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紫金剛鸚鵡是全世界最大的鸚鵡,通常成對或小群活動,很少落單

2020-12-03 冬日的暖陽624

紫藍金剛鸚鵡是鸚鵡家族中個頭最大的成員,體長可達1米,體重超過1.5公斤。鮮豔的藍色羽毛和彎鉤一樣的巨大鳥喙使得它們格外惹人注目。紫藍金剛鸚鵡擅長交際、頑皮而又聰明。 野生紫藍金剛鸚鵡的故鄉是巴西。全球95%的野生紫藍金剛鸚鵡棲息在此。

藍紫金剛鸚鵡是全世界最大的鸚鵡,體長100cm-107cm,重達1.4-1.7公斤,翼展度1.3-1.5米,壽命60年。它具美麗鮮豔的藍色羽毛和彎鉤一樣的巨大鳥喙。足有四英尺長和展開可寬達四尺的翅膀。紫藍金剛鸚鵡的羽毛是純藍色,接近靛藍色。它們的喙呈黑色,下喙的後端及眼周有黃色的裸露皮膚。

不像金剛鸚鵡屬內其他的品種,紫藍金剛鸚鵡眼睛周圍沒有白色而無羽毛的皮膚。紫藍金剛鸚鵡的性別基本上無法從外表上分辨,但雌性的一般是較為纖細。其強而有力的喙可輕易地於短時間內拆毀鳥籠的鐵枝,也可咬開堅果及種子,甚至椰子。

紫藍金剛鸚鵡喜愛活動於開闊的樹林裡,避開終年潮溼的森林,愛棲息於有豐富核果的棕櫚樹林中,通常成對或一小群活動,很少發現落單的藍紫金剛獨自活動。 在野生條件下,它們以兩種不同的棕櫚果為食;在家養條件下,以澳大利亞胡桃,巴西豆,榛子,胡桃,杏仁,大胡桃,堅果和椰子進行飼養都非常成功,蘇式餅乾,水果和蔬菜也可以作為補充食物。它們的飲食要求較高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它們的食性較為特殊,得吃一種棕櫚果實,建議用大塊的椰子殼和果肉來代替。在繁殖期內,被搗成圓塊兒的穀類,椰子加猴食和狗食,軟質食物混合小麥麵包,混合水果,奶粉,蜂蜜,維生素,雞蛋殼等等都是很好的食物。 一般情況第一窩幼鳥可以交給它的養父母,或者轉移到孵化器內。因為紫藍鸚鵡通常會毀掉它們的第一窩卵。繁殖期最重要的因素是避人,不要讓陌生人接近鳥籠。

配偶間的關係對彼此非常忠實,約於7月或12月時進入繁殖季節,通常一窩有2顆蛋,但通常只有一隻會存活,原因在於親鳥只盡力照顧第一隻孵出的幼鳥,後來孵出的小藍紫金剛無法和自己的兄弟或姊妹爭食物,所以常死於脫水、體重下降等因素,而且有百分之四十的蛋會被烏鴉、犀鳥(巨嘴鳥)和一些森林中的哺乳動物所吃掉,更使它們的數量無法上升。

野外的藍紫金剛鸚鵡繁殖相當緩慢,通常3、4年只成功扶養一隻後代長大,許多人工飼養的藍紫金剛鸚鵡都是70年代後期及80年代時由野外捕捉的野生鳥,繁殖期間領域性會變的很強且有攻擊性,它們所需要平均窩卵數為2顆,通常第1顆生下後母鳥即開始孵蛋,孵化期約需26-28天,幼鳥生長的速度很快,幼鳥約在3個月大時羽毛長成,但是在大型金剛鸚鵡來說,但是人工繁殖的藍紫金剛鸚鵡繁殖難度不是很高

產卵和孵化:紫藍鸚鵡1窩通常2個蛋。在佛羅裡達地區,產卵期是在四月到八月間。孵化期大約要持續28至29天。利用孵卵器進行孵化作業,但飼養幼鳥則需要人工撫育。在親鳥沒有撫育經驗時,用亞馬遜鸚鵡進行孵化也是可行的。

