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生物滅絕情況:1個宣布滅絕,1個區域性滅絕,兩個可能滅絕

2020-12-07 環球科學貓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作者:文/虞子期

在地球上,生物受到生態環境的影響可以說是非常強,而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越來越多的極端氣候現象也進入到了一個新狀態,生物在不能適應環境的狀態之下,就可能會出減少或滅絕。根據聯合國科學報告指出,地球上800萬個物種中,有100萬個正因人類而遭受滅絕威脅。所以說,除了生態環境,生物競爭等自然因素產生對物種的影響之外,人類也在逐步的導致生物走向消失或滅絕。

2019年就要結束了,而2019年滅絕或可能滅絕的生物已經出現了,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一個情況。

夏威夷蝸牛(Achatinella apexfulva)或已經滅絕

根據威夷國土資源部表示,在最後一個已知的夏威夷蝸牛是在今年1月份的時候宣布死亡的,它的名字叫「喬治」。而它的滅絕可以說是令人意外的,因為在幾十年之前,夏威夷州農業部故意引入了一種入侵物種——玫瑰色的蝸牛,該物種沒想到並沒有增加生物的多樣性,反而出現了失控的狀態,打破了夏威夷整個「蝸牛鏈」系統,直接本身屬於瀕臨絕種的夏威夷蝸牛直接消滅了。

所以說,引進外來物種並不是一個好事情,甚至可能會導致生態系統的一個崩潰,導致更大的生物出現滅絕,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算是夏威夷科學家們的一個失算吧,夏威夷蝸牛是一類色彩鮮豔的蝸牛,屬於小瑪瑙螺屬,一般是生活在島上海拔高度400米以上山上,夜間活動生物,這就是它的一個基本說明。

珊瑚裸尾鼠宣布滅絕

根據澳大利亞科學報告指出,該生物是在今年2月宣布滅絕的生物,是澳大利亞大堡礁附近特有的物種,只有那裡分布,主要滅絕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它的棲息地的問題。從公布的數據上來看,珊瑚裸尾鼠生活在澳大利亞北部的一個小島上,棲息地僅僅只有12英畝(約73畝),所以是一種極度瀕危的齧齒動物,然而這一切都來得太突然了。

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冰川融化導致海平面不斷上升,從而讓珊瑚裸尾鼠的棲息地越來越少,加上它們本身就是在低洼棲息地進行捕食等,最終棲息地淹沒,風暴潮等因素的「洗禮」,所以是真的滅絕了。並且澳大利亞是在10年之後才宣布滅絕的,根據科學記錄顯示,珊瑚裸尾鼠最後一次被人類看到是在2009年的時候。

蘇門答臘犀牛區域性滅絕

在今年11月份的時候,馬來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宣布死亡了,根據全球野生動植物保護部發布的數據來看,如今也只有在印度尼西亞境內散布著不到80頭蘇門答臘犀牛。而它們滅絕的主要原因就是棲息地的喪失和偷獵,所以該物種已成為極度瀕危動物,蘇門答臘犀牛是雙角犀屬的唯一物種,是現存最小的犀牛,體長240-315釐米,體重550-1100千克,平均體重僅700千克,最大個體1100千克,身披厚厚的紅棕色的長毛。

該生物跟如今我們的「大熊貓」一樣是屬於稀缺性的,所以人類再不進行保護,遲早會走向滅絕的道路,80頭蘇門答臘犀牛如今在野外可能也是面臨到人類的威脅,生態環境的威脅,這「雙重壓力」必須要保護機構的重重力度才可能將其保護下來,也才具有重新大規模繁殖的可能性。

巴哈馬五子雀(Sitta pusilla insularis)可能已滅絕

五子雀主要分布於北美洲及墨西哥一帶,而巴哈馬五子雀也算是一個獨特的地方物種,它可能出現滅絕主要是因為今年的風暴影響,就是颶風多利安的襲擊,太強了。在襲擊巴哈馬之前,生物學家就預估只剩下了兩隻了。然而,颶風多利安襲擊之後,巴哈馬幾乎是一片狼藉,所以該生物可能連最後的兩隻都沒了,這算是一個偶然的事件導致滅絕的。

綜合因素來看,這就是今年四大生物的情況,其中1個是確定滅絕了,1個是區域性滅絕,還有兩個是可能性滅絕。所以說,滅絕生物的出現讓我們知道了自然界警鐘的拉響,如果人類再不進行生物的保護,接下來無論是生物自身的競爭,人類的影響,還是自然災難的產生都可能會導致更大規模的滅絕,不要等到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真的開始,人類才來進行保護,那時候真的一切都晚了。如今全球變暖就是最主要的問題,它不僅影響生物,對我們人類也是具有一定的影響,例如高溫,乾旱,海平面上升等問題。

