養法施行後當事人訴請解除收養關係的,應適用收養法。」第四條:「最高人民法院在收養法施行前對收養問題所作的規定、解釋,凡與收養法相牴觸的,今後不再適用。」根據第二條,本案應適用「當時的有關規定。」《通知》第四條的內容,其「今後」顯然指的是《收養法》施行以後發生的收養案件,並不否認「當時的有關規定」的效力。對於「當時規定」,80年《婚姻法》中關於收養的規定比較籠統,無法就本案具體對照適用。本案應適用的「當時規定」,指的應當是最高人民法院(84)法辦字第112號《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四部分「收養問題」的規定。

  在該《意見》第四部分的第28條規定:「親友、群眾公認,或有關組織證明確以養父母與養子女關係長期共同生活的,雖未辦理合法手續,也應按收養關係對待。」對照這條規定,本案中徐某夫婦與陸某之間,雖未辦理合法的收養登記手續,也未辦理入戶手續,但雙方以父母及女兒相稱並在一起生活,應視為以養父母與養子女關係共同生活,且生活時間較長,也為鄰居及村組織所公認。至於收養陸某時,徐某夫婦已有一個兒子,根據現行《收養法》第八條第二款的規定:「收養孤兒、殘疾兒童或者社會福利機構撫養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可以不受收養人無子女和收養一名的限制。」說明徐某夫婦當時的行為並不違反現行《收養法》的立法本意,而且當時對此也無禁止性的規定,徐某夫婦的行為並不違法。故徐某夫婦與陸某間形成事實上的收養關係,本案也就迎刃而解,徐某夫婦作為陸某的養父母,為其遺產的第一順序繼承人,有權依照《繼承法》的有關規定分割遺產。

  與本案案情相似的是2002年9月25日《哈爾濱日報》報導的這樣一起案件:邱立仁、劉桂茹夫婦14年前收養棄嬰邱玉兒,並一直精心撫養。於2001年12月在交通事故中喪生,司機支付邱立仁夫婦7萬元死亡賠償金。其後,邱玉兒生身父母孫勝軍、李霞找到邱立仁夫婦,索要這筆死亡賠償金。當地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並作出判決認為邱氏夫婦沒有辦理合法的收養手續,他們的收養行為違法,死者邱玉兒的7萬元賠償金予以返還其親生父母孫家夫婦。審理此案的法官稱,雖然善良的邱立仁夫婦將棄嬰含辛茹苦地撫養大,但他們未辦理合法的收養手續,是一種違法行為,判決的結果對於他們未免有些無情,但法院只能依法辦案;孫家拋棄女嬰的行為雖然不道德,但他們畢竟是死者的父母,按法律,應該得到7萬元的賠償金。

  此案見報後立即引來各方面的強烈爭議。大多數人認為,該案法官的判決,既未在法律上做到公平正義,更在現實中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違背了立法的初衷。筆者認為:其判決徹底否定了事實收養的合法地位。承認事實收養的合法性有利於維護既成的和睦的家庭成員關係,保持社會的穩定,保障社會上大量在《收養法》頒布以前,事實上已與收養人共同生活多年,形成了牢固的擬制血親關係的被收養人的基本權利。近幾年,民政部及各地政府紛紛出臺了大量的規章,肯定了事實收養的存在,允許並鼓勵事實收養人補辦登記手續,以切實維護其合法權益,這些做法符合了當今世界家庭關係多元化的發展趨向。與事實婚姻相比較,事實收養同樣具有重內容,輕形式的特點,因此筆者認為對符合法定內容的事實收養關係,法律應儘可能地保護。只有這樣,保護人權的法律價值才能最終得到實現。