相關焦點

  • 在野外的雞尾鸚鵡,通常成對,或一小群聚集活動覓食
    雞尾鸚鵡,主要棲息在乾燥與半乾燥的各種林地,灌木叢,河流邊的森林區,荊棘叢,果園,農場田園,平原,路邊等地區。在野外的雞尾鸚鵡,通常成對或一小群聚集活動覓食,不常發現數百隻聚集的情形。在水源區,經常可發現與虎皮鸚鵡一起大群結集,主要食物為種子及穀類,在一些地方是農業害鳥,澳洲北部的族群會四處遷移棲息,南部的族群則有季節性的遷徙行為。一般是成群棲居在枯樹枝上。在河流,溪流的附近活動,作為群體其活動範圍依傍著水源地。在溪水中飲水,同時洗澡,因為大多數雞尾鸚鵡都很愛洗澡。
  • 看看有錢人都養什麼鸚鵡
    全世界的總數量應低於2萬隻,是能合法買賣進口的鳳頭鸚鵡中價位最貴的之一。來自巴西的金剛鸚鵡,也是唯一上榜的金剛鸚鵡。其實金剛鸚鵡價格也不便宜,能養的起金剛鸚鵡的,不是老闆也是個小領導手上有點錢的,除(迷你、藍黃、綠翅金剛)從五彩開始起步都是一輛輛小汽車了,別稱:藍紫金剛鸚鵡、風信子金剛鸚鵡。紫藍金剛是鸚鵡當中體型最大的,目前全球人工繁殖加野外總出超6500隻。也屬於國內最貴的金剛鸚鵡了,稀有白化藍化黃化國內沒有,都是上百萬一對。
  • 國內養這5種鸚鵡的人,不是家裡有礦就是富二代,一般人買不起
    目前全世界的總數量約有8000隻,人工飼養的數量比野外多。在鸚鵡種類中僅比紫藍金剛鸚鵡小,而在鳳頭鸚鵡當中屬於最大的。豎起的羽冠猶如一把黑色的鐮刀,在國際寵物市場很受歡迎,尤其是成功男士喜歡飼養黑葵。其實金剛鸚鵡價格也不便宜,能養的起金剛鸚鵡的,不是老闆也是個小領導手上有點錢的,除(迷你、藍黃、綠翅金剛)從五彩開始起步都是一輛輛小汽車了,別稱:藍紫金剛鸚鵡、風信子金剛鸚鵡。紫藍金剛是鸚鵡當中體型最大的,目前全球人工繁殖加野外總出超6500隻。也屬於國內最貴的金剛鸚鵡了,稀有白化藍化黃化國內沒有,都是上百萬一對。
  • 對於這種鸚鵡來說,20萬一只的價格真的只低不高
    黃藍金剛鸚鵡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把鸚鵡作為寵物來飼養,其實很多鸚鵡,尤其是手養大的鸚鵡,它們的寵物性真的能夠和貓狗相比。虹彩吸蜜鸚鵡前兩天我有個朋友,他告訴我說在網上認識了一個人,那個人說有一隻三歲的藍紫金剛鸚鵡不想養了,要轉讓,4000元。然後我朋友問我怎麼樣,他覺得4000元的價格貴了。
  • 野生的玄鳳鸚鵡,你了解多少?
    玄鳳鸚鵡是分布最廣泛的鳳頭鸚鵡。類似於其他一些鳳頭鸚鵡(cockatoos)的特徵,比如葵花鳳頭鸚鵡,玄鳳鸚鵡也有一個豎立在腦袋上的頂冠。除此以外,玄鳳鸚鵡和葵花鳳頭鸚鵡也具有其他一些相同或類似的特徵,如面部的羽毛都會將嘴巴的兩側遮蓋住,而這一特徵在鳳頭鸚鵡家族以外的鸚鵡品種中很少具有。在澳大利亞,野生的玄鳳鸚鵡廣泛分布於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的開闊地帶,如草地、灌木叢等,它們通常都生活在靠近水源的地方。
  • 小葵花鳳頭鸚鵡鑽到瓶子裡幹什麼?原來是被人塞進去的
