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
李紈的父親是大學校長,系金陵名門,族中男女皆讀書。到了李紈這裡,父親突然改主意,崇尚女子無才便是德。不給她受正規教育,只讀了幾本列女傳,女四書,重點放在女紅。
這有點奇怪,我甚至產生了一個腦洞。李守中與賈政同是金陵人,二人交好,起了做親家的念頭。李紈和賈珠從小就定親,所以李守中按照賈府對兒媳的標準來養李紈。
那麼,做賈府兒媳標準是什麼?你且看看王夫人,邢夫人,尤氏,鳳姐,秦可卿。一個信佛,一個愛錢,一個懦弱,一個潑辣,一個美。共同點是:不讀書。
賈府奇怪,培養女兒很用心,賈敏與林如海琴瑟相合,感情甚篤,推測一下,也是個有才華的女子,不然怎麼和探花有共同語言?元,迎,探,惜,四個女孩對應琴,棋,書,畫,也算精細養育
但他們對兒媳的選擇,似乎更務實。首先,門楣得比自己略低。現成的例子:四大家族以賈府為首,互相聯姻,另三家都想把女兒往賈府送,但賈府女兒一個嫁給探花,一個進了皇宮,都屬「上」嫁。其次,做賈府兒媳,讀書不用太多,能理家才是好的。
從這個角度,大學校長的女兒卻不讀書,講得通。
書裡說李紈自賈珠去世後,帶著幼子過活,「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聞不問」。但這只是公婆眼中的她,並非全部。
探春起詩社,李紈興致很足,要掌壇,要擬題,還要當評委。
顯示出她的另一面。她才不是小傳裡說的不怎麼讀書。
這是父親心願,大面上也得遵守,但估計背地裡沒少讀。也有一種可能,在娘家確實不怎麼讀書,但嫁給賈珠後,紅袖添香夜讀書。
為什麼這樣講?因為李紈具備極高的詩詞品鑑能力。有些人寫字有天賦,你看他文章就能感覺到。但對文章的鑑賞力,不太可能無端擁有。書讀千遍,其義自現。品鑑文章的素養,非海量閱讀無法做到。
比如,你只看過梁曉聲的苦戀,會感慨女主人公驚世駭俗。但如果你同時讀過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就會知道,原來這樣的事並不少。
少見,才會多怪。多讀,才能分出好賴。
所謂李紈「槁木死灰」,只是她的人設,是她喪偶之後不得不的選擇。她未必喜歡稻香村,那裡「數楹茅屋」,外面「編就兩溜青籬」,下面「分畦列畝,佳蔬菜花,漫然無際」。
只是家長覺得一個寡婦,就該住這樣簡樸的屋子,才符合身份。沒有誰問李紈願不願意。他們給她雙倍月銀,雙倍年終分紅。使人覺得「厚道,不虧待守寡兒媳」。這是一齣戲,彼此無壞心,但戲就是戲。
李紈連懷念丈夫都不能人前提,不然一堆人來勸。勸也是善意,只是心裡苦是勸解決不了的。允許她正常表達情緒,或許比雙倍月銀更有利心理健康。但是,這不被允許。
開詩社,和小姑子小叔子在一起的李紈,表現出不一樣的自己,活潑許多。第一場詩,是李紈提議詠白海棠,賞雪聯詩也是李紈的提議。寶玉輸了,她罰他去櫳翠庵求一支紅梅。
這些富有美感,詩情畫意,是李紈另一面。非常珍貴而又真實的一面。甚至因為這段快樂的日子,她罕見任性一回,說:可厭妙玉為人,我不理她。
這麼分明的情緒,幾乎只有這一回。李紈為什麼不喜歡妙玉?我也略揣測一下。
妙玉入佛門是自願嗎?不是。只因小時多病,姑蘇僧道二人組說:得出家才能好。父母疼她,買了許多替身,不中用,這才不得不親自出家。
繼而父母死去,她跟師父在廟裡生活,雖帶髮修行,但也讀書認字,也寫詩品茶,也用丫環嬤嬤,還交往了一個閨蜜,邢岫煙。
佛法云:四大皆空。她哪裡空過啊?分明是佛門裡的閨秀。中秋夜湘雲與黛玉聯詩,她走出來說:太頹唐,有失我們閨閣面目。可見在她心裡,依然以「閨閣」自居。
賈母訪籠翠庵,誇她把草木侍弄得好,兩人說話雖少,但如果你懂茶道,就能看出門道。劉姥姥喝過水的杯子她嫌髒,說幸好自己沒用過,不然砸了也不給她。
暗暗請寶釵黛玉吃好茶,拿了名器給她倆用,卻拿自己家常綠玉鬥給寶玉喝茶,又偏說,你是沾她倆光,只你來,我才不給這好茶。
欲蓋彌彰。後來寶玉大雪乞紅梅,不就是一個人去的麼,黛玉也知道,必得他一個人去,旁人一起去她反而不會給。寶玉生日,妙玉送來拜帖。這哪裡是出家人應有的六根清淨?
妙玉生在佛門,卻種種矯情,言語大膽,做事出格。李紈雖生在繁花似錦中,卻不得不洗盡鉛華,孤獨度日。難免對她的恣意和矯情看不上。
妙玉住櫳翠庵。
「順著山腳剛轉過去,已聞得一股寒香拂鼻。回頭一看,恰是妙玉門前櫳翠庵中有十數株紅梅如胭脂一般,映著雪色,分外顯得精神,好不有趣。」
歷來寫梅花,最有名便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約黃昏。暗香浮動,或許是妙玉心思在動。
李紈住稻香村,除了茅屋籬笆,「有幾百株杏花,如噴火蒸霞一般」。那幾百株杏花,或許便是李紈藏不住的熱情。
李紈厭惡妙玉,妙玉卻在中秋夜繼詩時寫到:鐘鳴櫳翠寺,雞唱稻香村。雖是寫景,卻將這兩處相連。
妙玉是雲空未必空,過潔世同嫌,結局終陷泥淖。李紈是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威赫赫爵祿高登,昏慘慘黃泉路近。
一樣的可憐人,要那虛名兒做甚。
END
今日話題:在《紅樓夢》中,你最喜歡的人物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