相關焦點

  • 「事實收養關係」的認定與處理
    即不必以《收養法》規定的條件對雙方進行約束,只要存在養父母與養子女關係及長期共同生活的事實,就可以認定雙方之間存在事實收養關係。    關於1999年《 收養法》施行後發生的收養行為,理論和實務界亦無爭議。根據第十五條第一款確立的「登記成立主義」,收養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收養關係自登記之日起成立。
  • 上了族譜和戶口能否認定事實收養關係?
    | 作者:劉衛蘭   【案情】  陳某與李某育有一女,女兒因外出打工期間意外離世,1995年,陳某收養其弟弟的小兒子陳小某,並以兒子名義登記族譜和戶口簿
  • 本案是否構成事實收養
    徐某對徐某某的收養行為發生於收養法施行前,據此可以認定本案為事實收養關係。故筆者以為,通過以上分析,應該認定本案中徐某和徐某某構成事實收養關係。  二、法理分析  在事實收養關係中,雖然收養行為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形式要件,但事實上收養人為撫養被收養人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從權利與義務相一致的角度來說,收養人應就其付出得到相應的回報。
  • 每日學法|1992年《收養法》修改前,可認定收養的事實法律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以下簡稱《收養法》)實施以來,我國公民的收養行為逐步規範,但由於一些地區群眾法律意識不強,在《收養法》實施前後仍有一些收養行為未籤訂書面協議或辦理公證、登記,尤其是在1992年《 收養法》未明確規定收養關係何時成立的情況下,準確界定事實收養關係,有利於維護家庭關係穩定
  • 未辦理收養手續,事實收養效力如何?
    未辦理收養手續,事實收養效力如何——青島婚姻家事律師趙春梅專業普法前幾天,未婚媽媽麗娜諮詢小禾,一年前她因為沒有能力撫養剛剛出生的女兒萱萱,於是將萱萱送給信任的朋友收養,朋友和萱萱尚未辦理收養手續。現在她反悔了,能夠要回萱萱親自撫養嗎,朋友和萱萱之間是否構成事實收養?小禾認為,麗娜可以要回萱萱親自撫養。
  • 中國農村事實收養法律問題探究
    我國因民間收養歷史悠久,民眾法律意識淡薄,社會上隨意棄嬰和收養的現象屢有發生,加之當前國家法律及相關政策的衝突與缺陷,使事實收養現象在我國特別是農村廣泛存在,給不少收養家庭和被遺棄嬰童的生活帶來了隱患,影響了社會的整體和諧。
  • [法制問答]棄嬰事實收養的法律問題分析
    在現實生活中,因棄嬰的事實收養情況比較複雜,但事實收養行為很多都與現行收養制度相悖,而導致收養關係不被保護。鑑於此,本文對棄嬰事實收養與現行法律的矛盾進行分析,並償試尋求相關的救濟途徑。一、目前我國收養的法律要件形式要件。收養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收養關係自登記之日起成立。
  • 我國是否存在事實收養?事實收養是否符合法律規定呢?
    事實收養指雙方當事人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未辦收養公證或登記手續,便公開以養父母養子女關係長期共同生活的行為。形成事實收養關係,須具備以下條件:(1)收養當事人雙方均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據此,凡符合前述條件的事實收養,國家承認其收養的效力,並予以法律保護。網友諮詢:法律對事實收養是怎樣規定的王東軍律師解答:收養法施行後發生的收養關係,審理時適用收養法。收養法施行前受理,施行時尚未審結的收養案件,或者收養法施行前發生的收養關係,收養法施行後當事人訴請確認收養關係的,審理時應適用當時的有關規定;當時沒有規定的,可比照收養法處理。
  • 非法的收養關係不受法律保護 江蘇南通「寄養嬰兒被收養案」孩子...
    案件審理中,金某作為證人在法庭上承認,周某當年系將孩子託她照顧,她報警時所說的撿拾棄嬰不是事實。而周某也告訴法官,他外出打工時,迫於謀生的壓力,沒有及時關愛孩子,當生活條件剛剛好轉後,他就立刻想到要接回寄養的兒子,萬萬沒想到兒子卻已經被他人收養了。  由於案件事實清楚,2020年3月,南通開發區法院判決撤銷民政局作出的收養登記。
  • 「事實收養」的子女可以落戶了
    我市著手解決公民事實收養問題,今後收養子女一律到民政部門申辦  本報訊(張敏)今後,廈門市公民要求收養子女的,一律到民政部門申請和辦理收養登記,不再按事實收養辦理。昨日,我市發布《關於解決本市公民事實收養問題的意見》,7月1日到9月30日,將著手解決本市公民事實收養問題。
  • 2017年事實收養能辦理收養登記嗎