相關焦點

  • 宣布滅絕80年的動物可能回來了,滅絕生物為何重現?
    而隨著生態環境的破壞,不少科學家已經發出警告,地球恐龍滅絕之後的新一輪物種滅絕可能在加速之中,這對地球生物種群來說不是好事情。對於地球而言,生物種群如果出現了大滅絕,那麼地球的生態系統將會徹底滅絕,包括我們人類在內可能也受到影響,當然下面我們需要說一個被《每日郵報》報導出的滅絕生物可能重現例子,也就是宣布滅絕的生物可能又回來了,在自然界之中非常的少見。
  • 被宣布滅絕的「金龜」重現麗江,為何滅絕了的生物又會出現?
    作者:文/虞子期 自從工業化時代以來,隨著生態環境的變化,越來越多的物種群體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之下,逐步減少或者消失、滅絕。不少的科學報告也在說,我們地球可能已經出現了第六次生物大滅絕,這預示著未來我們看到的生物會越來越少。
  • 又一生物宣布瀕臨滅絕!30年或減少50%,九個亞種兩個極度狀態
    作者:文/虞子期在地球上,生態系統的發展可以說少不了生物的影響,而隨著全球氣候的改變,越來越多的生物面臨到瀕臨滅絕,根據《史密森學會雜誌》報告顯示,又一生物宣布瀕臨滅絕,這對我們生態系統來說,是一個非常不好的事情,因為生物瀕臨滅絕這也意味著全球氣候混亂的狀況
  • 宣布滅絕80年的動物或回來了,滅絕生物重現有沒有依據?
    對於地球而言,生物種群如果出現了大滅絕,那麼地球的生態系統將會徹底滅絕,包括我們人類在內可能也受到影響,當然下面我們需要說一個被《每日郵報》報導出的滅絕生物可能重現例子,也就是宣布滅絕的生物可能又回來了,在自然界之中非常的少見。
  • 被認定滅絕7年植物「復活」!為何宣布滅絕的動植物頻現?
    當然這次的發現並不是在雲南,而是在四川地區,根據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發布的報告指出,本次發現宣布「野外滅絕」的植物名叫「枯魯杜鵑」,而且發現的地區也是非常稀有的,僅此1株。所以說非常具有保護價值,並且要好好地將其蔓延下去,如果這一株都保護不下來,那麼也會再次陷入被宣布滅絕的困境。亟需進行「搶救性保護」是必然的了。
  • 2018年已滅絕和2019將要滅絕的物種
    有一些物種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幾百萬年,但在2018年卻永遠地消失了。在新的2019年,仍有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在國際鳥類保護組織(BirdLife International)的最新報告中,科學家稱,2018年有三種鳥類滅絕。
  • 華南虎滅絕了嗎?並沒有,滅絕和野外滅絕是兩個概念
    導讀:華南虎滅絕了嗎?並沒有,滅絕和野外滅絕是兩個概念經常在一些猛獸的討論帖下面會看到華南虎已經滅絕了的言論,而且也有很多網友直接跟我提問,說華南虎滅絕了嗎?很多人會由此疑問主要是對物種瀕危等級的一些概念不是很清楚,華南虎是被宣布為野外滅絕的,這個等級在直觀認知上面,就很容易誤導人們,久而久之就有人省略了前面兩個字,直接說華南虎滅絕了,實際上野外滅絕和滅絕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都說「一字之差,謬之千裡」況且還是兩個字,所以就很有必要來講一講華南虎的生存現狀以及物種的瀕危等級了。
  • 2019年已滅絕和2020將要滅絕的物種
    有一些物種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幾百萬年,但在2019年之前就永遠地消失了。在新的2020年,仍有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已經滅絕的物種2019年12月23日,中國水科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稱,長江又一特有物種「長江白鱘」滅絕——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
  • 臺灣雲豹滅絕後重現?這5個關於滅絕的定義,你都了解嗎?
    在生物學上,廣義上的「滅絕」是指某種生物的全部個體都從地球上消失的現象,該生物的滅絕時間則是指其最後一個個體死亡的時間。關於滅絕,它主要包括以下5個方面的內容,如果不能區分其概念,則容易鬧出笑話。1.全部滅絕。全部滅絕是指某個物種(包含其所有亞種)全部從地球上消失的現象。世界上著名的滅絕動物有恐龍、恐鳥、猛獁象、劍齒虎、始祖鳥、北美旅鴿等等。這些動物已經在地球上看不到它們的影子了,我們只能看到它們的標本或化石。
  • 滅絕動物
    同時在這300年裡,地球上也有300多種美麗的動物永遠地離我們而去了。[1]其實,從原始人發明石器時,動物早就被人類大滅絕了:澳大利亞24種大型動物滅絕了23種包括袋獅,巨袋鼠,袋犀,雙門齒獸,古巨蜥,沃那比蛇。美洲生物以屬為單位滅絕。北美47個屬裡滅絕了34個屬,南美60個屬裡滅絕了50個屬。
  • 來自「滅絕動物展」的警告:別太胖,太胖是會滅絕的!
