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希婭:聽不見上下課鈴聲的謝家灣小學 | 頭條

2021-01-15 騰訊網

最近,我們都在熱議PISA測試結果,中國學生獲得了三個世界第一。

一是中國四省市學生在閱讀、數學、科學三個領域的平均成績分別為555分、591分、590分,在參測國家(地區)中均排第一;二是中國四省市學生基礎素養達標率居全球第一。我們在閱讀、數學、科學素養測試中達到水平2及以上的比例在95%左右,在參測國家(地區)中均排第一;三是三個測試領域均達高水平的學生數量較多,且我國四省市該類學生佔參測國家(地區)全面發展學生的四分之一,排名第一。

不過,三個第一併不意味著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作為整體參加PISA仍能取得第一。基於PISA數據,我國教育公平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首先是教育效能,我們的認知水平,知識能力非常好,但是社會情緒能力不一定好;第二,孩子們對學習的滿意度、興趣指數排倒數第7位;第三,我們的教師發展水平存在巨大差異。比如,城鄉教師短缺指數分別是0.44、0.98,而且不樂教、不善教的情況比較突出。

OECD教育技能司司長安德裡亞斯·斯萊徹指出:卓越的學校體系要在整個系統中提供高質量的教育,還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從優質的教學中受益。所以在新時代,我們需要發展更有質量更加公平的基礎教育。今天,我就以《沒有上下課鈴聲的謝家灣小學》為題,跟大家一起來探討,如何從課程的角度探索更有質量更有公平的基礎教育。

這些年來,北上廣等區域教育同行紛紛來謝家灣小學尋找我們的教育密碼。大家說,孩子們成績那麼好,那麼陽光,那麼自信和自在,密碼在哪裡?圍繞這些疑問,今天我就來做一些回應。

1

為什麼謝家灣小學聽不見上下課鈴聲?

謝家灣小學沒有上下課鈴聲,因為我們沒有統一的上下課放學時間,孩子們可以在上課的時候自由地去喝水、上洗手間。上午上課,下午是社團和專題活動時間,學校希望孩子們能夠在這樣的狀態中理解學習與生活的直接關係和價值回應。學校也沒有統一的大課間操,每個班有各種自編操,因為這樣的機制,大家實現了跨學科、跨年級,整個冬天因為他們的創意而樂動和溫暖。

同時,學校也沒有統一的休息、就餐時間,全校師生實現自主排隊就餐。我也一樣,在和孩子們排隊取餐、就餐過程裡,他們會問我許許多多問題,或拍著我的肩說「希婭,吃飯的時候別玩手機。」孩子們從一年級開始學會使用一整套餐具、按規則排隊,學會收拾、整理。

沒有上下課鈴聲的謝家灣小學,我們邀請家長全天候駐校觀察,給他們辦公室,讓他們沉浸到每一個環節中;沒有上下課鈴聲的謝家灣小學,還有一群迷戀他人成長的老師,在節假日裡、休息期間,他們都紛紛來到學校,一起研究孩子、研究課程,讓孩子們動起來時陽光而自信,靜下來時睿智而專注。

我們不想把孩子看作一張白紙,因為教育是兩個世界的相遇。謝家灣小學不崇尚讓孩子們模仿成年人的樣子,人類之所以進步,主要是下一代不怎麼聽上一代的話,我們希望在校園生活中減少管控、降低管控、弱化管控,讓孩子們在自在中自信,在自主中自律。

聽不見鈴聲的謝家灣小學,我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按照自己的優勢發展,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而個性化成長所依託的就是校園生活和校本課程。課程依賴什麼?緊跟黨的教育方針,忠誠黨的教育事業。

2

沒有鈴聲的謝家灣小學課程怎樣實施?

我們認為,最好的教育不是讓孩子們都考上北大清華考上雙一流,而是讓他們都能找到自己的路徑,並接受這樣的目標和路徑,為此付出積極努力。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讓所有的目標、方法和結果,與每一位孩子高度相關,讓他們能夠利用知識、技能、態度與情感價值觀,面對不確定的未來,讓他們在參與社會、國家與世界發展中發展主體性,具備中國責任、世界視野和人類情懷。這就是我們說的6年影響一生,培養改良世界的中國人。

所以,課程是謝家灣小學校園生活的核心,一切有積極影響的元素都是課程。

2001年以來,我們致力於課程變革,培育孩子們積極的學習態度,培育孩子們能夠真正實現均衡性、綜合性、選擇性的學習。2014年,教育部下發《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圍繞意見,我們的課程改革開始進一步深化,從三個方面推動課程落地:

