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想聊一個話題,就是如何打開自己的心門,跟別人形成情感連接。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基礎能力,沒有這個能力,你就沒有愛別人的能力,也沒有能力接受別人的愛。
一個人缺乏同理心,很難好好地愛別人。
有一個小孩生了一種怪病,醫院治不了。我們假設這個小孩有兩個爸爸——冷爸爸和熱爸爸。
冷爸爸帶孩子看完醫生後,把孩子帶回了家。冷爸爸覺得醫生都治不好的病,自己也無能為力,從此再也不提這事兒了。
熱爸爸帶孩子看完醫生後,不甘心孩子忍受病痛的折磨,多年來,又帶孩子去了很多外地的醫院,最終也沒有把孩子治好。
多年以後,孩子長大了,兩個爸爸都沒有治好孩子的病。孩子心想,冷爸爸似乎不那麼愛我,他沒有感受到我的痛苦;但熱爸爸一定是愛我的,因為我從熱爸爸焦慮的眼神中感受到——多年來,他一直不甘心我忍受病痛的折磨。
冷爸爸和熱爸爸的故事告訴我們,沒有感同身受的情緒和行動,愛是無法傳遞的。
什麼叫感同身受?感同身受,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同理心,就是主動去感受別人,主動去表達自我,主動和對方的情緒連接,能站在對方的角度,理解對方的行為。
什麼是沒有同理心呢?
兩個人還沒那麼熟,男生就逼著女生做自己女朋友,讓女生驚慌失措。
女朋友跟男生熱情洋溢地暢想兩個人的未來,男生總是表現得不耐煩,女朋友心涼透了。
老婆過生日,老公卻提著兩瓶酒找同學喝酒去了,老婆既失望又憤怒。
上面的例子告訴我們,沒有同理心的存在,既不能感受到別人的情緒和情感,又不能成功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情感。想跟別人實現情感連接是很困難的,想實現自己的情感自由,也是無從談起的。所以,同理心是打開情感新世界、實現情感自由的鑰匙。
當我們不再被生存競爭的心理壓力左右,不再用無謂的恐懼、焦慮來保護自己,開始重建同理心的時候,我們就重新充滿了愛的能量——好好地愛別人,享受別人的愛。
所以,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生存競爭是如何給我們帶來負面情緒的,我們自然就知道恐懼和焦慮是無謂的。
每時每刻,我們活在這個充滿生存競爭的世界上,被打壓、被否定、被剝奪是常態。
5歲那年,我想要個變形金剛,媽媽告訴我家裡沒錢買不起,我好委屈。
10歲的暑假,我想和表哥去釣魚,但是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業,我好憋屈。
30而立,曾經的同學又聚在一起,有的結婚買房,有的生意興隆,而自己還是個為前途迷茫的單身狗,失落的心情油然而生。
在成長的路上,為了在生存競爭中不被淘汰,為了更好的學習成績、更好的工作,為了更成功的人生,我們不得不壓抑各種各樣的欲望,不得不面對各種各樣的恐懼。我們的人生有多成熟,就經歷了多少的挫折感、失望和不滿足。這些負面情緒就像無形的刀疤,一條一條划過我們的心靈,我們稱之為生存競爭帶來的心靈傷害。從小到大,這樣的傷害一直都在發生,從未停止。
傷害的形式有千千萬,但最終都指向一種可怕的情緒——自我否定——無形的刀疤終於變成了有形的刀疤。
1歲的時候,我看到整個世界都圍著我轉;
5歲的時候,身邊人會讓著我;
14歲那年,我還以為我是天之驕子;
直到高考那一天,原來整個教室都是天之驕子;
25歲我終於意識到,再不奮鬥就要被社會淘汰了,我不是世界的中心;
人到中年雖然有了事業,身體卻一天不如一天。
難道,我的人生就是一年比一年更沮喪嗎?
於是,作為人類的我們,不想看到生命一天天枯萎,不想帶著那麼多的傷害前行。我們想要對抗生存競爭帶來的心靈傷害,想要不斷得到自我肯定。
於是,有一種東西成了人們生命中的剛需——就是愛情!
下篇文章,我們將詳細分析,人為什麼渴望被愛,愛情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呢?