    因為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多次推遲了對這僅有的兩份天花病毒的銷毀工作。謹慎,是因為人類尚未搞清楚缺少一個物種,會對生物鏈造成什麼影響。最後,來看下滅絕動物名單——大海牛於1768年滅絕;渡渡鳥於1681年滅絕;恐鳥於1800年左右滅絕;大海雀於1844年滅絕;開普(好望角)獅於1865年滅絕(生活最南端、最大的獅子亞種);阿特拉斯棕熊於1870年滅絕(唯一產於非洲的棕熊和熊類);南
  • 近1億年前的滅絕蜘蛛!
    緬甸克欽琥珀真是個寶藏,不僅可以用來觀賞把玩,還是科研的富礦。這不,近期科研人員從緬甸克欽琥珀中發現了兩種近1億年前的滅絕蜘蛛——鋸氈蛛和扁巨蛛,並建立了蜘蛛種群的兩個新科。迄今在克欽琥珀中已知44科250種蜘蛛,其中26個科已滅絕,18個科為現生科,在已滅絕的26個科中,有9個科無法歸入現生蜘蛛的任何主要支系中。
  • 近1億年前的滅絕蜘蛛
    緬甸克欽琥珀真是個寶藏,不僅可以用來觀賞把玩,還是科研的富礦。這不,近期科研人員從緬甸克欽琥珀中發現了兩種近1億年前的滅絕蜘蛛——鋸氈蛛和扁巨蛛,並建立了蜘蛛種群的兩個新科。迄今在克欽琥珀中已知44科250種蜘蛛,其中26個科已滅絕,18個科為現生科,在已滅絕的26個科中,有9個科無法歸入現生蜘蛛的任何主要支系中。
  • 專家:長江裡不為人知瀕臨滅絕的生物還很多 白鱘滅絕只是開頭
    「長江裡不為人知、瀕臨滅絕的生物還有很多,有一些物種其實也已經多年沒有監測到。白鱘滅絕恐怕只是個開頭。」杜軍有些悲觀。「有些品種可能也已經滅絕了。」 一份最新研究成果顯示,長江中最偉岸的生靈——白鱘,也許已經永遠地告別了這個世界。 2020年1月2日,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在線發表的一篇名為《白鱘的滅絕給長江生物保護留下了什麼教訓》的論文預校樣(pre-proof)引發公眾關注。
  • 活了1億年,熬過6500萬年前的物種大滅絕,長江白鱘為何會滅絕?
    近日,長江白鱘被宣布功能性滅絕。作為中國的淡水魚之王,卻沒能逃脫走向滅絕的厄運,這不禁令人唏噓。從名字上就能看出,長江白鱘是我國特有的物種,它們生活在長江中(近海也有發現蹤跡)。長江白鱘是一種十分古老的魚類,它們的祖先出現於距今超過1億年前的白堊紀,與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
  • 好消息,宣布野外滅絕近40年生物又出現了,關島秧雞或迎來轉折點
    地球的生物減少可能都少不了人類的影響,氣候的影響,以及生物的入侵等因素,而隨著氣候的變化,生物的滅絕或消失可以說是非常多了,同時生物的入侵也在加大影響。而根據科學最新報告指出,在這2019年年末時段,我們又迎來了一個生物的好消息,那就是位於關島地區宣布「野外滅絕」近40年的生物又出現了。
  • 失去:2020年宣布滅絕的物種
    科學家 在檢查了數十年前的標本後於2019年描述了該物種,並指出自1930年代以來從未發現過這種物種。今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該物種列入了紅色名錄,並宣布其「極度瀕危(可能已經滅絕)」。2019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保護工作已將鳥類滅絕率降低了40%。最近的另一篇論文發現,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保護行動已阻止了數十種鳥類和哺乳動物的滅絕。這份新論文警告說,許多物種仍處於極度瀕臨滅絕的危險中,或仍可能滅絕,但我們至少可以阻止流血。And sometimes we can do better than that.
  • 過去27年,我們可能阻止了28個物種的滅絕
    這 27 年間,仍然有物種在滅絕,包括以上 3 種動物在內的 10 種鳥類和 5 種哺乳類可能永遠消失了,生物多樣性仍面臨嚴重危機。但另一方面,保護瀕危物種的努力並非徒勞——不久前一項研究指出,如果沒有保育措施,鳥類和哺乳類的滅絕速率可能是現在的 2.9~4.2 倍。研究者對最瀕危的 48 種鳥類和 25 種哺乳類進行評估。
  • 寮國「老虎亞種」已滅絕?生物滅絕疑在重演 這些現象可證明一切
    接觸過地理知識的朋友們都清楚,2019年9月份,太陽越過了赤道,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轉向南回歸線,南半球正式迎來了夏季。但是澳大利亞洲怎麼也意想不到,它將會出現一場毀滅性的打擊。關注媒體消息報導都可知道,澳洲地區出現了山火事件。
  • 2020年,「行走海底的魚」滅絕!長相:類似半魚半獸生物
    在2020年,又有一種生物被宣布滅絕了,該物種是有記錄以來第一種完全滅絕的現代海洋魚類,並且是所有海水魚類中的第1個。2020年5月被宣布滅絕的,名叫「sympterichthys unipennis」,中文譯名為「光滑手魚」,所以也被大家時常說成「行走海底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