    小葵花鳳頭鸚鵡性格較為開朗,很少單獨活動,喜歡成對活動,沒有配對的亞成鳥一般會集成5-8隻的小群體一起活動覓食。它們非常喜愛和群體成員用叫聲來交流,屬於較為吵鬧的一種鸚鵡,這都是因為它們在野外生存所必要的,鳥類學家通過野外觀察得知,小葵花鳳頭鸚鵡的叫聲有多種方式,能表達多種意思。
  • 肥啾啾的小可愛,你們不喜歡嗎?
    其中樹麻雀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麻雀,其他種類如山麻雀、家麻雀比樹麻雀少見,生活環境也有所區別。我們是兩隻小可愛,相依為命的感覺有沒喲?四號小可愛 太陽尾椎鸚鵡鸚鵡可是五顏六色的鳥類,而且是會說話的小機靈哦,很有靈性對吧!
  • 鸚鵡大全——摩鹿加鳳頭鸚鵡 Moluccan Cockatoo
    :摩鹿加鳳頭鸚鵡(朱路冠)是早期最常走私來臺的野生鳳頭鸚鵡之一,棲息地破壞及非常嚴重的盜補走私行為使牠們已成為瀕臨絕種的鸚鵡,碩大的體型與美麗的外表是牠們受人喜愛的最大原因,由於摩鹿加鳳頭鸚鵡已列為保育類動物,但是在臺灣還是有許多人飼養,有些是保育法令通過以前留下來的,也有些人成功的繁殖這些美麗的大型鳳頭鸚鵡;公母外表無明顯差別, 一般鳳頭鸚鵡可以由眼睛虹膜分辨性別
  • 落單的鬣狗慘遭野狗群調戲
    鬣狗會通過其家族群體的數量優勢來趕跑獅子群,獲得獵物,很多人誤以為鬣狗經常會厚顏無恥的去偷搶獅子的食物,但通常情況下,更多的是獅子搶奪鬣狗的獵物。所以鬣狗通常對獵物進行快速食用,所以經常看到鬣狗活吃獵物的血腥場景。
  • 最大的6類寵物,鸚鵡比狗大,貓咪堪比「巨人」,還有國寶比馬高
    最大的6類寵物,鸚鵡比狗大,貓咪堪比「巨人」,還有國寶比馬高。六、水豚美國有一個村莊,飼養了這世界上最大的齧齒科動物,卡普林羅斯。其品種屬水豚,血緣關係和老鼠非常的親近,體型卻比貓還大。不過看著外表十分可愛,還有點像除鼠類之外的某種動物?
  • 雞尾鸚鵡基本信息與外形特徵~
    野生種群產自澳洲,繁殖數量多使得它們相當的普遍,手養幼鳥十分活潑,喜愛親近主人;雞尾鸚鵡有許多的變種,較常見的是灰色、白色、珍珠等品種據說雞尾鸚鵡Cockatiel名稱的由來是荷蘭船員在澳洲發現它們時,以葡萄牙語稱它們「cacatitho」,意思是「小型的巴丹」,因而得名,它們在全世界的總數量超過1百萬隻,而且數量仍繼續地成長中,其族群十分穩定且安全。
  • 穿行澳洲——走進鳳頭鸚鵡家族
    同其它葵花鳳頭鸚鵡一樣修士葵花鳳頭鸚鵡通常在樹幹中做窩。野外它們的群居性相對弱很多,通常能發現一對,偶爾一小群(數量不超過8隻)出沒。野外的杜柯波氏棲息在樹木的頂端,偶爾非常謹慎小心地落地覓食或飲水。負責瞭望的鸚鵡駐守在臨近的樹上,一旦危險降臨整個群嘈雜著一鬨而散。杜柯波氏巴丹的食物以堅果、種子、水果和蔬菜為主。偶爾它們會聚集成大群對農作物造成損害。儘管它們身體強健,也要注意避免冬天寒霜的侵襲。
  • 最美麗最大的鸚鵡之一:金剛鸚鵡