第一是教學目標。意見的教學定標是「遵循國家課程標準,落實平均水平標準,關注個性化發展標準」。圍繞這一標準,之後三年,我們讓每一個學科的課標細化到每一節課,落實到每一天,優化教學內容。我們研究了能找到的所有版本的教材,創新校本課程叢書,完成了大約400萬字的兩套叢書,研發了517個專題。同時,學校還成立了200多社團,讓孩子們在選擇的過程中思考人生。

第二,每一節課怎麼上?2019年我們出版《謝家灣小學教學建議》叢書,論述每一節課怎樣回應國家目標和課程。在課程管理中,儘可能讓孩子們的觀點、經驗、情感成為課程資源,回歸課程生活。

第三,在課程管理中實行長短課模式,努力實現書本知識向生活世界回歸,回歸兒童生活,尊重學生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讓學生在開放、真實的環境中學習、實踐,增加師生始料未及的體驗,使學習過程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成長過程。

3

沒有鈴聲的謝家灣小學師生發展如何?

邱吉爾說,我總是願意學習,但我不願意被教導。古人也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在謝家灣小學,我們期待孩子們天天快樂、健康飛翔。各級各類質量監測對比分析表明,孩子們越放鬆,越主動投入。被動接受、背誦記憶、機械操練等低階學習,遠不如主動參與、體驗實踐、理解思辨、轉化遷移、運用創新等高階學習成績好。孩子們在各種測試中的優異成績給了我們信心,也給了家長信心,我們確信,素質教育一樣不懼怕科學的考試。

曾經,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長、教材局田慧生局長、基教司呂玉剛司長,還有華東師大袁振國教授來我們學校。他們說,謝家灣小學提供了可借鑑的課程改革經驗,比如深度學習、啟發式學習、探究學習,謝家灣小學很好地回答了什麼是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迄今已有20年了,從觀念提出到推進到發展,這是一個從規模數量到質量內涵發展的轉型求索之路。學校如何在目標課程策略層面回應素質教育,如何把握好全體性、全面性、發展性、差異性呢?特別是差異性需求,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大考驗和課題,所以學校在國家課程全面保障的前提下,突破教師中心、教材中心、教室中心,回歸孩子立場。比如,我們通過「小梅花整合課程」,為孩子們的學習生活營建更加真實的情境,整合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運用科學多元的教與學方式,讓孩子們獲得獨立思考、體驗建構、提出分析解決問題、合作探究、實踐創新、轉化遷移等能力。

未來,我們繼續探索素質教育的落地方向。沒有好的教育就沒有國家的安全,更沒有人民美好的生活。教育報國、教育強國一定要從上好每一節課開始。今天,我只是從課程角度給大家匯報我們的戰略、組織和創新。每一所學校都有自己的發展路徑,但是我們沒有權力讓這些路徑太過私人化。我們必須讓自己的價值,孩子們的價值和國家民族的價值,世界發展的價值協同起來。

今天,還有很多朋友抱怨體制,抱怨文化。我們有的家長也在抱怨,說高考不改,我能怎麼辦?看到了嗎?PISA測試的結果正在引發世界注目,正在引領未來教育的方向,我們的觀念必須改變——從傳統的知識記憶、被動學習、重複訓練,到以思維能力運用、轉化、遷移為主的高階能力的改變。

況且,高考已經在發生改變,我們有多少人跟上了改變?中國很大,中國教育的規模很大。抱怨沒有用,最重要的是行動。上個月,我們去拜訪任正非的時候,我問他,你會為什麼樣的教育點讚呢?他說,現在我們需要素質教育,要差異化地培養人才,差異化地培養孩子。

親愛的夥伴們,在這一鍋石頭湯裡,不管我們來自何方,我們一定要有一個共同方向,那就是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全心全意發展素質教育。最後,我送大家一句話:讓更優秀的我們培養更優秀的孩子。

小新君將陸續發布第六屆中國教育創新年會嘉賓精彩發言,敬請期待!

「新校長傳媒」投稿郵箱:

你的專屬精品教育生活

相關焦點

  • 上下課鈴聲是畫眉鳥鳴 「鳥文化」走進小學校園
    新聞當事人:詹彤採訪記者:唐曉和、代雲  人物簡介  詹彤,1964年11月生,合肥市香樟雅苑小學校長。2005年4月,香樟雅苑小學新整合之初,就提出「走特色發展之路,建鳥語花香校園」的思路,打造校園文化。該校的「愛鳥小組」所寫的「合肥市鳥類與環境調查」一文獲得合肥青少年科技大賽第一名,是我省中小學中唯一加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團體的單位。
  • 在這所學校,下課鈴聲不是「叮鈴鈴」,而是優美的中外名曲
    下課「鈴聲」優美動聽,學生們一邊聽一邊休息浙江大學教育學院附屬學校是今年新開學的一所初中,由浙大教育學院和濱江區教育局重點打造,現有8個班級的初一學生。昨天(9月3日)下午,第一節課下課時間到了,校園廣播裡響起了一陣歡快甜美的聲音。仔細聽,那是民歌《烏蘇里船歌》的前奏。「同學們下課了,老師您辛苦了。
  • 上課鈴聲永遠「叮鈴鈴」? 校園鈴聲悄悄變臉
    我那天隨口問了句,這都哪兒聽來的?這小子居然跟我說,這是他們學校的上課鈴聲。什麼時候流行歌曲成上課鈴聲了?  軒沒有忽悠爸比。  如今在杭十四中國際部,不只上課鈴聲是流行歌曲,連下課鈴聲都是。而且還是每月換一次,都快趕上電臺排行榜的節奏。  昨天上午10點50分,記者走進十四中國際部,一曲很有節奏感的歌聲響起,好幾間教室裡都傳出學生歡樂的合唱聲,全英文的。
  • 別人家的下課鈴聲,你酸了嗎?浙大教院附校獨特下課鈴受好評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胡語彤 通訊員 張佩垚)「叮鈴鈴,叮鈴鈴……」  同學們,這是你印象中的下課鈴嗎?  你喜歡這樣的下課鈴聲嗎?  如果你來到浙江大學教育學院附屬學校,下課鈴聲可不是這樣的。  早在浙大附校的籌備階段,附校音樂組的老師們就精心篩選出了200首世界名曲作為鈴聲備選。
  • "成人聽不見"手機鈴聲進校園 專家:會損害聽力
    神奇鈴聲實為1.44萬赫茲高頻率聲音 聽見與否只是個體差異,與年齡無關     日前,一種「神奇手機鈴聲」正在廣州中小學生中流行,據稱25歲以上的成人往往聽不到該鈴聲,因此一些中小學生就把裝有該鈴聲的手機堂而皇之地帶進教室,在課堂上公然撥響了同學的手機,而老師對此卻毫無覺察。
  • 重慶學區房火爆,謝家灣小學外國語學校進入科學城,周邊房價四...
    這個消息的餘波還沒有結束,最近關於學區又出了謝家灣小學進入科學城的消息,我也發了一個抖音。抖音後臺很多人讓我去挖這個消息,具體位置,相關信息。人手不足啊,我就沒辦法去實地看了,只能先網上一步步的挖,幫大家先找出基本位置等信息,後面再安排時間,親自去一趟。
  • 「聆聽」校園鈴聲悠揚——徵文金獎
    四十五年裡,校園鈴聲不斷變化,深深烙在我的心頭,宛如教育蹣跚而堅定的足跡,令人感懷。七歲那年,懵懵懂懂的我走進校園。那時沒有校舍,只在自己村裡一戶人家的堂屋上課。沒有課桌凳,老師找幾塊土基碼起來擔一塊木板將就。沒有公辦老師,老師是本村的一個只有初中水平的年青人。一二年級共有十幾個孩子,複式班上課。那時上下課沒有鈴聲,只有哨聲,白色的鐵哨子就掛在老師的脖子上,小巧玲瓏,極富誘惑力。
  • 謝家灣朵力小學校「主播」化身「全能班爸班媽」
    圖為學生排隊測體溫入校 朵力小學供圖 楊鮮攝 結束了最後一堂網課,謝家灣朵力小學老師們還來不及褪下主播的「光環」,又化身學校裡孩子們的「
  • 聽下課鈴 規律生活
    我們家在中學附近,上下課的鈴聲坐屋子裡也聽得清清楚楚。按學校的作息時間,該上課上課,該休息休息。老伴指的上課是各幹各的事情,但下課鈴聲響後就要起身鍛鍊一下,曬曬太陽,欣賞欣賞周遭景致。老伴這個提議不錯,有時我做起家務來沒感覺幹多少活兒,一兩個鐘頭過去了,累得腰酸背痛,其實就是因為有張無弛。
  • 鈴聲遠逝師猶在-綏化新聞網-東北網
    田恆三  時隔三十年,去看望我的小學班主任龍老師,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穿越時空隧道,她老人家慈母般的面容和她搖著一隻小銅鈴召喚我們上下課的情景,一幕幕浮現。  那時候,小學還沒有電,也就沒有提示學生上下課的電鈴。