    在很多事實收養關係中,被收養人的身份始終得不到承認。他們不能報戶口,無法辦理身份證。一般收養關係只有辦理了登記之後,才能成為合法的關係。那麼,事實收養可以辦理收養登記嗎?請從下文中進行了解。  一、事實收養可以辦理收養登記嗎  根據相關文件規定,事實收養的當事人可以到戶籍所在地憑收養公證書辦理入戶登記手續。  七類可辦理收養登記的事實收養情況:  1、1992年《收養法》實施前形成的事實收養,按相關文件規定,由當事人到戶籍所在地的公證機構辦理公證後,憑收養公證書到公安派出所辦理戶籍登記。
  • 溫州市民政局:辦相關手續 讓事實收養子女合法化
    浙江在線05月14日訊昨天,溫州市民政局告知:全市有收養孩子的家庭,請儘快到民政部門辦理相關手續,讓事實收養的子女合法化,從而保障收養關係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事實收養是指親友、群眾公認,當事人所在村(居)民委員會證明確以養父母與養子女關係長期共同生活的、未辦理合法手續的收養行為。
  • 兩類事實收養可解決「黑戶」難題
    據了解,自1992年《收養法》出臺以來,棄嬰「黑戶」問題長期困擾事實收養家庭,許多事實收養家庭由於不符合收養規定,被收養棄嬰報不上戶口,導致其入學、結婚、甚至拆遷、繼承遺產等一系列合法權益無法保障,成為了建設和諧無錫進程中一個不和諧的音符。
  • 性自主權及民法保護淺析
    本文試對此性自主權及民法保護的基本主張作淺析。  一、性利益的概念  民事主體的性利益是一種獨立的人格利益。在過去,一般將性利益稱作貞操利益,認為貞操利益作為性自主權的客體,具有三位一體的內涵,即具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法律因素。
  • 保護孩子,冰冷的「禁止私自收養」遠不夠
    「嚴禁任何機構和個人私自收留棄嬰」,近日,民政部、發展改革委、公安部等七部門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各級相關部門切實加強對棄嬰的規範管理。 從法律層面規範收留棄嬰的行為,一定程度來說,確能打擊部分人利用棄嬰牟利或違法的心理。然而只禁止、不完善配套措施,是否可能阻了一些本想幫助棄嬰的手?或者可能為了一種保護而失掉另一種保護?
  • 淺析「三有動物」的法律保護
    中國《刑法》和《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受保護的野生動物包括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有益的和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下簡稱「三有動物」)三類。如此語焉不詳的規定,且禁獵區沒有標示,讓普通民眾難以分辨禁獵區和可以狩獵的區域,和坑人無異。2012年,浙江嘉興就有3人因用竹竿捕獲203隻「三有保護動物」黑斑蛙和金線蛙被判三至四個月刑拘;2013年,河南新密一名男子獵捕曾經的「四害」、如今的「三有保護動物」麻雀達300餘只,被判非法狩獵罪拘役6個月,緩刑一年。
  • 孩子被其他家庭當棄嬰收養 生父狀告民政部門程序違法
    訴訟中,經司法鑑定,周某與被收養男嬰之間存在親生血緣關係。一審法院遂判決撤銷民政局發放的收養登記證。鮑某、鄭某不服,提起上訴。民政部門被認定違反法定程序男嬰的養父養母和生父各執一詞,孰真孰假?二審期間,金某改了口。其陳述,男嬰是周某送給自己寄養的,報警時所稱的撿拾說法不是事實。法院經調查後也確認,男嬰並非撿拾而來。
  • 江蘇南通「寄養嬰兒被收養案」孩子重回親生父母身邊
    案件審理中,金某作為證人在法庭上承認,周某當年系將孩子託她照顧,她報警時所說的撿拾棄嬰不是事實。而周某也告訴法官,他外出打工時,迫於謀生的壓力,沒有及時關愛孩子,當生活條件剛剛好轉後,他就立刻想到要接回寄養的兒子,萬萬沒想到兒子卻已經被他人收養了。  由於案件事實清楚,2020年3月,南通開發區法院判決撤銷民政局作出的收養登記。
  • 寄養「棄嬰」被「收養」,孩子撫養權歸誰呢,法院是這樣判的!
    據此,法院認定民政局在辦理收養過程中,沒有依法履行審查義務,對公安機關提供的材料審查有疏漏,沒能對領養人申請材料存在的疑點進行核實,導致錯誤地將安安認定為棄嬰,並確認了收養關係。 根據法律規定,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可以被收養,但金某關於撿拾嬰兒的報警內容純屬虛假,因此安安並不屬於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情況。
  • 我市明確事實收養有關政策·市政府決定開展殘疾人專用車專項整治...
    我市明確事實收養有關政策4月26日,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我市事實收養有關問題。會議確定:1、對1999年4月1日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施行之時年齡在14周歲以下的社會遺留的事實收養兒童,原則上給予解決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