    金剛鸚鵡是熱帶美洲最美麗最大的鸚鵡之一。它臉上沒有羽毛,布滿條紋。這有點像京劇中的臉譜,興奮時會變紅。尾巴非常長,屬於大型緣鳥類。飲食包括許多水果、花和種子。它吃大量的食物。一個強壯的喙可以啄開堅果,用鈍舌吸出果肉。
  • 它是鸚鵡中的舞蹈家,生氣時頭頂的「葵花」就會綻放:小葵花鸚鵡
    它為什麼叫做這個名字呢,經過小編後面的描述會一一的為大家解決心中的疑問。小葵花鳳頭鸚鵡擁有獨特的外表,讓我們一眼就能辨認出來它。小葵花鳳頭鸚鵡它們的身體主要都是白色的,但是有個吸引眼球的特性就是它那頭頂通常豎立著的黃色的頭冠,這個頭冠有什麼作用呢?
  • 鱷魚群遇到河馬群,哪一方更厲害?為什麼?
    鱷魚群與河馬群哪一方更厲害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鱷魚不吃河馬?鱷魚不吃河馬,這個說法有些絕對。上面我們說過,鱷魚與河馬相遇只能發生在非洲,而且從河馬的分布以及體型上看,與其相遇機會最多的就是尼羅鱷。尼羅鱷是現存體型第二大的鱷魚,僅次於有著「食人鱷」之稱的灣鱷。
  • 不是所有鸚鵡都會學舌,但卻各有各的可愛!
    >>>>虎皮鸚鵡——機靈小不點虎皮鸚鵡又名嬌鳳,屬小型攀禽品種,原產於澳大利亞的內陸,是最常見的家養鸚鵡。>>>>玄鳳鸚鵡——萌力奶爸玄鳳鸚鵡,又名雞尾鸚鵡,是世界上常見的中型鸚鵡之一。玄鳳鸚鵡跟虎皮鸚鵡一樣原產於澳洲,由於它們引人注目的頭冠而得名。
  • 絕美鸚鵡「證件照」!謎底揭曉啦~
    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大,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羽毛白色。晚成雛。主要棲息地是水源區旁的森林地帶、開闊的林地、農耕區、草原與牧場等。食物為堅果、種子、水果、蔬菜類、植物的嫩芽、花苞與根莖、漿果類以及一些穀物作物。通常聚大群活動,僅分布於澳洲的東南部地區。
  • 亞馬遜鸚鵡大全
    外表差異不大,棲息於海拔600-700m的乾燥或半乾燥的林地、灌木叢、熱帶稀樹草原內,通常成對或一小群活動,偶爾會一大群聚集,但由於近年野外數量不斷地下降,大群聚集的情形已不多見,築巢在高聳樹木的洞穴內,約在2、3月時進入繁殖季,一窩約產2-3顆卵;幼鳥時期頸間通常沒有黃色羽毛,在1-2歲時頸後黃色的羽毛會逐漸長出,5歲時會頸部黃羽會完全長成,然而並非每一隻都有明顯的黃羽 。
  • 雄獅是如何從鬣狗群中找出「鬣狗女王」的?
    但是,二者發生致命衝突的情況也有,大致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鬣狗群遇到落單的母獅。母獅很少會落單,但是在獅群中有幼崽需要照顧時,獅群外出會留下一頭母獅照顧幼崽,如果外出的獅群遲遲沒有捕獵到獵物,而留守的母獅又飢腸轆轆,它就會在領地的外圍自己狩獵。此時如果被鬣狗群發現,鬣狗們不但會搶奪母獅的獵物,甚至會殺死母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