  • 小學用來敲下課鈴的鐵塊,是考古學家找了幾十年的雲板,太巧了
    但是隨著時間的更替,有很多文物已經是不知所蹤,很多我們都只是在書上看到過對它們的記載,但是在朝代的變化中,早已磨滅。今天我們所講的這件文物就是讓專家苦苦尋找的雲板,因為它是一塊鐵片,所以能夠保留下來可以說是十分難得,但是不曾想的是,在遼寧的一所小學裡,卻發現了雲板這一罕見文物。
  • 鄧紫棋的這首歌,成為初中生的下課鈴聲,聽完腿都站不直
    《光年之外》這首歌一直都比較火,如今更是成為了初中生的下課鈴聲,原唱鄧紫棋也是一位很厲害的歌手,所以更是讓喜歡她的粉絲們興奮,尤其是初中生粉絲,每天聽著這首歌的旋律下課,是自己喜歡的歌手唱的最喜歡的歌,然後又是下課時間,這是怎樣的完美體驗。
  • 開心一笑:同學們異口同聲的說我們喜歡下課鈴聲!
    1、有一位音樂老師,在他上完課的時候,他問:「同學們你們都喜歡什麼音樂呀?」馬上就有位同學問:「老師喜歡什麼呀?」老師包含深情的說:「我喜歡高山的流水聲。」老師又問:「你們呢?」同學們異口同聲的說:「我們喜歡下課鈴聲!」
  • 中學生迷上「蚊子鈴聲」
    一種「神奇手機鈴聲」近日在廣州學生群中流傳開來,據傳,25歲以上成人往往聽不到該鈴聲。為此,不少學生都下載這種鈴聲,這樣就可以把手機堂而皇之地帶進課堂。  「最開始的時候我以為是騙人的,沒想到媽媽真的聽不到這種鈴聲!」中學生小林說。她上網時偶然發現有人推介這種鈴聲,稱只有25歲以下的人聽得到,大於這一年齡就無法聽到。
  • 謝家灣站出站換乘2號線
    謝家灣站暫不能實現站內換乘環線謝家灣站位於謝家灣立交附近,緊鄰華潤萬象城。該站設4個出入口。站在環線謝家灣站4號出入口,一頭可看見單軌2號線列車在奔跑,一頭可見鵝公巖大橋上車水馬龍的場景。目前該站與2號線謝家灣站暫時無法實現站內換乘。車站內也貼出了提醒,有需要前往2號線的乘客,需從4號口出站,然後前往2號線換乘。在公交接駁方面,從環線謝家灣站4號出入口出站後,周邊公交站有鵝公巖北橋頭站、謝家灣站、謝家灣正街站、育才中學站,多條公交線路方便大家換乘。奧體中心站聽演唱會、看球賽更方便
  • 返校復學後不一樣的下課鈴,不一樣的健康情
    返校復學後不一樣的下課鈴,不一樣的健康情華新小學六二班 黃俊豪清風吹過美麗的筆架山,陽光灑滿通往學校的小路,久違了的歡聲笑語傳遍了華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上課了,口罩上一雙雙如饑似渴的眼睛緊緊跟隨著老師的講解,口罩下一聲聲清澈悅耳的讀書聲引得窗外的小鳥也一起隨聲歌唱。「下課時間到了。老師,您辛苦了!」
  • 校園鈴聲太刺耳改用音樂更愉悅
    本報北京3月8日電(特派記者劉偉滑翔李文生李舒瑜陳海峰楊麗萍陸雲紅)「叮……」這種刺耳的上下課鈴聲,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但目前,北京已有一些學校將傳統的校園鈴聲改為音樂鈴聲,反響很好。全國人大代表申丹建議將這一做法進行推廣,讓廣大學生能在愉悅的環境中上好每一天的課程。
  • 高頻聲音騙過老師耳朵 "蚊子鈴聲"溜進中學課堂
    課上隨意發簡訊接電話高頻聲音騙過老師耳朵本報訊中學生在課堂上公然用手機發簡訊、打電話,卻無需擔心被老師發現。近日,一種只有學生聽得到、老師聽不見的「蚊子鈴聲」悄然流傳起來,這種據稱25歲以上的成年人聽不到的鈴聲如今正變成京城不少學生們的手機「來電鈴聲」。
  • 解析重慶地鐵環線和輕軌2號線的謝家灣站:高架換乘也非常方便
    下面就是重慶地鐵環線和輕軌2號線的謝家灣站附近的地圖。重慶市的謝家灣立交橋在謝家灣這個E地方,兩個方向的道路交通交匯於謝家灣立交橋,這也就是交通的十字路口。重慶市的謝家灣立交橋重慶地鐵環線的站點位於謝家灣立交橋的西南側,而重慶輕軌2號線的站點則位於謝家灣立交橋的正南側。下面就是重慶輕軌2號線謝家灣站的高架站臺。
  • 高頻聲音騙過老師耳朵 「蚊子鈴聲」進中學課堂
    本報訊中學生在課堂上公然用手機發簡訊、打電話,卻無需擔心被老師發現。近日,一種只有學生聽得到、老師聽不見的「蚊子鈴聲」悄然流傳起來,這種據稱25歲以上的成年人聽不到的鈴聲如今正變成京城不少學生們的手機「來電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